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格党 (美国)
辉格党 Whig Party | |
---|---|
成立 | 1833年 |
解散 | 1856年 |
前身 | 国家共和党 反共济会党 |
继承者 | 共和党 一无所知 |
意识形态 | 现代主义 保护主义 联邦主义 议会主权 自由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美国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 古典保守主义 反杰克逊主义 |
政治立场 | 中间偏右 |
官方色彩 | 蓝色和米黄色 |
美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
辉格党(英语:Whig Party)是美国一个已消失的政党,1833年至1856年间持续运作,反对安德鲁·杰克森总统及其民主党所订立的政策。具体的说,辉格党拥护国会立法权高于总统内阁的执行权,赞同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纲领。该党自选“辉格”为名,主要是附和反对英国王室君主专权的辉格党,以象征反对总统专权独断。
辉格党党员中有许多杰出的全国性政治人物,如丹尼尔·韦伯斯特与威廉·亨利·哈里森,以及卓越的领导者,肯塔基的亨利·克雷。包括哈里森在内,辉格党可以数出数名战争英雄,如赞崔利·泰勒与温菲尔德·史考特。在辉格党时期曾任众议员的亚伯拉罕·林肯也是辉格党党员。
在其存续的26年间,辉格党有四名美国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1841年)、约翰·泰勒(1841-1845)、扎卡里·泰勒(1849-1850)与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1853);其中哈里森和扎卡里·泰勒皆逝于任内,而约翰·泰勒在继任哈里森之总统职四个月就遭开除党籍。
最终该党因是否同意奴隶制度扩展至新领土之争而瓦解,党内为此争议生极深的裂痕,因而于1852年总统选举中弃时任总统菲尔莫尔于不顾,改提名史考特参选,自此辉格党未曾再产生出任何一位总统,票源流失至主张保护本土文化的一无所知党、反对蓄奴的共和党、甚至是其憎恨的民主党。不少辉格党员转投共和党,其中林肯在1860年总统选举当选总统,继承了它的政治地位。
建党起源与政策
[编辑]辉格党于1833年冬天至1834年之间,由前民主共和党与国家共和党两党党员如亨利·克雷与约翰·昆西·亚当斯等,以及南方的州权拥护者如威利·颇森·缅甘(Willie Person Mangum)等共组。在建党之初,辉格党仅因反对安德鲁·杰克森总统之政策而协同一致,特别是对其不经国会同意即自合众国第二银行结清政府款项感到不满。在拒行联邦法危机(nullification crisis)中,因杰克森总统以民族主义反对南卡罗来纳而深受冒犯的南方人如约翰·泰勒等亦受辉格党所吸引。辉格党矢言维护国会至上之地位,以反对‘安德鲁大帝’(“King Andrew”)之施政;党名因此取自反对君权而支持英国国会掌政的英国辉格党。辉格党认为杰克森总统行为反动,为反对社会、经济、道德三项现代化的危险人物。由于杰克森整肃异己、否决境内改进、又摧毁合众国央行,惊慌不安的地方菁英人士开始反击。他们主张,美国国会,而非美国总统,代表美国人民之意愿。在控制参议院一段时间后,杰克森的政敌们通过谴责案,通令谴责杰克森以行政权傲慢地僭越国会所代表的真实民意(此案后遭删除)1830年代的争议核心为合众国第二银行,在历经1832年总统选举的亨利·克雷以及1836年总统选举多名候选人的混战后,反对者终于在1840年团结一致支持孚众望的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证明全国性的辉格党足以赢得大选。
辉格党在经济政策上立场一致,颂扬克雷“美式经济体制”(American System)的愿景,即政府支持下的现代化市场导向经济,而教育与贸易将重于劳力与地权。辉格党寻求以保护性关税快速促进工业化、由新央行所主导的商业导向货币政策、及以公地放领募款进行的“境内改进”大计─尤其是道路与运河系统。辉格党同时也发起支持创立公立学校、私立学院、慈善机构、以及文化团体。
反过来说,民主党遵循杰佛逊人之平等农业社会的理想,建议以传统农场生活使共和政体保持简朴,认为现代化将受足以推翻民主的强力富裕阶级所威胁。民主党意欲美国秉持昭昭天命开疆拓土,而辉格党之愿景则大不相同:以增加多层次的复杂性,如银行、工厂、铁路等,来深化社会经济体系。一般说来,民主党于制订中央政策上较为成功,而辉格党在通过州府层级的运河与铁路等现代化的建设案上较有成就。
政党结构
[编辑]因摒弃组织紧密的民主党式惯性政党效忠,辉格党始终受派系之争所苦。另一方面,辉格党拥有一流的新闻网路作为境内资讯体系,而其领袖为强而有力的纽约论坛之主笔荷瑞斯·葛雷利。在其全盛时期,1840年代,辉格党曾因制造业发达的东北部与边境各州之强力支持而赢得49%的州长选举。然而随著事态之发展,民主党增长快速,而辉格党于越来越多次的地方选举中以微小差距落败。在票数接近的1844年总统选举后,民主党广占优势,而辉格党仅能靠对手分裂来赢得全国性大选。部分是由于西部各州与爱尔兰天主教徒及德裔移民之政治重要性渐增,而他们多倾向于支持民主党。
辉格党在社会经济范畴赢得全面胜利,但对专业人士较具吸引力。银行家、股票经纪、工厂经营者、富农、与大农场主大幅支持辉格党(南方北卡罗来纳的大农场主除外,他们通常较支持民主党)。一般来说,商业与制造业兴盛的市镇与区域拥戴辉格党,民主党的铁票区则在各爱尔兰天主教区及德裔移民社区。民主党人通常揶揄辉格党做作的贵族气派以对穷人凸显自身的主张。支持辉格党的阶级同时也因基督教的复兴而注入道德成份,以道德主义攻击多项人、事、物(如受禁酒呼吁所影响者),以在民主党内寻求庇护。
建党初期
[编辑]1836年总统选举前,辉格党并未成立有效的组织以推举出单一的全国性候选人,于是由各候选人自行从事竞选活动:威廉·亨利·哈里森在北方各州、休·劳森·怀特在南方州、而丹尼尔·韦伯斯特则在家乡麻萨诸塞州,希望各辉格党籍候选人可累积足够的选举人团票数以打破马丁·范布伦的过半数支持。依美国宪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选举应转由美国众议院进行。于是众议院中占优势的辉格党员即可选出最孚众望的辉格党籍候选人当选总统。此一策略未能奏效,但在将当年的副总统选举转入美国参议院中发挥了作用。
1839年,辉格党首次召开全国性会议并提名威廉·亨利·哈里森为总统候选人。哈里森因1837年经济大恐慌与其后的大萧条而得以极大的差距挫败凡伯伦连任的企图而获胜。哈里森任职总统仅31天便去世,成为第一位逝于任内的美国总统;其后由来自维吉尼亚的州权至上论者约翰·泰勒继位。他于1841年否决自己政党所提出的经济法案,并因此被开除党籍。辉格党的内斗与全国持续的复苏使该党激进的经济计画不再令人感到事关重大,终于导致1842年国会选举中灾难性的结果。泰勒任命不少民主党和辉格党员进入内阁。
短暂的黄金时期
[编辑]1844年,辉格党开始恢复元气,再次提名亨利·克雷参选(克雷于1832年及1840年两度参选,在1840年党内初选败给哈里森)。克雷以极小的差距败于民主党候选人詹姆斯·波尔克,其西向扩张(尤其是兼并德克萨斯州)与自由贸易政策大胜克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对兼并的质疑。辉格党人不分南北强烈反对美墨战争(包含辉格党籍国会众议员亚伯拉罕·林肯在内),视其为毫无原则的土地霸占行为,但因1846年的威尔莫特但书(Wilmot Proviso)而意见分裂。1848年,辉格党因提名克雷或推行党的经济政策都成功无望,于是选择美墨战争英雄赞崔利·泰勒且不采纳任何党纲。泰勒大胜民主党候选人路易斯·凯斯及反对蓄奴的自由之土党(Free Soil Party)所提名的前总统马丁·凡·勃伦。凡勃伦在纽约州分散了民主党的选票,使辉格党赢得该州;然而自由之土的党员们也让辉格党于中西部数州付出代价。
泰勒若是活得够久,很可能提早十年引爆内战。他强烈反对1850年协议,坚决加利福尼亚州为非蓄奴州,并宣告将以军事行为防止各州脱离联邦。1850年7月4日,泰勒染上严重消化不良(可能因斑疹伤寒或霍乱所致)。五日后,他成为第二位逝于任内的美国总统。副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于继位后,支持1850年协议。
垂死挣扎
[编辑]1850年协议使赞成与反对蓄奴的辉格党员分裂,而反对蓄奴者之力足以阻止菲尔摩于1852年获得党内提名。辉格党企图重演先前的胜利,提名甚孚众望的温菲尔德·史考特将军,却败于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皮尔斯。民主党于此次选举中可称大胜:皮尔斯于31州中赢了27州,包含史考特的家乡维吉尼亚州。俄亥俄州的辉格党籍众议员路易斯·坎伯为此败心烦意乱,呼号道:“我们完蛋了,这个党死到不能再死了!”越来越多的政治人士体认到该党难以翻身。例如伊利诺州政治领袖亚伯拉罕·林肯脱党重执律师业。
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引爆这样的想法。南方的辉格党人逐渐转向支持该法案,而北方的辉格党人持续强烈反对。剩下的辉格党人,大部份成员如林肯等人加入了新成立的共和党,共和党强力抨击该法案,诉诸北方因该法案实质撤销密苏里协议而导致的群情激愤。另有些辉格党人受一无所知党反对“腐化”爱尔兰裔与德裔,保护本土文化的圣战所吸引,而于1854年加入该党。在南方,许多辉格党人成为无党籍人士,后于1855年至1859年间支持由一无所知党所改组的美国人党(American Party)。若干辉格党人于1856年支持菲尔摩,他于三个月后宣布放弃本土论述,接受美国人党提名参选,对抗有引起内战危险的共和党提名人约翰·佛瑞曼。据史家分析,菲尔摩的支持者中,86%来自南方于1852年支持辉格党的民意;他仅有13%的支持者来自北方,但已足够于宾夕凡尼亚州将共和党自顶端拉下。此后,当时的观察家皆预言共和党将于北方取胜,而无人对萎缩的老政党有任何期盼且自1856年后,再也见不到任何辉格党的组织。[1]
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许多未加入共和党的前辉格党人再组宪法联盟党,仅提名全国性公职之候选人。该党在惧生内战之边境各州拥有不容轻视的力量。其候选人约翰·贝尔在这场引发美国内战的四人竞逐中排名第三。领先二人为共和党的亚伯拉罕·林肯与南方民主党的约翰·布瑞肯里奇,北方民主党的史蒂芬·道格拉斯则排名第四,选举结果由共和党人林肯成功当选。在战争末期及战后重建时期时代,有些前辉格党人企图于南方再次组合并自称“保守派”,寻求与北方的前辉格党人重新联系,但他们很快地便被民主党所吞没。
辉格党籍总统
[编辑]美国总统,括弧内为在任期间。
注:泰勒虽以辉格党籍的身份当选美国副总统,其政策很快地于党内各项议案中遭到反对,并于1841年任职后数月,即遭正式开除党籍。另外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以民主共和党籍的身份当选总统,后又以辉格党籍的身份成为美国众议员。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Holt p 979-80. [2006-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7).
参考文献
[编辑]- Altschuler, Glenn C., Stuart M. Blumin (December 1997). Limits of Political Engagement in Antebellum America: A New Look at the Golden Age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84: 878–79. Online through JSTOR
- Bartlett, Irving H. (1978). Daniel Webster.
- Baker, Jean (1983). Affairs of Party: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Northern Democrats in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 Benson, Lee (1961). The Concept of Jacksonian Democracy: New York as a Test Case.
- Beveridge, Albert J. (1928). Abraham Lincoln, 1809–1858, vol. 1, ch. 4–8.
- Brown, Thomas (1985). Politics and Statesmanship: Essays on the American Whig Party.
- Cleaves, Freeman (1939). Old Tippecanoe: William Henry Harrison and His Time.
- Cole, Arthur Charles (1913). The Whig Party in the South.
- Foner, Eric (1970). Free Soil, Free Labor, Free Men: The Ideology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before the Civil War.
- Formisano, Ronald P. (Winter 1969). Political Character, Antipartyism, and the Second Party System. American Quarterly 21: 683–709. Online through JSTOR
- Formisano, Ronald P. (June 1974). Deferential-Participant Politics: The Early Republic's Political Culture, 1789–1840.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8: 473–87. Online through JSTOR
- Formisano, Ronald P. (1983).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 Massachusetts Parties, 1790s–1840s.
- Hammond, Bray. Banks and Politics in America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Civil War (1960), Pulitzer prize; the standard history. Pro-Bank
- Hofstadter, Richard (1969). The Idea of a Party System: The Rise of Legitimate Oppos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780–1840.
- Holt, Michael F. (1992). Political Parties and American Polit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Age of Jackson to the Age of Lincoln.
- Holt, Michael F. (1999).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Whig Party: Jacksonian Politics and the Onset of the Civil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05544-6.
- Howe, Daniel Walker (1973). The American Whigs: An Anthology.
- Howe, Daniel Walker (March 1991). The Evangelic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Culture during the Second Party System.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77: 1216–39. Online through JSTOR
- Kruman, Marc W. (Winter 1992). The Second Party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volutionary Republicanism. Journal of the Early Republic 12: 509–37. Online through JSTOR
- Marshall, Lynn. (January 1967). The Strange Stillbirth of the Whig Party.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72: 445–68. Online through JSTOR
- McCormick, Richard L. (1986). The Party Period and Public Policy: American Politics from the Age of Jackson to the Progressive Era.
- McCormick, Richard P. (1966). The Second American Party System: Party Formation in the Jacksonian Era.
- Pessen, Edward (1977). The Many-Faceted Jacksonian Era: New Interpretations.
- Pessen, Edward (1978). Jacksonian America: Society,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
- Remini, Robert V. (1959). Martin Van Buren and the Making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 Remini, Robert V. (1991). Henry Clay: Statesman for the Union, W. W. Norton & Company. ISBN 0-393-31088-4.
- Remini, Robert V. (1997). Daniel Webster.
- Riddle, Donald W. (1948). Lincoln Runs for Congress.
-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For each election includes good scholarly history and selection of primary documents. Essay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ions are reprinted in Schlesinger, The Coming to Power: Critical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2)
- Schurz, Carl (1899). Life of Henry Clay: American Statesmen, vol. 2.
- Shade, William G. (1983). "The Second Party System" Paul Kleppner, et al. (contributors) Evolution of American Electoral Systems.
- Sharp, James Roger. The Jacksonians Versus the Banks: Politics in the States after the Panic of 1837 (1970)
- Silbey, Joel H. (1991). The American Political Nation, 1838–1893.
- Taylor; George Rogers, ed. Jackson Versus Biddle: The Struggle over the 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 Van Deusen, Glyndon G. (1953). Horace Greeley, Nineteenth-Century Crusader.
- Van Deusen, Glyndon (1973). "The Whig Party" Arthur M. Schlesinger, Jr. (ed.) History of U.S. Political Parties, 1:331–63, Chelsea House Publications. ISBN 0-7910-5731-3.
- Van Deusen, Glyndon G. Thurlow Weed, Wizard of the Lobby (1947)
- Wilentz, Sean (2005). The Rise of American Democracy: Jefferson to Lincoln.
- Wilson, Major L. Space, Time, and Freedom: The Quest for Nationality and the Irrepressible Conflict, 1815-1861 (1974)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Whigs and Democ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