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密尔沃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密尔瓦基
Milwaukee
从顶部顺时针:天际线、市中心、密尔沃基美术博物馆、密尔瓦基市政厅、Burns Commons、Mitchell Building
从顶部顺时针:天际线、市中心、密尔沃基美术博物馆密尔瓦基市政厅、Burns Commons、Mitchell Building
密尔瓦基旗帜
旗帜
密尔瓦基官方图章
图章
绰号:Cream City, Brew City, Beer City, Brew Town, Beertown, Miltown, The Mil, MKE, The City of Festivals, Deutsch-Athen (German Athens)
在州内的位置
在州内的位置
密尔瓦基在美国的位置
密尔瓦基
密尔瓦基
在美国的位置
坐标:43°03′8″N 87°57′21″W / 43.05222°N 87.95583°W / 43.05222; -87.95583
国家 美国
 威斯康星州
密尔瓦基县
法人地位1846年1月31日,​178年前​(1846-01-31
政府
 • 类型市长-议会制政府
 • 市长汤姆·巴列特英语Tom Barrett
面积[1]
 • 市96.84 平方英里(250.80 平方公里)
 • 陆地96.17 平方英里(249.09 平方公里)
 • 水域0.66 平方英里(1.71 平方公里)
海拔617 英尺(188 公尺)
人口2010[2]
 • 市594,833人
 • 估计(2016)595,047
 • 排名全美第31;州内第1
 • 密度6,191人/平方英里(2,388.90人/平方公里)
 • 市区1,376,476(全美第35)
 • 都会区1,572,245(全美第39)
 • CSA2,043,904(全美第29)
居民称谓Milwaukeean
时区CSTUTC-6
 • 夏时制CDT(UTC-5
邮编53172, 53201, 53202, 53203, 53204, 53205, 53206, 53207, 53208, 53209, 53210, 53211, 53212, 53213, 53214, 53215, 53216, 53218, 53219, 53220, 53221, 53222, 53223, 53224, 53225, 53226, 53227, 53228, 53233, 53234, 53237, 53259, 53263, 53267, 53268, 53274, 53278, 53288, 53290, 53293, 53295
电话区号414
FIPS代码55-53000[3]
GNIS ID1577901[4]
网站city.milwaukee.gov
“Milwaukee”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密尔沃基
台湾密尔瓦基
港澳米华基[5][6][7]、密尔华基[8][9][10]、密尔沃基

密尔瓦基(英语:Milwaukee/mɪlˈwɔːki/ mil-WAH-kee),港译米华基,是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县密西根湖畔的城市,是该州最大城市(但不是该州首府),密尔瓦基县的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美国中西部第五大的城市。

2014年人口普查估计整个都会区人口为2,043,904,是中西部地区第四大人口稠密的都会区,仅次于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底特律;而按其估计的2018年人口排名是美国第31大城市。2018年,密尔瓦基被《时尚》杂志评为“中西部最酷的城市”。

最早经过密尔瓦基的欧洲人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以及皮草商人。1818年,法国裔的加拿大探险家所罗门·朱诺英语Solomon Juneau在该地区定居。1846年,朱诺的城镇与两个邻近的城镇合并,合并成为密尔瓦基市。1848年德国大革命后,大量德国人移民到此城市,随后的几十年中,波兰人和其他东欧移民也来到了这里。密尔瓦基以其酿造啤酒传统而闻名,其始于移民过来的德国人。

从21世纪初期开始,这座城市经历了1960年代以来最大的建筑热潮(construction boom)[11]。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座城市最大新建的主要建筑有:密尔瓦基河滨步道英语Milwaukee Riverwalk威斯康辛州中心英语Wisconsin Center米勒棒球场、The Hop 街道公车系统、密尔瓦基美术馆的扩建、密尔瓦基话剧剧院(Milwaukee Repertory Theater)和威斯康辛码头(Pier Wisconsin),以及威斯康星州密尔瓦基黑豹运动馆(Milwaukee Panther Arena)的翻新工程。

第一服务广场(NBA公鹿队的球场)于2018年底开幕,并举办体育赛事和音乐会。夏季音乐节英语Summerfest是世界上最大的音乐节,也是该市的重要经济和文化景点,哈雷机车的总部与发源地也是在密尔瓦基。

历史

[编辑]
密尔瓦基于1898年的全景

地名来源

[编辑]

密尔瓦基(Milwaukee)这个地名是来自印第安阿尔贡金族人(Algonquian)的一个字“millioke”意思是“好而美丽宜人之地”或“在水边的聚集地”。但这个字在梅米尼族印第安人(Menominee)语言中的含义是不太悦耳的,在该名称中称为 Māēnāēwah,指“发生了一些不幸”。

密尔瓦基的美国原住民

[编辑]

原住民文化在沿绕密西根湖上的地区发展了数千年。 密尔瓦基地区最早记录的居民是历史悠久的梅米尼族(Menominee)、福克斯(Fox)、马斯库滕(Mascouten)、索克(Sauk)、波塔瓦托米(Potawatomi)和奥吉布韦(Ojibwe)(以上均为印地安阿尔贡金族人),以及温奥巴哥(Ho-Chunk,一个印第安苏族人)的美国原住民部落。 这些人中有许多人在与欧洲接触(European contact,欧洲人探索新世界;殖民各国的时期)之时搬到密尔瓦基地区,之前皆住在格林贝(Green Bay)附近。

欧洲人定居于密尔瓦基

[编辑]

在1833年美国政府与美国原住民的《芝加哥条约英语Treaty of Chicago》签订之前,欧洲人已抵达密尔瓦基地区。法国传教士和商人在17世纪和18世纪后期首次经过此地。1785年,来自 Michilimackinac(现位于密西根州)的亚历克西斯·拉弗兰布瓦兹(Alexis Laframboise)设立了贸易站;目前他被认为是密尔瓦基地区的欧洲血统的第一位居民。早期的探险家对密尔瓦基河及其周围地区有不同的称法:Melleorki、Milwacky、Mahn-a-waukie、Milwarck 和 Milwaucki,都是期望将印地安母语音译成英文。多年以来,印刷记录的名称是“Milwaukie”。其中一个关于密尔瓦基名字起源的故事指,1800年代的一家报社将名字改为密尔瓦基,而密尔瓦基就一直被使用到今天。“Milwaukie”这拼写用法仍继续被使用在奥勒冈州的密尔瓦基市。

密尔瓦基有三个“兴建元勋”(founding fathers):所罗门·朱诺,拜伦·基尔伯恩和乔治·沃克。所罗门·朱诺(Solomon Juneau)是三人中第一个到达的,于1818年进入该地区。他建立了朱诺镇(Juneautown)并开始吸引更多定居者。为了跟朱诺竞争,商人拜伦·基尔伯恩(Byron Kilbourn)在密尔瓦基河西侧建立了基尔伯恩镇(Kilbourntown)。他确保通往河的道路不会与东侧汇合。这就是今天在密尔瓦基仍然存在的大量斜角桥的原因。此外,基尔伯恩还分发了许多地图,但地图上仅显示基尔伯恩镇来暗示朱诺镇不受欢迎或没有人住在河东侧。第三位著名重要的开发商是乔治·沃克(George Walker)。他声称他拥有在密尔瓦基河以南的地,并在1834年在那边建造了木屋。该地区不断发展,并被称为沃克角(Walker's Point)。

1835年在赶走部落之后,开始了第一批大规模定居浪潮,而成为密尔瓦基县和密尔瓦基市。年初时朱诺和基尔本打算布局竞争城镇。到年底,两家公司都从政府那里购买了土地并进行首次出售。那年大约有100名来自新英格兰和其他东边州份的新移民。1835年9月17日,第一次选举在密尔瓦基举行。投票数为39。到1840年,这三个城镇及竞争开始壮大。城镇之间,主要是朱诺镇和基尔伯恩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并在1845年的密尔瓦基大桥战争(Milwaukee Bridge War)中达到高潮。大桥战争之后,镇长们正式的决定最好的行动应该是城镇间的团结合一。因此,在1846年1月31日,他们合并并成为密尔沃基市,并选举朱诺成为密尔瓦基的第一任市长。

德国移民

[编辑]

1840年代和1850年代,大量移民(主要是德国人)进入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开始发展成为一个城市。有三波移民潮,而威斯康辛州从这三次移民潮中都吸收了大量的德国移民。1845年至1855年为第一波移民潮,主要由德国西南部的人所组成,1865年至1873年的第二波主要来自德国西北部,而1880年至1893年的第三波移民来自德国东北部。在1840年代,离开德语地区的人数为385,434,在1850年代达到976,072,在1880年代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140万人移民。1890年,278万第一代德裔美国人成为美国第二大外国出生群体。在1835年至1910年间所有离开德语地区的人中,有90%去了美国,其中大多数去了中大西洋地区(Mid-Atlantic states)和中西部地区(Midwest)。到1900年,34%密尔瓦基人口都是德国人。从普鲁士来密尔瓦基的德国移民最多,其次是巴伐利亚(Bavaria)、萨克森(Saxony)、汉诺威(Hanover)和黑森-达姆施特(Hesse-Darmstadt)。密尔瓦基因为拥有大量德国移民还有移民在这里建立的社群意识,而赢得了“美国最德国城市的名声”(The most German of American cities)。

卡尔·舒尔茨英语Carl Schurz是1848年最著名的“自由革命者”之一[12]。他在1854年解释了为什么他来到密尔瓦基:“在其他德国革命者聚集的城市中都有类似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但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在密尔瓦基当时被称为的‘美国的德国雅典’那样迅速地影响到整个社会气氛[13]。”舒尔茨所指的是德国人在密尔瓦基所建立的各种俱乐部和社群。德国移民在美国安顿在彼此周围,促进支持了德式生活方式与习俗的延续,这涵盖生活各方面的德语组织,例如德语唱歌社团和体操俱乐部。

德国人也对美国的学校制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幼儿园的创建是儿童的学前班,各样体育课程以及音乐和艺术都被纳入正规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这些想法原初都是由激进民主的德国团体提出的,例如社会主义特纳学会英语Turners,也是今天所熟知的美国特纳(American Turners)。特别是在密尔瓦基,美国特纳成立了自己的体育教师师范学院和德国英语学院[14]

到今天,德国文化仍然影响密尔瓦基。密尔瓦基每年7月都会举办德国音乐节英语German Fest,在10月有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来庆祝其德国文化。在密尔瓦基有很多德国餐厅以及传统的德国啤酒馆。为K-5年级的儿童这边也开设了很多德语学校。

波兰移民

[编辑]

尽管南北战争后德国人在密尔瓦基的势力仍然很庞大,但其他团体也进入了这座城市。 其中最重要的是波兰移民。波兰人有许多离开家园的原因,主要是贫穷和政治压迫。由于密尔瓦基为波兰移民提供了大量低薪入门级工作,因此它成为美国最大的波兰人定居点之一[15]

到1850年,密尔瓦基县有75个波兰人,美国人口普查显示,他们有各式各样的职业:杂货店、铁匠、酒馆老板、木桶匠,屠夫、扫帚工、制鞋匠、拖曳工人、工人和农民。密尔瓦沃基形成三个独特的波兰社区,其中大部分定居在格林菲尔德大街以南。密尔瓦基县的波兰人口在1890年达到30,000,到1915年增至100,000。波兰人在历史上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和社会认同感,并通过天主教得以维持。密尔瓦基南侧天际线的景色充满了这些波兰移民建造的许多教堂的尖顶,这些教堂仍然是社区的重要中心。

对于许多居民来说,密尔瓦基的南侧是波兰社区的代名词。 过去数十年这个群体一直是非常著名的,直到1950到1960年代,才比较多人家开始搬到到南部不同的郊区[15]

在密尔瓦基,圣斯坦尼斯瓦夫天主教堂(St. Stanislaus)和周边社区是波兰人生活的中心。随著围绕的波兰社区的不断扩长,米切尔街(Mitchell Street)也被称为“波兰大大道”(Polish Grand Avenue)。 随著米切尔街变得越来越稠密,波兰人开始向南迁移到林肯村(Lincoln Village)附近,那里是圣约萨帕特大教堂(St. Josaphat)和科修斯科公园(Kosciuszko Park)的所在地。其他波兰人社区也开始于密尔瓦基的东侧。而琼斯岛(Jones Island)是主要的商业捕鱼中心,主要由波罗的海周围的波兰人定居。

密尔瓦基市拥有在美国排名第五的波兰人口(45,467),仅次于纽约(211,203)、芝加哥(165,784)、洛杉矶(60,316)和费城(52,648)。密尔瓦基市每年举办波兰节日庆祝波兰文化和美食。

其他欧洲移民

[编辑]

除了德国人和波兰人以外,密尔瓦基还从立陶宛义大利爱尔兰法国俄罗斯波西米亚瑞典涌入了许多其他欧洲移民,当中有犹太人路德教会天主教徒。市中心的意大利裔美国人总数为16,992,但在整个密尔瓦基县中有38,286人。该地区举行了该地区最大的意大利裔美国人节日。到1910年,密尔沃基与纽约市的区别在于,在外国出生的外国居民比例最高。1910年,白人占该市373,857为总人口的99.7%。密尔瓦基拥有强大的希腊东正教社群,其中许多人参加了密尔沃基西北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其是由威斯康辛州出生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所设计的。密尔瓦基拥有大量的克罗地亚人口,拥有克罗地亚教堂和历史悠久且成功的足球俱乐部克罗地亚老鹰队。

波斯尼亚和赫塞哥维纳那战争后,20世纪后期也有大量的塞尔维亚人移入密尔瓦基,他们开塞式餐馆、塞式 K-8 学校(幼稚园加小学)、塞式教堂以及美国塞式大厅。 密尔瓦基的美国塞式大厅以其周五的炸鱼薯条(Friday fish fries)很受欢迎。 许多美国总统过去都参观过密尔沃基的塞式大厅。

体育

[编辑]

教育

[编辑]

地理

[编辑]

密尔沃基位于密西根湖沿岸,在三条河流的交汇处:梅诺莫尼河金尼克尼河密尔沃基河[16]

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该市总面积为96.80平方英里(250.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12平方英里(248.9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68平方英里(1.76平方公里)[17]

气候

[编辑]

密尔沃基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潮湿,日照少,日最高气温低于或等于0 °C(32 °F)的平均日数为50天,日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15 °C(5 °F)的平均日数为13天,−20 °C(−4 °F)以下的有3.0天;夏季相对炎热潮湿,日最高气温达30 °C(86 °F)的日数年均有23天,35 °C(95 °F)以上的有1.8天。[18]最冷月(1月)均温−4.4 °C(24.0 °F),极端最低气温−32 °C(−26 °F)(1996年2月3日与1982年1月17日)。[18]最热月(7月)均温22.9 °C(73.3 °F),极端最高气温41 °C(105 °F)(1934年7月24日)。[18]无霜期平均为182天(4月22日至10月22日);可测量降雪平均期为11月14日至4月11日。[18]年均降水量约878毫米(34.57英寸),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475毫米(18.69英寸)(1901年),最多为1,279毫米(50.36英寸)(1876年)。[18]年均降雪量为124厘米(48.7英寸);1884–85年的降雪量最少,积累降雪量只有29厘米(11.3英寸),1885–86年的降雪量最多,积累降雪量为279厘米(109.8英寸)。[18]

密尔沃基(米切尔将军国际机场英语General Mitchell International Airport),1991–2020年正常值,1871年至今极端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7
(63)
23
(74)
29
(84)
33
(91)
35
(95)
40
(104)
41
(105)
39
(103)
37
(99)
32
(89)
25
(77)
20
(68)
41
(105)
平均最高温 °C(°F) 10.3
(50.5)
11.6
(52.8)
19.5
(67.1)
26.4
(79.5)
29.9
(85.8)
33.3
(92.0)
34.1
(93.4)
33.2
(91.7)
31.2
(88.1)
26.6
(79.9)
18.6
(65.5)
11.9
(53.4)
35.0
(95.0)
平均高温 °C(°F) −0.6
(30.9)
1.2
(34.2)
6.8
(44.2)
12.6
(54.7)
19.2
(66.5)
24.9
(76.8)
27.7
(81.9)
26.8
(80.3)
23.1
(73.5)
16.3
(61.3)
8.8
(47.8)
2.3
(36.1)
14.1
(57.3)
平均低温 °C(°F) −8.2
(17.2)
−6.7
(20.0)
−1.8
(28.7)
3.2
(37.8)
8.8
(47.8)
14.7
(58.4)
18.2
(64.7)
17.9
(64.2)
13.6
(56.4)
7.1
(44.7)
0.6
(33.1)
−5.0
(23.0)
5.2
(41.3)
平均最低温 °C(°F) −20.3
(−4.5)
−17.2
(1.0)
−11.9
(10.6)
−3.6
(25.6)
2.4
(36.3)
7.6
(45.7)
12.6
(54.7)
12.8
(55.0)
5.7
(42.3)
−0.8
(30.6)
−7.8
(17.9)
−16.0
(3.2)
−22.2
(−7.9)
历史最低温 °C(°F) −32
(−26)
−32
(−26)
−23
(−10)
−11
(12)
−6
(21)
1
(33)
4
(40)
6
(42)
−2
(28)
−9
(15)
−26
(−14)
−30
(−22)
−32
(−26)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5
(1.79)
43
(1.69)
56
(2.20)
98
(3.86)
90
(3.54)
111
(4.38)
86
(3.40)
93
(3.65)
80
(3.16)
71
(2.78)
57
(2.24)
48
(1.88)
878
(34.57)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38
(14.9)
30
(11.8)
17
(6.7)
5.3
(2.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76
(0.3)
6.4
(2.5)
26
(10.4)
124
(48.7)
平均降水天数(≥ 0.01 in) 11.4 10.0 10.7 12.2 11.7 11.1 9.5 9.5 8.6 10.3 10.2 10.3 125.5
平均降雪天数(≥ 0.1 in) 10.0 8.1 5.0 1.8 0.0 0.0 0.0 0.0 0.0 0.3 2.6 7.3 35.1
平均相对湿度(%) 74 73 70 68 68 70 72 75 74 72 74 75 72
月均日照时数 140.2 151.5 185.4 213.5 275.5 304.5 321.1 281.2 215.1 178.0 112.8 104.8 2,483.6
可照百分比 48 51 50 53 61 66 69 65 57 52 38 37 56
数据来源:NOAA/NWS(1981–2010年相对湿度;1961–1990年日照)[19][18][20][21][22]

人口统计

[编辑]

在2002年,密尔瓦基都会区在《Jet Magazine》中被评为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地方。

这资讯来自1950年代中期发展并从1964年开始使用的隔离指数。根据人口统计学家 William H. Frey 的研究,使用相异指数法和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在美国100大都市区中,密尔瓦基是黑白种族隔离最高的地方。这座城市仍试图尝试减轻种族之间的紧张局势和种族隔离的速度。随著白人搬离(white flight)而造成的人口变化,密尔瓦基的种族隔离目前主要集中在郊区,而不是市区。密尔瓦基在2015年被评为“对于非裔美国人最糟糕的城市”,根据就业和收入水平的种族差异。另外该市也拥有很高的黑人被监禁指数,和非常严重的教育成就差距。

2013年,《苗族研究杂志》的编辑 Mark Pfeifer 表示,密尔瓦基的苗族最近搬到了密尔沃基的西北侧。在历史上,他们居住在密尔瓦基的北部和南部地区。苗族美国学院/国际学院是密尔沃基以苗族社区为中心的K-12学校系统,于2004年开始营业。

名人

[编辑]

友好城市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2016 U.S. Gazetteer Fil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2. ^ American FactFinder. 美国普查局. [2013-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7). 
  3. ^ American FactFinder. 美国普查局.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1). 
  4.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美国地质调查局. 2007-10-25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6). 
  5. ^ 賀錦麗在多份民調小幅領先,種族和性別議題或將成為美國大選焦點|Whatsnew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theinitium.com. 2024-08-01 [2024-11-21] (中文(繁体)). 
  6. ^ 美國大選2024|「侵粉」流行包右耳:讓特朗普知道我們多愛他. am730. 2024-07-19 [2024-11-21] (中文(香港)). 
  7. ^ 威斯康辛州和密歇根州暴增選票的疑雲. 大纪元时报 香港|独立敢言的良心媒体. 2020-11-06 [2024-11-21] (中文(香港)). 
  8. ^ 胡巧欣. 上海5狗險送屠宰場 獲救後移民美國. 香港01. 2018-12-18 [2024-11-21] (中文(香港)). 
  9. ^ 美國威斯康辛州啤酒廠槍擊案 至少7死包括槍手. www.orangenews.hk. 2020-02-27 [2024-11-21]. 
  10. ^ 美國威斯康星州槍擊案 至少7死. www.takungpao.com.hk. [2024-11-21]. 
  11. ^ 存档副本.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12. ^ 存档副本. [202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13. ^ 存档副本. [202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14. ^ Rippley, LaVern J. and Eberhard Reichmann, trans. "The German Americans, An Ethnic Experience." Max Kade German-American Center and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at Indianapolis. (accessed February 5, 2013).
  15. ^ 15.0 15.1 存档副本.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1). 
  16. ^ Bruce, William George. A Short History of Milwaukee.. 密尔沃基: The Bruce Publishing Company. 1936: 15. LCCN 36010193. 
  17. ^ Wayback Machine. web.archive.org. 2012-01-12 [2022-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0.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NowData - NOAA Online Weather Data.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19. ^ Summary of Monthly Normals 1991–2020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20. ^ WMO Climate Normals for MILWAUKEE/GEN. MITCHELL, WI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4-03-10]. 
  21. ^ Local Climatological Data Annual Summary with Comparative Data for MILWAUKEE, WICONSIN (KMKE)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3. [2022-06-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2). 
  22. ^ ThreadEx.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