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禅宗西天二十八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天二十八祖佛教禅宗的开始,指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以“拈花微笑”教外别传传法给摩诃迦叶尊者。迦叶被尊为禅宗始姐,传至菩提达摩,共二十八代。

  • 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Mahākāśyapa)。
  • 第二祖:阿难尊者(Ānanda)。
  • 第三祖:末田地尊者(Madhyantika)、商那和修尊者(Śāṇavāsa)。
  • 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Upagupta )。
  • 第五祖:提多迦尊者(Dhṛitaka, Dhītika)。
  • 第六祖:弥遮迦尊者(Micchaka, Mikkaka)。
  • 第七祖:婆须蜜多尊者(Vasumitra)。
  • 第八祖:佛驮难提尊者(Buddhanandi)。
  •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Buddhamitra)。
  • 第十祖:尊者(Pārśva)。
  •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Puṇyayaśas)。
  •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Aśvaghoṣa)。
  •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尊者(Kapimala)。
  • 第十四祖:龙树大士(Nāgārjuna)。
  •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Kāṇadeva)。
  •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Rāhulabhadra)。
  •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Saṅghanandi)。
  • 第十八祖:僧伽耶舍\伽耶舍多尊者(Saṅghayaśas)。
  •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Kumāralabdha)。
  • 第二十祖:阇耶多尊者(Jayata)。
  •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Vasubandhu)。
  •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Manura, Manorhita)。
  • 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Haklena-yaśa)。
  •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Siṁha)。
  •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Vāśasita, Basiasita)[1]
  •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Puṇyamitra)[2]
  •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Prajñātāra)[2]
  •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Bodhidharma)。达摩再传承到惠能,共六代。

批评

[编辑]

李华为天台八祖左溪玄朗所作《故左溪大师碑》最早有“佛以心法付大迦叶,此后相承,凡二十九世。”之言[3],《永嘉证道歌》最早有二十八代说,但仅言其数,不列其名,敦煌本《坛经》西天二十八祖取《付法藏因缘传》二十三位,再加上《达摩多罗禅经》五位而成[4],但有同人异名的重复问题,又误将达摩多罗(Dharmatrāta)当成菩提达摩(Bodhidharma)。敦煌本《坛经》还宣称从原始七佛惠能,共四十世。

贞元十七年(801年)智炬的《曹溪宝林传》据敦煌本《坛经》修正二十八祖史事,在《付法藏因缘传》之二十三祖外另加婆须密,成为二十四祖,又在师子之后加上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菩提达摩等四祖,共二十八祖。五代的《祖堂集》和北宋《景德传灯录》皆遵循《曹溪宝林传》的说法。

除了二十九祖、二十八祖之外,又有二十七祖的说法。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卷三说,“僧伽罗叉第二十七”。《宗镜录》和《景德传灯录》记禅宗第二十七祖变为“般若多罗”[5]

天台宗所信奉的《付法藏传》和《摩诃止观》一书记述“西天二十四祖”。宋代天台宗僧侣子防、从义等人认为[来源请求]二十八祖没有根据,更指出禅宗所传“拈花微笑”、“只履西归”、“立雪断臂”等故事也纯属虚构。

胡适在《荷泽大师神会传》中考证二十八祖的法脉是后人杜撰的。在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二十八祖法脉的记载。胡适以为二十八说最早出现于大历九年(774年)后出现的《历代法宝记》[6]。胡适认为二十八祖说是神会晚年所提倡: “我现在主张二十八祖之说成立虽甚晚,而起来却在神会生时,也许即是神会所倡。”[7]印顺则认为:“《南宗定是非论》仅说西土八祖……《显宗记》的二十八祖说,应该是神会门下所增入的。”[8]。印顺认为二十八祖之说是二十九祖中不取末田地,或没有弥遮迦。胡适晚年还表示:“那就是禅宗佛教里百分之九十,甚或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一团胡说、伪造、诈骗、矫饰和装腔作势。”[9]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契嵩《传法正宗论》:“南天竺沙门婆舍斯多。亦名婆罗多那(宝林传云。北天竺则呼为婆罗多罗。与三藏记并同。此云多那。盖译有楚夏耳)”
  2. ^ 2.0 2.1 《出三藏记集》〈修行地不净观经序〉:“转至富若蜜罗。富若蜜罗亦尽诸漏具足六通。后至弟子富若罗。亦得应真。此二人于罽宾中为第一教首。”
  3. ^ 《全唐文》卷320
  4. ^ 《大正新脩大藏经》第四十八册No.2007《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大师言。汝等善位座。五今共与等别。法海闻言。此顿教法传受。从上已来至今几代。六祖言。初传受七佛释迦牟尼佛。第七大迦叶。第八阿难。第九末田地。第十商那和修。第十一优婆鞠多。第十二提多迦。第十三佛陀难提。第十四佛陀密多。第十五胁比丘。第十六富那奢。第十七马鸣。第十八毘罗长者。第十九龙树。第二十迦那提婆。第二十一罗睺罗。第二十二僧迦那提。第二十三僧迦那舍。第二十四鸠摩罗驮。第二十五阇耶多。第二十六婆修盘多。第二十七摩拏罗。第二十八鹤勒那。第二十九师子比丘。第三十舍那婆斯。第三十一优婆堀。第三十二僧迦罗。第三十三须婆蜜多。第三十四南天竹国王子。第三子菩提达摩。第三十五唐国僧惠可。第三十六僧璨。第三十七道信。第三十八弘忍。第三十九惠能自身当今受法第十四。大师言。今日已后。迎相传受。须有依约。莫失宗旨。
  5. ^ 陈清香〈“五百罗汉图像”研究〉说:“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则在弥遮迦之下加上婆须蜜多,师子之下再加上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罗、菩提达磨,总称为禅门付法西天二十八祖。”
  6. ^ 《致柳田圣山书》
  7. ^ 胡适:〈跋顿悟无生般若颂〉,《神会和尚遗集》
  8. ^ 《中国禅宗史》,页310
  9. ^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台北:传记文学杂志社,1981 年初版),页 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