乔治·拉科夫
乔治·莱考夫 George Lakoff | |
---|---|
出生 | 美国纽泽西州贝永 | 1941年5月24日
居住地 | 美国加州柏克莱 |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印第安纳大学 |
知名于 | 概念隐喻理论 具现认知观 |
配偶 | 罗宾·莱考夫 (离异) 凯瑟琳·弗鲁姆金 (现任) |
网站 | georgelakoff.com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认知语言学 认知科学 |
机构 | 柏克莱加州大学 |
乔治·菲利普·莱考夫(英语:George Philip Lakoff,1941年5月24日—)是美国的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柏克莱加州大学的语言学教授。莱考夫首先对隐喻在人类认知上的作用做出了理解,并对隐喻在语言上产生的影响做出研究。
生平
[编辑]1941年5月24日,莱考夫出生于纽泽西州贝永。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主修数学与英国文学,发表诗作。后到印第安纳大学念研究所,主修文学,并自修语言学。1963年,参与乔姆斯基语法理论初期细节的工作,并试图将乔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理论与形式逻辑统合起来,探索生成语义学理论。1965年,转到哈佛大学学习。1966年,和约翰·罗斯等人共同研究,并获得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1969年,到密歇根大学任教。1971年,到史丹佛大学行为科学研究中心工作。1972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79年,和马克·詹森合作研究,隔年出版《我们赖以生活的譬喻》。1990年,开始涉及时事。莱考夫对政治非常关心,并在很多论题上持左翼立场。他也是美国左翼智库岩岭的创始人。[1]
思想
[编辑]譬喻
[编辑]对譬喻的阐释是莱考夫最为人所知的理论,他和迈克·詹森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1980年版)中认为譬喻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遍布语言、思维与行为中,无处不在。并且人们用以思维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譬喻的。因此也可以知道譬喻本质上是概念性的,是人理解事物的手段。[2]
语言的譬喻功能显而易见但譬喻的非语言层面就不容易察觉,他们最开始选择‘争辩(argument)’这个概念,采用‘争辩即战争(argument is war)’来说明概念是譬喻性的以及这个概念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塑造。[3]
argument is war(争辩即战争)
- 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你的主张守不住—不堪一击)
-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t.(他的评论正中要害—一语中的)
- He shot down all my arguments.(他击倒了我所有的论据)
- If you use that strategy, he'll wipe you out.(你用此策略,他就会使你全军覆没)
- 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我从未辩赢过他)
我们通过这种想像在争辩中建构战争这个概念,虽然没有肉体的战争,但言辞的交锋也是一种战争。假如某种文化将争论视作舞蹈,把参与辩论的人当成表演者,目标从获胜转变为令观者获得美的体验且愉悦的表演,那么接受这类文化的人就会对争辩产生不同的观点。这说明譬喻不单单是语言问题或语辞问题,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思维过程多半都是譬喻性的。[3]不过在2003年再版时,做了一些补正,‘争辩即战争(argument is war)’这个譬喻实际上是来自‘争辩即争斗(argument is struggle)’这样原初譬喻的童年经验,因为所有的儿童都对来自父母的肢体管教有所反抗。这种经验和相关词汇的衔接成为了原初譬喻的基础,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新的知识将譬喻不断的延伸,从而形成了人的概念系统。[3]
通过譬喻这个概念,莱考夫和詹森重新思考真理问题,反思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神话,从而导向全新的体验论。在他们看来这两种神话的动机都在于对理解的关注,而体验论主张的是主体和环境还有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譬喻性地理解经验。[4]
语言学之争
[编辑]在麻省理工学院时,莱考夫接触到了由乔姆斯基所发展的生成语言学。1967年。莱考夫和保罗·波斯特、“哈吉”·罗斯、詹姆斯·麦考利提出了生成语义学的替代理论,该理论从本质上颠覆了乔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理论,认为乔姆斯基所提出的深层结构概念,其基础是语义而非文法。[5]
生成语义学催生了另一种语言学范式“认知语言学”,它试图将对语言的理解与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如记忆、知觉和分类。生成文法学家的操作前提是,心灵有个独特且独立的模块来负责语言习得,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否认这一点。相反地,他们断言,对语言现象的处理是由概念的深层结构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用于处理这些资料的认知能力与其他非语言任务的认知能力相似。
亲身心智
[编辑]在撰写《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时,莱考夫就已经开始强调概念譬喻立基于我们的肉身体验,并在之后的相关研究证实了跨文化譬喻的存在,这来自于人类肉体上共有的知觉与肌动控制能力。他认为几乎所有的人类认知活动,甚至是抽象思考都依赖运动系统和情绪等具体的简单感受。因此这种理论既反对身心的二分法,也反对不加分析的接受理性。
著作
[编辑]中文出版物:
- 别想那只大象.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05-01. ISBN 9787213056994.
- 道德政治:自由派和保守派如何思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4. ISBN 9787520139168.
- 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1. ISBN 9787519239985.
-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7-3. ISBN 9787519221980.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4. ISBN 9787308143172.
-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4. ISBN 9787560065434.
-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联经. 2006-03-27. ISBN 9789570829754.
- 女人、火與危險事物. 桂冠. 1994-9. ISBN 9789575517717.
英文出版物:
- 2016. 《道德政治:自由派和保守派如何思考》(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第三版,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ISBN 978-0-226-41129-3.
- 2012 与伊丽莎白·韦林(Elisabeth Wehling) 《小蓝书:思考和谈论民主的基本指南》The Little Blue Book: The Essential Guide to Thinking and Talking Democratic. Free Press. ISBN 978-1-476-70001-4.
- 2010. Why it Matters How We Frame the Environment (PDF).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March 2010, 4 (1): 70–81 [2021-10-05]. doi:10.1080/1752403090352974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2-18).
- 2008. 《政治思想:为什么你不能用18世纪的想法理解21世纪的美国政治》(The Political Mind : Why You Can't Understand 21st-Century American Politics with an 18th-Century Brain)维京出版社. ISBN 978-0-670-01927-4.
- 2006. 《谁的自由? :美国最重要思想之争》(Whose Freedom?: The Battle over America's Most Important Ide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ISBN 978-0-374-15828-6.
- 2006. 《Thinking Points: Communicating Our American Values and Visio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ISBN 978-0-374-53090-7.
- 2005. "A Cognitive Scientist Looks at Daubert", 美国公共卫生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5, no. 1: S114.
- 2005. 大脑的概念:感觉运动系统在概念知识中的作用(The Brain's Concept: The Role of the Sensory-Motor System in Conceptual Knowledge)-帕尔马大学维托里奥·加莱塞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乔治·莱考夫[6]
- 2004. 《别想那只大象:了解你的价值观并进行辩论》(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ISBN 978-1-931498-71-5.
- 2001 修订版.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ISBN 978-0-226-46771-9.
- 2000 和拉斐尔·E·努涅斯. 《数学从何而来:具身思维如何使数学成为现实》(Where Mathematics Comes From: How the Embodied Mind Brings Mathematics into Being). Basic Books. ISBN 0-465-03771-2
- 1999 和迈克·詹森合著. 《肉身哲学:具身心灵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Basic Books.
- 1996. 《Moral politics : What Conservatives Know that Liberals Don't》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ISBN 978-0-226-46805-1.
- 1989 和马克·特纳合著《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ISBN 978-0-226-46812-9.
- 1987. 《女人、火与危险事物 : 范畴显示的心智》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ISBN 0-226-46804-6.
- 1980 和迈克·詹森合著. 《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Metaphors We Live By),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ISBN 978-0-226-46801-3.
- 1970. 《语法不规则》(Irregularity in Syntax)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SBN 978-0030841453.
- ——. 《工具副詞和深層結構的概念》(Instrumental Adverbs and the Concept of Deep Structure).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1968-02, 4 (1): 4–29. JSTOR 25000311.
脚注
[编辑]- ^ 周世箴(2006年),第(22)-(32)页
- ^ 周世箴(2006年),第3-5页
- ^ 3.0 3.1 3.2 周世箴(2006年),第10页
- ^ 周世箴(2006年),第249-340页
- ^ Ruth M. Kempson(1977年),第182页
- ^ School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 Language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Edinburgh.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参考文献
[编辑]- (中文)雷可夫,詹森;周世箴. 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台北: 联经出版公司. 2006-03-27: 22–32. ISBN 9789570829754.
- (英文)Ruth M. Kempson. Semantic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年9月15日. ISBN 9780521292092.
- (英文)Randy Allen Harris. The Linguistics Wars: Chomsky, Lakoff, and the Battle over Deep Struc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11. ISBN 9780199740338.
外部链接
[编辑]- 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enerative Semant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eorge Lakoff: Moral Polit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eorge Lakoff on Embodied Cognition and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gnitive Science Enters Politics
- That Metaph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akoff, George (1991). "Metaphor and War: The Metaphor System Used to Justify War in the Gul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