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祠部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祠部司礼部官署名称。

魏晋南北朝置祠部郎曹,长官为祠部郎(祠部郎中),隶属祠部尚书,掌管参议、制定郊祀宗庙礼仪制度。祠部曹分为祠部、仪曹二个郎曹。北齐祠部郎曹专管祠祀医药、死丧赠赐,祠部曹分为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个郎曹。

隋朝改为祠部司,为礼部四第二司,设祠部侍郎从五品、祠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祠部郎、祠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祠部郎中、祠部员外郎的旧名。祠部郎中从五品上,祠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僧尼簿籍和有关事务。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禋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禋大夫、司禋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祠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禋司(职祠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禋郎中(职祠郎中)、司禋员外郎(职祠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祠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祠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管理祠祭、国忌、休假日期、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颁发度牒。祠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祠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祠部郎中从六品、祠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全国祀典、道释、祠庙、医药政令,兼领医官磨勘、医生试补。建炎三年(1129年),兼领膳部司隆兴元年(1163年)祠部司省并。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祠部,设祠部郎中正五品一人、祠部员外郎从五品一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祠部改为祠祭清吏司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历史大辞典》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