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湜
江湜(1818年—1866年),字持正,一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晚清官员,著名诗人。
生平
[编辑]江湜先祖世居安徽歙县江村 , 清朝初期因避瘟疫迁徙苏州,成为长洲人。江湜高祖江云,曾祖江仁,祖父江廷训。姑祖江氏嫁彭希涑,其子彭蕴章即为江湜表丈。江湜本生父江文凤(字补松),本生母严氏。江湜出嗣文凤从兄江映鋆(字静涵,号春岩)为后,嗣母李氏。有弟江浚、江浩、江澄及妹七姑等。 [1][2]
江湜五、六岁时启蒙,生父江文凤受聘于潘世恩长子潘曾沂家教书,江湜随其入潘氏凤池园读书并学农事。十三年(1833年)十六岁时居甫里,师从汪献玗。十七年(1837年)补府庠生,二十一年(1841年)成为诸生。二十三年(1843年)游历京师,贡太学,年底去济南,于次年(1844年)成为山东学政殷寿彭幕僚,至二十六年(1846年)夏回苏州,同年十一月入闽,成为福建学政表丈彭蕴章幕僚,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回乡。期间参加乡试不第。咸丰三年(1853年)再次入闽成为福建学政李联琇幕僚。四年(1854年)辞去李公幕僚职,仍留福州,至六年(1856年)秋回乡。七年(1857年)由彭蕴章所赠金捐纳为从九品官,入浙江试用。期间清廷与太平天国战事白热化。十年(1860年)为浙江盐运使兼按察使缪梓从事。二月太平军破杭州城,缪梓身死,江湜亦欲自杀殉难,幸被僧人静修师父所救,并助其逃出浙江。回乡后,四月太平军破苏州城,江湜奉本生父母命携弟江澄出逃至浙江,十一月在温州避难时得知本生父母及妹妹在家乡殉难。十一年(1861年)冬由浙入闽。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在福州将自己诗作整理付梓刻成《伏敔堂诗录》十五卷,由诗友赵之谦题字,彭蕴章、徐宗干等题序。二年(1863年)留福州。三年(1864年)任浙江乐清长林场盐课大使,同人有著送行诗一卷[3]。四年(1865年)赴杭州,为薛时雨下属,冬转佐海运事。同治五年(1866年)七月江湜病逝于杭州,墓碑上刻有:“清故诗人江弢叔之墓”。弟江澄在其身后将其遗稿刊刻为《伏敔堂诗续录》。[1][2][4]
夫人陈氏,继白氏,有一女阿福,嗣弟江澄子江迟(名国璋,字俊之,号迟鸿,1869-1934)为后。江迟对财政有研究,受陆钟琦、姻戚蒋楙熙、韩国钧及吴县县长王纳善等倚重,历任江苏财政部门要职。[5] 江迟著有《江弢叔年谱》,可惜亡佚。
江湜诗学及评价
[编辑]江湜作诗取材宽广,体裁丰富,追求创新独创,以真情感人,语言通俗化为特色。其生平经历道光年间西方强权入侵及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动乱,在诗作中也记录下时局变迁,民生艰苦,及各种生死离别之情等等,具有“诗史”价值。而其三次入闽经历与诗学交流,也影响了晚清福建诗坛的变化。对其诗学风格及成就评述,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其为“咸、同间一诗雄也”,郑孝胥《海藏录诗集》称“近日独推伏敔堂,笔力精深语能浅”,钱锺书《谈艺录》誉其为“霸才健笔”。[6][7][8][9]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清)江湜著,左鹏军校点. 附錄四:諸祖耿 著《江弢叔年譜》. 伏敔堂詩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 2.0 2.1 罗增祥. 江湜年譜 (学位论文). 南昌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
- ^ 長林送別詩錄一卷 (PDF).
- ^ (清)江湜. 伏敔堂詩錄及續錄.
- ^ 夏冰 著. 江遲. 《蘇州士紳》. 文汇出版社. 2012: 页86-88.
- ^ (清)江湜著,左鹏军校点. 附錄三:相關評論資料輯錄. 伏敔堂詩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 熊健美. 江湜研究 (学位论文). 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年.
- ^ 白玉琳. 江湜及其詩歌研究 (学位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年.
- ^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孙之梅. 江湜三次入闽与闽派诗学新变. 《世界民族》. 2016年, (第5期): 页15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