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土尔扈特部
旧土尔扈特部是由渥巴锡率领、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迁徙至中国境内的土尔扈特部落,后为清代新疆境内的蒙古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旧土尔扈特归降清朝,被安置于天山北路一带。旧土尔扈特部分为南、北、东、西四路,称乌讷恩素珠克图盟(蒙古语:ᠦᠨᠡᠨ
ᠰᠦᠰᠦᠭᠲᠦ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西里尔字母:Үнэн сүсэгтийн чуулган)。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被新疆省政府废除,[1]分属新疆北部各县。[2]
历史
[编辑]土尔扈特部原为厄鲁特四部之一[3],其姓氏不详,游牧于雅尔(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哈萨克斯坦境内)。明代末年,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交恶,率部西迁至俄罗斯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建卡尔梅克汗国,“俄罗斯因称为己属”[4]。和鄂尔勒克之叔父保兰阿噶勒琥、莽海等则率部随顾实汗迁至青海;另有一小部土尔扈特留在原地未徙[5]。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土尔扈特首领书库尔岱青始与清朝通贡。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军灭准噶尔汗国,征服了准噶尔部统治下的各部族。原依附于准噶尔的土尔扈特台吉舍棱先逃到俄国,后投奔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部。舍棱说服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乘清军占领伊犁未久,率部东进抢占伊犁。乾隆三十五年冬(1771年初),渥巴锡率所属各部越过俄罗斯边界,俄国军队追之不及。不久,渥巴锡由巴尔喀什湖进入中国境内的哈萨克地界。伊犁将军伊勒图命令哈萨克人不准渥巴锡通过其地。渥巴锡转道沙喇伯可(今伊塞克湖以北),又遭到布鲁特诸部(柯尔克孜人)的进攻,不得已北上戈壁(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4]。此时渥巴锡得知清军已严加防备,且己方人畜死亡过半,无力攻占伊犁,于是在清军常设卡伦以外徘徊。伊勒图遣使存问其来意,渥巴锡与众台吉、喇嘛商议数日后,不得已率所部七万馀人归降,称前来归附[6],并献上其祖所受明代永乐八年汉文篆书敕封玉印。舍棱也被迫一同归顺。
伊勒图报闻朝廷后,乾隆皇帝命驻乌什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抚土尔扈特。朝廷拨白银二十万两及粮草、牛羊、棉布等赈济土尔扈特部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锡赴热河觐见乾隆皇帝,被封为“旧土尔扈特卓哩克图汗”。乾隆皇帝虽知土尔扈特内附实为情非得已,仍称赞其“诚心归顺,甚属可嘉”,并“赐予封爵,以示渥泽”[7];同时在御制诗中表明了处理土尔扈特问题的态度:“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7]“指地安置伊等时,务必以间隔而居之。我之将军,大臣等驻于其间,致使伊等断然不能互通音讯为善。其中之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等三人,更不得居于一处”。于是清廷分土尔扈特为新旧二部。渥巴锡所领土尔扈特为旧土尔扈特部,赐盟号乌讷恩素珠克图盟,被安置于新疆喀喇沙尔、库尔喀喇乌苏与塔尔巴哈台一带,分别由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乌鲁木齐都统与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并统属于伊犁将军。乾隆四十年(1775年),分旧土尔扈特为南、北、东、西四路,共十旗,又称“乌讷恩素珠克图四路盟”或称“四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1820年,新疆张格尔之乱,清廷调集土尔扈特骑兵平叛。1865年,新疆各地爆发民乱,库车民乱首领热西丁和卓实行民族屠杀政策,波及到了珠尔都斯草原,6000多土尔扈特人被杀害。1872年,阿古柏占领珠尔都斯草原,在抵抗中8000余名土尔扈特人战死沙场,部民随第九代汗王布彦乌勒哲依图退至科布多,汗王府被阿古柏军占领并烧毁。
1930年,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树仁决定“改土归流”,废黜蒙旗扎萨克制度,时土尔扈特汗王满楚克札布年幼,其叔叔森钦活佛摄政,抵制改土归流,1932年被秘密杀害。[8]1937年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借口阴谋暴动案,拘捕满楚克札布折磨成精神分裂症,对外公开宣称送满楚克扎布去国外学习军事,直至1944年9月盛世才倒台后才获释。[9]尔德尼代理盟长。1939年5月,新疆省政府、新疆省边防督办公署批准对旧土尔扈特部(乌讷恩素珠克图四盟)、新土尔扈特部(青塞特奇勒图盟)、和硕特部(巴图塞特奇勒图盟)改土归流,撤销旧土尔扈特南路盟,改设和通县(同年先后改名和顺县、和靖县),隶属于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府驻和通苏木(原旧土尔扈特卓哩克图汗王府内),原来的5旗改为5个区公所,区名沿用原旗名:开来区、察腾区(茶滕)、扎布素尔区、斜米尔区(谢米尔)、兑牛区(堆牛、对牛)。原各旗的旗长(固孜达,管理政事的官员)任区长,各苏木的章京任村长。新疆省政府委任殷英(满楚克札布的姐夫,原旧土尔扈特南路盟长公署协理与营务处长)代理和通县县长,后尔德尼任县长)。1944年盛世才倒台后,重庆国民政府实控新疆省,推行新县制、改原来的区村制度为保甲制。[2]
1944年新疆发生三区革命后,1944年4月15日强自德(藏人,班禅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财产管家)、舍盖(斜米尔旗贫苦牧民,马仲英入疆时曾当兵作战)为首的牧民游击队在艾尔彬地区乌兰哈达,夜袭全歼县政府警察局驻巴音布鲁克派出所及第128师第383团护送警察派出所的一个排。随即,达鹤天、巴生率县蒙古族保安队300多人马进驻小尤鲁都斯,1945年5月10日里应外合,在巴生率领下宣布起义,其中200多人参加三区革命,70多人选择回家务农。1945年8月7日,三区革命临时政府发布17号令把开都河流域的巴音布鲁克游击队实控的和靖县西部珠勒都斯地区单独划出成立尤鲁都斯县,归伊犁专署管辖,珠勒都斯草原成为三区革命的根据地。1946年9月13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发布公函,令满楚克札布的福晋乌静彬代理和靖县长(原任县党部书记长)、焉耆行政公署副专员,随即乌静彬为恢复盟长(公署)事上书中央,蒋介石指示由新疆地方处理。1947年7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恢复了满楚克札布的旧土尔扈特卓哩克图汗位及旧土尔扈特南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盟长职务,乌静彬为副盟长并主持盟务。1947年10月26日,满楚克札布嫡长子恭本德吉特承袭汗位并兼任盟长,实际仍由乌静彬主持盟务。[10]
乌讷恩素珠克图四盟十旗
[编辑]旧土尔扈特分为10个旗:在喀喇沙尔一带设4个旗,他们是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带蒙古族的祖先;在和布克赛尔一带设3个旗,他们是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及克拉玛依市蒙古族的祖先;在库尔喀喇乌苏一带设2个旗,他们是今乌苏县及奎屯市、石河子市一带蒙古族的祖先;在精河设1旗,他们是今博州精河县及博乐市一部分蒙古人的祖先。
据1917年北洋《政府公报》所载:新疆的旧土尔扈特部蒙古有汗1人(卓哩克图汗满楚扎布);札萨克亲王1人(旧土尔扈特北路右旗第七世亲王和硕布延图亲王鄂罗勒默扎布);札萨克郡王2人; 札萨克贝勒2人;札萨克贝子1人;札萨克辅国公1人;札萨克一等台吉3人。
- 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统南路旧土尔扈特部四旗,又称“珠勒都斯土尔扈特”,游牧于珠勒都斯河流域(今新疆和静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设旗。1774年渥巴锡获准率领仅剩的3800户11336人移居珠尔都斯草原并恢复游牧。1775年8月26日编设南路土尔扈特乌纳恩素珠克图盟,渥巴锡之子策凌纳木扎勒为盟长,辖4旗54苏木,33678人。
- 南路旧土尔扈特旗(卓哩克图汗旗)
- 南路旧土尔扈特中旗
- 南路旧土尔扈特右旗
- 南路旧土尔扈特左旗
- 北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统北路旧土尔扈特部三旗,又称“霍博克萨里土尔扈特”,乾隆三十七年定牧于霍博克萨里(和布克赛尔县)一带。由策伯克多尔济任盟长,下设3旗共14苏木,人口11709人。归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兼辖。
- 东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统东路旧土尔扈特部二旗,又称“济尔哈朗土尔扈特”,游牧于新疆巩乃斯河、喀什河流域。皆为乾隆三十六年置。郡王车凌德勒克为盟长,下设两旗7苏木,人口5120人。
- 东路旧土尔扈特右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弟巴木巴尔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毕锡哷勒图郡王,建旗。分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路盟,归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县)大臣管辖。四十八年(1783)赐世袭。牧地跨济尔噶朗河。东至奎屯河,南接珠勒都斯土尔扈特界,北至戈壁,南至精河所属军台。其地今属乌苏县。
- 东路旧土尔扈特左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奇布腾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固山依特格勒贝子,建旗。分3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路盟,归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县)大臣管辖。四十八年(1783)赐世袭。牧地跨济尔噶朗河。东至奎屯河,南抵珠勒都斯土尔扈特界,北至戈壁,西至精河所属军台。其地今属乌苏县。
- 西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统西路旧土尔扈特部一旗,又称“精土尔扈特”、“晶河土尔扈特”,游牧于晶河(驻牧地在今新疆精河县西南、尼勒克县西北部)一带。贝勒默们图为盟长,下设1旗4苏木,人口2252人。
- 西路旧土尔扈特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置。因该盟仅一旗,故民国时期称为“乌纳恩素珠克图特别旗”。
旧土尔扈特卓哩克图汗世系
[编辑]世代 | 名字 | 在位年代 | 备注 |
---|---|---|---|
第一代 | 渥巴锡 | 1761年-1775年 | |
第二代 | 策璘纳木札勒 | 1775年-1792年 | 渥巴锡之子 |
第三代 | 霍绍齐 | 1792年-1806年 | 策璘纳木札勒之子 |
第四代 | 丹津旺济尔 | 1806年-1808年 | 霍绍齐之弟 |
第五代 | 那木济勒多尔济 | 1808年-1809年 | 丹津旺济尔之弟 |
第六代 | 策登多尔济 | 1809年-1831年 | 那木济勒多尔济之子 |
第七代 | 那木札勒珠尔默特策林 | 1831年-1850年 | 策登多尔济之子 |
第八代 | 玛哈巴咱尔 | 1850年-1852年 | 那木札勒珠尔默特策林族之子 |
第九代 | 喇特那巴咱尔(布雅库勒哲依图) | 1852年-1876年 | 玛哈巴咱尔之子 |
第十代 | 布彦绰克图 | 1876年-1891年 | 玛哈巴咱尔之子 |
第十一代 | 布彦蒙库 | 1891年-1916年 | 布彦绰克图之子 |
第十二代 | 满楚克札布 | 1917年-1947年 | 布彦蒙库之子 |
第十三代 | 恭本德吉特 | 1947年-1949年 | 满楚克札布之子 |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 ^ 李元斌. 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盟旗制度的变迁.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自1938年起,新疆省政府逐步废除蒙古族盟旗制度而改行县制。
- ^ 2.0 2.1 郭胜利:“盛世才时期新疆“改土归流”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
- ^ 卫拉特四部即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土尔扈特西迁后,原附属于杜尔伯特的小部落辉特别为一部,仍称卫拉特四部。
- ^ 4.0 4.1 《清史稿》藩部传六
- ^ 《皇朝藩部要略》卷九厄鲁特要略一
- ^ 《皇朝藩部要略》卷十四:“(渥巴锡)自言为阿玉奇汗正系,向居俄罗斯地,久原为大皇帝臣仆,而无机可乘。乃于去冬谋弃旧游牧,挈属内附,因自彼逸出,行程万千有馀里。阅半年馀始抵卡伦,乞准令入觐,以申积诚。”
- ^ 7.0 7.1 《皇朝藩部要略》卷十四厄鲁特要略六
- ^ 郭胜利:“杨增新新疆‘改土归流’评析”,《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13-19页。
- ^ 郭胜利:“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五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6月版,第142-157页。ISBN 9787520110259
- ^ 东归英雄后人的述说,中国民族宗教网,2006-12-1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5-04.
- ^ 高文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524页。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殿本
-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 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 祁韵士著,张穆改定,包文汉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