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求那毘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求那毘地,梵名 Guṇavṛddhī,汉译为“安进”。中天竺人。南朝刘宋大明以后少有出经,自求那毘地前来译经后,僧俗皆欢喜赞叹。[1]

早年生平

[编辑]

求那毘地年轻时即出家,跟著印度大乘法师僧伽斯Saṃghasena学习。聪颖过人,勤于读诵记忆大小乘经典,有二十万言之多。佛典以外,对于阴阳、卜筮之学也有所精通。[2]

弘法经历

[编辑]

南朝时,于齐高帝建元初年,驻锡在毘耶离寺。因为他个人的威仪端肃,王公贵人常常礼敬供养。

求那毘地为人弘厚,许多人万里来归外,南海商人也都向他学习佛教道理,其中为佛事而献资赞助的弟子很多,求那毘地都接受,但个人并无私利,主要都用于兴办佛教事业。其后在建邺修建了正观寺。建筑上,重阁层门,殿堂都经过整理装饰,相当庄严。中兴二年冬示寂,年寿不详。

译经贡献

[编辑]

在天竺时,僧伽斯从《修多罗藏》中钞出要切譬喻,有百则之多,主要目的是用来教授初入佛教的行人。[3]求那毘地也通晓义旨,所以在南朝齐永明十年的秋天,新译出《百喻经》四卷。

  • 《十二因缘经》一卷
  • 《须达长者经》一卷

注脚

[编辑]
  1. ^ 出三藏记集•卷14》:“自大明以后。译经殆绝。及其宣流法宝世咸美之。”
  2. ^ 高僧传•卷3》:“懃于讽诵。谙究大小乘将二十万言,兼学外典,明解阴阳,占时验事,征兆非一。”
  3. ^ 《高僧传•卷3》:“初僧伽斯于天竺国,抄修多罗藏中要切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