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社会工作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社会工作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23年10月12日) |
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简称外展,是自1979年起,香港主要的边缘青少年服务之一。服务模式主要参考当时西方国家的街头工作(Street Work),包括YMCA在英国伦敦推行的离散工作 (Detached Youth Work) [1]、美国福利议会在纽约进行的街头群党工作(Street Gangs Work)以及康乐辅导(Play leadership)。[2] [3]
外展意即指派人员至机构外的服务或工作。顾名思义并非留守于办公室等待青少年上门的服务,外展社工会主动到社区上的球场、公园、游行机中心、速食店及网吧等青少年喜欢聚集的场地,结识社区上的青少年,并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及活动。 当年多套电视剧集均以此为题材,计有伍卫国、刘松仁主演的《北斗星》,周润发演出的《北斗双雄》。 外展社工开始广为市民认识,可惜剧集内容过份渲染,与现实有不少的距离。
服务
[编辑]外展社工在社区主动接触时常流连街头﹐容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和指引。这些青少年通常都互相认识,他们可能是同学、邻居、或是多年老友,甚至他们的成长、生活及家庭背景亦相约。这些一致性令他们更容易凝聚在一起,同时亦较为容易为他们安排小组活动。社工藉鼓励小组内成员之间正面的互动、支援、鼓励和分享,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4]
香港政府资助的外展社会工作服务,由非政府机构派出外展社工在社区,主张接触那些通常不大参与传统的社交或青少年活动,并且容易受不良影响的6至24岁青少年,提供辅导和指引。 [5]
服务对象:边缘青少年
服务时间:10:00AM-10:00PM
工作阶段
[编辑]外展工作一般包含四个阶段:
- 确认阶段:这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目标组群或对象,了解地区概况及特色,发展地区资源和发展及建立外展队的地区形象。
- 初步接触阶段:当外展社工或外展团队确立了目标工作据点,确定了目标对象或组群后社工开始目标组群或对象进行初步接触,从而了解目标对象现时的处境与困难,确立外展社工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 社交关系阶段:社工与目标对象进行初步接触后,其主要工作目标是维持以及服务对象正面的关系、了解目标小组的情况与动态,从而认清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确立社工的社工角色,为日后的专业辅导关系打好基础。
- 协助关系阶段:这时服务对象与外展社工已建立有效的沟通及联系,服务对象能清晰界定社工的角色,并会主动向社工寻求协助。社工主要目标是引入服务对象参与对其问题的评估,鼓励服务对象参与介入计划,以及正式启动及执行介入计划。
- 终结阶段:社工的介入目标理应已达成,或服务对象因著不同原因而拒绝或不能继续服服务。检讨及评估相关的服务成效。
服务发展
[编辑]邻近香港的澳门,社会情况和特性与香港十分接近,澳门特区政府已于2001年开始在香港社会服务机构支持下开展了外展边青服务,并且聘用香港机构富外展经验的社工为顾问,协助澳门本地机构开展服务。星加坡、上海、广州、中山及深圳等地亦积极探讨实施服务于当地的可行性,并派出不少青年工作者到香港考察外展服务。时至今日,外展服务仍在成长中,寻觅更有效辅导青少年的方法。
相关影视作品
[编辑]-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电视剧《北斗双雄》
- 香港有线电视 时事宽频 《走在边缘上》
- 香港电台 两代之间 《回家吧!年轻人!》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 ^ WIKI. Detached youth work. wiki.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5) (英语).
- ^ 温立文、竺永洪、陈子陞. 街頭北斗實務手冊 (M) . 香港: 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 2010: 13. ISBN 978-962-7783-05-3.
- ^ 郭少棠. 遊樂顯童真 (M) . 香港: 香港游乐场协会. 2009. ISBN 9789889712822.
- ^ Kaufman,, S.. Detached youth work. UK: Russell House. 2001.
- ^ 社会福利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社會福利署- 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服務.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原文发表日期 [201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5) (中文).
- ^ 温立文、竺永洪、陈子陞. 街頭北斗實務手冊 (M) . 香港: 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 2010: 55. ISBN 978-962-778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