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户事件
背景
[编辑]油麻地避风塘约140亩,艇户约5,000人,近7成艇户居于避风塘7年以上。大多数住家艇很残旧,超过6成艇龄7年以上,大多有入水问题。艇户居住环境十分挤迫,每户平均8至9人,挤于一艘15至20呎长的艇上。艇上没有水电供应,儿童缺乏活动空间,不时发生堕海事件,家长唯有用绳绑著幼童,以免发生意外。而为稳固船身,不少艇户会用绳索将艇只连接起来,遇有火灾便会上演“火烧连环船”。避风塘的海水流动不大,等于是一池死水,加之岸上3条污水渠出口对正避风塘,海水污染十分严重。塘内缺乏卫生设施,四周都是垃圾、粪便,臭气冲天、虫鼠滋生,卫生环境极之恶劣,被形容为西九龙的“大粪池”。[1]
主要事件
[编辑]艇户争取上岸
[编辑]1977年: 油麻地避风塘的渔民(艇户)因渔业衰退而无法维修渔艇,转而居住在破旧渔艇上。这些艇户生活环境恶劣,缺乏排污系统和基本生活设施。
1977年5月: 艇户开始向房屋署争取上岸,并成立艇户临时委员会,向市政局议员叶锡恩求助。
请愿与抗议活动
[编辑]1977年9月到1978年底: 艇户举行多次记者会和请愿,成立“各界关注艇户居住问题联合委员会”(艇联),提出“风季到,船破烂,快安置上岸”的诉求。房署指艇户意图“打尖”,欲缩短轮候公屋的时间。
1978年12月24日: 约二百名艇户和声援者乘船从佐敦道码头到中环请愿,抵达卜公码头时,警察以请愿未经批准为由阻止前进。
巴士被截停
[编辑]1979年1月7日: 约60多名艇户登上两辆旅游巴士,准备前往港督府请愿。巴士经红磡海底隧道前往湾仔出入口时,被警方截停。警方以非法集结为由拘捕车上所有人。
法律程序
[编辑]1979年1月16日: 76名被告在铜锣湾裁判司署聆讯,主控撤销10名儿童的控罪。2月13日,法庭宣判所有被告非法集结罪名成立,56名艇户居民获无条件释放,不留案底;但11名声援者(包括当时未被拘捕的陈肇诚)须留案底、签保300元,守行为18个月。
后续影响
[编辑]1980年: 政府修订《公安条例》,引入向警方通知的制度,规定若组织者在公众集会的七天前通知警务处处长而未被禁止,可以举行该集会。不超过30人的集会亦无需通知警方。
1995年: 政府再引入《公安(修订)条例》,不超过50人的公众集会在举行前不需通知警方。
社会反响
[编辑]事件提升了社会对艇户问题的关注,并促使了相关法律的改进。当时的抗议者和声援者的经历对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艇户事件年表
[编辑]1977年[3] | |
---|---|
9月15日 | 在油麻地避风塘海旁召开记者招待会 |
9月16日 | 2百多名艇户抬烂艇到辅政司署及工务局请愿 |
9月29日 | 前往海事处要求从速验艇 |
10月14日 | 持大信封往房屋署请愿,要求迁徙安置区,其后到两局议员办事处求助 |
11月15日 | 往辅政司署请愿,要求房屋司施恪“引咎辞职” |
11月18日 | 往港督府请愿,然后在辅政司署门外露宿抗议 |
11月21日 | 房屋司表示决不对艇户作出任何让步 |
11月28日 | 房屋署长指艇户企图“打尖” |
12月11日 | 2百多名港大同学作1次调查访问。发起“1纸1船”运动,交辅政司署。多名艇户再次到房屋署要求安置 |
1978年 | |
---|---|
5月7日 | 艇户召开记者招待会提出“风季到、船破烂、快安置上岸” |
5月17日 | 到房屋署请愿 |
6月6日 | 到海事处要求集体验船 |
8月6日 | 水上居民大会,叶锡恩表示支持。要求:
|
暑假 | “各界关注艇户居住问题联合委员会”成立 |
12月14日 | 房屋署指艇户为大陆难民,企图博取公共房屋 |
12月17日 | 艇户记者招待会,反驳房屋署及发表调查报告 |
12月24日 | 往辅政司署呈港督信途中,在卜公码头被警方所阻,指是次行动未经批准 |
1979年 | |
---|---|
1月7日 | 艇户及支持者乘旅游车过海时被警方截停,并控76人非法集会 |
1月8日 | 被捕者到中央裁判司署过堂,准签保候审 |
1月14日 | 15个团体到港督府呈交抗议信 |
1月15日 | 各界支持艇户上岸及反对无理拘控大会 |
1月16日 | 76人在铜锣湾裁判司署聆讯,主控撤销十名儿童 的控罪。押后至2月12日聆讯 |
1月25日 | 陈肇诚(港大同学)受票控。他曾在1月7日艇户被捕时下车致电律师求助而未有被捕 |
2月13日 | 76人全部罪名成立,艇户代表67人不留案底,11位支持人士,包括神父、医生、社工、大专学生被判留案底,签保守行为18个月 |
11位被捕支持者
[编辑]- 陈顺馨 (毕业社工)
- 冯可立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社工)
- 余德新 (实习医生)
- 甘浩望 (神父)
- 张彩云 (学生)
- 陈肇诚 (学生)
- 梁享南 (学生)
- 黎廷瑶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社工)
- 罗志伟 (于建筑师楼工作)
- 赵贵美 (学生)
- 杨清廉 (学生)[4]
参考资料
[编辑]- ^ 悲苦事何時了油麻地二千艇戶環境惡劣待安置 (PDF). 1981-05-08.
- ^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线》. 艇戶抗爭40年,「非法集結罪」的前世今生.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18-04-18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中文(台湾)).
- ^ 艇戶事件年表 (PDF). HKU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1978-79 卷 10-11 期 12-1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06).
- ^ 艇戶抗爭40年 非法集結罪的前世今生. 《大学线》. 2018-03-0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