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妙高号重巡洋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妙高
みょうこう/めうかう
终战时的妙高号,涂有战术迷彩涂装
概观
舰种重巡洋舰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舰级妙高型(一号舰)
制造厂横须贺海军工厂
动工1924年10月25日
下水1927年4月16日
服役1929年7月31日
结局1946年7月8日被处分击沉
除籍1946年8月10日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11,300吨→13,000吨
满载排水量12,374吨→14,743吨
全长192.39米→203.76米
全宽19米→20.73米
吃水5.9米→6.37米
锅炉舰本式油烧锅炉12座
动力蒸气涡轮引擎(4轴)
功率130,000匹马力→132,830匹马力
最高速度35.5节→33节
续航距离7,000海里(14节)→7,463海里(14节)
乘员773人→891
武器装备参考#武器装备
舰载机2架→3架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妙高
假名みょうこう/めうかう
平文式罗马字Myōkō/Meūkaū

“妙高”号重巡洋舰みょうこう/めうかう )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第五号重巡洋舰,“妙高型重巡洋舰”的一号舰。于横须贺海军工厂动工,在1929年至1946年间服役。其命名取自新潟县妙高山,于战后由海上自卫队第七护卫舰队的其中一艘金刚型护卫舰继承 [参1]

简介

[编辑]

“妙高”型重巡洋舰是日本海军在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 》后完成设计及建造的第一种万吨级巡洋舰,一度被西方认为是最强大的“条约型巡洋舰”[参2]。其设计对后来建造的“高雄型”、“最上型”、“利根型”及“伊吹型”带来重大影响。“妙高”型四舰先后作为联合舰队第二舰队主力参加了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

由于“那智号”是第一艘完工并公诸于世的“妙高”型,以致当时各国都误称为“那智”型。

特点

[编辑]

“妙高”型重巡洋舰参照“古鹰型”及“青叶型”设计,具较高的长宽比、较小的宽深比、较低的船体中央系数[参2],强调火力及速度,相对牺牲了防护及续航力。当中“妙高号”作为舰队旗舰,拥有较大的住宿设施、无线电设备及大型作战室。

“妙高”型完工时携带8条小艇,后来增加至10条,作为舰队旗舰时会再增加一条指挥官专用艇。

建造经纬

[编辑]

1922年,日本海军军令部委托平贺让大佐设计新巡洋舰。次年初,藤本喜久雄中佐在平贺让大佐指导下完成基本设计。平贺让大佐在5月18日提交设计方案,在8月25日通过及下令建造。及后,平贺让晋升为少将并出国考察,藤本喜久雄中佐大幅更改设计并获通过。

受“关东大地震”影响,建造拨款被大幅缩减,加上横须贺海军工厂遭破坏[参2],在1924年10月方完成龙体铺设。

1927年4月16日,举行下水仪式,昭和天皇亦有出席[参2]

1928年7月正式完工,与“那智”号一并在吴海军基地日语呉基地注册舰藉。

1934年11月15日,与“那智”号一并更换母港为佐世保

舰历

[编辑]

1929年11月30日,“妙高”型四舰加入第二舰队组成第四战队,正式服役。

1933年5月20日,被编为第五战队。在同年12年11日与“那智”号一并调到吴镇护卫队

1934年2月1日,与“那智”号一并调到佐世保护卫队,隶属临时组建的第四舰队。

1934年11月20日至1935年3月31日,进行第一次第一阶段改造,包括将主炮更换成203mm口径。

1935年10月2日,进行第一次第二阶段改造。

1936年1月至3月,进行第一次第三阶段改造,主要加固舰体。

1936年5月25日至6月29日,进行第一次第四阶段改造,并与“那智”号及“羽黑”号再次加入第二舰队第五战队。

1937年7月28日,作为旗舰加入第三舰队第九战队。

1939年4月,进行第二次改造,参照“最上”型等巡洋舰作出了整体改造。

1939年11月25日,解除旗舰职务,转入预备役。

1941年4月10日,作为旗舰加入第二舰队第五战队,4月18日正式再次服役。

1941年12月,参与对菲律宾的侵略战争,掩护南菲律宾舰队。

1942年1月4日,遭到美军空袭严重受创,35名士兵死亡,由“那智”号接任旗舰,返回佐世保维修。[参3]

1942年3月1日,与“足柄”号前往爪哇支援追击盟军舰队的“那智”号及“羽黑”号。最终“妙高”型四舰共击沉三艘巡洋舰及三艘驱逐舰。“妙高”号与“羽黑”号在佐世保整修后进驻柱岛日语柱島,并在3月22日抵达横须贺

1942年5月1日,与“羽黑”号参与珊瑚海海战,负责护卫第五航空战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

1942年6月13日,作为第五战队一员前往支援北方舰队。

1942年中,进行战前改造,增加了2座深水炸弹投放器。

1942年8月,重编后的第五战队前往所罗门群岛,遭遇美军轰炸机攻击,轻微受损。

1942年10月,与第四战队的“摩耶”号重巡洋舰联合炮轰亨德森机场及追击美军航母“大黄蜂”号,并在月底返回佐世保整修。

1943年2月,进行第一次战时改造,增加对空武装及改善雷达

1943年5月8日,与“羽黑”号护卫“大和”号战舰返回本土,随后紧急加入北方舰队前往幌筵岛,至6月16日返回横须贺。

1943年8月,与“羽黑”号进驻特鲁克

1943年10月,第五战队转入东南舰队,与第十战队及第三水雷战队参与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在战斗中(11月2日)意外与初风号驱逐舰相撞受损,初风沉没。

1943年11月,进行第二次战时改造,增加机枪数目及提高整体水密性。

1944年2月10日,前往帛琉以避免受美军袭击,并加入第一机动舰队。

1944年6月,与第一机动舰队参加菲律宾海海战,之后进行紧急改装,再增加机枪数目及减少携带鱼雷数目以减轻重量。

1944年10月,与第一游击舰队会合作战,受到美军空袭严重受损,被逼退出战斗撤往新加坡,由“羽黑”号接任第五战队旗舰。

1944年12月,遭美军潜艇袭击起火,经过3日才完全扑灭,最终由“羽黑”号拖曳返回新加坡。然而由于资源缺乏,未能进行维修,退出第五战队转入西南舰队第一南遣舰队,停泊在基地作为固定炮台。

1945年2月5日,加入重组后的第10方面舰队,但仍停泊在基地。

1945年9月21日,向英国舰队投降。

1946年7月8日,在马六甲海峡凿沉。

武器装备

[编辑]

(新造时)

  • 200mm 50倍口径双联装炮5座 10门
  • 120mm 高射炮6座
  • 7.7mm 机枪2挺
  • 610mm 3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

(第一次改造后)

  • 203mm 50倍口径双联装炮5座 10门
  • 127mm 高射炮4座 8门
  • 7.7mm 机枪2挺
  • 13mm 高射机枪8挺
  • 610mm 鱼雷发射管8座 16门

(第二次改造后)

  • 203mm 50倍口径双联装炮5座 10门
  • 127mm 高射炮4座 8门
  • 25mm 机枪36座 52门
  • 13.2mm 高射机枪4门
  • 610mm 鱼雷发射管4座 16门

历代舰长

[编辑]

舣装员长

[编辑]

藤沢宅雄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舰长

[编辑]
  1. 藤沢宅雄大佐:1929年7月31日 -
  2. 新山良幸大佐:1929年11月1日 - (兼任)
  3. 植松练磨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4. 山口长南大佐:1930年12月1日 -
  5. 井沢春马大佐:1931年12月1日 -
  6. 高桥颕雄大佐:1932年12月1日 -
  7. 浮田秀彦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8. 伍贺启次郎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9. 藤田类太郎大佐:1936年12月1日 -
  10. 保科善四郎大佐:1938年4月25日 -
  11. 伊藤贤三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12. 阿部孝壮大佐:1939年7月20日 -
  13. 板垣盛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14. 矢野英雄大佐:1940年11月15日 -
  15. 山澄贞次郎大佐:1941年8月11日 -
  16. 三好辉彦大佐:1942年5月23日 -
  17. 中村胜平大佐:1943年3月2日 -
  18. 石原聿大佐:1943年12月5日 -
  19. 小野田舍次郎大佐:1945年1月15日 - (兼任)
  20. 加贺山外雄大佐:1945年3月22日 –

同型舰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参:

  1. ^ 海上自卫队(2013),第3护卫队群,http://www.mod.go.jp/msdf/ccf3/gre/myk/index.html(日语),2013年11月30日
  2. ^ 2.0 2.1 2.2 2.3 刘怡、爱澜(2009),《旧日本帝国海军名舰传奇》,旧日本海军妙高级重巡(页317-372),台北:知兵堂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
  3. ^ クリストファー・ショアーズ、ブライアン・カル、伊沢保穂(2002),《南方进攻航空戦1941-1942》,(页313-314),大日本絵画,ISBN 4-499-22770-4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