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 (电影)
教父 The Godfather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弗朗西斯·科波拉 |
监制 | 阿尔伯特·S·鲁迪 |
编剧 | 马里奥·普佐 法兰西斯·福特·柯波拉 |
剧本 |
|
原著 | 《教父》 马里奥·普佐作品 |
主演 | |
配乐 | |
摄影 | 高登·威利斯 |
剪辑 | |
制片商 | 派拉蒙电影 阿弗兰制片 |
片长 | 175分钟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英语 西西里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派拉蒙电影 |
预算 | 600万美元—720万美元[3] |
票房 | 2.5–2.91亿美元 |
前作与续作 | |
续作 | 《教父Ⅱ》 |
《教父》(英语:The Godfather)是一部1972年的美国黑帮电影,根据马里奥·普佐的1969年同名小说改编,法兰西斯·柯波拉执导,由马龙·白兰度和艾尔·帕西诺主演。
本片开拍时,集失意导演、过气明星、与无名新人等令众人不看好的因素。片方亦尝试进一步削减经费并干涉选角,终在导演的坚持下依其预想完成,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及影史经典。除两代教父成为影史传奇外,众多配角日后亦各有一片天。即使是导演临时抓差的业馀演员,也有亮眼的表现。
《教父》是《教父三部曲》的第一集,掀起帮派电影的新潮流,获得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编剧本三大奖项,被视为是经典电影之一。本片架构严谨,剧情支线都完整演绎并汇集至主线叙事,边缘性角色亦皆有深刻的性格刻划。《教父》长年占据在网际网路电影资料库(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电影名单前列。多年获影迷票选为第二名,而其续集《教父2》则获得第三名[4]。
剧情
[编辑]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纽约市柯里昂家族的族长、最有势力的美国黑手党教父之一维托·柯里昂,女儿康妮出嫁卡洛,婚礼中冠盖云集,为避嫌而不便前往的政治人物亦送礼致贺。维托的儿子们亦各有任务。脾气暴烈的长子桑尼带同小头目克雷曼沙及其左右手保利维护秩序,驱散闲杂人等,羞辱前来取证的政府联邦调查局探员,还趁空偷情。幼子陆战队军官麦可·柯里昂由远方带回自己的女友凯伊·亚当斯见家人。他全身戎装,与西装革履的其馀宾客恰成对比。两人在僻静的角落谈心,别人也不去打扰。麦可向女友介绍自己令人闻之生畏的家族。但坚称自己不是黑道中人:“那是我的家族,不是我。”整个婚礼事务及宾客都由教父的西西里“友人”包办,盎格鲁撒克逊裔的凯伊显得与众不同。唯无所事事的庸懦二哥弗雷多在四处游走之馀,友善地问候了两人,间接承认凯伊的女友地位。
身为家族军师的养子汤姆·黑根则在书房兼办公室里,陪同维托聆听著同乡们的请求。因为依西西里习俗,女儿出阁的大老必须接受乡亲的请托。葬仪社老板包纳萨拉描述女儿的不幸,愿出重金以求惩治轮奸不果继而重伤其女的恶徒们,但教父不为所动,亦拒绝报酬,只愿以此“人情”令不欲涉及江湖事的包纳萨拉归顺他,日后礼尚往来。维托也答应帮助另一位蛋糕店老板,使其未来的女婿安索续居美国,不被移民局驱逐出境。维托的教子强尼·冯塔纳也在此寻求帮助,冯塔纳是一位著名的艺人,为了获得一个好莱坞电影角色而哭诉,维托厉斥冯塔纳的软弱,并迅速派遣汤姆向电影制片人杰克·沃尔茨关说。
维托还另外接见了一些人,如行事一板一眼的杀手布拉西。布拉西以心狠手辣闻名,人人闻之色变,却对教父奉若神明,将获得教父接见,视为无上光荣。而跑腿的小卒保利眼红于礼金数目,慨叹自己财运不佳。
汤姆亲赴洛杉矶游说沃尔茨,提出柯里昂家族可以帮助沃尔茨解决工会问题,或者避免他旗下艺人染上毒瘾的事上报纸。沃尔茨却因冯塔纳拐跑了他心爱的女演员而断然拒绝,并强势回应绝不畏惧黑道的威吓,因为他认识胡佛局长。隔日,沃尔茨在床上醒来时,惊觉自己最珍爱种马的断头正血淋淋地跟自己一起裹在床单里,立刻崩溃屈服。
教父处理完冯塔纳的事情后,喜欢用刀(暴力)解决事情的毒枭索拉索上门拜会。因为维托供养了许多国会的参议员、众议员,在政坛力量极大,索拉索想与维托洽谈合作贩毒,条件丰厚,桑尼亦为之心动。但维托认为对方背后势力不明,不敢轻诺,便明言“盗亦有道”,赌博、饮酒、女色都是人类生活偶尔的奢侈品,赌场与妓院已足以撑起他的产业,但吸毒却足以毁掉人的一生,而且他供养的政客也不会支持他这样做,决意不涉足毒品。但因此惹来索拉索的不满,维托心知必有后患,召来布拉西,要求他假作不满于教父而投入索拉索麾下,布拉西领命成为间谍。
索拉索买凶行刺维托,临时充当司机兼保镖的弗雷多惊慌失措,力不从心。维托因此身负重伤,险些送命,被迫住院休养。布拉西遭诱杀。汤姆遭索拉索软禁,并被要求传话以穏住桑尼。麦可急急赶回探视父亲。桑尼推知装病而临时请假的正牌司机兼保镖保利为内奸,假意温言抚慰,实则杀机已动,由小头目克雷曼沙清理门户。克雷曼沙视人命如草芥,不动声色的制裁了叛徒。
原本部署在医院的警员竟全遭调走,此时不明杀手乘机再度行刺,被麦可识破,急电大哥桑尼。此时正好糕点师安索前来探病,麦可与安索两人虚张声势,假装是携械的守卫,杀手只好悻悻然离去。早被索拉索收买的警察队长麦考斯基随后率众赶到。他不顾同僚劝阻,执意要把麦克带回审问。麦克质问麦考斯基收了索洛索多少钱来陷害教父,惹得麦考斯基恼羞成怒,直接朝他脸上挥了一拳。汤姆带着私家侦探及时赶到,警告麦考斯基将对此诉诸法律。麦考斯基这才同意放了麦克,并带手下离开。
失去教父及帮中第一杀手的柯里昂家族也因之失去白道的支持,与镇压敌对黑道势力的力量。麦可亲见家族倾覆的危机,逐渐涉入家族事业中的黑暗面。桑尼等成员觉得惊异而有趣。
由于麦可此前从未参与家族事务,属于“平民”,但又是维托的爱子,因此成为唯一具代表性又能为对方接受的谈判对象。麦可在说服桑尼等人之后,决定约索拉索和麦考斯基会谈,假意求和,实则经由克雷曼沙训练后,刺杀二人。未曾真正涉足黑道的麦可成事后力求镇定,实则色厉内荏,将克雷曼沙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
由于美国黑帮中非常忌讳杀害警员,柯里昂家族依先前规划派遣记者在报端抖出麦考斯基的劣行,以求将“杀警”的影响减到最低。桑尼等对道上其他势力开战,掀起腥风血雨。弗雷多则被安排到拉斯维加斯,与赌场大亨莫·格林合作。以涉足博弈事业为由,暂避锋头。而麦可枪杀二人后,依兄长安排,抛下美国的一切,逃回老家西西里去避风头。女友凯伊想要连络麦可,但柯里昂家族必须维护“麦可不知所踪”的表象,两人从此断了连系。实则麦可在老家邂逅了美丽的女孩阿波罗妮亚,并发挥谈判长才,软硬兼施,对女孩之父自曝身世。言词恭敬之馀暗藏人身安危,终取得同意与其女交往,进而相恋成婚。却也令身旁一心想求发展的保镖知其真实身份,埋下不幸的种子。
卡洛一心参与家族内部事务,但各人谨记教父的交代:让夫妻俩“过得好,但摒除于家族生意之外”。主要由执掌大权的桑尼进行压制。自觉不如意的卡洛对老婆施暴,遭桑尼当街痛打羞辱。之后卡洛虽不敢再动手,却转为精神虐待。
1948年,纽约黑帮为争地盘互相厮杀,桑尼乘机杀了菲立浦·塔塔基利亚之子布诺·塔塔基利亚,又由于妹妹被夫婿家暴,桑尼在接到妹妹打来的哭诉电话后,怒气冲冲地独自前往妹妹家,却中了敌人设好的圈套,遭乱枪扫射而亡。葬仪社老板包纳萨拉为了偿还“人情”,受召连夜将桑尼体无完肤的遗体化妆成一如往昔。远在西西里的麦可,也因为其柯里昂家族成员的身份而被对手盯上,贴身保镳被敌人买通。麦可的义大利娇妻,更因此成为他的替死鬼,在麦可面前被炸死于车内。娇妻与兄长的惨死,给麦可带来巨大的刺激,麦可知道他的一生除了江湖之外,恐怕再无其他选择,因此麦可接受了父亲的召唤,回到美国,接手家族事业,也娶了一直苦候郎君的原女友凯伊。
老教父维托见苦心栽培的长子桑尼已然惨死,而次子弗雷多庸碌无为,无力接手家族事业,于是打算让幼子麦可接手,自己则提前退位。维托先与黑手党五大家族召开会议,软硬兼施,既对五大家族大幅让步,又承诺不再追究桑尼之死,并矢言保护幼子,以换取各方停止报复的承诺,才让麦可返美,将教父之位禅让予麦可。麦可认为纽约无利可图,打算在半年内放弃纽约,迁都新兴的拉斯维加斯,改以大饭店、观光赌场为主要生意。麦可向柯里昂家族的合伙人莫·格林提出收购股分的要求,却与对方不欢而散。弗雷多害怕家人得罪大亨,为格林说了几句话,遭麦可斥责为胳膊向外弯。
麦可接位后,遭其他家族看低,又受限于老教父承诺过的让步,版图逐渐萎缩。克雷曼沙及泰西欧等小头目请求老教父重出江湖压住阵脚,否则要自立门户。老教父却婉拒并坚定支持在任的麦可。麦可则对在场诸人承诺,在家族半年后迁至拉斯维加斯后,留在纽约的地盘将由二人继承。而将卡洛视为左右手。
老教父维托与麦可促膝长谈,说自己一心想栽培幼子在正道上发展,希望他进入政界,但天不从人愿。并称在黑手党委员会开会时,察觉到长子桑尼之死,极有可能是五大家族之一巴西尼家族所为,于是叮嘱麦可,若家族中有人通知他“巴西尼要会面”,那么此人就一定是叛徒。麦可也保证老教父在委员会上维护和平绝不率先开战的承诺不会被打破。为老教父身后的大扫荡留下伏笔。
不久,维托与孙子安东尼在花园嬉戏时,突然因心脏衰竭而去世。在告别式上,五大家族的人车马辐辏,冠盖云集,黑白两道争相趋附巴西尼,似将由他接手统领江湖。而当麦可会同汤姆对众人察言观色之时,心腹泰西欧前来通知,巴西尼要与麦可开会,于是麦可得知泰西欧是叛徒。
在康妮新生子的洗礼上,麦可成为其教父,却已安排要一并肃清所有家族敌人。屠杀式报复与教堂内的宗教仪式同时进行。麦可面无表情的向神父承诺自己笃信三位一体与罗马公教,弃绝“撒旦的罪行”,手下大规模的刺杀行动却也同时发动,包括:
- 五大黑帮家族之一史特基家族首领——安东尼·史特基,与贴身护卫从电梯出来时,遭封住去路的克雷曼沙刺杀身亡。
- 五大黑帮家族之一克里安诺家族首领——欧提里欧·克里安诺,离开旅馆时被困在旋转门中,遭威利·奇奇枪杀。
- 五大黑帮家族之一塔塔基利亚家族首领——菲立浦·塔塔基利亚,与一名女人在旅馆做爱时,双双遭破门而入的罗可(Rocco)与另一名杀手乱枪打死。
- 拉斯维加斯旅馆大亨莫·格林,在自家旅馆按摩时,被枪射入右眼而死。
- 五大黑帮家族之一巴西尼家族首领——艾米立欧·巴西尼——也是杀害桑尼的幕后元凶——在法院前与司机同遭假扮警员的艾尔·奈瑞(Al Neri)枪击追杀而死。
仪式结束后,敌人尽歼。无论在家族中或道上,麦可都是名符其实的教父。他最后也处决了家族叛徒泰西欧与妹夫卡洛。麦可经由手下传话,突然改变与泰西欧安排好的行程,而在场的汤姆一副置身事外的态度。被缴械泰西欧向海根求情不成,于是要求向麦可传话,解说并非私人恩怨,实是“生意”所需。其类似交代遗言的态度,暗示一去不回的结局,而他也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卡洛急著打电话求救无果,麦可却出现在他面前。他哄骗卡洛坦白从宽,让其退出家族事业,去拉斯维加斯享清福。于是卡洛承认了与巴西尼串通杀害桑尼的事实。但卡洛自白并登车后,却遭后座的克雷曼沙缢死,麦可的新任教父地位自此稳固。最后麦可领悟到重要的一点,投敌者就算是亲人,也绝对杀无赦。
凯伊质问麦可是否杀了自己妹夫。麦可原先不愿多谈,受逼不过后矢口否认。凯伊松一口气之馀,却见麦可在门内接受众人的吻手礼。手下关上办公室的门,分隔麦可夫妻,间接暗示了两人渐行渐远,麦可迈向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另一种结局中,凯伊在教堂中为麦可点烛祈福。闪亮的烛焰之外,背景是一片漆黑。
演员
[编辑]- 马龙·白兰度饰演维托·柯里昂,柯里昂家族的当家,西西里裔美国人,娶了卡梅拉·柯里昂,育有桑尼、弗雷多、麦克和康妮,还有一名义子汤姆。
- 艾尔·帕西诺饰演麦克·柯里昂,维托的第四个小孩[5],第三个儿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军偷袭珍珠港,愤而从军,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是家族中唯一从大学毕业的成员,最初远离江湖,在一连串的事件后,决意协助父亲,继承家业,从家族的幼子、唯一的书生,继任为无情的黑手党教父,是电影的主要角色。
- 詹姆斯·肯恩饰演圣提诺·“桑尼”·柯里昂,维托的长子,生性急躁鲁莽,作为二当家,他是柯里昂家族的储君。
- 罗伯特·杜瓦尔饰演汤姆·黑根,维托的义子,属于家族的外围,是家族的律师和军师,与柯里昂家族不同,汤姆是德裔和爱尔兰裔的混血。
- 黛安·基顿饰演凯伊·亚当斯-柯里昂,麦克的女友,是华斯普裔(WASP),后成为迈克尔第二任妻子,生有两个孩子。
- 约翰·卡佐尔饰演弗雷德里克·“弗雷多”·柯里昂,维托的次子,性格庸懦,也不太机灵,被认为是柯里昂兄弟中最软弱的一个。
- 塔利亚·夏尔饰演康斯坦齐亚·“康妮”·柯里昂,柯里昂家族第三个孩子[6]和唯一的女儿,她的婚宴是电影的序幕。
- 吉亚尼·卢索饰演卡洛·瑞兹,原是桑尼的朋友,是桑尼介绍给康妮,后成为康妮的丈夫,长时间对康妮施以家暴,最终叛变倒向巴西尼家族。
- 理查·卡斯特拉诺饰演彼得·克雷曼沙,柯里昂家族的副头目,是维托·柯里昂和泰西欧的老朋友;外表和蔼可亲,实际上是杀人如麻的笑面杀手。
- 阿贝·维高达饰演萨尔瓦托雷·泰西欧,柯里昂家族的第二个副头目,是维托·柯里昂和彼得·克雷曼沙的老朋友。
- 艾尔·勒提埃里饰演维吉尔·索拉索,因其鼻子的轮廓似土耳其Kilij弯刀,绰号“土耳其人”,海洛英毒贩,他想要通过维托·柯里昂的政治关系,同时寻找金融投资以及对塔塔基利亚家族毒品生意的保护。
- 斯特林·海登饰演马克·麦考斯基,纽约市警察局的一名腐败警察队长,与索拉索合作。
- 兰尼·蒙塔纳饰演卢卡·布拉西,效忠维托·柯里昂黑帮杀手:其看似笨拙迟钝,处事一板一眼,被称为“不被任何人阻止的可怕杀手”。
- 理查德·孔特饰演艾米利奥·巴西尼,巴西尼家族的当家。
- 艾尔·马蒂诺饰演约翰尼·冯塔纳,维托的教子,一位举世闻名的歌手,该角色原型为弗兰克·西纳特拉。
- 约翰·马雷 饰演杰克·沃尔茨,一位有权有势的好莱坞制片人。
- 亚历克斯·罗科饰演莫·格林,一位柯里昂家族长期的合伙人,拥有拉斯维加斯宾馆,该角色原型为本杰明·西格尔。
- 莫加娜·金饰演卡梅拉·柯里昂,维托的妻子。
- 萨尔瓦托雷·科尔西托饰演亚美利哥·包纳萨拉,一位葬仪社老板,在最开场时因为自己女儿被两个男孩强奸未遂而打成重伤,请求维托·柯里昂协助复仇。
- 克拉多·加伊帕饰演唐·托马西诺,维托·柯里昂的意大利老友,为迈克尔逃到西西里时提供庇护。
- 弗朗哥·希提饰演卡洛,迈克尔在西西里时的保镖之一。
- 安杰洛·因范蒂饰演法布里奇奥,迈克尔在西西里时的保镖之一,他帮助准备了针对迈克尔的刺杀,结果误杀了阿波罗妮亚。
- 约翰尼·马蒂诺饰演保利·加托,彼得·克雷曼沙的部下,维托·柯里昂的司机,参与了针对维托的刺杀。
- 维克托·伦迪纳饰演菲利普·塔塔基利亚,塔塔基利亚家族的当家。
- 托尼·乔治奥饰演布鲁诺·塔塔基利亚,菲利普·塔塔基利亚的儿子和家族的二当家,桑尼·柯里昂暗杀了他以报复维托·柯里昂的遇刺。
- 西莫内塔·斯特凡内利饰演阿波罗妮亚·维特利-柯里昂,迈克尔在西西里岛遇到的美少女,后与迈克尔在西西里结婚,在一场针对迈克尔的刺杀中遭到池鱼之殃而成为替死鬼。
- 鲁迪·邦德饰演克里安诺阁下,纽约克里安诺家族的当家。
- 路易斯·古斯饰演史特基阁下,底特律史特基家族的当家。
- 汤姆·罗斯奎饰演罗科·兰波内,彼得·克雷曼沙属下的士兵,最终成为柯里昂家族的副头目。
- 乔伊·斯皮内尔饰演威利·奇奇,柯里昂家族的士兵。
- 理查德·布莱特饰演艾尔·奈里,迈克尔·柯里昂的私人保镖和职业杀手,个性沉默寡言,手段凶残。
- 朱丽叶·格雷格饰演桑德拉·柯里昂,桑尼的妻子,与桑尼生有四个孩子。
- 珍妮·利内罗饰演露西·曼西尼,桑尼的情妇。
- 索菲亚·科波拉饰演婴儿迈克尔·弗朗西斯·瑞兹,康妮与卡洛之子,迈克尔·柯里昂的外甥和教子。
制作
[编辑]柯波拉与派拉蒙
[编辑]法兰西斯·柯波拉最初并非派拉蒙的第一选择,其他至少有两位导演是派拉蒙的首选。意大利导演塞吉欧·李昂尼也有受到派拉蒙的邀请,但是他对于这部歌颂黑手党的影片没有兴趣。(他之后执导他唯一的黑帮电影《美国往事》,是描述美国犹太人帮派的故事。)而根据当时派拉蒙总裁罗勃·艾文(Robert Evans)的说法,柯波拉在最初也并非想接下执导工作,同样也深怕著赞扬黑手党与暴力的效应。另一方面,艾文也独钟义大利裔的美国导演接掌工作,主要是因过去非义大利裔的美国导演所作的黑手党电影票房都很惨淡,也因此,艾文希望观众能够看电影像“吃义大利面”。当柯波拉想到可将影片隐喻美式资本主义时,他决定争取执导工作[7]。在当时,柯波拉曾执导过8部影片,其中最著名的为改编自舞台音乐剧的《彩虹柚子》,而柯波拉也曾因与人合编《巴顿将军》获得奥斯卡奖[8]。柯波拉在当时也欠债40万美元,主因是他监制的乔治·卢卡斯影片《五百年后》超出华纳兄弟提供的预算所致。最后柯波拉在卢卡斯的建议下,接掌《教父》执导工作[9]。
柯波拉与派拉蒙影业之间也有严重冲突,而柯波拉甚至差点被换掉。派拉蒙认为制作开始时不顺利,但是柯波拉却认为首周制作相当顺利。派拉蒙认为柯波拉都无法按照进度,频频发生制作上与选角的失误,徒增不必要的开销。柯波拉在DVD的语音记事说过,他当时笼罩在替换导演的阴影下,尽管当时也极大的压力,他还是坚持他的决定,并且设法避免被替换。
派拉蒙在当时制作也面临财务危机,只能将《教父》作为孤注一掷,期望能重振派拉蒙影业,因此柯波拉也面临了相当大的压力。他们希望《教父》为广大观众接受,并且要求柯波拉增加多一点刺激场面。而柯波拉也只好增加一些暴力场面,来满足派拉蒙的期待。
选角
[编辑]柯波拉在选角方面与派拉蒙又有些抵触,其中以马龙·白兰度所饰演的维托·柯里昂为最。派拉蒙最初是希望劳伦斯·奥利佛担任此角(后以健康问题拒绝),并且不希望由白兰度饰演,主要鉴于白兰度近期拍戏上的困难。一名派拉蒙高层提议由丹尼·汤玛斯担任,因为维托这个角色相当爱家,也因为这个观点,当时的派拉蒙高层甚至说“马龙·白兰度永远不会在这部电影出现。”后来在一番恳求游说后,柯波拉才被允许让白兰度担任此角色,但是白兰度必须接受比自己之前片酬还低的价钱、萤幕试镜,以及全面配合不得延误制作进度[10]。白兰度最后在试镜上脱颖而出,并且在隔年奥斯卡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但是他为了抗议美国政府对待印第安人不公而拒绝领奖。
派拉蒙最初希望劳勃·瑞福或雷恩·欧尼尔担任麦可·柯里昂的角色,但是柯波拉想找个看起来像义大利人的美国人担任此角,也因此艾尔·帕西诺获得了柯波拉的青睐[11]。帕西诺在此时并不出名,他在先前只演过两部小影片,也因此派拉蒙影业并不认为他适合这个角色,而主因更是因为帕西诺的身高并不高(5呎7吋,约170公分)[10]。后来在柯波拉威胁退出剧组的情况下,帕西诺才得以获得演出角色的机会。其他如杰克·尼克逊、达斯汀·霍夫曼、华伦·比提、马丁·辛、詹姆斯·肯恩都有参加试镜[10]。艾维斯·普里斯莱(猫王)对麦可这角色也有兴趣,但是并没有参加试镜。
其他角色甄选的部分,布鲁斯·邓、保罗·纽曼、史提夫·麦昆曾被认为是适合汤姆·哈金的角色,但是最终由劳勃·杜瓦担任;席维斯·史特龙曾征选卡洛·瑞兹和保利·盖托(Paulie Gatto)的角色;安东尼·柏金斯则曾争取桑尼的角色;米亚·法罗则参加凯伊角色的征选。威廉·迪凡曾被视为是莫·格林的人选;马里奥·阿多夫也曾争取一个角色的演出。在当时不甚出名的劳勃·狄·尼洛,也曾参加麦可、桑尼、卡洛、保利的角色试镜,他原本被选为保利的人选,但柯波拉与将他和《The Gang That Couldn't Shoot Straight》中的艾尔·帕西诺交换,而狄·尼洛在《教父2》演出年轻的维托·柯里昂,借由此角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在另一范围上,《教父》与柯波拉家族也有相当的渊源。柯波拉的父亲卡明·柯波拉,一生中曾担任指挥家、作曲家,也为本片写了一些配乐,甚至在片中担任钢琴师,而卡明的妻子也曾担任片中的临时演员。柯波拉的妹妹泰莉亚·雪尔饰演康妮·柯里昂,而柯波拉的新生女婴苏菲亚·柯波拉甚至饰演康妮的新生儿子[12];演员大卫·马密说:“当我知道站在我面前的苏菲亚,是二十年前第一集中的小婴儿,我突然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柯波拉也让他的儿子们饰演汤姆·哈金的两个儿子,分别出现在桑尼揍卡洛的现场,与维托葬礼的镜头中。
拍摄
[编辑]大多数的拍摄行程主要是1971年3月29日至同年的8月6日,虽然有一幕帕西诺与基顿的戏是在秋天拍摄,但是总计77天的拍摄日还是少于公司原先预估的83日。
拍摄地点[13]主要是在纽约以及其他的地方,纽约第五大道上已经关闭的“Best & Company”被装成帕西诺与基顿圣诞节购物的商店。洛杉矶则不只一个地方被拍摄(主要是好莱坞制作人杰克·华尔斯的戏),其中有一幕帕西诺与基顿则是在加州罗斯拍摄。另外的外景包括拍摄西西里风景的Savoca与Forza d'Agrò小村庄。内景则是在纽约的Filmways影业摄影棚拍摄。
电影的第一个令人震惊的画面,也就是“沃尔茨发现自己的种马头颅被放在床上”,引来了动物保育人士的抨击。柯波拉后来澄清片中的马头,来自于一家狗食工厂制造马肉罐头所剩下的,剧组并没有特地杀马。这段镜头则是在纽约华盛顿港拍摄[10][11]。
小说中,沃尔茨是一个有恋童癖的老人,是借由汤姆走出沃尔茨的房间时,看到一名年轻女孩哭而发觉的。这段镜头电影被剪下,但是DVD中有收录。
《教父》电影开始的镜头,也就是葬仪社老板包纳萨拉(Bonasera)向教父请求委托的镜头,其中使用了连续变焦摄影镜头。这段维持约3分钟的特别镜头,是由汤尼·卡普(Tony Karp)设计的电脑控制连续变焦摄影镜头所拍摄的[14]。
配乐争议
[编辑]《教父》配乐师尼诺·罗塔的配乐在当年最初虽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但是最后却被取消资格。原因在于罗塔曾使用他在艾杜亚多·德·菲利浦的喜剧作品《Fortunella》所写的主题曲作为《教父》的主题曲,即使在那部喜剧中的主题曲是轻快断奏的,但是旋律与教父的主题曲无异,也因此《教父》的配乐无法获得奥斯卡的肯定。怪异的是,1974年的《教父2》同样采取《教父》的主题配乐,但是却获得了当年的最佳配乐奖。
轶闻
[编辑]裹在制作人棉被里的马头并非模型,而是真货。当时的技术做不出几可乱真的马头。此举曾遭爱护动物组织谴责为滥杀。不过制片方说明,那是狗粮工厂用剩的料件,并没有刻意为拍片而杀生。
评价
[编辑]《教父》一片一直广获全球影评的赞赏以及大众公认的影史经典,被认为可能是史上最棒的电影。美国影评网站烂番茄根据84篇评论得出99%的新鲜度。《娱乐周刊》的投票中,《教父》同样被认为是影史最棒的影片。《教父》目前还是AFI百年百大系列最新版本的亚军,仅次于《公民凯恩》后[15],最初的版本则为季军,位于《北非谍影》后。而在2008年6月,AFI又票选了美国影史10种类型电影的前10名,《教父》一片经由1500名以上的成员票选后,成为帮派电影的冠军[16]。
2002年,英国杂志《Sight & Sound》举办的国际影评投票中,《教父》获选为影史优秀影片第四名。《教父》与《教父2》同样被美国国家影片登记部典藏,不过教父三部曲的最终曲《教父3》并未被收录。
配乐方面,尼诺·罗塔所创的主题曲─(Speak Softly Love)同样也广为人赞赏,并且在后世常为人所使用。
《教父》同样在票房上也取得成功,打破当时其他影片的票房纪录。开幕首周,《教父》有$5,264,402的票房收入,并且在下映后一共赚进$81,500,000的收入[17],是其预算及行销活动费用的14倍之多。后来在重新上映后,票房收入提高到1亿3400万美元。
名导演史丹利·库柏力克认为《教父》可能是影史最棒的影片,而其阵容也无庸置疑的出色[18]。
奖项
[编辑]奥斯卡金像奖 | |
---|---|
1.最佳男主角─马龙·白兰度 | |
2.最佳影片─艾伯特·鲁迪 | |
3.最佳改编剧本─马里奥·普佐、法兰西斯·柯波拉 | |
金球奖 | |
1.最佳戏剧类影片 | |
2.最佳导演─法兰西斯·柯波拉 | |
3.最佳戏剧类男主角─马龙·白兰度 | |
4.最佳原创配乐─尼诺·罗塔 | |
5.最佳剧本─马里欧·普佐、法兰西斯·柯波拉 |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
1.最佳原创配乐─尼诺·罗塔 |
《教父》亦在当年奥斯卡金像奖上大放异彩,获得11项提名后拿回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奖与最佳改编剧本奖。其他的八项提名包括詹姆斯·肯恩、劳勃·杜瓦、艾尔·帕西诺分别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提名、最佳导演、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配乐、最佳混音。另外本片同样也获得了5项金球奖、1项葛莱美奖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奖项。
马龙·白兰度虽以《教父》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他不满当时美国电影产业对印地安人的歧视态度,拒绝出席领奖,让印地安原住民演员萨切恩·利特费尔瑟(Sacheen Littlefeather)上台替他致词,萨切恩却被嘘下台,萨切恩在颁奖典礼的致词被视为电视典礼转播上第一个政治声明。
发行
[编辑]《教父》于1972年3月15日于美国上映,海外地区上映时间如下:
国家/地区 | 上映日期 |
---|---|
日本 | 1972年7月15日 |
西德 | 1972年8月24日 |
义大利 | 1972年9月14日 |
阿根廷 | 1972年9月20日 |
瑞典 | 1972年9月27日 |
芬兰 | 1972年9月29日 |
挪威 | 1972年10月16日(奥斯陆) |
法国 | 1972年10月18日 |
澳大利亚 | 1972年11月2日 |
荷兰 | 1973年1月18日 |
英属香港 | 1973年10月11日 |
台湾 | 1975年 |
各地电影分级制度
[编辑]国家/地区 | 级别 |
---|---|
阿根廷 | PG |
澳大利亚 | PG |
奥地利 | 15 |
比利时 | PG |
巴西 | 12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 11 |
加拿大艾伯塔 | 12+ |
加拿大曼尼托巴 | PA |
加拿大安大略 | AA |
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省份) | 15 |
加拿大魁北克 | 13+ |
加拿大(Home Video) | 18 |
智利 | 18 |
哥伦比亚 | 18 |
丹麦 | 15 |
芬兰 | K-15 |
法国 | -12 |
西德 | 16 |
英属香港 | IIB |
冰岛 | 16 |
印度 | 11 |
以色列 | PG |
义大利 | M14 |
日本 | R-12 |
马来西亚 | 18 |
墨西哥 | C |
荷兰 | 9+ |
新西兰 | R18 |
挪威 | 15 |
帛琉 | 15 |
波兰 | PG |
葡萄牙 | M/18 |
新加坡 | M18 |
韩国 | 15 |
西班牙 | 13 |
瑞典 | 15 |
台湾 | PG |
英国 | 18 |
美国 | R |
DVD
[编辑]2008年9月23日,派拉蒙影业将会发行《教父》系列三部曲完整收藏版(The Godfather: The Coppola Restoration Collection)的Blu-ray Disc与DVD,这次最新的版本将会收录先前发行DVD的内容以及其他更完整的花絮。Blu-ray Disc的版本将会有4片光碟,DVD版本则会有5片。
幕后花絮除了收录先前发行的DVD版本内原先有的外,其他还有一连串的额外内容,将会在全新的版本中呈现:
|
|
《教父》最初是在2001年10月9日所发行的教父三部曲典藏版DVD内收录,其中包括三部曲以及导演法兰西斯·柯波拉的访谈、幕后花絮(The Godfather Family: A Look Inside)、纪录片、删除片段等。其他也包括(Francis Coppola's Notebook),内容描述著柯波拉拍摄期间随身携带笔记本的内容;摄影镜头的掌控、尼诺·罗塔与卡明·柯波拉的配乐。或者是影片内柯里昂家族的谱系、时间走向,甚至是奥斯卡奖上的得奖感言。
原声带
[编辑]教父 | ||||
---|---|---|---|---|
尼诺·罗塔的原声带 | ||||
发行日期 | 1972年 CD:1991年3月26日 | |||
类型 | 原声带 | |||
时长 | 31:02 | |||
唱片公司 | 派拉蒙(原始版本) / MCA Records (CD) | |||
制作人 | 法兰西斯·柯波拉 | |||
评价 | ||||
| ||||
教父专辑年表 | ||||
|
《教父》的配乐由尼诺·罗塔负责主要配乐,卡明·柯波拉则辅助配乐的工作。《教父》的配乐一直广为人赞赏与喜爱,主题曲(The Godfather Waltz)与配乐(Love Theme From The Godfather)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后世一直广为使用与流传。
曲目
[编辑]- (Main Title)– 3:04
- (I Have But One Heart)– 2:57
- (The Pickup)– 2:56
- (Connie's Wedding)(卡明·柯波拉)– 1:33
- (The Halls Of Fear)– 2:12
- (Sicilian Pastorale)– 3:01
- (Love Theme From The Godfather)(Speak Softly Love)– 2:41
- (The Godfather Waltz)– 3:38
- (Apollonia)– 1:21
- (The New Godfather)– 1:58
- (The Baptism)– 1:49
- (The Godfather Finale)– 3:50
电玩游戏
[编辑]2006年,美商艺电首先发布了教父的游戏版本。马龙·白兰度在去世之前的配音因为与过去落差太大,改由另一个相似声音取代。其他演员如詹姆斯·肯恩、劳勃·杜瓦、艾巴·维戈达等都有配音,唯艾尔·帕西诺并未配音,原因在于帕西诺已经将他的声音使用权卖给另一款游戏。
参考资料
[编辑]- ^ Marc Laub and Murray Solomon are listed as uncredited editors by some sources; see Allmovie Production credits
- ^ 2.0 2.1 Block & Wilson 2010,第518, 552页
- ^ Francis Ford Coppola's commentary on the 2008 DVD edition "The Godfather – The Coppola Restoration"
- ^ IMDb Top 250. IMDB. [2008年10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17日) (英语).
- ^ 在教父电影中,有个画面是麦可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而当时的康妮已经会走路,应为姐姐。
- ^ 在教父电影中,有个画面是麦可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而当时的康妮已经会走路,应为姐姐。
- ^ 《The Kid Stays in the Picture》.(2002年).艾文生涯纪录片.
- ^ Jon E Lewis (编). New American Cinema.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4-17.
- ^ 贺恩, 马可斯·. The Cinema of George Lucas. New York City: Harry N. Abrams Inc. 2005: 46. ISBN 0-8109-4968-7.
- ^ 10.0 10.1 10.2 10.3 《教父》DVD收藏记事《一窥内幕》(A Look Inside)
- ^ 11.0 11.1 《教父》DVD收藏记事─法兰西斯·柯波拉
- ^ 苏菲亚·柯波拉曾在《教父2》饰演一名无名的移民女孩,带领维托到纽约。她在《教父3》则担纲重任,饰演麦可的女儿玛莉·柯里昂。
- ^ 教父:拍攝場景. [200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3).
- ^ (英文)﹒"Doing the impossible - Part 1 - The Godfather" - - Art and the Zen of Desig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英文).美国电影学会."Citizen Kane Stands the test of Ti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FI's 10 Top 10. 美国电影学会. 2008年6月17日 [2008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16日).
- ^ The Godfather (1972) - Box office /business. IMDB. [2007年8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3月20日).
- ^ (英文).Michael Herr for Vanity Fai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关书籍
[编辑]- Block, Alex Ben; Wilson, Lucy Autrey. George Lucas's Blockbusting: A Decade-by-Decade Survey of Timeless Movies Including Untold Secrets of Their Financial and Cultural Success. New York,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0. ISBN 978-0-06-177889-6.
外部链接
[编辑]-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教父》的资料(英文)
- 《教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Filmsite.org(英文)
- Godfather Film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Godfather Trilog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开眼电影网上《教父I》的资料(繁体中文)
- 豆瓣电影上《教父》的资料 (简体中文)
- 时光网上《教父》的资料(简体中文)
- AllMovie上《教父》的资料(英文)
- 烂番茄上《教父》的资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教父》的资料(英文)
- TCM电影资料库上《教父》的资料(英文)
- Metacritic上《教父》的资料(英文)
- 教父的Instagram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