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百慕大海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慕大海燕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
科: 鹱科 Procellariidae
属: 圆尾鹱属 Pterodroma
种:
百慕大海燕 P. cahow
二名法
Pterodroma cahow
(Nichols & Mowbray, 1916)

百慕达海燕学名Pterodroma cahow、英语:Bermuda Petrel)是一种虻圆尾鹱(Gadfly petrel),在百慕达因其怪异的叫声而被称为Cahow。百慕达海燕为夜行性、在地上筑巢的海鸟,是百慕达的国鸟[2],也是自然保育希望的象征之一,因为它本来被认为在330年前就已绝种,但后来被重新发现并被归入拉撒路物种(Lazarus taxon),即消失几世纪后又出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是许多记录片的拍摄对象。

繁殖

[编辑]

百慕达海燕原本在百慕达群岛数量很多。这种鸟繁殖很慢,但擅长飞行,其成鸟期几乎都在海上飞行。五岁时会回到其出生地并开始繁殖,只产下一颗卵,其婚配制度为终生婚配

历史与保育

[编辑]

因百慕达海燕为夜行性,它们诡异的叫声曾吓阻迷信的西班牙航海家,认为该岛上有恶魔居住。他们虽然不敢在岛上长居,却开始以百慕达海燕为来往船只的食物补给,开始了对百慕达海燕的屠杀。在百慕达成为英国殖民地后,殖民者引进的外来种,加上殖民者本身的猎杀大幅减少了这种鸟的数量。虽然百慕达海燕被世界最早的自然保护法:百慕达总督公告的“against the spoyle and havocke of the Cohowes”保护,在1620年时这种鸟已近乎灭绝。

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家陆续采集到一些这种鸟的样本,显示百慕达海燕尚未灭绝[2]。1951年,美国鸟类学家罗伯特·库什曼·墨菲(Robert Cushman Murphy)与路易斯·L·莫布雷(Louis L. Mowbray)在百慕达群岛的城堡湾(Castle Harbour)的小岛发现了18对巢中成对的百慕达海燕[2],当时随船的还有15岁的小男孩戴维·B·温盖特(David B. Wingate),他在之后的生涯中致力于百慕达海燕的复育,并在1966年成为百慕达的第一位保育官员。Wingate建立了一项计画,在岛上建了许多人工洞穴做为其巢的通道,同时可避免体型稍大的白尾热带鸟竞争。并保留邻近的楠萨奇岛为未来可行的复育基地[3]

在自然保育之下,百慕达海燕的数量开始增加,目前最主要的困难是缺乏适合的繁殖地点,2003年的飓风法比安(Hurricane Fabian)即摧毁了许多繁殖洞穴。截至2012年,已有81只幼鸟被移至较大且未开发的楠萨奇岛(在幼鸟时就迁移是为了使其对周围环境产生印痕),这项工作由现任百慕达保育官员Jeremy Madeiros负责执行,并有澳洲海燕专家Nick Carlile的协助[4]

2005年,全球的百慕达海燕总数仍只有约250只[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terodroma cahow.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6. [11 May 2006]. 
  2. ^ 2.0 2.1 2.2 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 Bermuda Petrel population becoming ‘self-sustaining’. Talking Naturally. [201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1). 
  3. ^ Rare Birds: The Extraordinary Tale of the Bermuda Petrel and the Man Who Brought It Back from Extinction. amazon. [201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4). 
  4. ^ 4.0 4.1 Bermuda Petrel returns to Nonsuch Island (Bermuda) after 400 years. Bird Life. [201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