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方言 (著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𬨎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其他名称方言
作者扬雄
编者注解者:晋郭璞
戴震
现代周祖谟
类型经部小学类
语言中文
成书年代西汉
发行信息
保存状态原书卷数:十五卷
今本卷数:十三卷
收录于风俗通义

𬨎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或为《扬子方言》,西汉语言学家扬雄著,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

成书背景

[编辑]

戴震曾考订《方言》为汉扬雄所著。《汉书·艺文志》和《汉书·扬雄传》均无扬雄编撰本书的记载。最早在应劭风俗通义·序》首次提及扬雄受严君平启发,求问于各地孝廉与卫卒,最终历时二十七年方成本书。其间刘歆编《七略》,求观《方言》,被扬雄回绝:“未定,未可以见”。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有“周秦常以岁八月遣𬨎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1],这解释了书名的含义,即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𬨎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方言》很有可能是集体创作,扬雄的老师严君平曾经收集了1000多字,林闾翁孺保存有目录提纲一类的资料(梗概之法)。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洪迈即认为《方言》非扬雄所造,而是“汉魏之际好事者为之”。[2]后来学者卢文弨钱绎王先谦王国维罗常培等皆认为确实是扬雄所著。

体制

[编辑]

《方言》全书十五卷,收录9000馀字。今本仅十三卷[3],收11900多字。应劭记载,全书九千余言,但今本反而为多,大约后人有所增益。

《方言》目次编排与《尔雅》类似。其体例也大致有两种:给出一词,分列各地称谓的不同,如卷八释“猪”;再有,罗列一组同义词,给出共同解释,再分别辨析各地之不同,如释“嫁、逝、徂、适”。另外,《方言》前三卷、卷六、卷七和卷十、卷十二、十三都是语词部分,有动词、形容词和一些名词,卷四解释衣服,卷五释各种物,卷八解释动物,卷九解释车船、兵器,卷十一解释昆虫,这种内容编排模式大致与《尔雅》相近[4]

内容

[编辑]

《方言》记录的词语地域范围广泛,东起东齐、海岱,西至秦、陇、凉州;北起燕、赵,南至九嶷、桂林;东北至朝鲜、洌水,西北至秦晋之北鄙;东南至吴、越、东瓯,西南至梁益、蜀汉,几乎概括了汉朝时整个国土。其内容十分丰富,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 通语 — 或称凡语、凡通语、通名。这是指没有地域限制、在西汉时通行地域较广的共同语。例如︰ “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5]

(二) 某地某地之间通语 — 或称四方之通语、四方异语而通者。这是通行地域较广的方言。例如︰ “覆结谓之帻巾,或谓承露,或谓之覆 。皆赵魏之间通语也。” [6]

(三) 古今语 — 又称古雅之别语、古雅,均是指在实际语言中残存的古代方言。例如︰ “敦、丰、厖、𡗦、怃、般、嘏、奕、戎、京、奘、将,大也,凡物之大貌曰丰。厖,深之大也。东齐海岱之间曰𡗦,或曰怃。宋鲁陈卫之间谓之嘏,或曰戎。秦晋之间,凡物壮大谓之嘏,或曰夏。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将。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7]

(四) 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 — 这是不同地域的方言。 “垤、封,场也。楚郢以南蚁土谓之垤。垤,中齐语也。” [8]

(五) 转语 — 对于因方言语音差异而形成的词语,扬雄称之为“转语”,其形成原因则称为“语之转”。“转语”虽然书写形式不同,但语音上往往相近。例如︰ “庸谓之倯,转语也。” [9]

评价

[编辑]
  • 罗常培评价扬雄的工作说“这简直是现代语言工作者在田野调查时记录卡片和立刻排比整理的功夫。”
  • 西汉张敞之孙张伯松说《方言》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10]
  • 北齐颜之推认为《方言》之不足,是“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11]

与《方言》相关的其他著作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风俗通义·序》
  2. ^ 《容斋三笔》卷十五
  3. ^ 何九盈认为今本的后两卷可能是由原本的后四卷合并而成。详见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页38。
  4. ^ 李恕豪︰《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页75。
  5. ^ 扬雄著;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附索引)第一卷‧第十四章(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1月),页5。
  6. ^ 扬雄著;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附索引)第四卷‧第四十三章(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1月),页30。
  7. ^ 扬雄著;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附索引)第一卷‧第十二章(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1月),页4-5。
  8. ^ 扬雄著;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附索引)第十卷‧第二十四章(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1月),页64。
  9. ^ 扬雄著;周祖谟校笺︰《方言校笺》(附索引)第三卷‧第四十七章(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1月),页23。
  10. ^ 《扬雄答刘歆书》
  11. ^ 此语自《颜氏家训》,见〈音辞第十八〉(《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页668)。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方言 (四部丛刊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𬨎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四库全书本)

外部链接

[编辑]
小学四种
无名氏《尔雅》 | 扬雄方言》 | 许慎说文解字》 | 刘熙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