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袭
董袭 | |
---|---|
偏将军 | |
国家 | 孙吴 |
时代 | 东汉 |
主君 | 孙策→孙权 |
姓 | 董 |
名 | 袭 |
字 | 元世或元岱或玄岱 |
籍贯 | 会稽馀姚 |
出生 | ? |
逝世 | 建安十八年(213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濡须口 |
董袭(?—213年或为217年[1]),字元世或元岱或玄岱[2],扬州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麾下将领;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
生平
[编辑]随主征伐
[编辑]孙策入驻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孙策见他容貌甚为奇伟。正值山阴贼领黄龙罗、周勃聚集数千人叛乱,孙策亲自出兵讨伐,董袭随孙策镇压叛乱,董袭成功手刃斩杀黄龙罗、周勃二人贼将,因战功而拜为别部司马,增其数千兵,升为扬武都尉。后跟随孙策征伐刘勋于寻阳、上缭、皖参与了孙策攻刘勋卢江皖城之战,之后攻击黄祖于江夏沙羡县亦有参与沙羡之战。
誓保江东
[编辑]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位,但孙权年少,孙权之母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董袭等人,问江东是否保障,董袭回答她:“江东地势,有三江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江东的地势有长江的天险(易守难攻),而英明的讨逆将军(孙策),其恩德广施于百姓。今天讨虏将军(孙权)承继这样的基业,上下人等都愿意为其效命,平常的各种行政事务有张昭负责、而在用兵打仗的方面则由我董袭等人来指挥,这就是有著地利及人和的时势了(意指只欠天时),还请国太万万不要忧虑。)”众人皆应同。
后鄱阳贼彭虎等聚集数万人叛离,董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分兵讨伐。董袭所向披靡,彭虎等人望见其旌旗便逃走,十日后乱事平息,他被拜为威越校尉,后迁为偏将军。
断船之功
[编辑]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参与江夏之战,黄祖将两首蒙冲打横阻塞沔口,在两面大石上聚集数千人,弓弩乱发,箭如雨下,孙军不得向前。董袭与凌统各率百人死士为前部,众人身披著两层铠甲,乘著大舸船冲入蒙冲里,董袭取刀斩断开两首蒙冲之间的联结绳索,孙权军才得以长驱直入。黄祖开门逃走,孙军一路追杀。明日孙权设宴,孙权举杯赞董袭:“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今日能有此宴会,都是将军斩断敌船连结的功劳。)”同年冬,赤壁之战于柴桑防守。
壮烈之节
[编辑]曹操南征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解救,参与濡须之战,并命董袭率五楼船前住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但董袭反驳怒斥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我受主公重任是指挥军队于此处防备贼兵,怎能不贯彻君命抛弃任务不顾而逃,有人敢再说要逃走的立刻斩首!)”于是无人敢再进言。最后五楼船果然倾覆,董袭浸死,孙权改服致丧,厚待其家人。
特征
[编辑]董袭身高八尺(184cm),武力过人,有志节,对人慷慨。极之忠于孙家。
评价
[编辑]《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
谢承:“袭慷慨志节、武毅英烈。”(裴松之注引其《后汉书》)
参考资料
[编辑]- 《三国志‧吴书‧董袭传》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