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河 (山东)
35°54′7″N 116°27′47″E / 35.90194°N 116.46306°E
大清河 | |
---|---|
州 | 山东 |
源头 | 戴村坝 |
流域面积 | 281 km2(108 sq mi) |
本貌 | |
长度 | 37.7 km(23.4 mi) |
宽度 | |
• 平均宽度 | 0.5 km(0.31 mi) |
流量 | |
• 最小流量 | 40 m3/s(1,40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6,000 m3/s(210,000 cu ft/s) |
特征 | |
右岸支流 | 汇河、跃进河 |
来源:[1]:329[2][3] |
大清河又称北沙河、盐河,是大汶河下游戴村坝至东平湖段的称呼,该河段起自山东省东平县彭集街道南城子村北侧的戴村坝,由东到西流经东平街道、彭集街道、州城街道、老湖镇在马口村流入东平湖,全长37.7公里。该河流为东平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是东平湖的主要补水河流[4]:24-25。位于大清河起始位置的戴村坝有“北方都江堰”之称,为汶河与大清河的分界标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编辑]华夏“四渎”之一的济水的下游别称大清河,今东平县的大清河的名称来源于此,但今大清河历史上为济水支流而非济水故道。南宋时期,黄河夺淮入海,汶水成为济水的主要补水来源,汶水下游因此亦被称作大清河[5]。大清河历史上也被叫做北沙河,大清河的下游亦叫盐河[6][7],得名于以往运盐船只多经过此河道[3]:55。
历史沿革
[编辑]今大清河河道并非古汶河下游河道。成书于秦汉时期的《水经》中称汶水自章县[a]一直向西南流,在安民亭[b]注入济水[8]。据郦道元《水经注》,大汶河在桃乡[c]分为四股[11]。据清代学者蒋作锦考证,四股水中最北的一股(右汶)西流入济水,大致为今小清河[d];次北的一支在寿张故城东汇集为湖泊后注入济水,为龙拱河[e][12]。
今天的大清河水道大致为汶水右岸支流漆沟的故道[13]。漆沟发源于无盐城东北的阜山,向西流注入长直沟,长直沟则分成两股,一股直接注入济水、一股注入右汶[14][15]。北宋咸平年间,黄河屡次决口,黄河的泥沙使得右汶入济水处淤塞,地势抬高,汶水分为两支,一支在州城城东夺取了漆沟故道下游入济、一支绕州城南,两条河在马口合流[16][2]:420[4]:23。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在戴村北筑戴村坝以拦截西流汶水,大汶河在戴村坝一分为二,水小时顺坝南趋进入小汶河以接济大运河、水大时则漫坝而西[17]。大坝筑成之后,漫过戴村坝的汶水在龙崮西北夺取了漆沟上游河道,漆沟河道至此全部被汶水夺占,形成了今大清河河道[18][19]。为相区别,原右汶故道至州城城南的河道后来被称南沙河或小清河,汶水夺取漆沟后的水道称北沙河或大清河。汶水夺漆后,原汶水下游的小清河、龙宫河水量减少,名存实涸。[20]20世纪中期之后小汶河、小清河入水口先后被堵截,大清河成为汶河下游唯一水道[3]:123-126。
水文与水系
[编辑]大清河大致自东向西流。大清河从戴村坝开始,向西偏南流经南城子村北、北城子村南、孟寨村南、吴庄村南,在龙崮村折向西北,在后亭村和无盐村之间又折向西,经过尚流泽村北、李范村南、陈流泽北,在马流泽北转向西偏南,经过孙流泽、古台寺、鲁屯等村后,在大牛村转向西偏北,途径马庄村、路口村、单楼村、王台村,最终在州城街道马口村注入东平湖。[21]
大清河河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汛期时流量约为1000立方米/秒,春冬时节流量通常在200立方米/秒以下[3]:55。大清河为平原河道,河道宽400米至500米,河床比降为0.34‰[1]:329。
大清河的主要支流为汇河和跃进河,均在右岸(北岸)注入。汇河为大清河最大的支流,在戴村坝以西、黄徐庄村南注入[2]:421。跃进河在老湖镇王台村以南的王台闸注入大清河[1]:329。1946年之前,大清河左岸有小汶河、龙宫河、小清河等岔流[22]。龙宫河自戴村分出,汇入小清河;小清河则自龙崮分出,与龙宫河合流后于马口村再度汇入大清河。1946年后,小汶河、龙宫河、小清河入水口和位于马口的小清河出水口先后被堵截废除[2]:420。
交通
[编辑]济广高速、105国道、243省道跨过大清河,并分别在河面上设有大清河大桥、流泽大桥和王台大桥。在戴村坝附近的南北城子村之间还有一座漫水桥。
水利及堤防
[编辑]大清河两岸筑有高5米,宽6米的防洪堤,北堤东起韩山、西至王台桥,长17.8公里;南堤东起戴村坝、西至入湖口,长20公里[23]:101。河北岸戴村坝至无盐村因地势较高而无河堤[3]:55。
大清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为戴村坝,戴村坝最初的作用是引汶水经小汶河接济大运河,同时拦截西流的汶水,减少大清河水量以防止大清河泛滥成灾。清末之后运河淤废、海运兴起,戴村坝失去济运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废除了小汶河河道,戴村坝如今主要承担拦截汶河上游来沙、缓流、控制下游水位的功能[3]:123-128。1992年戴村坝列入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清河两岸有众多的引水工程,用于提供农业及生活用水[3]:129-131。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黄河卷.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 978-7-5170-1937-4.
- ^ 2.0 2.1 2.2 2.3 2.4 东平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东平县地名志. 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 1993-05.
- ^ 3.0 3.1 3.2 3.3 3.4 3.5 3.6 彭集镇志编纂委员会. 彭集镇志 第1版. 山东地图出版社. 2001-12. ISBN 7-80532-51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 ^ 4.0 4.1 东平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东平名胜古迹. 肥城市: 山东肥城印刷厂. 1999年12月. 泰安市新闻出版局内部资料准印刷证 99-61.
- ^ 東原攷古錄·大小清河攷. 维基文库 (中文).
自济伏流不见,大清河所受惟汶水,汶故沿称大清河,并汶未入济渎以前,东至戴村坝,西迳东平城北,统称大清河矣。
- ^ 東原攷古錄·漫垻汶水分派攷. 维基文库 (中文).
一股由龙堌北西注,呼大清河,一名北沙河,俗称下游为盐河
- ^ 大清河. 泰安市人民政府. 2011-02-23 [2020-07-10].
- ^ 水经. 维基文库 (中文).
西南过东平章县南,又西南过无盐县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济。
- ^ 东平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东平县地图册》. 1993.
- ^ 军屯乡. 山东省情网. 2011-08-24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 ^ 水经注. 维基文库 (中文).
汶水自桃乡四分,当其派别之处,谓之四汶口。
- ^ 東原攷古錄·汶水入濟故道攷. 维基文库 (中文).
东平四汶分流之区,左二汶,西南又茂都淀(今南旺湖)。右二汶,西至安民亭南入于济。考水经注,次一汶(此右左汶即今龙拱河)西迳郈亭北,又西至寿张故城东(汉寿张故城即今霍家庄详汉寿张城考),遂为泽渚(在今州城西南,即口蒋家东南二洼),按汇泽寿张城东,不言水从何出,盖北合右汶同至寿张城北,西入济(今龙拱河由蒋家口北注范家洼即二汶合流遗)。水经注:其右一汶(此右右汶即今小清河)西迳无盐故城南(城在龙山前),又西迳洽乡城南(即今州治,详见洽乡城考),又西南迳寿张故城北(城北汶道,由今州城西南泊迳王家洼后西南至长仲口),又西南长直沟水经注之(即今长仲口详长直沟水考),又西南至安民亭南入于济(注称亭北对安民山,即禹贡济东北汇于汶处,名青口,详安民亭考)。此汶水入济故道也。
- ^ 東原攷古錄· 漆溝水攷. 维基文库 (中文).
城北大清河,本漆沟故渎。
- ^ 水经注. 维基文库 (中文).
汶水又西南,长直沟水注之,水出须昌城东北谷阳山南,迳须昌城东,又南,漆沟水注焉。水出无盐城东北五里阜山下,西迳无盐县故城北,水侧有东平宪王仓冢,碑阙存焉。元和二年,章帝幸东平,祀以太牢,亲拜祠坐,阳御剑于陵前。其水又西流注长直沟。沟水奇分为二,一水西迳须昌城南入济,一水南流注于汶。汶水又西流入济
- ^ 東原攷古錄· 漆溝水攷. 维基文库 (中文).
漆沟水出无盐城东北五里铺山下,西迳无盐故城北(漆又西迳洽乡城北)。水北有东平宪王冢,又西流注长直沟。考戴村漫坝汶水,由无盐故城南,西流入漆沟,又西迳州城北,芦泉水从东北来注之。疑芦为卢字之讹。卢,黑色,阜山水会芦泉水,色黑故称漆沟。而水经注未尝言芦泉入漆沟。
- ^ 東原攷古錄· 汶水沿革攷. 维基文库 (中文).
城南二汶乃古右二汶故道也。一变而汶不复至安民亭南,由宋迁须城西境淤高,汶乃环绕城右,北夺漆沟下游,而安民亭南汶流先绝。
- ^ 重修東平州戴村壩碑文. 维基文库 (中文).
戴村坝去东平州城东六十里,其始建为明永乐九年,其督建则宋尚书礼。其创议则白英老人。英之议者何?遏汶入海,使趋南旺以济运也。必坝者何也?水盛则漫入清河,以疏溢。水落则尽挟入南。以防其涸,此坝之利也
- ^ 東原攷古錄· 汶水沿革攷. 维基文库 (中文).
再变而汶不倾注东平城南,由明筑戴村坝后,漫坝汶水径夺漆沟上游,而东平城南汶水亦微。
- ^ 東原攷古錄· 漆溝水攷. 维基文库 (中文).
今漆沟为汶水经注。因下游至清河门入大清河,上游至戴村坝统称大清河。人几忘为漆沟矣。
- ^ 東原攷古錄· 漆溝水攷. 维基文库 (中文).
自汶水径流入漆沟为大清河,而城南小清河、龙拱二汶河,名存实涸矣。
- ^ 山东省东平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东平县地图 (地图). 2003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1).
- ^ 東原攷古錄· 汶水沿革攷. 维基文库 (中文).
城南二汶一承大清河馀波,呼小清河,一汇汶溢陂水呼龙拱河,二河总以大清河为归宿。
- ^ 东平湖管理局. 东平湖志 1991-2005.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4-12. ISBN 978-7-5509-0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