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若瑟英文中学
此条目包含过多仅特定读者会感兴趣的过度细节内容。 (2023年10月26日) |
此条目应避免有陈列杂项、琐碎资料的部分。 (2023年10月26日) |
22°19′56″N 114°13′1″E / 22.33222°N 114.21694°E
圣若瑟英文中学 St. Joseph's Anglo-Chinese School | |
---|---|
地址 | 香港九龙观塘区平山新清水湾道46号 |
昵称 | SJACS、SJAC |
类型 | 津贴中学 |
宗教背景 | 天主教 |
隶属 | 天主教香港教区 |
创办日期 | 1958年 |
创始人 | 孙保禄修士 |
学区 | 观塘区 |
校监 | 储富有先生 |
校长 | 潘永强先生 |
副校长 | 林君谦先生 罗志辉先生 余蔼盈女士 |
教师人数 | 约60人 |
年级 | 中一至中六 |
性别 | 男校 |
学生人数 | 约900人 |
班级数目 | 26个班别 |
语言 | 中文、英文 |
校园面积 | 7,650平方米 |
校训 | “臻于至善,力行仁爱” (拉丁语:"AD Astra, Caritas" To the stars, Benevolence) |
校刊 | 睿思、贤思集、The Josephian |
学生会 | Invictus(2024-2025) |
分院 | 红、黄、绿、蓝 |
体育 | 足球、羽毛球、田径、篮球 |
直属小学 | 圣若瑟英文小学 |
电话号码 | +852 3752 4500 |
传真号码 | +852 2325 2358 |
学校网址 | www |
圣若瑟中英文中学(英语:St. Joseph's Anglo-Chinese School,简称SJACS或SJAC)是香港观塘区一所政府津贴的男子中学[1],也是观塘区第一所中学[2][3],以英语及中文授课。中文校训为“臻于至善,力行仁爱”,而拉丁文校训则为“Ad Astra, Caritas”(英译:“To the stars, Benevolence”)。该校是一所天主教中学,办学团体为天主教香港教区,以大圣若瑟为主保圣人及学校校名,并以大圣若瑟的瞻礼日-3月19日为校庆。
该校于2011年1月由观塘道迁至位于九龙东新清水湾道的平山新校舍,并于同年1月2日在前校舍举行告别活动[4][5],结束了前校舍在圣若瑟英文中学的43年历史任务[6]。
2014年9月,校长杨少雄退休离任,由香港教区委派潘永强先生接任。
历史
[编辑]创校
[编辑]该校于1958年8月获教育司署批准创立[7],由当时耶稣圣心门徒会会长孙保禄修士(Rev. Bro. Paul Sun)、喇沙书院前校长菲利士修士、雷志远神父及鞮正本神父创校[8]。早期校名与小学部同称为圣若瑟英文学校(St. Joseph's Anglo-Chinese School),由孙保禄修士担任校长。创校初期,旧校舍选址于九龙观塘道一栋由法籍女教友(Mrs. Lily La Fleur)[9]捐给教会的海景别墅(即观塘道57号),再改建而成[10][11][12],初期旧校舍与小学部共用。创校首年中小学教师共23人,学生410人,由小三至中二共设15班[8],而学校则当时位于观塘道海边[13]。初时课室不足,需要上、中、下午班三班上课[14][15],上午为中学、中午为小一至小三、下午为小四至小六[12]。
迁至观塘道前校舍
[编辑]1960年,当时班级由小二至中三,学生人数已为创校时的3倍[16],旧校舍已开始不敷应用,所以孙修士当时已计划扩建校舍。1962年,香港教区代表校方向香港政府申请拨地迁校,该校于1965年获当时政府批准拨地兴建新校舍(即观塘道61号前校舍旧翼部分),校舍于1967年秋季落成启用。
1968年,当时中、小学老师共80位;班级方面,设有小一至中五,中学部30班,小学部36班;学生人数方面,中学部1,403人,小学部1,587人,学生总数已为创校时的7倍[14]。
该校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积极发展,成为区内享负盛名的中学之一。
引发剪发风波
[编辑]1971年,时任喇沙会总会长Brother Charles Henry 颁授荣誉会士勋衔予校长孙保禄修士,该校亦成为喇沙会联校成员[17]。同年,该校因严格执行学生禁蓄长发回校的政策,一名师长强行剪下一名学生的长发而引发“剪发风波”,引起当时香港社会关注。
推动书画文化
[编辑]在创校初期,时任校长的孙修士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活动,并大力支持开办书画班,范子登先生[18]为该校书画班及美术科老师[19]。自1972年起当时每年都会在观塘道前校舍礼堂或香港大会堂举办“范子登师生书画展览”会[20][21]。1975年,范子登先生与该校学生于香港大会堂八楼展览厅开办习作展览会,展出百多幅范氏师生习作[19]。
同年,创校人孙修士退休并卸除校长职务,转为校监。陈江潮老师于1976年担任第三任校长。1977年,该校改制为完全津贴中学[22]。
开办预科课程与成立学生会
[编辑]该校未开办预科课程前,中五毕业生需转往其他中学升读预科。1981年,该校开办首届中六预科理科班[23],中六文科班则于1983年开办。1986年,时任校监创校人孙保禄修士逝世,由陈达明神父接任[24]。
自70年代中期,该校学生已开始争取成立学生会,直至1992年校方成立第一届学生会。
推行母语教学
[编辑]1993年,中学与小学首次在刚落成数年的香港文化中心举行联合毕业典礼[25]。同年,陈江潮校长代表校董会宣布采用分科母语授课,其后校方因各方压力而改为推行分班母语教学。1997年,时任校长陈江潮退休离任,由香港教区委派杨少雄先生接任[26]。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教育署于同年9月公布《中学教学语言指引》[27],该校于1998年9月全面推行母语教学(部分班别推行分科母语授课),但保留“英文中学”校名不变,直至2008年2月教育局宣布教学语言微调政策后采用原来的分班制。
迁至平山新校舍
[编辑]2006年,校方决定向教育统筹局申请搬迁校舍,并于2007年4月获教统局推荐分配位于九龙平山发展区中的拟建校舍给该校。2008年3月,该校50周年金禧校庆,也是搬迁新校舍前最大型的庆祝活动,很多旧生与退休老师都回校庆祝及拍照留念,校方邀请时任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校友到该校分别主持弥撒及发表演说,并举办范子登先生画展及讲座与参与者共勉之[28]。
2014年9月,校长杨少雄退休离任,由香港教区委派潘永强先生接任。
2018年3月,该校60周年钻禧校庆,也是迁校后最大型的庆祝活动。校方于2017年2月举行钻禧校庆启动礼,以“重聚(Homecoming)”作为校庆主题,并于2018年3月18-19日举辨嘉年华,很多旧生与退休老师都回校庆祝及拍照留念,校方邀请校友兼时任香港教区夏志诚辅理主教及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女士到该校分别主持弥撒及发表演说。校方事前也举办多活动宣传庆祝,例远足、步行筹款、操场烧烤、制作纪念品等[29]。此外,也有旧生赞助数万元,于2017年12月起于一架九巴车身和车箱内下广告,把巴士“变身”成为钻禧校庆彩绘双层巴士(车牌:TN6108、车队编号:ATENU629),行走九龙巴士1A线,是次校庆宣传方法开创香港先河并在社交网站引起热烈讨论。该巴士车身配合是次校庆主题颜色,并印上数名该校学生穿著整齐校服面戴灿烂笑容“搭膊头”的合照。校方表示碍于社交网站的有限接触面,所以老师团队在“脑震荡”构思中提出的,希望可以借彩绘双层巴士,邀请该校校友回校参加校庆重聚[30]。
近年,该校部分学生在部分学界体育比赛(足球、羽毛球等)取得较佳学界成绩,其中在田径及羽毛球方面,升上港岛及九龙地区Division 1(D1)三甲内,能与拔萃男书院及喇沙书院看齐[31][32]。该校因取得较佳的学界成绩,可以选择设施较完备的运动场(例︰湾仔运动场)作陆运会主场。
重要事件
[编辑]第一次迁校计划
[编辑]早在60年代创校初期,由于该校学生人数已较创校时的增长数倍,而旧校舍(即观塘道57号)课室只有11间已不敷应用,所以孙修士当时已计划扩建校舍[33]。
1962年香港教区代表校方向香港政府申请拨地,并于1964年申请贷款。1965年,香港政府批准拨30,900平方呎土地兴建中学新校舍(即观塘道61号前校舍旧翼部分),资助并贷款共150万港元[14],由 Lee Shing Yue Construction 承办兴建[34]。1966年4月校方为筹募新校舍的建校基金曾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筹款晚会[35],事前获当时政府批准售卖一元建校奖券并于晚会当晚举行抽奖[36]。1967年2月7日由时任香港教区主教白英奇为新校舍主持奠基礼,创校人孙修士及时任新界喇沙中学校长菲利士修士等分别致辞及祷告[37][38]。新校舍及其图书馆于同年秋季落成启用[39]。
1968年1月24日,由时任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徐诚斌主持开幕典礼和祝圣仪式,教育司简乃杰在典礼上致辞[14][38]。当时图书馆与第二次迁校前同样设于新校舍二楼200室[40],而新校舍全部建筑费用约200万港元[37]。旧校舍则保留作为小学部使用,至1985年拆卸,1988年落成并启用小学现校舍及教堂[12][41]。
-
奠基仪式
-
奠基仪式
-
教会神职人员致辞
-
白英奇主教主持祷告
-
建筑中校舍
-
前校舍旧翼的奠基石及落成纪念牌匾
剪发风波
[编辑]在60年代至70年代受嬉皮士文化影响,当时香港部分中学生有特意蓄起长头发的习惯。而校方有见及此决定严格执行学生禁蓄长发回校的政策[42]。在这个政策下,该校于1971年5月引发“剪发风波”,一名该校男学生因头发过长而被校方师长强行剪下长发,成为当时香港社会新闻焦点之一[43]。而事件发生后引起当时公众对教师进行体罚问题及教育界对教育司署的德育政策作出讨论[44]。
该名学生家长接受《工商日报》访问时透露,事件发生于1971年5月18日上午,一名当时中二级的黄姓学生在早会时因头发过长而被两名师长叫出责备。时任训导主任的陈江潮校长在该名学生的辩驳下强行把该学生的一撮头发剪下。而该名学生家长声称其儿子更遭该名老师掌掴,又称其儿子事后感到伤心痛哭,并在校内伤心过度抽筋晕倒,需往校务处接受急救,该名家长见状决定把儿子送往医院处理[45]。
事件发生后,该校表示有很多家长致电回校对禁蓄长发回校的政策表示赞许,并已经与事件中的学生家长达成谅解,该名学生亦回校上课[42]。而该校家长教师会对当时校方的政策表示绝对支持[46];亦有该校学生致函报社指出当时传媒对事件的報導哗众取宠,渲染事实[47]。
教育司署发言人当时表示,事件发生当日已派员到该校展开调查,并着该校呈交事件报告书[48]。该署又发表声明,指出当时香港“并无法例准许强迫学生剪除长头发”及“并无任何条例规定校长或他的教职员有权剪学生的头发”[49][50]。对于教育司署的声明,时任香港教师会会长表示教育司署需明确订立关于学校的校务及训导规例,以防止同类不愉快事件发生[49];而当时教育界人士梁挺生指出教育司署的声明对于推行德育教育方面不负责任[50];亦有中学教师表示此声明会助长当时学生蓄起长头发的风气,为学校推行训导工作增添难度[51]。香港公教进行社指事件已交由教育司署展开调查,香港教区不会再另外调查[49]。
基于当时社会认为该校发生疑似体罚事件,也根据当时香港相关规例只有校长才可执行体罚,因此当时社会上也就教师进行体罚问题作出讨论[49]。除文字媒体報導外,无线电视翡翠台在1971年5月20日晚上播出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一集中亦有報導是次风波(当时《欢乐今宵》是黄金时段主要节目,深入民心)。节目中主持人除讨论当时香港教育条例体罚则例外,并邀请事件中的该名学生与家长到电视台接受该节目访问[52][53]。然而,当时多位市民致函报社均表示该集节目在報導手法、主题都与《欢乐今宵》与众同乐的原意相违背[54]。
母语教学
[编辑]早在90年代初期,该校时任校监陈达明神父响应香港教区主教胡振中枢机呼吁,决定开始部署推行分科母语教学[55][56][57]。1994年3月26日,时任校长陈江潮代表校董会向出席直属的圣若瑟英文小学小六家长会宣布,94-95年度9月起中一之社会科及科学科将采用母语授课。然而此举引起大部分直属小学家长的反弹,于同年4月2日发动游行抗议,家长在遮打花园举行集会,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55]。同年4月11日,时任香港教区教育事务主教代表李永援修女(Sr. Marie Remedios)[58]约见校监陈达明神父及陈江潮校长,通知校方应顺应家长要求,采用当时教育署所提倡的分流制,由分科转为分班。校方其后让步,于同月15日,校监陈达明神父发表《母语教学立场书》,正式公布由1994年9月起两届中一均采用分流制(立场书上的“分流制”指分班),1996年度之中一则分科采用母语教学,数学科采用英语教学[26]。因此,1994学年度中一的其中三班(C,D,E班)采用英语授课,两班(A,B班)采用母语授课。其后为了配合政策,1997学年度中四的文科班采用母语教学,理科班则分班采用母语授课;1999学年度,中六预科文科班采用分科母语授课,经济学(香港高级程度会考高级补充程度科目)采用英语授课;理科班则以英语授课。
母语授课的教学语言政策一直被受争议,原因是无论采用“分科”还是“分班”的母语授课计划,势必改变该校作为英文中学的教学传统与定位;不少人认为母语教学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语言障碍,但同时会造成英文水平的下降;再者,当时母语教学仅是香港教育统筹局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并未落实为具体政策。自教育署于1997年9月公布《中学教学语言指引》,并于1998年实行中学在初中阶段分为英语教学和母语教学两类,即俗称的“英中”和“中中”的政策,全港至今仅有114所“英中”,家长在校外的标签效应下为子女报读“英中”,普遍认为影响了“中中”的收生水准。该校于1998年9月主动放弃以英语授课,正式成为“中中”,但保留校名不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该校在校外的标签效应下收生质素难免受到影响。
2004年,该校为提升学生中英文水平而把初中的数学及综合科学科保留以英文教科书授课,但此做法并不附合教统局对于母语教学的有关规范。教统局质素保证分部于2005年发表的《校外评核报告》亦指该校“在个别以中文为授课语言的学科中,部分章节用英语教授和考测”的做法,“未能为学生营造有利的语言环境及促进学生学习成效”[59]。时任校长杨少雄以书面回应,指有关教学政策是得到家长同意及学生认同,以提升英语学习机会及衔接以英语授课的高中课程[59]。
2005年6月,教统局接到家长查询该校自行增加英语教学比例的做法是否恰当,而揭发该校有违规的情况[60]。《苹果日报》在同年7月8日報導校方在招收中一生时仍是以英语教授数学及综合科学科为“卖点”,有误导直属的圣若瑟英文小学毕业生报读之嫌。时任副校长赵善晋接受该报访问时否认有关观点,表示若有心欺骗家长,就不会举办升中讲座讲解;他又透露该校于1998年主动放弃以英语授课,并未想到现今社会歧视中文中学,认为是被教统局出卖[60]。
时任校长杨少雄在2008年4月27日播映的《铿锵集-各师各法》访问中,批评教育局对该校语文政策诸多限制,欠缺弹性,并公开表示校方有意走“回头路”,再度成为英文中学,节目中提到校方为中一至中三提供英语授课的“跨学科课程”,并积极培训师资,为重新成为英中铺路[61][62][63]。
2008年至2009学年度,因应教育局宣布教学语言微调政策,校方决定对中一学生采用于1994年曾实行的分流制,中一的其中三班(C,D,E班)采用英语授课,两班(A,B班)采用母语授课。2009年6月,时任校长杨少雄接受《星岛日报》的访问中表示,该校所有英文科教师均通过香港教师语文能力评核,而部分非语文科教师也通过IELTS英语水平测试,能为推行分班制英语教学做好准备[64];他又透露该校至今仍觉得是被政府出卖[65]。
分流制
[编辑]2009年5月,教育局正式公布《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容许中学按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推行分流制[66]。而推行分流制,即以分班、分科等采用母语或英语授课,会在校内学生及老师间产生标签效应,被编入中文班的学生会被受标签,老师也可能因任教英文班而觉得比较优越[67]。有在该校整个中学阶段接受母语授课的校友表示,校方于1994年推行的分流制,使到接受母语授课的学生被受校内学生标签,导致该批学生自我形象很低;他又指出这种无形的标签效应令人窒息[68]。
现时,该校在初中所推行的分流制是以学生的成绩分班,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被编入英文班,而英文程度不达标、成绩中游或以下的则会被编入中文班。不过在这样的分流制下,会使到成绩中游的同学经常“上落车”,即每学年需转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上课,对于他们的学习并无好处。时任校长杨少雄在2009年12月接受《星岛日报》的访问中表示,推出分流制所产生的校内标签效应难以避免,但可使到想入读英文班的学生发愤图强,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67]。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该校需按照《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采用分流制,以达致使用全英语授课的目标,而过程中所引发的校内标签效应则难以完全避免。
嘉利大厦大火
[编辑]1996年11月20日,油麻地嘉利大厦发生五级大火。此校两名中五学生,被困于15楼的诊所内。在浓烟密布的环境下,其中一名陆姓学生不支倒地,并失去知觉。另一名李姓学生情急下爬出窗台上,攀住挂在大厦向庇利金街外墙的冷气机,后来由于火势猛烈及体力不支,他摔落至4楼的钢制遮阳篷上。李姓学生虽然身体有多处骨折,却奇迹生还,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完全康复。身穿校服的他逃生及坠楼一幕,被大部分电子传媒清晰拍摄[69]。
陆姓学生及一名家长最后证实于事件中不幸丧生。校方其后为陆姓学生举行全校哀悼仪式,并以他冠名举办纪念足球联赛,由学生自行组队参加。
学生网上言论
[编辑]自互联网于9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学生利用个人网页及新闻组作为管道,公开评论校政的风气日渐普及,当时不少学生对于刚履新的杨少雄校长部分措施(例如引入《新青歌》)并不适应,同时母语教学所衍生的班级差异,使得部分来自母语教学的文科班学生试图借由网上留言,宣泄不满。由于网上讨论当时是新兴事物,部分学生留言亦较为偏颇,甚不为校方及老师所认同。1998年,由该校电脑学会负责管理的官方新闻组被校方以“无法避免校外人士阅读及贴文”为理由而关闭[70]。自此,在缺乏官方言论平台的背景下,有学生转而利用GeoCities开设个人网站及网上留言板作为补充,更有学生以恶搞方式设立网报、歌迷会与讽刺训导处的网站,然而这些网站大都因为管理者毕业离校后而无疾而终[71]。虽然校方其后在2000年代初期引入的内联网系统中设有官方讨论区,但只局限用户作学术讨论、家长联谊等用途,并对讨论内容作出审查。有该校学生曾在该官方讨论区转贴有关校外人士(例如在该校应试的会考考生)对该校(试场)行政安排的看法和建议,其后讨论帖遭校方删除,高层师长亦以学生触犯不成文校规为由向转贴文章的学生作口头警告。
2005年,教育统筹局质素保证分部校外评核队到该校作为期一周的巡视[59]。事前该校为隆重其事,在观塘道前校舍增设电子资讯栏、固定投影机等硬件设施;更在前校舍外墙悬挂八幅“黄底红字”的大幅文宣布条,以显著褒扬近年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72]。但此举惹来不少师生、家长、旧生反感,甚至讥为“贴符的天主教学校”,先后被家长教师会及学生会批评。最讽刺的是校方于校外评核队巡视完毕后,随即将所有布条卸下。有人在提供网志托管服务的Xanga网站上设立一个名为“SJACS”的网志,批评校方做法,引起新旧学生广泛讨论,由此延伸到有关母语教学及其他校政问题的讨论。该网志以民主墙方式运作,设立者把帐号和密码向外发布让师生与旧生可以登入网志撰文,唯网志最后被人恶意关闭而告终,Xanga方面亦无意复站[73]。
此事令不少老师改变网络讨论的刻板印象,显示学生、家长、旧生共同关心学校的精神,认为有助提供思考空间及向校方表达意见。其后有学生在Blogger[74]和WordPress.com[75]建立独立媒体形式的网志,然而以电邮投稿的发表方式较难普及。2007年2月,有学生在论坛建置讨论版,提供讨论平台[76]。同年,有学生成立名为“琬琰工作室”的专栏网站[77][78],发表有关该校老师不寻常离职的消息,引起师生的关注,其后网站突然收回有关言论,并暗示是受到压力而被逼关闭,但有关文章后来被转贴在其他网站[79]。琬琰工作室在事件淡化后再度活跃,发表多篇文章,但在2008年表示终抵受不住校内言论监控而关闭[80]。
2000年代中期,不少学生使用Xanga成立个人及班级的网志,亦有在职老师建立个人网志或Facebook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此外,也有学生为他们敬重的退休老师建立Facebook“名人/公众人物”专页,在几个月内已有几百以至过千名学生及以往门生成为支持者[81][82]。现时,大部分师生和旧生均使用Facebook作沟通和交流,成立班级、课外活动群组[83][84],旧生不用因校园保安问题,减少回校次数而不能与校内师生作紧密联系[85],也有旧生建立Facebook专页以唤起大家的集体回忆[86]。另一方面,有学生亦籍学校在2009年度开始推行的“冷衫政策”而开设Facebook群组,就该校的校服政策、训导以及其他校政等作出讨论[87],希望可向校方表达他们的意愿。
第二次迁校计划
[编辑]时任校监龚伟南神父于2006年透露,近年校方正争取地政总署拨地,扩展观塘道前校舍。校方曾提出在前校舍后方的当时正进行修葺工程的斜坡地作为选址,惟有关部门以斜坡危险为由拒绝该申请。
2006年12月,教育统筹局发出“2006年度第三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通告”[88],其中一所校舍的校址位于现时校址附近的的平山彩云道及佐敦谷毗邻的发展区,该校舍占地面积达7,650平方米,为现时学校面积达两倍半。校方在得到全体教职员赞成及谘询家长意见后,正式把计划书交给教统局审批。2007年4月27日,教统局公布2006年度第三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结果,决定把平山发展区中的该拟建校舍推荐分配给该校,当时预计新校舍于2010年中启用[89]。
在新校舍设计方面,校方曾在2007年至2008年向教职员及学生谘询意见。教职员可以在新校舍外墙主色、设计、实用等方面提供意见。而校方曾在07-08年度其中一个循环周第一日(Day I)班主任堂向每位学生派发选票,让他们投票选出新校舍后楼梯外墙部分砖色,投票结果显示最多学生选择啡色,校方并在选择啡色的同学中抽奖,抽出的幸运儿是当年的一位中五学生,并由时任校长杨少雄颁发纪念品乙份。
时任校长杨少雄曾在早会上表示教育局以环保等多项理由有限度在新校舍设施上增拨资源,例校方需自行筹款替大部分课室装置冷气机。因此校方曾以多种模式举办筹款活动,例捐款冠名或留名志念等[90][91]。另一方面,有校友当时对迁校表示保留,认为校方在是次迁校问题上欠缺谘询校友意见;并曾为此在2008年校庆活动上向时任校长杨少雄质询有关迁校事宜,但校长却刻意回避有关问题[92]。
2010年1月23日校方在前校舍举行盆菜宴让老师和旧生缅怀一番,并在当晚表示已为新校舍筹得约100万港元[93]。同年3月19日第52周年校庆上由时任香港教区总务长陈国辉神父为新校舍主持奠基礼[3],并于同年9月27日在新校舍举行交接仪式,由陈国辉神父再次主持,相关新校舍竣工文件由建筑署交予教育局建校组,再交予天主教香港教区[94]。
新校舍由德材建筑承办兴建[95],校舍建筑费用约1亿8,500万港元,由公帑支付[96]。校方原定于10-11学年度9月迁入新校舍,但因工程延误,校方才可在2011年1月迁入新校舍。2011年3月19日校庆当日,由时任香港教区副主教杨鸣章神父主持开幕典礼和祝圣仪式,时任教育局局长孙明扬在典礼上致辞[97][98]。
-
新校舍地基(右下方,摄于2008年9月)
-
兴建中的新校舍(摄于2009年3月)
-
兴建中的新校舍(摄于2009年11月)
-
兴建中的新校舍(摄于2010年3月)
-
兴建中的新校舍(摄于2010年5月)
-
兴建中的新校舍(摄于2010年8月)
-
兴建中的新校舍(右下方,摄于2010年8月)
校长潘永强改革
[编辑]2015年,校长潘永强对校内政策进行改革,使校园有一番新景象。措施包括改版学生手册,增加更多学校资讯﹔中一班数由4班增至5班﹔上课时间表由以往沿用的循环周六天制改为五天星期制,并对课堂节数进行变更等。
校长潘永强先生会于大部分上课天,早上7时半左右,在学校正门接待回校上课的学生。在天气炎热或倾盆大雨的情况下,更会拿著一大包“厨房纸巾”派发给学生整理仪容,打破上任校长杨少雄先生冷漠的形象。校长潘永强先生亦经常以大家庭代表他与学生的关系,己为父,学生皆为他的儿子。并经常强调这“大家庭”需要守望相助,需全人努力才能成功,清除校长与学生之间的隔膜。另外,他亦经常以“尽管我校的学术评级暂时未能返回一级水平,但必需先在学生的言行举止及纪律上达到一级水平,继而改善前者”的愿景勉励学生。
课节方面,冬令时间课节由8节增至10节,每节堂数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35分钟,放学时间由以往3时划定改为4时﹔夏令时间课节则由8节减至5节,每天上课的课节安排为依照校历上的代号上课,即“U”和“L”。例“U1”,即只进行冬令时间表星期一第1至4加第9节课,而“L1”则只进行冬令时间表星期一第5至8加第10节课,如此类推。班主任课改为2节,并如常设有周会。
星期五最后两课(夏令时间则为“L5”第4、5节)新增课外活动课节,课外活动由30多个学会增加至70多个。并分为A项、B项。中一至中五学生必须在A项和B项各选出一个活动(没有选择或所选的活动已满额则随机入会)。每周的活动安排为依照校历上的A项、B项上课。A项为该学生A组活动,B项的则为B组活动。
前校舍藏理大失窃化学品
[编辑]2020年5月2日,该校位于彩石里自2010年12月起停用、荒废校舍的地下男厕格内被发现有一个行李箱,行李箱内藏3个盒形爆炸装置、手掷式土制炸弹、手提电话、经改装的电路板、10公斤化学品包括哥罗芳、山埃等毒品、4公斤炸药、压力煲等。警方调查后认为部分化学品为2019年11月于香港理工大学冲突中失窃的物品,随即封锁彩石里,更一度封锁往启业邨行人天桥及观塘道往观塘方向一条行车线。荒废校舍内满目疮痍,校舍的外墙、小食部卷闸、课室墙壁、礼堂的彩色玻璃门、天台等全是涂鸦,课室走廊的栏河被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示威者写上政治口号。[99]
校歌
[编辑]该校校歌《圣若瑟英文中学校歌》是在创校时由 Rev. Bro. Alban 作曲及填词的[100],有英文版本和中文版本,各版本有4节,一直沿用至今。1975年,校歌加入中文歌词,由陈江潮校长执笔(亦有一说是李汉良老师填词)[22]。
以往按照惯例,一般只会唱第一节,并会多唱中文版本校歌。近年,在重要庆典(如开学礼、圣道礼仪、散学礼)则会唱第一至第二节,并多由校长领唱,而校方以培养英语教学环境为理由,甚少唱中文版本的校歌。
English Version
|
中文版本
|
收生及教学语言
[编辑]2009年度,圣若瑟英文中学在校学生约1120人,分布于29个班别。在旧学制方面,中一至中五各设5个班别(A,B,C,D,E班),每班约40人,中四至中五设有文科班(A,B班)与理科班(C,D,E班);中六至中七则各设2个班别(A,B班),每班约30人,文科学额20名,理科学额40名;而三三四新学制方面,中一至中六各设5个班别(A,B,C,D,E班),每班约40人。
2008年前,该校奉行母语政策,初中使用中文及英文作为教学语言的中学。在教学语言微调政策前,除电脑、音乐、英文外,其馀初中所有科目均使用中文作为教学语文。中四至中五的学生则开始在理科、经济科、音乐科以英语授课。2008-2009学年度起,中一的其中三班采用英语授课,两班采用母语授课。
现时,中一至中二(A,B,C班)以母语授课,(D,E班)以英语授课,并设有精英班(E班,2000年代中期前为A班)。中三至中五(A,B班)以母语授课,(C,D班)以英语授课,精英班为(D班)。校内所有中一学生是由教育局实施的香港中一学位派位机制及少量自行派位学额中招收,绝大部份学生Band 1-2 学生。2024至2025学年度,该校新学制高中学生除必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科以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外,校方只容许学生最多选修三科作选修科,即每位新学制高中学生最多可修读并在香港中学文凭公开试中报考七科(体育科等非报考科目另计)。此外,该校曾于近年推行 融合教育[101]。
2010年12月,该校时任校长杨少雄表示在2011-2012学年度起,将响应教育局及香港教区呼吁自愿减班,计划把中一班别数目由5班改为4班[102]。2015年9月,中一班别数目由4班改回5班,并在A,B班实行小班教学,一班约20人。
校舍
[编辑]平山新校舍
[编辑]佐敦谷新校舍座落于九龙东观塘区平山(机场山),位于香港九龙平山新清水湾道46号(与彩兴路相邻)22°19′56″N 114°13′1″E / 22.33222°N 114.21694°E,毗邻牛池湾、彩云邨、彩德邨、坪石邨、顺利邨,与观塘道前校舍相距约700米。校舍西面是圣言中学新校舍。
校舍于2011年1月落成启用,楼高7层,总面积为7,650平方米,为观塘道前校舍面积2倍半[3]。校舍是一座典型的后千禧校舍,设有教学室大楼、特别室大楼及一座独立礼堂[90]。为减低车辆途经新清水湾道时所产生的噪音影响,该校舍北面外围兴建了约3米高的实心围墙[103]。
校舍教学室大楼与特别室大楼则新增部分前校舍所缺乏的设施,例分班教学室、饭堂、更衣室、空中花园、学校历史馆、体能训练中心、露天剧场等;而户外设施则新增一个可进行足球、篮球或手球赛事的球场、环保花园、热新跑道连沙池、攀石场、铅球场等[93][104]。校舍也著重绿化,在校园外围及中央种植大量花草树木[105]。
而新校舍图书馆则设于特别室大楼4楼,面积较前校舍图书馆大1倍多,并设有通道与教学室大楼4楼教员室相连。而图书馆内的书库与自修区分开,能减少对自修区同学的滋扰与图书失窃的机会[106]。
观塘道前校舍
[编辑]观塘道前校舍坐落于东九龙观塘区九龙湾,位于香港九龙观塘道61号(与彩石里交界)22°19′49″N 114°12′40″E / 22.33028°N 114.21111°E,毗邻启业邨、九龙湾、佐敦谷、坪石邨及彩虹邨。
校舍于1967年秋季落成启用,呈“口”字型,中庭天井部分为操场兼篮球场。连同2001年启用的北侧新翼,面积约2,870平方米[103]。校舍规模以现时标准来看,较香港一般中学为小,只能说为学生提供一个勉强合适的环境学习。楼层方面,旧翼连同顶楼加建的教员室和小圣堂等三层至五层;新翼的则有五层。校舍大部分外墙的下半幅都贴上纸皮石,这虽可使到外墙美观而又容易清洁,不过以往不少学生因奔跑而撞向墙柱的纸皮石上,导致流血,个别严重弄伤的学生需要送院。
校舍旧翼顶楼教员室部分原是创校人孙保禄修士及校监宿舍,属教区私人地方。于90年代中期因校舍地方不足,教区遂慷慨捐出宿舍地方部分予香港政府(因当时该校已改制为完全津贴,校舍业权应归于香港政府所有),以改建成现时教员室[107]。
1999年5月2日,时任香港教区助理主教陈日君为前校舍新翼主持奠基礼。2001年4月29日,时任香港教区主教胡振中枢机莅临该校主持新翼开幕典礼和祝圣仪式[108]。
由于前校舍建筑具有一定特色,建筑署在前校舍勘察后表示其结构安全,可用多二、三十年,教育局正计划在收回前校舍之后的两年,再就校舍未来用途进行检讨。局方于2008年初步提出在迁校后把前校舍暂时向迁校中的办学团体作中途校舍[2][109],长远校舍会用作小学校舍用途[93]。
在2008年以后,校方曾在前校舍举办几次小型开放日让一众旧生回校缅怀和拍照留念,最后一次开放日为2010年12月5日[110]。此后,该校于2010年12月15日完成最后一个在前校舍进行的上课天(Day VI, Cycle 11, 星期三),在学校圣诞假期前(12月17日,星期五)举办前校舍最后一个校内活动-圣诞联欢会[111]。
2011年1月该校由观塘道前校舍迁往佐敦谷新校舍,并于同年1月2日在前校舍举行告别活动[4][5],结束了前校舍在圣若瑟英文中学的43年历史任务[6]。
2018年7月,教育局公布二零一七年度第五次校舍工作分配结果,坪石天主教小学获分配使用观塘道前校舍,校舍的教育使命得以延续[112][113]。然而,由于旧校舍维修费用过高,而且在技术上不再适宜用作学校,该次校舍分配最后在2020年11月取消[114][115]。目前,该旧校舍仍然荒废,曾用作警务处反恐训练场地,现为卫生署仓库。政府曾打算将校舍拨作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考试及评核中心[116],但考评中心最终落户前红磡官立小学校舍[117]。至于此校舍,长远政府将保留作“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
2023年12月11日,房屋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提出将观塘道旧校舍改建为简约公屋。[118]
前校舍内的设施如下:
-
操场
-
课室
-
走廊
-
礼堂
-
一号楼梯
-
二楼走廊
-
图书馆
-
教员室
学生会
[编辑]简史
[编辑]早于70年代中期,校友何安达就读中三时曾发起签名运动,表示有意与一班同学筹组首届学生会,但校方却没有理会[需要较佳来源]。直到1990-91年间,学生再次向校方提议成立学生会。
1992年,第一届学生会成立。学生会会址最初设于观塘道前校舍211室,于上课时段为课室用途,于小息、午膳及下课后则有学生会干事于此当值,负责售卖校簿、校呔等用品,在迁校前已改为G04A室。该校学生会曾为观塘中学生联会、学生福利联盟(2002年至2005年及2010年)等组织的成员。
2008年举行的第17届学生会选举有学生质疑选举结果,并指出选举过程出现疑似舞弊情况。
选举年志
[编辑]2005年10月举行的第14届学生会选举,候选内阁为“雷雨阳”及“WINGS 翼”,“雷雨阳”以505票支持当选成为该届学生会[119]。
2007年10月12日举行的第16届学生会选举,候选内阁“AIR”被学生以459票不信任票对440票信任票被否决,依会章须重新举行补选,成为学生会候选内阁遭否决的先例。11月6日举行的第16届学生会选举补选,由两组候选内阁“禧You”和“Power2”[120]竞逐,后者为一位中六学生为主席及9位中四学生出任阁员所组成。最后,由“禧You”以770票高票当选成为该届学生会[121]。
2008年10月10日举行的第17届学生会选举,候选内阁“我哋”以507票信任票对492票不信任票及94张废票当选成为该届学生会[122]。此后在校内一直有选举“造马”(作假)疑云,因很多同学在选举后表示投下不信任票。而在千馀名学生的投票中,在信任与不信任票接近下废票竟近一成多达94张。据当年当选内阁成员了解,该届选举是在老师们的协助下,将不信任票变成废票,原因是以免如上届般重新举行补选浪费资源及没有学生再为该届成立候选内阁所致。有学生认为这样形同虚设、黑箱作业的选举是对选民(学生)一点也不公平。
2009年10月16日举行的第18届学生会选举,候选内阁“Mensa”以811票信任票对204票不信任票当选成为该届学生会,刷新了最高票数当选的记录[123]。
2010年10月8日举行的第19届学生会选举,候选内阁分别是“Myth”、“跨时代”及“Nuevo”,“Nuevo”以427票支持当选成为该届学生会[124]。
2015年9月24日举行的第24届学生会选举, 候选内阁“Musketiers”以452票信任票对275票不信任票及40票废票当选成为该届学生会。校长潘永强亦提前向同学宣布第25届起内阁选举方法由“统一投票”改为“自由投票”。
2017年9月22日举行的第26届学生会选举,唯一候选内阁 “承传”Heritage 以309票信任票对191票不信任票及20票废票当选成为该届(60周年钻禧校庆)学生会,该届学生会选举投票率为69%。
历届内阁名单
[编辑]阁届 | 第1届 | 第2届 | 第3届 | 第4届 | 第5届 | 第6届 | 第7届 | 第8届 | 第9届 | 第10届 |
---|---|---|---|---|---|---|---|---|---|---|
阁名 | 骄阳社 | 鼎盛 | 励进社 | 启程阁 | 汇诚阁 | 青峰阁 | 颖新社 | 轩正阁 | 傲群阁 | 1137 |
阁届 | 第11届 | 第12届 | 第13届 | 第14届 | 第15届 | 第16届 | 第17届 | 第18届 | 第19届 | 第20届 |
阁名 | Right | HERO | Keep In Touch | 雷雨阳 | Echo | 禧you | 我哋 | Mensa | Nuevo | Via |
阁届 | 第21届 | 第22届 | 第23届 | 第24届 | 第25届 | 第26届 | 第27届 | 第28届 | 第29届 | 第30届 |
阁名 | SuperB | Polaris | Era | Musketiers | Praxis | “承传”Heritage | Gladiolus | Concerto | Sparkle | EPOCH |
阁届 | 第31届 | 第32届 | 第33届 | 第34届 | 第35届 | 第36届 | 第37届 | 第38届 | 第39届 | 第40届 |
阁名 | syzygy | enigma | invictus |
会章
[编辑]《圣若瑟英文中学学生会会章》 初版于1992年11月3日正式生效,2005年9月7日作第二版的修订,2009年10月16日作第三版的修订,并在周年会员大会上通过。学生会会章已对会员资格、组织架构、选举方式等作出适当指引,所有会员需要遵守[125]。
在2005年的修宪后,四个学社的社长亦为干事会的当然成员。但在2009年的修宪后,四个学社的社长不再是干事会的当然成员,以及在334新学制下的中五学生可以担当学生会会长。
组织架构
[编辑]根据学生会的会章,全校学生是学生会的当然会员。学生会选举采用内阁制,全校学生普选产生,而会长必须为旧学制中六预科生及334新学制中五高中生,其他干事则包括内外务副主席、内外务秘书、两名司库、总编辑、公共关系秘书、总务秘书。
学生会亦设有顾问委员会,由校方委任老师出任委员,负责监察学生会的事务与运作,该委员会亦有权列席学生会会议。
选举方式
[编辑]学生会选举采用多数制的模式,假若只有一个候选内阁同额竞选,则必须进行信任投票,信任票过半数始能当选。周年会员大会会在选举当日同时举行,届时卸任学生会将向全校学生交代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如有任何表決,如修改宪章等程序,将由全体学生举手表決,由当日负责主持的老师审核是否通过。历年来,学生都对于选举过程中违反民主选举原则的措施表示不满,例如以学号记名投票进行、不设立独立的圈票区等,导致以往有当选内阁曾根据选票上的学号向投该内阁一票的学生免费派发饮品“谢票”。对于上述违反民主选举原则的措施,校方则表示此乃便于行政安排。
候选内阁一般会透过洗班派发政纲、免费西瓜波、袖珍时间表及纪念品等,也会在学校多人流的地点亲身派发政纲,以争取学生支持。在选举前夕也会在校内操场及楼上走廊外墙悬挂印有“阁名”或口号的大型海报或横额。在迁校前,选举当日侯选内阁及助选团都会在早会开始前从观塘道前校舍校门圣若瑟像至校外的彩石里行人路上列队呐喊,并会使用大鼓等以壮声势。近年,随著互联网及社交网站的普及,侯选内阁都会透过架设网站[126]或在Facebook设立群组作宣传。
至于选举经费上限是$1,500,由校方补贴,防止学生在宣传上过度耗费资金。每年学生会选举前夕学生会都会在礼堂举行会员答辩大会,候选内阁需接受师生及对手的质询。
主要功能
[编辑]学生会每年会举办不同活动让学生参加,曾举办活动包括:
- 校庆、圣诞表演活动
- 班际5人、社际、师生足球比赛
- 班际篮球比赛
- 公益金便服日
- 黑版涂鸦比赛
- Weakest Link
- 大富翁比赛
- 联校英文口语练习
- 联校圣诞舞会
- 联校及校内歌唱比赛
- 各类型游戏机的Winning Eleven、高达比赛
- 迷你四驱车比赛 (97-98学年度)
- 年宵摊位[127]
- 社制闪避球
- 联校City Tracing
- 三人篮球比赛
同时学生会亦会售卖西瓜波(红白相间塑胶足球)、白饭鱼、校簿、文具;除售卖服务外也会提供旧书义卖(第11届迄今)、漫画租借(第9届迄今)及联校模拟试卷交换等服务。过往亦有提供影印服务,但因校方拒绝而停办多年。据了解,第18届当选内阁“Mensa”曾以残旧为理由把一些陈年漫画(例︰足球小将等)弃掉,此举惹起部分“漫画迷”学生不满。此外,学生会编辑委员会负责出版每年两期的校报-《睿思》。
校友组织
[编辑]该校首个校友组织是于1965年成立的圣若瑟英文学校旧生会(The Old Boys' Association of SJACS),负责建立旧生网络及举办联谊活动。这个组织其后被1991年成立至今的圣若瑟英文中学校友会(The Josephian Association)所取代,并得到该校官方认可[128]。
此外,一些移居海外(例:加拿大)的校友也在当地成立校友组织,例如于1996年7月成立的温哥华九龙圣若瑟同学会(SJACS Alumni Vancouver)及在多伦多成立的SJACS Ontario Alumni Association in Toronto[129]。
出版刊物
[编辑]该校每年主要出版校报《睿思》及文集《贤思集》。
《睿思》
[编辑]《睿思》是由该校学生会编辑委员会负责出版的校报,每年出版一至两期。校报原本只是一份壁报,于1994年由第三届学生会创办。该届学生会于同年曾举办校报命名比赛,最后由94-95学年度中六乙班其中一位同学(李卓杰,现任职矫形专科牙医)提供的名字“睿思”获胜,并由时任校长陈江潮颁发书券作奖品。校报以往采用黑白印刷,于2008年11月号首次采用彩色印刷。校报出版月份通常为4月至5月及10月至11月。
校报页数约八至十多页,内容包括学生会工作报告、主席与编者的话、师生专访、活动新闻、师生撰文、活动花絮与随影等。校报间中也会刊登由学生会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学生会设计的纸版游戏,游戏可让学生乐在其中。
第十八届(2009-2010)学生会-Mensa将该校报增量1000%至80页,创下纪录。
《贤思集》
[编辑]自2000年起,该校中文学会每学年都会出版文集-《贤思集》。文集采用钉装、彩色印刷,每年春季出版。文集页数约四十多页,内容包括编者的话、师生文集等,间中也会刊登标语比赛得奖作品。
文集内的学生文章约30篇,都是各年级中文科的习作题目,由中文科老师在每个习作题目上挑选几篇上品文章,在文集顾问老师协助下由中文学会会员编写文集,部分文章也会刊登老师评语。每年文集都会有几篇老师作品,而部分老师在文章使用笔名,学生都会在文集出版后猜想作者的真正身份。
校服及指定服饰
[编辑]- 校呔
- 体育制服
- 1996年以前,夏天体育制服为印有校徽的汗衣(背心),冬天则为印有校徽的白色运动夹克。
- 1996年起,根据学生所属学社的代表颜色(红、黄、蓝、绿)穿著指定的体育上衣,四社体育制服均印有黑白校徽。
- 校内不少运动队各自设计其指定运动服,作为参与校外比赛的指定服装。
- 校褛、冷衫
- 学校规定在冬季时同学必须穿著校褛,否则便被纠察记名。校褛的百合花位置须绣金及白色,昔日的校徽绣章的百合花部份是绿色,袋口须缝上校徽绣章。
- 2005年,学生会曾向校方争取希望以冷衫替代校褛,校方应允,但要求冷衫必须有学校名字以作辨识。然而制作冷衫却因学生会内阁“Keep In Touch”换届而交给下一届内阁“雷雨阳”制作,而校方又对于学生会设计的冷衫又有微言。此后学校没有撤销冬季时同学必须穿著校褛的规定(现已撤销),而穿著冷衫,又要求有学校的名字,形成今天既要学生穿冠名的冷衫,又要求学生冬季时穿著校褛。现时,学生都会穿著校方在2007至2008年的发行的一套较实用的运动风褛取代,2016年度再由新设计校褛取代。
- 2015年,学校制作了新一款校褛,一套全黑色的校褛,可分拆成两件外套,上面印有于“2015年度手册封面及校褛文字选举”得票最多的“白色”、“垂直”、文字为的“圣若瑟”。但学生都说校褛像“垃圾袋”,令大部份人都未有购买。
- 在2016年,一名学生因不满校褛而在早上在潘永强校长面前把校褛扔掉,事后,该学生被校长带到校长室45分钟。
- 风褛
- 学生会曾于1997年发行一款红白蓝三色运动风褛(夹克),胸前印有“Josephian”字样。此运动风褛虽然受到不少同学的喜爱,但校方及后明确界定此服装不可代替正式校服。
- 此后,校方曾发行一套蓝黑色的运动风褛,亦印有“Josephian”字样,成为冬季运动服的一部分。
- 2000年代初期校方曾发行一套蓝白黑色的运动风褛,前方印有“SJACS”,背面印上英文校名,然而这套风褛既不透风,又不保暖,布料容易破损;直至校方在2007至2008年发行的一套蓝灰间白色的运动风褛才有改善,前方印有“SJACS”,背面印上英文校名,风褛可分拆成两件外套,方便所需。
- 蓝灰间白色的运动风褛于2016年度改为“运动制服类”,除穿著体育服外,不可穿著风褛,由新校褛取代 ,引至部份学生感到不满。
- 鞋
- 除体育课外,学生需要穿着结带的黑色皮鞋回校上课,穿著整齐冬季体育制服回校者除外。
- 体育鞋于2015年前可以穿任何颜色。
- 2016年度起,有文明规定体育鞋须要有大部分是白色,但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时亦依旧穿著有其他颜色的运动鞋。
课外活动
[编辑]该校设有五十多个学会组织,其中包括四个制服团体。该校设有制服团体,表现突出,经常代表学校参与比赛及社区工作,并与学校协办每年一度的中一新生暑期衔接班步操训练及年度陆运会闭幕典礼。当中包括:
- 香港交通安全队(学校队伍)东九龙总区第二十二队(KE22):于1969年成立,现由梁威林队监及陈志明副队监负责管理。
- 香港童军总会第200旅:于1968年成立,现由陈志明旅长及卢志刚团长负责管理。
- 香港红十字会青年团观塘西区第十九团(YU19):于1967年成立,现由潘永强团长及曹咏娴助理团长负责管理。
- 香港禁毒青年团(已解散)
该校的制服团体设有队伍房间,供队员或团员操练后或休息时段时进入。
该校于每个上课周的星期五第九及第十节课堂设课外活动节,课堂分为A组活动及B组活动。
-
交通安全队
-
童军
-
红十字会
-
禁毒青年团(已解散)
校园文化
[编辑]- 此校师生均习惯以“St. Joe仔”(圣Joe仔)或“Josephian”作学生的称呼,以“St. Joe”称呼学校。
- 由于迁校前的训导处(前称学生辅导组办公室)位于观塘道前校舍111室,故被师生谑称为“三柴房”。
- 学生行为纪录簿主要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由于纪录簿以前采用黑色封面,师生都喜欢称它为“黑簿”。
- 该校师生关系融洽,学生都会从多方面替老师改下绰号(花名)。早年学生喜欢以“X佬”称呼男教师。此外,也会以老师的面貌、性格、身材、名字谐音等替老师“改名”,大部分花名均没有贬意或人身攻击之意。遇上同姓以至同名的老师,则会有“大”与“细”之分。例如,由于早年有两位同名的“张景祥”老师(已离校),所以有“大张sir”和“细张sir”之分。
- 前校舍空间有限,故此只容许学生在校内踢俗称西瓜波的红白相间塑胶足球,禁止使用标准足球[130]。一楼及地下所有向操场的教室及办公室,均装有窗花,以免被胶球毁坏玻璃。由于学校场地有限,体育课亦会于毗连的启业邨篮球场进行。
- 由于由杨少雄校长于1987年所曲和词的《新青歌》[131]和《新主人》(Youth of Our Future)(改编自《新青歌》,设有中、英文版本歌词,曾被两届用作香港天主教教区中学联校运动会主题曲)的末段旋律令人“深刻和激昂”,当校长唱到末段,即“探求学问,实践理想,...,我们团结力量壮。”时[132],学生们都会在末段每句歌词间的停顿位上附以“嘘”声回应。虽然此举可能会在部分庄重的学校仪式上失仪,但这可令学生配合歌词内容所讲团结起来。
另一方面,有学生认为《新主人》歌曲部分歌词(特别是英文部分)的声调根本不能配合曲调[133],也有旧生因校方自1998年起强迫学生唱该曲以及在校刊新增其曲谱与歌词感到不适应和无奈[134],并以恶搞方式设立“校长歌迷会”网站[71]。总体而言,师生对这首歌曲的评价褒贬不一[135]。 - 由于前校舍操场位于校园中庭,具一定的回音效果。楼层间的呼唤与操场的起哄声,极易被一呼百应,学生先以嘘声和应,再蜂拥而至看个究竟。虽然这样并非有秩序表现,但成为学生与校园环境的特殊互动。
昔日自由风气
[编辑]该校以往尽量缔造了自由开放的校园气息,例如同学放学后都可以留校活动,在学生鞋类规范方面亦十分自由等[92]。此等对学生并无太多规范的政策及措施,被誉为该校自由风气的传统典范,多位旧生亦在2008年校方发行的50周年校庆特刊中撰文称颂这传统[136]。
在学生鞋类规范方面,以前学生可自由穿著运动鞋上课。但是,校方自1997年起认为穿鞋跟学业及操行有关,一律规定学生要穿著结带的黑色皮鞋,并禁止同学穿著运动鞋上课。有旧生认为,此举抹杀了学校的自由风气[137]。而在1998年以后入学的学生,自然无法得知该校昔日的自由风气。
在校园环境方面,以往前校舍校务处使用开放式格局;学生都会在早会前及下课后在操场自由进行球类活动,形成足球与篮球同场进行的特殊景象,很多同学亦喜欢放学后留在学校观赏球赛或温习以应付公开考试。然而,此风气却于近年逐渐消除,校务处设立了封闭式的柜位[137];校方自2002年起执行禁止学生在早会前进行球类活动,下课后则将操场平均分配予纪律队伍、训练体育校队及球类学会进行活动[32],学生不得逗留在校超过下午5时等政策,此举使到该校昔日“球球是道”、学生留校活动的校园气息遂不复再。
除上述自由外,以往亦有中六、七预科同学喜欢放学后留在相对公共自修室较清静、不用霸位的前校舍主场课室温习以应付高考,校方并没有规限预科生每日离校时间。虽然此举可能会影响前校舍晚间的校园保安,但校方之前对此并无出言禁止。然而在2009年,校务处曾一度以有预科生放学后在主场课室小吃充饥把班房弄脏、在班房玩耍、明爱夜校关闭等为由,向预科生严格执行不得逗留在校超过下午5时的政策馀半年(9个月),并取消以往由预科四班班长保留班房后备锁匙以便校工下班后仍可自行锁门的措施。有喜欢放学后留校温习的预科生曾为此向该校高层师长表达可否对此作出酌情处理的意愿,但得到的回复是建议该学生使用香港公共图书馆自修室或周末使用前校舍地下小食部桌椅温习。鉴于当时该校发生连串偷窃事件,事后部分预科生认为校务处此举目的只是想杜绝一切失窃的可能性(例班长忘记锁门),但此等便利校务处的行政措施却只是收窄学生在校内的自由度,减少学生对该校的归属感。
迁校以后,校内有老师认为午饭时间后上课有集队需要,遂要求全校同学以后午饭时间打钟后于操场集队。以往同学也是自律地返回课室,在新制底下,自由的风气又被进一步剥削。(此制度在潘校长上任后已取消)
对于以上的转变,曾有老师描述今昔景况:“以往同学都喜欢留在学校打球、温习、进行课外活动,可是近年学生放学,却是一窝蜂赶到校门离开。”
杰出校友
[编辑]政界/政府公职/议员
[编辑]- 陈家强,GBS,JP: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2007-2017);前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2002-07);财经、经济学者、大学教授
- 刘励超,SBS,JP:退休首长级公务员;前地政总署署长(2002-07);中央政策组副首席顾问(2001-02);规划环境地政局副局长(1997-01)
- 何安达,JP:前行政长官办公室新闻统筹专员(2006-12);香港资深传媒人、前《明报》主笔
- 何敏嘉:前医院管理局人力资源经理(员工关系);前立法会议员(卫生服务界)(1991-97)、(1998-00);前护协主席(1998-02)
- 区嘉宏:入境事务处处长(2020-)
- 萧耀财:政府统计处前助理处长
- 李柏康,BBS:前公务员事务局一般职系处长
- 彭启超:前香港救护训练学校校长
- 区诺轩:前立法会议员(香港岛)(2018-2019);南区区议会议员(2011-2019);香港中文大学、城市大学专上学院社会科学部客席讲师;前民间人权阵线召集人
- 吴家谦:前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青年及感化服务)
- 黄达明:前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康乐事务)
- 陈耀强:食物环境卫生署助理署长(行动)2
- 陈易舜:观塘区议会议员(2020-2021)
- 黎骏颖:屯门区议会议员(2020-2021)
学术界
[编辑]- 段崇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18-);香港生物医学家
- 锺宇平,JP: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陈文敏,SC:香港首位及现时唯一一位名誉资深大律师、国际人权学者;前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2002-2014);现任香港大律师公会执委;1999年获人权新闻奖;1995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赵其琨,MH:香港浸会大学管理学系教授、人力资源策略及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前平等机会委员会委员
- 朱剑豪: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科学系教授
- 孔诰烽: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系教授
- 郑建韩: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消费者委员会竞争政策研究小组主席
- 黄冠能:前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社会科学部助理讲师;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研究学院研究员
- 黄汉森:美国史丹福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
法律界
[编辑]- 陈文敏,SC:香港首位及现时唯一一位名誉资深大律师、国际人权学者;前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2002-2014);前香港大律师公会执委;1999年获人权新闻奖;1995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宗铭诚:香港大律师;裁判法院暂委裁判官
- 许祈峰:香港大律师
- 林凯裕:香港大律师;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政府律师,检控(公诉)工作中担当检控官
- 黄立炜:香港大律师
- 杨伟雄:香港律师;校友会会长
- 蔡靖轩:政府律师
医学界
[编辑]- 黎镜尧,MH:伊利沙伯医院深切治疗科主管及顾问医生;前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主席
- 叶维晋:私家医生;前广华医院外科部主管及顾问医生;1996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郭宝贤:私家医生;前联合医院外科部主管及顾问医生;1998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徐成之:香港肿瘤科医生;前圣德肋撒医院肿瘤中心医务总监;香港大学前校长徐立之胞弟
- 麦耀光:香港心脏科医生;香港运动医学及科学学会会长
- 郭昶熹:香港介入放射科医生;“香港肝癌基金会”顾问委员
- 黄海清:香港耳鼻喉科医生
- 李立言:香港耳鼻喉科医生
- 陈柏林:伊利沙伯医院病理科顾问医生
- 陈颂恩:香港养和医院眼科医生;“香港眼科学会”会董
工商界
[编辑]- 刘銮雄:香港富豪;前华人置业集团主席,2014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排名第六位。早年有“股坛狙击手”之名
- 罗兆辉:已故香港富豪;前东方红集团主席,绰号“神童辉”、“地产神童”。90年代曾在香港股坛、地产界叱吒一时
- 郑文聪,MH,JP:正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2011-);香港环保产业协会会长
- 张永恒:叮叮科创总经理;香港电车公司商务及品牌市场总监;2020年 40 under 40 得奖者;香港美国商会明日领袖2021;香港50大影响力人物2019;2021 澳州新南威尔斯州25大杰出校友;其在电车公司的工作更被香港科技大学写成案例,现存于哈佛大学图书馆
- 凌万义:澳门车厘哥夫饼店董事长
- 金民豪: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前行政总裁
- 利德裕:香港设计中心行政总裁
- 李绳宗:香港海洋公园行政总裁
- 严玉麟,BBS,JP:时捷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1976年中五)[138]
文化、演艺、传媒和体育界
[编辑]- 黎小田:已故香港流行音乐作曲家;著名歌星张国荣音乐老师;曾编写多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和电影主题曲如《问我》、《大地恩情》、《英雄故事》、《胭脂扣》等
- 石修:香港著名艺人
- 林嘉华:香港著名艺人
- 陈嘉上,MH:香港电影导演;前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董事局主席;第18届金像奖最佳导演;代表作包括《逃学威龙I、II》、《野兽刑警》、《画皮》等
- 许诚毅,BBS:国际动画师、动画导演;2002年担任创作总监的著名动画《史力加》勇夺第7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电影《捉妖记》导演
- 黄子华:香港栋笃笑鼻祖、著名艺人;以讽刺时弊并带甚具哲学意味的演出,风靡大众
- 谷德昭:香港著名喜剧电影导演、编剧、演员
- 胡恩威:进念二十面体行政总裁;香港跨媒体文化人,从事剧场及多媒体创作、文化政策评论等工作
- 陈敢权: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前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导演系及编剧系主任
- 陈云海:香港著名灵异作家;旅游家;电台、电视节目主持人
- 邱喜耀:香港资深传媒人;前平等机会委员会公共传讯及推广总监;前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新闻主播,新闻总监,现职星岛新闻集团
- 郭启华:前商业电台DJ、助理节目总监、新城电台节目总监、东亚唱片顾问、歌星郑秀文经理人及业馀填词人
- 郭小霖:索尼音乐娱乐(香港)行政总裁;80年代曾为创作歌手、后转为幕后音乐人、唱片监制,代表作如张国荣的《无心睡眠》
- 王书麒:香港演员,香港电台中文台DJ
- 施介强:已故香港演员[139]
- 谭俊彦:香港演员,著名影星狄龙之子
- 陈伟霆:《英皇娱乐》艺人;2003年凭《新秀大赛》冠军入行;以舞蹈技巧成名
- 严嘉骏:2003年乐队组合Sky前成员,现作个人发展
- 黎俊彦:香港男歌手,2013年新城国语新势力歌手奖得主。
- 苏晓阳:艺名:HiuYong;2014年乐坛新组合Faith前成员
- 徐洛锵:香港流行音乐创作人;作品《越难越爱》勇夺2014年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金曲金奖
- 李子奇:香港演员
- 袁柏康:香港导演、演员
- 王敏超,BBS,JP:前香港泳队代表、基本法谘询委员会委员(1981-92);前南区区议会议员(2000-04);临时市政局议员(1997-99);市政局议员(1986-97);1983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何善挥:现役香港攀石代表队成员,2009年长洲抢包山个人比赛冠军
- 吴怀世:管弦乐团指挥家
- 江宏基:香港男演员及舞蹈员
- 吴瑞庭:香港男演员
- 梁子健:星岛日报采访主任
神职人员
[编辑]其他
[编辑]- 张振海:2009年Facebook“香港公共文化活动关注组”发起人;于同年香港书展举行期间联同支持者反对“𡃁模”进入书展做成混乱,期间并召开记者会,和在书展开幕当日的会场外和平示威,促使香港社会关注𡃁模所衍生的社会问题。
历任校监
[编辑]- 创校人孙保禄修士(1975年至1986年)
- 陈达明神父(1986年至1998年)[140]
- 黎民胜神父(1998年至2003年)
- 顾厚德神父(2003年至2005年)
- 龚伟南神父(2005年至2011年)
- 顾尔言太平绅士(2011年至2017年)
- 储富有先生(2017年至今)
历任校长
[编辑]- 第一任:孙保禄修士(1958年至1975年)[12]
- 第二任:黄殷华先生(1975年至1976年)
- 第三任:陈江潮先生(1976年至1997年)
- 第四任:杨少雄先生(1997年至2014年)
- 第五任:潘永强先生(2014年至今)
轶闻
[编辑]- 有旧生表示在80年代时期中学使用的官方校名是“圣若瑟英文中学校”,毕业证书也如此显示。时任校长陈江潮曾因学生写错校名而在早会上训话表示不满[141]。
- 校徽原本较简洁,没有周围花边部分,一说于90年代中期校方使用小画家画成现有版本。惟查证1981-82年校刊,已见校徽旁饰有百合花图案。近年,校方可能为方便印刷,遂把校徽周围百合花枝叶颜色换上较深的绿色。
- 在90年代至2000年代时期,该校不断传闻会在观塘道前校舍后方的斜坡地位置兴建泳池,唯至今皆未落实。
- 在90年代初期,刘嘉儿曾任该校校董[142]。
- 2000年,苹果日报报导该校一群老师不满时任杨少雄校长成立“仪表礼貌组”以监察教职员的服饰,并称若不服从该组的指示将影响升职评核。时任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会长张文光与香港教育评议会副主席曹启乐均不认同上述措施,而校长杨少雄则拒绝评论事件[143]。
- 传闻该校于2005年计划花费逾万元在前校舍图书馆增设入闸机以减少失书机会,有教职员及学生认为此举是浪费金钱,并指出入闸机主要作用是统计人流而不是防盗,操作过程所发出的嘈音会破坏图书馆的宁静。最后有人致函报社作不点名的批评,校方才搁置计划[144]。
- 传闻该校曾有多名老师因与时任杨少雄校长或校务处职员不和而离校或提早退休,离校的老师们也是教学经验丰富、受学生们爱戴[85][135][145][146][147]。有一名中四留级生因为某地理科老师而由理科转读文科,可是该名老师经已提早退休,令其感到十分失望。
- 传闻第四任校长杨少雄有名无份,实权下移至校务处职员身上,全体师生对校务处的暴政强烈不满,可是敢怒不敢言。
- 创校初期由于旧校舍设施不足,理科学生需要到喇沙会辖下的喇沙书院实验室上课[7]。
- 早年由于该校当时尚未开设预科班,中五毕业生多转往喇沙会辖下学校及当时仍录取男预科生的德望学校升读预科,直至开设文科预科班后方完全结束。
- 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曾于60年代初在该校任教英语科[148]。
- 1966年,发生天星小轮加价事件,当时校方因宵禁令关系而延迟原定在香港大会堂为前校舍举行的筹募建校基金联欢晚会[36][149]。
- 80年代因受越南船民热潮影响,前校舍观塘道马路对面(即现时明爱向晴轩位置)曾建有难民营,在营中居住的越南青年不时会在校外滋扰该校学生。而时任校长陈江潮在早会上曾呼吁:“St. Joe仔俾人打,一定要还手!”,必要时可还手打越南船民[150]。
- 该校图书馆于1994年完成电脑化,印有条码的学生证兼具借书证功能,是香港最早使用电脑化借还图书系统(School Library System, SLS)[151]的学校图书馆之一[40]。
- 2005年学生会进行第一次修宪前,会章上列明设5个以颜色区别的社-红、蓝、黄、绿、黑。但“黑社”至今,仍未被设立。
- 2006年此校现址校舍推出竞投期间,同区玛利诺中学亦有申请迁校,但不果,最后于2015年才成功获批秀茂坪另一校舍[152]。
- 2008年连串偷窃事件后,2009年1月起,校方以保安理由于前校舍安装闭路电视,惟闭路电视的精细度连学生仪容衣著也一览无遗,导致有训导老师利用闭路电视管制学生秩序。有学生、家长认为利用闭路电视作管制学生秩序是不恰当的,此乃侵犯校园师生私隐的行为之一。
- 2018年9月,强台风山竹袭港,该校附近塌树严重,师生需要蹲身穿过或爬过大树才可上学。该校时任副校长林君谦表示,校方会酌情处理,不会把迟到的学生纪录在案[153][154]。
交通
[编辑]- █ 观塘线:彩虹站A3出口,前往坪石公共运输交汇处转乘九龙区专线小巴83A线及83M线
3M | 慈云山(北) | ⇄ | 彩云 | |
10 | 彩云 | ↺ | 大角咀 | |
14D | 油塘 | ⇄ | 彩虹 |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
21 | 彩云 | ⇄ | 红磡站 | |
26 | 顺天 | ⇄ | 尖沙咀东 | |
26M | 彩虹 | ↺ | 观塘 | |
26X | 顺天 | ⇄ | 尖沙咀东 |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
27 | 顺天 | ↺ | 旺角 | |
29M | 顺利 | ↺ | 新蒲岗 | |
42 | 青衣(长康邨) | ⇄ | 顺利 | |
88 | 中秀茂坪 | ⇄ | 大围站 | |
91 | 清水湾 | ⇄ | 钻石山站 | |
91M | 宝林 | ⇄ | 钻石山站 | |
91P | 钻石山站 坪石/彩虹站 |
→ ← |
香港科技大学(北) 香港科技大学(南) |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
92 | 西贡 | ⇄ | 钻石山站 | |
95 | 翠林 | ⇄ | 九龙站 | |
96R | 钻石山站 | ⇄ | 黄石码头 | 只限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服务 |
213A | 安达 | → | 坪石/彩虹站 |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
213D | 中秀茂坪 | ↺ | 旺角 | |
214 | 油塘 | ⇄ | 长沙湾(甘泉街) | |
290 | 坑口(北) | ⇄ | 荃湾西站 | |
290A | 将军澳(彩明) | ⇄ | 荃湾西站 | |
290B | 荃湾西站 | ⇄ | 将军澳工业邨 |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
290X | 日出康城 | ⇄ | 荃湾西站 | |
N216 | 油塘 | ⇄ | 红磡站 | 通宵服务 |
N290 | 荃湾西站 | ⇄ | 日出康城 | 通宵服务 |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School Profile - SJACS. [201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1).
- ^ 2.0 2.1 谭美芳,“名人学府圣若瑟面临清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08年1月24日,A16。
- ^ 3.0 3.1 3.2 “圣若瑟英文中学五十二周年校庆暨新校舍奠基礼”,学校最新消息,2010年3月19日。
- ^ 4.0 4.1 Latest News - Important Announcement: SJACS Old Campus Farewell D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Josephian Association
- ^ 5.0 5.1 告别SJACS旧校舍… 61 KWUN TONG ROAD, THE FINALE,Facebook活动专页
- ^ 6.0 6.1 圣若瑟英文中学通告【S32-2010/11】,2010年12月14日。
- ^ 7.0 7.1 李汉良老师,“四十周年校史”,圣若瑟英文中小学校刊 The Josephian 1958 - 1998,1998年,p.33。
- ^ 8.0 8.1 School History (1958 - 1962) - SJACS. [201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2).
- ^ Picasa 照片[永久失效链接],Bro. Paul Sun 第11张,温哥华九龙圣若瑟同学会。
- ^ 網誌頁面 - Tripod.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 ^ 圣若瑟英文学校三十周年纪念校刊,1988年。
- ^ 12.0 12.1 12.2 12.3 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有關創校人孫保祿修士的剪報資料. [201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7).
- ^ “牛头角及九龙湾分区计划大纲图 - S/K13/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说明书5.2部分指出观塘道西部是九龙湾填海区,即未填海前观塘道位于海边,2006年9月22日。
- ^ 14.0 14.1 14.2 14.3 “九龙圣若瑟英文学校 新校舍举行落成礼”,《工商日报》,1968年1月25日,p.6。
- ^ 陈德鸿校长,“四十年的回顾与瞻念”,圣若瑟英文中小学校刊 The Josephian 1958 - 1998,1998年,pp.24-26。
- ^ Picasa 照片[永久失效链接],Bro. Paul Sun 第13张,温哥华九龙圣若瑟同学会。
- ^ School History (1968 - 1972) - SJACS
- ^ 范子登先生生平. [201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 19.0 19.1 “圣若瑟英文学校 国画班师生展览”,《工商日报》,1975年7月16日,p.7。
- ^ “圣若瑟英文中学 师生画展昨揭幕”,《华侨日报》,1977年8月2日,p.22。
- ^ “九龙圣若瑟英文校 范子登师生书画展 明起在校举行三天”,《华侨日报》,1978年7月21日,p.25。
- ^ 22.0 22.1 School History (1973 - 1977) - SJACS
- ^ School History (1978 - 1982) - SJACS
- ^ School History (1983 - 1987) - SJACS
- ^ School History (1988 - 1992) - SJACS
- ^ 26.0 26.1 School History (1993 - 1997) - SJACS. [201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2).
- ^ 《中学教学语言指引》[永久失效链接],教育署,1997年9月。
- ^ 校方發放的校慶照片 (07-08).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2).
- ^ 圣若瑟英文中学钻禧校庆Facebook专页
- ^ “【教育点评】中学彩绘巴士贺校庆掀热话”,《星岛日报》,2018年1月3日。
- ^ 莫若茹,“建新校捧三冠贺金禧 圣若瑟英中风羽同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阳报》,2008年3月5日,F08。
- ^ 32.0 32.1 黄家伦,“田径队升呢争冠 圣若瑟英中新校舍新配套”,《明报》,2011年1月3日,A36。
- ^ “圣若瑟英文学校 正计划扩建 原有课室不敷应用”,《工商日报》,1960年2月1日,p.7。
- ^ Facebook相片 - SJACS :集体回忆
- ^ “圣若瑟英文学校 一元奖券抽奖揭晓”,《工商日报》,1966年4月24日,p.6。
- ^ 36.0 36.1 “圣若瑟英文学校 幸运奖改期公布”,《华侨日报》,1966年4月17日,p.14。
- ^ 37.0 37.1 “九龙牛池湾 圣约瑟英文书院 新校舍今日奠基”,《工商日报》,1967年2月7日,p.6。
- ^ 38.0 38.1 School History (1963 - 1967) - SJACS. [201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2).
- ^ Picasa 照片[永久失效链接],Bro. Paul Sun 第16张,温哥华九龙圣若瑟同学会。
- ^ 40.0 40.1 聖若瑟英文中學圖書館-歷史.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4).
- ^ “圣若瑟英文小学 新校舍落成典礼”,《华侨日报》,1988年3月21日,p.7。
- ^ 42.0 42.1 “校方表示禁蓄长发 继续严格执行 教育司署发言人表示 并无法例准许强剪学生头发”,《工商日报》,1971年5月21日,p.12。
- ^ “长发风波与青年学生”,《华侨日报》社论,1971年5月22日,p.3。
- ^ “教署对剪除学生长发事件之声明 教育界极不满”,《华侨日报》,1971年5月22日,p.15。
- ^ “剪长发引起一场风波 诉称曾遭掌掴学生 恢复上课又被嘲讽”,《工商日报》,1971年5月21日,p.12。
- ^ “圣若瑟家长教师会 支持校方严格管教 禁止学生长发端正仪容绝对正确”,《华侨日报》,1971年6月1日,p.5。
- ^ “发型属个人爱好但校方有权剪长发”,《华侨日报》读者论坛,1971年6月11日,p.13。
- ^ “圣若瑟中学剪发风波 教署研究该校报告书”,《工商日报》,1971年6月1日,p.10。
- ^ 49.0 49.1 49.2 49.3 “教师会会长古茂建 盼教育司明确颁布 有关训导学生规例”,《工商日报》,1971年5月21日,p.12。
- ^ 50.0 50.1 “梁挺生就长发学生问题 指摘教育司署的声明 对施行德育不负责”,《工商日报》,1971年5月22日,p.11。
- ^ “对学生蓄长发的三个有效处理方法”,《华侨日报》读者论坛,1971年5月27日,p.16。
- ^ “欢乐今宵节目内容混入非欢乐報導”,《华侨日报》读者论坛,1971年5月25日,p.13。
- ^ “给无线电视翡翠台编导一封公开信”,《华侨日报》读者论坛,1971年6月1日,p.11。
- ^ “欢乐今宵节目不当插入新闻类访问”,《华侨日报》读者论坛,1971年6月13日,p.5。
- ^ 55.0 55.1 《铿锵集-百年树人(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电视部,1997年9月22日。
- ^ 铿锵集 - 百年树人 (四) - 母语教学 - Part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9-1997),YouTube影片,2010年12月17日。
- ^ [1] [2],《铿锵集-百年树人(四)》片段清晰版
- ^ “嘉诺撒会三修女 庆祝钻金庆 同颂主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公教报》第3423期,2009年9月27日。
- ^ 59.0 59.1 59.2 《校外评核报告-圣若瑟英文中学》,教育统筹局质素保证分部,2005年5月。
- ^ 60.0 60.1 “中中‘偷鸡’英语授课家长悔上当”,《苹果日报》,2005年7月8日,A16。
- ^ 《铿锵集-各师各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电视部,2008年4月27日。
- ^ 铿锵集 - 各师各法 - 母语教学 - Part 2 (27-4-2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影片,2010年12月17日。
- ^ [3] [4],《铿锵集-各师各法》片段清晰版
- ^ 梁子健,“部署六年 教师全达标 圣若瑟陆续开英文班助‘结龙’”,《星岛日报》,2009年6月3日,F01。
- ^ “母语教学先驱 感觉被‘出卖’”,《星岛日报》,2009年6月3日,F01。
- ^ 《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局,2009年5月。
- ^ 67.0 67.1 梁子健,“校内中英文班有上有落 微调衍生一校两制”,《星岛日报》,2009年12月4日,F02。
- ^ “母语第一代:标签效应令人窒息”,《星岛日报》,2009年5月30日,A04。
- ^ “看病遇大火 死生一念间 堕楼人供述15楼掉下4楼”,《明报》,1997年3月26日。
- ^ Home Page of St. Joseph's A-C Scho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98年3月25日。从网站可见到该校当时的确设立官方讨论区及聊天室新闻组,让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意见。网站备份:SJACS_SchoolNet_19980416.rar
- ^ 71.0 71.1 例如 Paul Yeung Fans Clu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GeoCities架设名为“校长歌迷会”的网站。网站备份:paulfansclubhk.rar
- ^ 有关褒扬荣誉和奖项的学校网页,网页备份:SJACS_msg061204.rar
- ^ 原网志已遭关闭,原网址为 http://www.xanga.com/sjacs ,及后有人曾再开另一网站 http://sjac.xanga.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比原先网址少一s字,希望能够恢复原网站的功能,但不成功,凭当年该网志内学生的对话内容,可见原网志曾有学生讨论,及后来遭到删除等等变故,确有其事。
- ^ 例如 http://sjacs-secret.blogspot.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JACS - Moving Towards 2014
- ^ 例如 http://sjacs.wordpres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un Yim SJACS Student Resources
- ^ 例如 http://www.nakuz.com/forumdisplay.php?fid=1058,樂古討論區討論版塊(已關閉),[失效链接] 讨论版块记录,讨论版块记录备份:Nakuz1058.rar
- ^ 存档副本.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0). ,“琬琰工作室”专栏网站
- ^ http://wunyims.mysinablog.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琬琰网志
- ^ 例如 http://sjacs07.blogspot.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六度空闲 SJACS
- ^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琬琰工作室”文章,2008年7月10日。
- ^ 例如 Lemon Tam - Facebook专页[永久失效链接]
- ^ 例如 永不言休 - 细张Sir - Facebook专页
- ^ 例如 SJACS Librarians - Facebook群组
- ^ 例如 SJACS Alumni Football Club - Facebook群组
- ^ 85.0 85.1 FightClub 讨论区讨论记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讨论记录备份:SJACS-FightClub.pdf,有旧生表示回校探望老师需预约,以致多年没有回到母校。
- ^ 例如 SJACS :集体回忆 - Facebook专页
- ^ 例如 *反*SJACS强逼学生穿著金边恶心冷衫&吾比净著恤衫!! - Facebook群组
- ^ 2006年度第三次校舍分配工作 - 可供申办的校舍[永久失效链接]
- ^ 2006年度第三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結果 (PDF).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11-22).
- ^ 90.0 90.1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 ^ 校慶步行籌款-校方發放的照片 (08-09).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92.0 92.1 “怀念范sir 与“删除真相”(加补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陈云海网志,2008年3月24日。
- ^ 93.0 93.1 93.2 “圣若瑟英文中学 告别校园盆菜宴”,《公教报》第3444期,2010年2月21日,p.11。
- ^ “圣若瑟英文中学 新校舍交接仪式”,《公教报》第3479期,2010年10月24日,p.11。
- ^ 建築署 - 環保承建商銅獎 2009. [201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9).
- ^ “基本工程储备基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262ES-观塘彩云道及佐敦谷毗邻发展计划的1所中学,二○○九至一○年度工程支出报表:总目703-建筑物,库务署,2009至2010年度。
- ^ “圣若瑟英文中学 庆祝新校舍揭幕”,《公教报》第3502期,2011年4月3日,p.12。
- ^ 圣若瑟英文中学新校舍揭幕及祝圣典礼暨五十三周年校庆 教育局局长孙明扬致辞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1年3月19日。
- ^ 荒廢校舍檢土製炸彈有毒化學品 疑與理大失竊案有關. 东网. 2020-05-02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 ^ SJACS school so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影片,2011年4月20日。
- ^ 圣若瑟英文中学 2009/2010周年校务计划,2010年11月23日。
C 支援学生个别差异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 ^ 梁子健,“响应教区号召 明年“五减一” 圣若瑟英中 告别40年旧校舍”,《星岛日报》,2010年12月20日,F01。
- ^ 103.0 103.1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工务小组委员会讨论文件【PWSC(2008-0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62ES-观塘彩云道及佐敦谷毗邻发展计划的1所中学,2008年5月21日。
- ^ 新校舍平面图
- ^ SJACS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 ^ 新校圖書館專欄-聖若瑟英文中學圖書館.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0).
- ^ 1979.jp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照片摄于1979年,从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启德基地高空俯瞰四顺、彩云邨、清水湾道、坪石邨、彩虹邨,照片右中为该校观塘道前校舍,细心观察可见旧翼顶楼有一间属孙修士宿舍的房间(即前校舍300B课室楼上)。版权属香港公共图书馆所有。
- ^ School History (1998 - 2002) - SJACS. [201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2).
- ^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辖下的工务小组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纪要(PWSC135/07-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年6月13日。
- ^ 圣若瑟英文中学通告【S25-2010/11】,2010年11月23日。
- ^ School Calendar for the Months of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0, St. Joseph's Anglo-Chinese School, September 2010.
- ^ “教育局二○一七年度第五次校舍分配工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7年11月21日。
- ^ “教育局二○一七年度第五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结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8年7月27日。
- ^ 空置校舍修復困難 坪石天小遷校觸礁. 星岛日报. 2020-11-25 [2021-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 ^ 「教育局二○一七年度第五次校舍分配工作分配結果(更新版)」 (PDF). [2021-04-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6).
- ^ 傳聖若瑟英文中學校舍 修復成考評中心.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8).
- ^ 前紅磡官小校舍翻新作考評中心-料2023年落成. 头条日报. 2021-07-29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 ^ 林颖娴. 簡約公屋|刪蓮塘尾項目 增馬鞍山選址改建觀塘聖若瑟中學五校舍. 香港01. 2023-12-11 [2023-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 ^ 校方發放的學生會選舉照片 (05-06).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1).
- ^ http://sjacspower2.blogspot.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ower2”网志
- ^ 校方發放的學生會選舉照片 (07-08).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31).
- ^ 校方發放的學生會選舉照片 (08-09).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校方發放的學生會選舉照片 (09-10).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校方發放的學生會選舉照片 (10-11). [201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2).
- ^ 《圣若瑟英文中学学生会会章》第二版(2005年)
- ^ 例如 Spirit,第12届候选内阁“Spirit”在GeoCities架设的网站。网站备份:sjacsspirit.rar
- ^ - 年宵,Facebook活动专页
- ^ 校友组织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圣若瑟英文中学官方网页
- ^ Message from the President of the SJACS Old Boys Association (Toront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Josephian Association
- ^ SJACS Boys Wrapping of Watermelon Ball.AV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hkfalc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影片,2010年9月17日。
- ^ 《新青歌》曲谱与歌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杨少雄曲和词,1987年春。
- ^ 《新主人》曲谱与歌词,杨少雄曲和词,2004年秋。
- ^ 《新主人》声带
- ^ SJACS 杨少雄 - Paul Yeung - 新主人 (Youth of Our Future) MT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影片,2006年6月。影片开段有学生希望校长停止领唱该曲。
- ^ 135.0 135.1 “有无圣若瑟英文中学 SJACS 既朋友 (校长问题)”,香港高登讨论区讨论帖,2006年10月4日。
- ^ 圣若瑟英文中小学校庆金禧特刊,汇智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3月。
- ^ 137.0 137.1 “母校一个时代的结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陈云海网志,2008年3月18日。
- ^ 卢子健、何安达. 香港人名錄. 天地图书. 1994: 681.
- ^ 【肥施離世】身型魁梧文武雙全 施介強精通音律 最叻彈電子風琴. 香港苹果日报. 2月23日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 ^ 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有關前校監陳達明神父的剪報資料. [201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 ^ 圣若瑟英文中学讨论页相关讨论
- ^ “历任校董”,圣若瑟英文中小学校刊 The Josephian 1958 - 1998,1998年,p.9。
- ^ 朱汉强、潘惠莲,“观塘圣约瑟 以晋升作胁 老师不满校方挑剔服饰”,《苹果日报》,2000年1月27日,A20。
- ^ 广广,“入闸机 = 教育资源?”,《都市日报》来函,2005年5月27日,p.40。
- ^ 例如 自我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名已退休的中国历史科老师的自我介绍网页。网站备份:~sjs-hmw.rar
- ^ 【新闻】谭志海将于下年度离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琬琰”新闻,2007年7月6日。
- ^ 琬琰专评:谭志海为何要走以及谭志海之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琬琰”专评,2007年7月5日。
- ^ “探讨民主与法治”[永久失效链接],School News,The Josephian Association。
- ^ “圣若瑟英文校 联欢会改期”,《华侨日报》,1966年4月10日,p.11。
- ^ “[正經]圣若瑟英文中学旧址正式关闭”,香港高登讨论区讨论帖,2010年12月17日。
- ^ SLS Library Technology Group. [201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 ^ 告別瑪利諾中學彩霞道校舍 Homecoming Day開幕禮(上午). 玛利诺中学. 2022-07-28 [024-09-06].
- ^ “【山竹灾后】学生返学荆棘满途 大树阻挡行出马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18年9月19日。
- ^ 邝晓斌,“【台风山竹】大型塌树阻必经之路 圣若瑟学生“越野式”返学”,《香港01》,2018年9月19日。
- 香港中学概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历届校刊”
- SJACS History from Official Website
- 《圣若瑟英文中学学生会会章》第二版(2005年)
- “圣若瑟英文中学校规”,学生手册
-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工务小组委员会讨论文件【PWSC(2008-0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62ES-观塘彩云道及佐敦谷毗邻发展计划的1所中学,2008年5月21日。
- "Item for Public Works Subcommittee of Finance Committee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PWSC(2008-0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2ES – A secondary school at development near Choi Wan Road and Jordan Valley, Kwun Tong, 21 May 2008.
- 香港天主教教区档案-有关创校人孙保禄修士的剪报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天主教教区档案-有关前校监陈达明神父的剪报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九龙圣若瑟英文学校 七届运动会成绩 李耀波议员主持颁奖礼”,《华侨日报》,1965年2月24日,p. 8。
- “九龙圣若瑟英校 举行校运大会”,《华侨日报》,1966年12月19日,p. 29。
- “九龙圣约瑟英文学校 第十届校运大会”,《华侨日报》,1968年1月12日,p. 8。
- “圣若瑟英文学校 今在政府场陆运”,《华侨日报》,1968年12月13日,p. 8。
- “圣若瑟英文学校 举行校运大会”,《华侨日报》,1968年12月15日,p. 8。
- “圣若瑟英文中学 举行全校水运 昨日圆满闭幕”,《华侨日报》,1969年10月24日,p. 8。
- “圣若瑟英文中学 举行第十二届陆运”,《工商日报》,1970年1月28日,p. 7。
- “九龙圣若瑟英文学校 全校水运成绩”,《华侨日报》p. 8,1970年9月28日,p. 8。
- “九龙圣若瑟英文学校 举行第十四届校运会”,《华侨日报》,1971年11月23日,p. 12。
- “圣若瑟英文学校 昨举行水运大会”,《华侨日报》,1972年10月5日,p. 15。
- “圣若瑟英文学校 举行水运大会”,《华侨日报》,1973年10月2日,p. 8。
- “圣若瑟英文学校 举行十六届校运”,《华侨日报》,1973年11月11日,p. 8。
- “圣若瑟中学 校运会闭幕”,《华侨日报》,1975年11月12日,p. 8。
- “圣若瑟英文学校 二十届陆运大会”,《华侨日报》,1977年11月17日,p. 31。
- “圣若瑟英文中学 陆运会圆满闭幕”,《华侨日报》,1980年12月17日,p. 30。
- “圣若瑟英文中小学 第三十三届陆运会”,《华侨日报》,1990年11月2日,p. 28。
- “圣若瑟中学陆运会 参加踊跃竞争激烈 杨伟雄主席颁奖并致词”,《华侨日报》,1991年12月30日,p. 8。
- 昔日新闻备份 - MediaFire 相关资料备份:http://www.mediafire.com/folder/ukpbn54rqkair/SJACS_Wikipedia
- 昔日新闻备份 - Google Drive 相关资料备份: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yYSc-Rf-xqYVqcd5aSp7Gg1t3GkIv1po
母语教学相关文献
[编辑]
- 《铿锵集-百年树人(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片段 Part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art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电视部,1997年9月22日。
- 《铿锵集-各师各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片段 Part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电台电视部,2008年4月27日。
- 邓昭、康杏旋,“圣若瑟校方作痛苦选择 母语教学以分班代分科”,《星岛日报》,1994年4月13日。
- 陈安琪,“三年前经历‘分流教育’痛苦 圣约瑟英中:还是母语教学好”,《明报》,1997年5月5日。
- 杨少雄,“母语教学的效能”,《星岛日报》教育评论,1998年3月28日。
- “中中‘偷鸡’英语授课家长悔上当”,《苹果日报》,2005年7月8日,A16。
- “母语第一代:标签效应令人窒息”,《星岛日报》,2009年5月30日,A04。
- 梁子健,“部署六年 教师全达标 圣若瑟陆续开英文班助‘结龙’”,《星岛日报》,2009年6月3日,F01。
- “母语教学先驱 感觉被‘出卖’”,《星岛日报》,2009年6月3日,F01。
- 梁子健,“校内中英文班有上有落 微调衍生一校两制”,《星岛日报》,2009年12月4日,F02。
外部链接
[编辑]- 圣若瑟英文中学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该校首版官方网站(199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校方授权当时电脑学会学生负责编写和管理官方网站。网站备份:SJACS_SchoolNet_19980416.rar
- School Net 时期(1998-2003)网站备份(网址:http://sjacs.school.net.hk/)]
- 圣若瑟英文中学图书馆
- 圣若瑟英文中学校友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温哥华九龙圣若瑟同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圣若瑟英文小学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