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线
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全景或天空线)是由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与天空,或是自然地景所构成的整体结构,其中,由于许多摩天大厦所构成的局部景观。天际线因而被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人为天际,扮演著每座城市予人的独特印象。在城市中,天际线展开一个广阔的天际景观(多数为全景),因此大城市都被叫作“城市风光影画片”。在许多大都市,摩天大厦在其天际线上都扮演著一个重要角色。
“天际线”这个词语首次出现于1896年,当时是纽约日报彩色增刊的一幅彩色石版画标题。[1]建筑师保罗·D·斯普里根(Paul D. Spreiregen)则将城市的天际线描述为“城市生活的物理特征...一种潜在的艺术品...它们所共同的视野”。[2]
现时有众多评定全球出色天际线的组织或者网站,多以各城市的摩天大厦高度作为评定准则,亦有以审美学或者以建筑物高度与构成的天际线宽广度作为评定准则。而天际线计法是相等于扣除最低值的90米或295呎后,所有建筑物高度的总和(以米计算,不包括塔尖)。而独立塔则以他们一半的高度来计算。[3]
特征
[编辑]摩天大楼普遍被视为城市天际线的基本特征[4][5]。其中建筑结构的轮廓和外墙(砖或玻璃)则将对天际线的整体外观产生影响。而不同时代所兴建的塔楼,也会形成较为迥异的天际线。此外,一些偏远地区也拥有引人注目的天际线,无论是由自然还是由人口稀少的人类聚居环境所创造
古代
[编辑]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圣吉米尼亚诺凭借其极具独特的塔楼被描述为拥有“令人难忘的天际线”。[6]在14世纪的权力争夺中,拥有权力和财富的居民为了炫耀其特权,开始在该城镇中竞相建造高塔,使得圣吉米尼亚诺形成了一个可以被称为“中世纪的曼哈顿”的天际线。
而古老的叶门古城希巴姆,有著超过2000年的历史。为了保护城镇和居民免受贝都因人的攻击,希巴姆于6世纪时建造了5至9层的高层住宅。虽然现代的希巴姆只是一个人口约7,000人的地方城市,但因为这些高层住宅的存在,它该城市也称为“最古老的高层建筑群”或“沙漠中的曼哈顿”。圣目前吉米尼亚诺的历史区和希巴姆的旧城墙都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代
[编辑]芝加哥被认为是现代都市中天际线起源的诞生地。1885年,芝加哥建成了一座10层楼高的家庭保险大楼。该建筑是第一座使用钢铁结构的建筑物。并成为后来高层建筑的重要里程碑。1889年,会堂大厦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1973年,芝加哥的天际线加入了西尔斯大厦(现称威利斯大厦),不过从1890年开始,纽约取代著芝加哥建设高层建筑的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多摩天大楼的城市。
直到1997年双峰塔建成,西尔斯大厦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共在20世纪之前,芝加哥和纽约是现代都市天际线发展的引领者。
随著20世纪末亚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亚洲主要城市开始出现高层建筑。其中上海市的浦东新区在1980年代之前是一片荒地,但在1992年开始开发后,迅速实现了高速增长,变成了现代化的商业区域,形成了现代化的天际线。
进入21世纪,以中东的石油国家为背景的国家陆续推出了大规模的都市天际线开发计划。杜拜的哈利法塔在2010年竣工,大幅超越了以前的摩天大楼,使杜拜成为一座连续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城市。
截至2013年,香港在150公尺以上的建筑数量上超过了20世纪代表摩天楼天际线的纽约,而杜拜在200米以上的建筑数量上超过了纽约,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天际线城市。
主观排名
[编辑]一些服务网站将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对天际线进行排名。其中包括Emporis地产资料库使用高度和其他数据为建筑物提供点值,并将它们加在一起形成天际线。当前排名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香港、首尔和深圳。[7]
运用
[编辑]天际线通常用作代表城市的风景特征,并在包括电影、电视节目、新闻网站和其他形式媒体中的背景和定场镜头中呈现。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Moving Uptown.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When Charles Graham's view of New York was published, the new term used in the title, "sky line," caught on immediately.
- ^ Paul D. Spreiregen. Urba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Towns and Cities. McGraw-Hill. 1965.
- ^ 「十大天際綫」 港榮膺榜首. 星岛日报. 2012年10月22日 [2020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21日).
- ^ Heath, Tom; Smith, Sandy G.; Lim, Bill. Tall Buildings and the Urban Skyline: The Effect of Visual Complexity on Preference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July 2000, 32 (4): 541–556. ISSN 0013-9165. S2CID 5199331. doi:10.1177/00139160021972658.
- ^ McNeill, Donald. Skyscraper geograph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February 2005, 29 (1): 41–55. S2CID 220928675. doi:10.1191/0309132505ph527oa.
geographers have tended to neglect the substantial impact of skyscrapers on urban life.
- ^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Historic Centre of San Gimignano. whc.unesco.org.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 ^ Skyline Ranking. Emporis. [29 April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6, 2012).
- 书籍
- Emporis ranking of cities by the visual impact of their skylines
- Attoe, Wayne. Skylines: understanding and molding urban silhouettes. Wiley. 1981. ISBN 9780471279402.
- Bacon, Edmund. Design of Cities. Thames & Hudson. 1967. ISBN 978-0-14-004236-8.
- Lim, Bill; Heath, Tom. Hayman H. , 编. What is skylin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Architectural Scie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93: 23–32.
- Ford, Larry R. The urban skyline as a 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 Journal of Geography. 1976, 75 (3): 154–164. doi:10.1080/00221347608980594.
外部链接
[编辑]- The World's Best Skylines calculated ranking list of skylines
- http://www.skyscrapernews.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mporis Skyline Rankings
- Tallest Cities of the Wor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iserio's top 15 Sky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