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调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调元
大清直隶通永道
籍贯四川罗江县
族裔汉族
字号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
出生雍正十二年(1734年)
逝世嘉庆七年十二月(1803年1月)
出身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进士出身

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1]),羹堂,一字赞庵雨村、一号墨庄四川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市罗江县)人,中国清代学者、文学家,戏曲理论家。

生平

[编辑]

自幼读书,过目不忘。早年师从沈祖惠[2]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吏部主事,历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提督广东学政,官至直隶通永道。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奉旨护送一部《四库全书》去盛京(今沈阳),因途中遇雨,沾湿黄箱而获罪,谪戍伊犁。行至涿州,以直隶总督袁守侗相救,而获允捐银赎免。李鼎元为官清廉,嘉庆七年(1803年)客死扬州,死时一贫如洗,友人合资以葬。吴鼒挽李鼎元联:“百金囊尽扬州死,万里魂归蜀道难。”

李调元聪敏好学,治学广泛。李调元与其父李化楠、堂弟李鼎元李骥元皆中进士,兄弟同入词林,有“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之誉,兄弟三人合称“绵州三李”。[3]

著作

[编辑]

李调元之父李化楠喜欢诗画并著有《万善堂稿》、《石亭诗集》、《石亭文集》、《雨村曲话》、《剧话》,[4]而则李调元醉心饮食文化,在父亲所著《醒园录》基础上撰写成《醒园食谱》,全书记载烹调39种、酿造24种、糕点小吃24种、食品加工25种、饮料4种、食品保藏5种等共121种。今四川罗江有李调元纪念馆,电影《天下第一筵》亦提到李及其对川菜的贡献,但错将《醒园录》的作者张冠李戴于李调元。

李调元为北京四川会馆题写的对联:

评价

[编辑]

清人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二《李调元兄弟词》云:“绵州李雨村观察所刊《函海》一书,采升庵著述最多,惜校对未甚精确。其自著《童山诗文集》亦不甚警策,词则更非所长。”

注释

[编辑]
  1. ^ 李调元研究泛谈. [200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7). 
  2. ^ 杨懋修《雨村年谱》云:“癸酉乡试不售,遂之馀姚,受业于进士沈虹舟。”
  3. ^ 《雪桥诗语》载:“绵州李雨村与弟墨庄、凫塘称三李。”王昶《蒲褐山房诗话》说:“近日绵州称三李,以墨庄为最。”
  4. ^ 李調元紀念館. [200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1). 

参考文献

[编辑]
  • 杨懋脩:《李雨村先生年谱》,载同治四年续刊《罗江县志》卷二十四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