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虫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3月5日) |
蠹虫 化石时期:埃姆斯期–现代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衣鱼目 Zygentoma |
科: | 衣鱼科 Lepismatidae |
属: | 衣鱼属 Lepisma |
种: | 蠹虫 L. saccharina
|
二名法 | |
Lepisma saccharina Linnaeus, 1758
|
蠹鱼(学名:Lepisma saccharina)(拼音:dù yú,注音:ㄉㄨˋㄩˊ),俗称蠹蠹、蠹虫、白鱼、壁鱼、赤木虫、书虫或衣鱼,古名蛃或蟫,是一种灵巧、怕光、怕空气扰动的昆虫,身体呈银灰色,因此也有白鱼的称号,嗜食糖类及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它的体型细长,无翅,身体上布满了鳞片,口器为咀嚼式。
衣鱼在昆虫界的分类是:衣鱼目(由被取消的总尾目划分出来);是地球上最原始的昆虫之一,在地球上已经出现约三亿年。
外形
[编辑]不计肢体,衣鱼的身长约1厘米。触角又长又嫩,只有三节体节有足;脱皮三次后,银灰色的鳞片便会长成,使其身体带有一种金属般的光泽。
头部有细长30节以上的丝状触角,多数有明显的小型复眼;腹部有三对能疾走、跳跃的脚,行动敏捷;尾部有三根尾巴,因此以前所属的目,被称为“总尾目”或“缨尾目”(现今归类为衣鱼目)。
生长
[编辑]按不同生活环境而定,衣鱼从幼虫变成虫需要至少四个月的时间,有时候发育期会长达三年。在室温环境下,大概一年就发育为成虫,寿命约为两到八年。一条衣鱼的一生里会经历大约八次脱皮;不过衣鱼不断生长,一年脱皮四次也不足为奇。当温度在摄氏25至30度,雌虫就会在物件的裂缝里产大约一百颗卵,当温度过高,衣鱼也无法存活;在寒冷或干燥的环境下,衣鱼是不会交配的。衣鱼较喜好于潮湿的环境下生殖。
食物
[编辑]衣鱼爱好的食物为充满淀粉质或多糖的物品,如:胶水里的葡聚糖、浆糊、书籍装订物、照片、糖、毛发、泥土、蛋白质、墙纸等。对棉花、亚麻布、丝和人造纤维等也毫不抗拒,甚至连其他昆虫尸体、自己脱的皮也是照吃如饴。饥饿时甚至连皮革制品、人造纤维布匹等也吃。但只要水分充足,衣鱼能够捱饿数个月,身体机能也不会受任何伤害。[来源请求]
生活环境
[编辑]如斑衣鱼(Thermobia domestica)一样,衣鱼出没于人类聚居地。家居里的各种地方,如冰箱底部、开暖气的浴室、地砖的裂缝里都可能会有衣鱼的踪影。衣鱼喜欢咬破书籍、纤维及纺织品。而斑衣鱼则喜欢如面包店等更温暖的环境,它们非常喜欢进食面粉和面包,不过也会进食动物制品。
繁殖
[编辑]交配时,雄虫跟雌虫会到处窜动。雄虫会产下一个用薄纱包住的精囊;由于生理状态成熟,雌虫会找到该精囊,拾取作受精用。
天敌
[编辑]衣鱼为防止蜘蛛、蝇虎等天敌捕食,停息时总是不停地摆动著尾梢,诱使天敌将注意力集中到尾梢上来,当尾巴被天敌抓住,分节的尾毛即断掉,主身体便可乘机逃脱。
防治
[编辑]衣鱼虽然对人类生活造成滋扰,但其实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在建筑物里,衣鱼必须要有潮湿及有空隙的环境才能生存;只要环境干燥、建筑物没有裂缝,衣鱼就会自然消失。以下一些扑灭或消除衣鱼的方法,虽然有效,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 混合比例为1:1的硼砂和砂糖,能有效杀除衣鱼。
- 氯化铵水的气味应该能于24小时内驱赶衣鱼。
- 若要捕捉衣鱼,将石膏粉洒在浸湿的白棉布上,隔夜放在房间一角,放的地方要接近衣鱼的藏身处。
- 以下方法同样有用:可以在衣鱼藏身处旁边放一块木板,板上再放一颗稍微磨碎的马铃薯;衣鱼晚上出没时就会钻进马铃薯里面大快朵颐,次天早上,你就可以把马铃薯连同衣鱼一起丢掉。
- 使用樟脑丸(或萘丸)可以让衣鱼不敢靠近。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家会将一种叫芸香草的植物放在自己的书柜,能够驱除书虫,且会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所以一直到今还在延续“书香门第”这一说法。
现代人驱除书虫用樟脑丸,或香薰精油,也有人用干辣椒粉和蒜头。书虫名称又叫书蠹,书蠹是蠹虫庞大家族的一种。[来源请求]
参见
[编辑]- 本草纲目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蠹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衣鱼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 Silberfische bekämpfen
- 纸质文物害虫衣鱼 衣鱼生活史 卵-若虫-成虫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夏沧琪、黄俊翰 (2010)。抢救虫虫危机!纸质文物害虫之物理防治:以灰衣鱼为例。台湾图书管理季刊。6,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