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德国咖哩香肠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国咖哩香肠
Currywurst
德国咖哩香肠佐薯条
类型速食街头食品
地区 德国柏林
发明者赫塔·夏洛特·霍伊韦尔
主要成分香肠咖哩番茄酱英语curry ketchup

咖哩香肠(德语:Currywurst德语发音:[ˈkœʁiˌvʊʁst])是一种德国速食,也是其首都柏林的风行料理之一[1],为经过汆烫再油煎的切块香肠浇上咖哩番茄酱英语curry ketchup。后者被视为整道小吃的精华[2],一般是混入大量咖哩粉番茄酱番茄膏,此外也可以由任何以番茄酱为基底的酱汁搭配咖哩或其他香料制成。

咖哩香肠是十分受到欢迎的德国国民饮食,根据德国咖哩香肠博物馆的估计,德国人每年大约吃掉8亿根咖哩香肠,其中仅柏林一市的消费即达7千万根[3][4]

起源

[编辑]
纪念咖哩香肠创始人——赫塔·霍伊韦尔的纪念牌匾,位于柏林康德大街101号。

咖哩香肠的诞生,一般认为是由赫塔·夏洛特·霍伊韦尔女士于1949年在西柏林创始的。那时正值盟军占领时期,她从驻德英军士兵手中获得了伍斯特酱及咖哩粉等英式调味料[5][6],并将两者与其他香料混合,再淋到烤猪肉香肠上面。之后,霍伊韦尔选择了英国占领区内的夏洛滕堡,在该区的街上开设路边摊。当时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而满目疮痍的柏林有许多工人参与城市的重建工程,而这道价格低廉又份量充足的小吃便很快的受到了他们的欢迎。1951年时,霍伊韦尔替自己研制的咖哩番茄专用沾酱“Chillup”注册了专利,而沾酱名称来自辣椒(Chili)和番茄酱(Ketchup)的组合[6]。在鼎盛时期,她的摊子每个礼拜可卖出一万份咖哩香肠[7]。接著,霍伊韦尔在腓特烈皇帝大街(Kaiser-Friedrich-Straße)59号开了一家快餐店,业务最繁忙时曾雇用到19位员工[8]。这家店铺一直营业到1974年[9]

除了柏林之外,汉堡鲁尔区两大都会区也曾与之争夺“咖哩香肠起源地”的地位。鲁尔地区有说法称咖哩香肠的沾酱是埃森一个香肠小吃摊贩的偶然发明,他不小心将一个打开的咖哩粉罐头倒入一些番茄酱中。但这两者在后来都落败给柏林[2]

食用情形

[编辑]
木制的咖哩香肠专用免洗叉

今日的咖哩香肠通常是一道外带食品、点心(Schnellimbisse)、街头食品,或者是餐厅里供应的儿童餐,常见的配料还包括薯条圆面包。咖哩香肠在德国各地都很受欢迎,但在柏林、汉堡或鲁尔区等都会地带特别热门,而这些地区之间的流行吃法无论是在香肠种类或沾酱上都可能出现显著的不同,有的甚至可能加入辣椒粉洋葱丝,或是搭配美乃滋[2]。贩售咖哩香肠的路边摊有时会利用特制的机器来切割香肠,并附上纸餐盘、纸盒及塑胶或木制的免洗叉。此外也有超市上架版的咖哩香肠,方便消费者在家自己准备,例如德国食品业者美卡德语Meica推出的“咖哩王”香肠(CurryKing[10]

福斯汽车设在狼堡的总部营运有自身专属的香肠制造厂,每年产出350万份咖哩香肠,其中有160万份供应给福斯车厂的员工[11][12]阿富汗战争期间,德国联邦国防军驻在阿富汗东北部的昆都士基地里也会提供咖哩香肠当军中伙食[13]

相关文化

[编辑]
一辆贩售咖哩香肠的小卖车

咖哩香肠是德国饮食文化中具有指标性及代表性的一项食品,前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是一位著名的咖哩香肠爱好者[14]。咖哩香肠的热门还形成了一套不成文政治传统——每位角逐柏林市长的候选人都会到咖哩香肠摊前拍一张照片以示亲民作风[15]。德国知名流行歌手赫伯特·格林迈尔英语Herbert Grönemeyer也在其1982年专辑Total Egal”中收录了《咖哩香肠》一曲,对这道国民小吃表示致敬[16]

德国作家乌韦·提姆英语Uwe Timm的1993年小说《咖哩香肠的发明》(Die Entdeckung der Currywurst)在2008年改编成同名电影,但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的剧情,都根据于一项流传但未经证实的说法,也就是称咖哩香肠是汉堡当地的产物[17]

2009年8月15日,柏林市中心开设了一座咖哩香肠博物馆[13],以纪念咖哩香肠诞生60周年[7]。馆长马丁·洛韦尔(Martin Loewer)表示:“没有一道德国国民料理能(像咖哩香肠)这样激发如此多的历史、吸引这么多的爱好者”[18]。该馆离查理检查哨不远,参观民众可以在馆内了解咖哩香肠各方面的资讯,馆方发行的入场券还赠送一条咖哩香肠供游客品尝[1]

2013年6月30日时,Google特地在其首页将Google商标改成了漫画版的咖哩香肠,用咖哩番茄酱、一根叉子和美乃滋在香肠与薯条上排出了“Google”的字样,以纪念霍伊韦尔的100岁冥诞[1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德國國民美食咖哩香腸 互動博物館五感體驗. 联合新闻网. 2014-01-27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2. ^ 2.0 2.1 2.2 德国在台协会 Deutsches Institut Taipei - 咖哩香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Horenburg, Berit. Hau wech. Motorrad. 23 August 2002 [23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4. ^ Data and Facts (PDF) (新闻稿). Deutsches Currywurst Museum. September 2013 [23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29). 
  5. ^ Slackman, Michael. National Dish Comes Wrapped in Foreign Flavor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1-26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1). 
  6. ^ 6.0 6.1 Paterson, Tony. Spicy sausage that is worthy of a shrine in Berlin. London: The Independent. 2009-08-15 [201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8). 
  7. ^ 7.0 7.1 Honoring the best of the Wurst of German Cuisine. Deutsche Welle. 2009-08-15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5). 
  8. ^ 德國快餐 咖喱香腸創始人誕辰100週年. 大纪元. 2013-07-15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9. ^ Kessler, Roman. The Craze Over Currywurst. Wall Street Journal. 2009-08-27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10. ^ CurryKing - Meic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2-04.
  11. ^ Hall, Allan. VW wants its bangers on menu.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2003-11-15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5). 
  12. ^ pdf, German (PDF). [2014-01-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2-15). 
  13. ^ 13.0 13.1 滚烫又油腻:柏林咖喱香肠博物馆开馆. 译言网. 2010-01-09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14. ^ Sausage Museum Celebrates Berliners’ Romance With Currywurst. Bloomberg. 2009-08-13. 
  15. ^ Boyes, Roger. Berlin dedicates museum to street-corner snack of wurst cuisine. London: Times Online. 2009-08-15 [2010-04-30]. 
  16. ^ Grönemeyer, Herbert. Currywurst. groenemeyer.de. [26 Nov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6日) (德语). 
  17. ^ The Invention of Curried Sausage by Uwe Timm — Reviews, Discussion, Bookclubs, Lists.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18. ^ German cult sausage gets own museum. Reuters. 2009-08-13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9). 
  19. ^ Herta Heuwer's 100th Birthday. [201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