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
外观
新瓦屋 | |
---|---|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 | |
类型 | 聚落 |
位置 | 台湾新竹县竹北市 文兴路一段123号 |
坐标 | 24°48′41″N 121°01′38″E / 24.8115°N 121.0271°E |
面积 | 1.6公顷 |
建立时间 | 清朝嘉庆十年(1805年 ) |
管理者 | 新竹县政府文化局艺文推广科 |
新瓦屋(饶平腔客家话:sinˇ ngaˋ vugˋ)是位于台湾新竹县竹北市六家中兴里的林姓饶平客家聚落,建于清朝嘉庆年间。2005年设立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成为台湾第一个客家文化保存区,现由新竹县政府文化局管理。
沿革
[编辑]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林孙檀跟随其堂侄林先坤自广东省潮州府饶平县渡海台湾,在六张犁与堂兄林孙彰(林先坤之父)聚居,开垦当时为荒地的芒头埔。[1]:45
嘉庆十年(1805年),林孙檀之子林象贤与林象明在芒头埔建立“忠孝堂”公厅,因建成时间较林先坤在六张犁建的公厅晚,屋瓦较新,而称之为“新瓦屋”,后形成新瓦屋聚落。[1]:46
1990年,新瓦屋聚落因位于“高速铁路新竹车站特定区”内而被征收国有。经文史工作者与当地居民奔走下,客委会与新竹县政府决议将其保留。2005年8月9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客家文化保存区。[2][1]:51
2005年,客委会进驻新瓦屋聚落,2011年起由新竹县政府文化局接手。[2]
聚落
[编辑]新瓦屋坐北朝南,建筑整体为标准的“伙房屋”格局,包括“正身”、两旁“横屋”及“天井”。屋外有晒谷场“禾埕”,禾埕外有围墙和门楼,再外面则是稻田和水圳围绕,前后只有小路通往聚落外,形成一个具有防御功能的封闭型聚落。[1]:47
台湾战后,新瓦屋聚落的住址为新竹县竹北乡中兴村芒头埔2邻18号及3邻18号、19号,居民最多时约40户、200多人。随著聚落人口成长,逐渐有人离开聚落。2000年,林家人迁出之前,住户有22户,人数有100多人。[1]:48
建筑
[编辑]-
忠孝堂
-
老公厅
-
林礽固老屋
-
集会堂
- 忠孝堂
- 新瓦屋林家的祭祀公厅,于1973年自老公厅迁移至此,为一堂厅二横屋加一门楼的合院建筑。1905年由泥砖屋改建成红砖屋,1973年再改建成钢筋混泥土。[3]
- 老公厅遗址
- 即旧忠孝堂遗址,于嘉庆十年(1805年)建成,为新瓦屋聚落中第一栋泥砖屋(土埆厝)建筑,亦为“新瓦屋”名称由来。1973年由于建筑老旧,将老公厅内的神主牌改置今日的新瓦屋忠孝堂。1973年,原住户搬离后逐渐损坏、倒塌。[4]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陈怡妃. 新瓦屋客家花鼓之研究 (PDF) (硕士论文). 2009-03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19).
- ^ 2.0 2.1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新竹县政府文化局.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9).
- ^ 林保煙新瓦屋聚落的老屋忠孝堂剪黏修復工程.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 ^ 新瓦屋聚落老公廳遺址養護工程.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 ^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新建集會堂.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3-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 ^ 刘夙涓. 舊建築再利用之滿意度研究-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為例 (硕士论文). 2017-07 [2023-08-03].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
-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区—馆舍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