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极峡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极峡谷,原名石杭峡谷,位于南投县竹山镇大鞍里,是由发源于杉林溪附近的加走寮溪切穿山块裂隙而形成,因峡谷呈S形,形如太极中的曲线而得名。峡谷分为上杭中杭下杭内杭四处。溪流以垂直岩层之走向下切成落差近400公尺的峡谷,甚为壮观,有‘西部太鲁阁’的美誉[1]。峡谷内有串连性的瀑布群,其中又以青龙瀑布太极瀑布最为著名。

1980年代初期,太极峡谷美景渐见诸于媒体,在1981年至1986年间,前往旅游的人数据记录超过12万人次,林务局曾经规画串连下游的一光山瑞龙瀑布等地欲成立竹山森林游乐区,甚至已有规画的草案[2]。1986年5月25日,太极峡谷发生严重山难,造成28人死亡、28人受伤、300多人受困,太极峡谷也因此而封闭[3][4][5]

南投县政府为重新发展太极峡谷的观光开发,2004年著手计画兴建吊桥,称为天梯[6][7]。2009年3月14日起,梯子吊桥设立风景区,并制定门票收取。

山难

[编辑]

事件发生在1986年5月25日,上午11点25分,没有任何预警便落下重达一百多公吨的巨石,从高达320公尺的旋风瀑布顶端崩落。突如其来的巨大落石因为溪谷狭窄,正好砸在下方欣赏美景的百馀名登山客,完全无法躲避。巨石落地后因为撞击力道强烈,溅起页岩碎片四射,往四周游客飞去,太极峡谷瞬间血肉横飞,造成28人不幸死亡、28人轻重伤,为台湾史上第二惨重的山难。后来经由调查发现太极峡谷中杭段为高危险的地质型态,容易岩层崩塌,于是南投县政府宣布无限期封山,一直到现在。[3][4][5]

地质与成因

[编辑]

太极峡谷为一幼年期河谷地形。太极峡谷附近出露的地层为厚层块状砂岩,早期被认为是中新世大窝砂岩,最新的详细地质调查将此地区的大窝砂岩再加以细分,即河床部份为关刀山砂岩,其上有十六份页岩,而河岸上部才是大窝砂岩。关刀山砂岩以细粒至粉砂质砂岩为主,坚硬致密。向上页岩成份增多,岩质由坚硬致密逐渐变为疏松,而渐变为十六份页岩层。上部大窝砂岩的岩性与关刀山砂岩类似。

砂岩由于岩质坚密,抗蚀性较强,溪谷发展主要受构造控制,大多顺节理发育,因此河道多转折,且在河道中与河岸上常因河水深切河床而形成悬崖、瀑布、急湍、深潭。加走寮溪即切割大窝砂岩、十六份页岩与关刀山砂岩而形成峡谷与悬崖、瀑布等地形,形成太极峡谷[2]

景点

[编辑]

上杭

[编辑]
天梯 (竹山镇)

南投县政府为重新发展太极峡谷的观光,于2004年著手计画兴建一座吊桥,并远聘日本技师来台参与兴建工程。为避开梯子岭土地公段崩塌危险路段和下切渡河的艰难路线,及克服立秋寮溪两岸山壁高低落差,决定兴建全台第一座阶梯式的索桥。桥名开放票选而得“梯子吊桥”之名。梯子吊桥于2005年完工,全长136公尺,共208阶,两端落差达20公尺。[6][8]

玉福吊桥:

原为毁于九二一震灾的“杭头铁桥”旧址。民国92年于原址新建吊桥,并命名为玉福吊桥。[1]

青龙瀑布:

旧名“双龙瀑布”,位于立秋寮溪汇入加走寮溪处[8]。瀑分上下层,上层为帘幕型瀑布,瀑高32公尺[9],下有一瀑潭,与下层瀑布间有一小段平坦河床可驻足赏瀑,下层瀑布则由岩石凹陷处直落入加走寮溪溪谷,瀑布上方建有一座拱桥。[7] 下层附近有块人面石,人面石右侧外观似已殉职的救难领队林俊升。

飞来石:

2001年桃芝台风造成大量土石冲刷而下,一颗巨石卡在峡谷之上,有如天外飞来的石头,因而称“飞来石”。[1]

人面石:

位于玉福吊桥附近溪谷旁的巨大岩壁上,隐约可见巨石出现人面形状,人面石显现出人的侧脸,眼睛、鼻子和嘴唇清晰可见。[1][7]

九二一地震石钟:

长约6公尺,宽约4公尺,主要是偌大的峭壁因地震崩落一角,状似时钟,加上岩壁表面裂痕,犹如时针、分针、秒针,直指一时四十七分,恰巧是九二一地震发生的时间,令人啧啧称奇。[10]

化石平台:

出现于桃芝台风袭台之后,经豪雨冲刷后出现了大量化石,并取名为“化石平台”。[7][11]

天井瀑布:

瀑布由化石平台旁河床上的巨型窟窿直泻而下,犹如一座天井,因而得名天井瀑布[7],瀑高86公尺[9]

内杭

[编辑]
太极瀑布:

又名“太阴瀑布”,瀑高72公尺[9],倾斜的瀑布以及瀑壁上的纹路,远看就像是太极中的太阴部分。但因溪水长期不断侵蚀,瀑布型态已变得笔直,不似原有太阴样貌。

满月圆潭:

位于旋风瀑布上方,形似满月,为瀑布冲蚀或磨蚀河床形成的壶穴发展而成,长约在20至30公尺之间,深度据垂钓者以铅锤及鱼丝估测,约在18公尺左右。[2]

旋风瀑布:

位于满月圆潭下缘,瀑水如旋风一般倏忽而下,瀑高36公尺[9]

蝙蝠洞:

为倒悬之半隧道河岸结构,由于阳光无法照射形成蝙蝠喜爱的栖息地,遂有蝙蝠洞之称。[2]

中杭

[编辑]
千层瀑布:

又名“彩虹瀑布”[注 1],瀑布标高约740公尺至470公尺,主要分为上下两层,瀑顶位于投54梯子岭林道下方约150公尺处,溪水由悬崖边陡落120公尺至崖壁间的狭小平台上,瀑水跌宕穿越平台后再度陡落100公尺至加走寮溪中,总落差达270公尺[注 2],瀑底旁位于主流的即是旋风瀑布。瀑布于峡谷下方形成水濂,由谷底仰望别有洞天。由于瀑布上游集水区范围狭小,旱季时只见光秃秃的崖壁,不见水濂流泉之奇景。[5][12]

下杭

[编辑]
信良瀑布:

瀑布分为上、下两瀑,瀑水上源来自于大鞍山东侧溪涧,下瀑位于太极峡谷下杭段加走寮溪右岸支流与之交会处,标高约590公尺至430公尺,主要分为上、下两层,落差约160公尺;上瀑位于梯子吊桥公有停车场西北西方山麓,下瀑上游约400公尺处,标高约810公尺至690公尺,落差约120公尺[注 2]。山友邱信良先生等人于1982年来此踏勘,不幸坠崖身亡,故名以为悼[13]

交通

[编辑]
  • 自行开车:由国道3号国道3号南下,下竹山交流道后右转省道台3线集山路一段接大明路,至自强路口右转县道接大智路,右转顶林路投49线水哮前岔路右转番仔田产业道路前往天梯风景区。于番仔田产业道路至停车场间的部分路段,可远眺中杭段的千层瀑布,唯路幅狭窄,仍须注意车辆[6]
  • 太极峡谷目前仅开放上杭峡谷的部分,中杭、下杭及内杭峡谷需由加走寮溪下游溯溪而上或由当地熟悉山径的向导带领来下切溪谷进入,但无论何种方式皆存在相当的危险性,并不建议前往。

注释

[编辑]
  1. ^ 《台湾1/25000全览百科地图集(3)》,户外生活图书标示。
  2. ^ 2.0 2.1 根据《台湾通用电子地图【NLSC】》、《台湾通用正射影像【NLSC】》对照。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邱淑玲. 南投/神秘太極峽谷 西部的太魯閣. 联合新闻网. 2010-03-05 [201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赖典章. 太極峽谷落石災害 (PDF).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第一号 台湾山崩灾害专辑(一).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 1990-06 [2014-08-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8-26) (中文(台湾)). 
  3. ^ 3.0 3.1 《20-5 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典藏数位化计画. 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 [2013-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中文(台湾)). 
  4. ^ 4.0 4.1 蔡承威. 大鞍山涉險特搜. 中时电子报. 登山补给站. 2006-11-27 [2013-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魂斷太極峽谷. 台湾大搜索. 中天新闻. 2013-08-25 [2013-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竹山天梯(梯子吊橋). 南投县观光导览. 南投县政府观光处. [2013-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7.3 7.4 梯子吊橋風景區. 走进南投. 南投县政府观光处. [201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8. ^ 8.0 8.1 邱淑玲. 南投/訪竹山天梯 感受踩在雲端的魅力. 联合新闻网. 2010-04-07 [201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6)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9.3 谢介裕. 打造太極峽谷電梯 7國高手完成探勘. 自由时报. 2016-04-02 [2016-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中文(台湾)). 
  10. ^ 谢介裕. 921印記?太極峽谷震出01:47石時鐘. 自由时报. 2010-04-07 [201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中文(台湾)). 
  11. ^ 邱淑玲. 南投/到太極峽谷 拜訪魚貝化石. 联合新闻网. 2010-04-07 [2014-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5) (中文(台湾)). 
  12. ^ 南投縣竹山鎮公所太極峽谷探勘記錄. 南投县竹山镇公所. 1996-07-25 [2016-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中文(台湾)). 
  13. ^ 黄柏勋. 威猛線條~賞瀑幸福絕招. 台湾山岳 第97期: 第82页.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