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中岳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1年5月29日) |
邱中岳(1919年10月20日—2009年10月26日),字峻天,学名锺岳。中央军校十六期,中华民国陆军少将。研究抗日战争印缅远征军战史专家。民国八年(1919)十月二十日生于湖北省应城县郎君桥,民国九十八年(2009)十月二十六日卒于台北关渡医院。
幼年家世
[编辑]邱中岳先祖为应城县令,后代繁衍于斯。祖父辅臣公,亦农亦商。父仲申公、母胡太夫人,诚恳朴实,务农为业。
邱中岳幼习私塾,及长,就读应城县立中心小学,继而就读应城西城中学及简易师范。民国二十六年日军侵华,冬季军锋已至九江,乃奉母胡太夫人之命投身军旅,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于武昌左旗营区入伍,分发军委会战干团第一团第一期。后于湖南桃源结业时改为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十六期十九总队。
邱中岳结训后被分发到贵州贵兴师管区任排长训练新兵。民国二十八冬,昆仑关战役打响,第五军大挫日军,邱中岳以军人事业在战场,待在师管区没有前途,遂同同学龙英一同开小差,跳槽到新编第二十二师,由在军校的老师刘梓皋向师长廖耀湘引荐。廖询以欲任何职?答曰:非上尉不干、非连长不当!廖甚异之,遂任命为第六十五团第二营第六连上尉连长。
对日抗战
[编辑]民国三十年秋,东南亚情势恶化,第五军(辖新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及第二〇〇师)奉命自贵州推进到达昆明近郊,担任昆明守备。十二月十六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八天,因缅甸情势紧张,第五军奉命西移祥云、大理、保山等地集结待命。
缅甸中南部之役
[编辑]民国三十一年三月,邱中岳随军远征缅甸,新二十二师以劣势装备,解友军第二〇〇师同古之围,历经南阳车站、叶达西、司瓦、沙加雅、苗拉、东仑雅、耶尼、他瓦地、扼拉、平蛮那、叶新、开洞冈、羊米典、瓢背、他希、皎栖、密丁格、曼德勒诸役,与敌激战四十馀日,连续赢得战术、战斗上的辉煌胜利,但由于中英间的战略差异所铸成的大错,与人谋不臧,终究难逃覆败的浩劫。
密丁格河迟滞作战
[编辑]缅甸大局逆转,史迪威参谋长与司令长官罗卓英于四月二十七日擅自决定弃守缅甸,遁走印度。集中曼德勒四郊之第五军主力,奉命以火车运输与徒步行军向密支那转进。二十八日晨,邱中岳受命以本连为基干,配属重机枪两个排、军炮兵一〇五榴炮营火力支援,编成第六连战斗群,沿密丁格河(曼德勒之南十英里)北岸跨仰(光)曼(德勒)鐡公路占领阵地,掩护滞留缅中秋克、梅克提拉、他西亘卡老之线以北地区之英装甲第七旅、澳军第六十三旅(机械化),本师第六十六团第三营,通过密丁格河公路桥梁向北转进。三十日中午,与敌搜索部队隔河枪战,邱中岳与军一〇五榴炮营李懿波营长研判后决定,于午后五时,以榴炮十二门,对密丁格河南岸至因亥牙间的七个目标区急袭射击。遏阻敌军,并趁势摆脱敌人,向北经曼德勒、中固,西渡伊洛瓦底江至斯威堡归建。
历劫蛮荒
[编辑]中印缅未定界边区:曼西亘孟拱、密支那之线以北,三盘山以东,巴特克山之南,江心坡、野人山之西,广袤五万馀平方公里,穷陬僻壤,蛮烟瘴雨的原始森林地带,胡康河谷、新开岭堪迪、洞洞山、乌尤森林保留地、孟拱河谷、库芒山以及迈立开江河谷与恩梅开江谷地罗列其间,高山险峻,河川纵横,绝壁断崖,谿谷深渊,林海莽莽,荆棘丛生,道路崎岖,举步维艰,天候晴雨不定,气温变化无常,影响大军运动、人员保健与后勤支援至大至深。
第五军杜聿明军长奉命率领长官部、第五军军部及军直属部队,新二十二师、各部队离散官兵、重伤患及华侨与印缅难民两万一千馀人,于五月十四日到达洞洞山西南侧的莫的林。杜军长了然,自莫的林东北行至项巴,不仅是深入溪涧交错,蛮荒烟瘴的不毛之地,而且只有少许羊肠小径步行,乃决定:车辆火炮重装备集中焚毁,食粮分配各部队携带,依照万国红十字会公约,安置不能随军行动的重伤患一千五百馀人。(按邱中岳著作中记载,这一千五百馀伤患因不愿受日军俘虏的屈辱,集体自焚殉国。)
五月十六日,第五军沿著洞洞山西北侧与乌尤河间的一条小径爬坡涉水。二十一日,前卫第六十五团抵沙士克,军到达斯委定,新二十二师抵宾诺关及蛮兴。跋涉五日,不见人烟,盛夏酷暑,疫疠流行,山野露宿,饥疲交迫,罹病落伍人数大增,骡马倒毙亦多。五月二十三日中午,前卫团第六连(邱中岳连)于马梦、与敌军第三十三师团之一部遭遇激战;杜军长了然情势遽变,决心自项巴渡乌尤河向北经乌卡家向新开岭堪迪前进。
邱中岳率领第六连于二十五日追上营之主力归建。二十六日,濛濛细雨象征北缅雨季的开始,也因为天雨路滑,饥疲交迫,患病、落伍官兵及眷属、难民,络绎于途。
五月三十一日晨,杜军长奉蒋委员长三十日电令:“该军既已到达新闻岭堪迪,应即西向印度或印度东北之雷多转进,...”第五军各部队趁天雨尚未造成山洪暴发及更的宛河河水泛滥之前,尽快于来赛卡西北涉水过河。北缅蛮荒千里,从六月三日凌晨开始大雨倾盆,肇致山崩地裂,洪水泛滥,行动更加不便,尤以无米为炊,官兵只得以野果、野菜、山药、哑芋头、芭蕉根与蚂蚁蛋果腹疗饥,缓缓牛步 '迟迟于六月中旬到达大洛盆地,接受空投补给(每人十日份)后,复于六月下旬,继续自大油洋向北经拉其卡、过大卡河、攀纳更班山,沿隆仆至丹六卡小径向北,七月七日抵新平洋。十五日,各部队依然冒著苦雨凄风离开胡康河谷,经沙姆大库、渡大卡河、沿卡拉卡、朗新、过日河、出哈巴采、尚尼伽、浓漾、朋绍关、马察姆、浪吐、提旁,辗转到达雷多,伤亡损失之大,竟然超过缅甸作战损失一倍以上,且所有重武器(含弹药)、重装备遗弃殆尽。
八月十七日,邱中岳结束哈巴采收容所,率领全连官兵四十八人于八月二十二日抵达雷多。按:第六连转进,历时一一四天。起初,全连官兵七十三人,沿途落伍生死不明的有二十五人,安全抵达雷多的仅四十八人。
蓝伽整训
[编辑]远征军援英入缅作战失利,第五军之一部与新三十八师,穿越北缅穷山恶水进入印度,官兵生还者不足万人。经盟邦与我政府同意,改名为“中国驻印军 CHINESE ARMY IN INDIA简称C.A.I”,移驻印度东北比哈尔省之蓝姆伽整编,成立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将军任总指挥;起初,总指挥部除少数直属部队和各兵种训练班之外,仅辖新廿二、新三十八两个师。三十一年十月,为适应未来反攻缅甸之需求,除由国内空运补充兵员至印度充实新二十二、新三十八两个师之外,并将四川芦洲之第二十五补训处改编为新三十师空运印度,与新廿二师、新三十八师编成新一军,由郑洞国中将任军长,另编成炮兵第四、五、十一(重迫击炮)、十二团,工兵第十、十二团,辎汽第六团,骡马及人力输送兵各一团,战车第一~七营,高射机枪营,兵工营,特务营,宪兵营及通信营等部队。驻印军之后勤支援由英方负责,所需之装备,军士官干部教育与技术训练,由美方负责;惟我新二十二师各级干部之统御领导、部队训练与指挥作战,悉以师长廖耀湘将军之战斗群战术思想为基础,引伸国军与日军于桂南、缅甸作战之经验教训,发挥创意,摹拟实战,勤训苦练战术战技,不一年而成为反攻北缅、打通中印公路的精锐劲旅。
反攻缅北第一期
[编辑]民国三十二年九月末,新二十二师继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之后,自蓝姆伽机动到达了雷多以东的原始森林地带里,让官兵适应尔后面临的森林作战环境,磨练森林作战战法。
十二月中,先期进入缅北的新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主力在于邦受阻,其右翼的第三营于拉加苏为敌围困,营长陈耐寒、第八连连长赵振华先后阵亡,情势危殆。新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奉驻印军总指挥部命令于十二月三十日车运自雷多军区至新平洋,自新平洋沿大奈河右岸纳更班山之羊肠小径,直趋拉加苏解第一一二团第三营之围后,渡大奈河夺取大洛,控领大洛平原。
大洛之役
[编辑]第六十五团傅团长受命后,认为总指挥部的命令颇为不妥,经他仔细分析和研判后,断然于一月五日下午下达了他的决心:“团(欠)即自NX7988渡河,沿大奈河左(南)岸丛林里,向大洛方向开路前进,迫敌于大洛平原决战而歼灭之,尔后夺取大洛,解拉加苏之围,并控领大洛平原,准备尔后之作战。”
邱中岳的第六连在一月十二日下午与敌军约一个加强排于一一七六高地接触激战,将敌压迫于一一七六高地北端予以歼灭。团主力以第一营为前卫,第三营(欠第九连)为预备队,于十四日继续向大洛方向前进。原来围攻拉加苏的敌军第五十五联队第三大队,察觉我军行动后,立即留置第八中队的一个加强排,牵制拉加苏的我军,大队主力渡大奈河向北挺进至百贼河南岸占领阵地,拒止我军的前进。
一月二十日,傅团长将第二营调到了百贼河的前方,从团指挥所左侧出发,在森林里朝著九〇度的方向开路前进,到达NW8966基点后,向南取一八〇度的方位角前进,至二一八四高地基点后,再右旋向西取二七〇度方位角开路前进,抵达百贼河敌军阵地的后背,然后以第四连截断敌人的退路并阻止敌人的增援,第六连加强(第五连第一排,重机枪第二连之第一、二两排(重机枪四挺),团八一迫击炮连(八一迫击炮十二门))为主攻,自东向西,包围歼灭敌人于大奈河河畔。
是役,总共歼灭敌军第八中队长深泻陆夫以下官兵七百馀人,生俘二十六人,掳获七〇步兵炮(速射炮)两门,八二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六挺,轻机枪及步骑枪五百馀枝,该大队大队长冈田中佐,于二十五日下午四时许,负伤后退守河边,最后力尽以手榴弹自爆毙命。第二营在这次作战中,全营伤亡不及六十人。
史迪威总指挥在二十五日晚上,得到了百贼河全胜报告的当时,不仅怀疑百贼河的战果,而且告知第六十五团,不要把死尸埋掉,他要亲自来看看。二十六日上午,他带了四名宪兵,坐小艇到百贼河河口上岸,邱连长陪著他走遍了阵地的每一个角落,经清点找到的尸体,共六一七具。
时任美军联络官的Roy R., Van Dusen(华译:范迪生)全程随第二营行动,尔后将其经历整理并被美国步兵学校选为丛林战的教材。对日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战历被盟军如此重视者实属罕见。邱中岳与第六连在这次作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在此役之后晋升少校。
索卡道之役
[编辑]反攻缅北第二、三期
[编辑]十月雨季将尽,我驻印军渡过双十节后,即于十月十五日挥兵南下,对伊洛瓦底江流域展开全面攻势。右路英军第三十六师,沿密(支那)曼(德勒)铁路走廊,攻略卡萨。左路新一军沿密(支那)腊(戍)公路,直扑八莫、南坎。中路新六军则以新二十二师,沿曼密铁路以东之原始森林中钻隙潜行,秘密行动,其前锋于十一月二日凌晨进抵伊洛瓦底江北岸,一举击破沿江警戒之伪缅军,连克皎支、摩首及丁八佛因。五日拂晓,师主力出敌意表,多点强渡伊洛瓦底江天险,击破敌守军第二师团第十六联队及伪缅军之一部,七日占领瑞古,首开第二阶段攻势胜利之基端。
瑞古濒伊洛瓦底江南岸,形势险要,向南可达腊戍及眉苗,为卡萨、八莫间水陆交通中心,伊洛瓦底江整体防线之枢纽及八莫与滇西敌军之战略翼侧。
廖军长为早日打通中印公路,遂不待伊洛瓦底江流域战斗结束,即以新二十二师沿八莫西南丛林地带,直趋腊戍。李涛师长受命后,随即率师南下,连克曼大、西口、西宇及当瓜诸要点,十二月初,前锋夜渡瑞丽江,攻占曼沙勒及派来,建立桥头阵地;讵料日军进犯贵州独山,贵阳告急,重庆震动,廖军长奉命率军之主力空运回国赴援,留置第五十师协力新一军,继续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历史任务。
湘西之役
[编辑]三十三年十二月下旬,新六军(含第十四师、新二十二师)返国,将缅战即将完成之任务交与新一军;原为寇犯独山,贵阳危急,需新六军迎击强寇而巩固陪都。但俟新六军全部空运云南霑益时,敌竟闻风后撤。新六军所部乃暂时驻节曲靖。翌年初,青年军第二〇七师,奉命编入新六军序列。五月寇犯湘西,新六军奉命空运湖南芷江,增援第四方面军之作战。廖耀湘于侦察地形及了解状况后,决心以新二十二师一师之兵力接替第七十四军全军之任务。按实际状况,一师兵力绰有馀裕,但友军竟误会将军有轻视之意,誓言宁愿战闘至最后一兵一卒,坚拒不交。而当面敌军闻新六军即将参战,竟闻风而逃。
卫戍京沪
[编辑]同年八月,日军投降,新六军空运南京。
东北戡乱
[编辑]江苏六安戡乱
[编辑]沙岭之役
[编辑]辽阳鞍山海城之役
[编辑]本溪湖之役
[编辑]长春吉林之役
[编辑]鞍海之役
[编辑]南北山城子之役
[编辑]安东之役
[编辑]柳河之役
[编辑]辽南之役
[编辑]法库之役
[编辑]辽南之役邱中岳被敌人手榴弹炸伤右膝弯,因军医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药物性肾衰竭,廖耀湘紧急将其专机转往北平协和医院诊治,后经半年的疗养,其间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取,终于三十六年秋康复归队。
当时陈诚实施扩军,将新六军十四师扩编为新三军,二〇七师扩编为整编师(军),另成立一六九师(师长张羽仙)及暂编六十二师(师长刘梓皋,暂编六十二师重建后授正式番号为二九六师)补充新六军,邱中岳被任命为暂编六十二师第二团中校副团长,随即因团长张鸣铎在攻略康平战役中阵亡而继任为团长。
廖耀湘对法库防御的战术指导源自法军马其诺防线,建造碉堡五百馀座,堡堡相互支援。刘师长以此为基础采用攻势防御部署,除第一团负责城防,第二、第三团分别部署于城南陶家屯与城西之刘家窝棚等地,并组织搜索队与突击队不时向周边敌军主动攻击以扩大生存空间。解放军几次主力攻击调兵山、陶家屯与刘家窝棚等据点皆无功而返,遂切断沈法、法铁公路改以围困为主。暂编六十二师被围日久,粮弹医药俱靠空投,渐感不支。
三十六年冬,剿总为解法库之围,以新五军、七十一军为左攻击兵团,以新六军、新三军为右攻击兵团,期能捕捉匪军主力于法库以南而歼灭之。无奈剿总指导舛错,导致新五军于公主屯被围覆灭。
新五军覆灭东北剿总乃知解放军围而不攻是欲以此为饵,剿总不中其意,遂于暂编六十二师被围六十四日之后令其自行突围。暂编六十二师受命之后,邱中岳提出一大胆的突围计划:以九个步兵营为单位自九个方向以炸弹开花的方式走敌人的间隙钻囘铁岭、沈阳,然而此一计划并未为层峰采纳。
暂编六十二师突围之部署乃以三个团编成左、中、右三个纵队,第二团与师直为中央纵队,向北取通江口转向东至开原再往南至铁岭。途中经解放军十馀个师的层层堵截,主力终于在开原西北四十公里的何家油坊为优势解放军所围困,卒赖邱中岳的策划组织突围而撤至开原,解放军尾随而至再围开原,守军五十三军守备团吕团长被俘。邱中岳组织再突围,残部终于安返铁岭。
辽西战役
[编辑]法库突围之役,暂编六十二师损失近半,然而第二团因邱中岳指挥得当大部分突围成功。卫立煌接掌东北剿总之后,廖耀湘将第二团充实为三千五百人的加强团驻军虎石台,邱晋升为上校团长,其馀各团及师直属部队班长以上干部徒手运往锦西整补。
民国三十七年十月,辽西会战开打,邱中岳团被编入西进兵团战斗序列,十一日邱团攻高山台山击溃解放军独立师,克彰武。十四日西进兵团克新立屯,与解放军对战于芳山镇、胡家窝棚之线。十五日锦州陷落,十六日长春守军叛降,作战目标已失,剿总与参谋本部对西进兵团之行止不做决定,直至七日之后始令西进兵团继续前进。二十二日西进兵团攻黑山、大虎山,然而解放军已利用西进兵团七日之无为重新调整部署,导致西进兵团之攻击徒劳无功。二十五日邱团克打虎山,旋因整体情势不利,解放军已对西进兵团完成合围,廖耀湘令邱团囘军占领渡河口掩护全军撤退,然而邱团等候一日未见廖及其他友军,料想友军已另寻他处渡河遂自行撤退囘沈阳,途中除击破解放军一营外未遇其他的阻击。
邱团囘沈阳后始知西进兵团已败,辽西溃兵陆续返回沈阳,经邱团收容编制完整的即有十七个营,部署于沈阳大学周边。然而情势至此军无斗志,卫立煌等高级长官弃职潜逃,沈阳守备第二总队中共地下党员秦祥臻对内胁迫周福成,并以开会、运补、支援等名义扣押各部队主官,邱亦被执,全军遂告瓦解。
来台后经历
[编辑]三十八年初,邱中岳自东北脱险南下,辗转经北平、上海、汉口、广州、香港等地来台。来台之初,曾短暂地随刘建章、傅宗良等数百前新六军人员潜囘湖南游击,惜缺乏后援失败囘台。
军中经历
[编辑]邱中岳来台之初倍受压制,民国三十九年,任职于孙立人的储备军官训练班,国军竟以整饬人事纪律为由,将其上校军阶核为少校,多年战场出生入死累积的功绩,一笔勾销。后来又随众多所谓编馀军官,编入高雄要塞军官守备团。靠著一股不服输的意志,力争上游,历经陆军官校、陆军参谋大学等教官、学官职,于民国五十二年复准出任部队职,先后担任第四十九师一四五团上校团长,第五十七师上校参谋长。
民国五十八年任陆军官校专修班上校主任,对学兵的训练讲究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所有对学兵的要求,干部都必须能率先达成,完全没有不合理的训练。
民国五十八年底,调任反共救国军第一突击支队长,民国六十年晋升少将,三月调任第十军参谋长。
民国六十二年调任陆军第二十七师少将师长,六十三年部队论调,戍守金西,任内广建碉堡、坑道、战壕等工事、积极经营战场,同时广建餐厅解决官兵露餐问题改善官兵生活,其任内开辟整建的“水头码头”,今日已经成为小三通的重要口岸。邱中岳对部队训练精到,训练课目与其他野战师不同,之后的师对抗皆能获得佳绩,盖传承自新六军者也。
邱中岳于民国六十四年底调任第四军副军长,任内筹备主持国庆阅兵大典,是历年来最盛大的一次。民国六十五年以届龄调陆总部作战研究督察委员会退役。
三军大学
[编辑]邱中岳退役之后,退辅会曾安排所属事业单位任职,以非其所长而弗就。时参谋总长郝柏村兼任三军大学校长,鉴于国家承平日久,高阶将领多无实战经验,不免沦于纸上谈兵,特器邱中岳丰富的作战经历,连续八年聘为战争学院兵学研究所外聘讲座,作育国军英才。二十年来国军高阶将领、司令、总长、部长等多出自门下。
邱中岳认为,战场情势瞬息万变,各种战术想定不宜有标准答案,但根据不同的状况可以有高下之别。所谓标准答案,易落于窠臼,形成固定模式而为敌所料而为敌所乘。
祭奠印缅阵亡将士
[编辑]邱中岳经历两次印缅战役,悬念阵亡的十万将士埋骨于荒烟蔓草中无人闻问,所谓官方历史,记载既不全面,且诸多舛错,所以邱退伍之后,即开始收集、调查有关远征军、驻印军的资料。民国七十五年,印度华侨张其勇发现埋没在杂草中的驻印军蓝姆伽公墓,自费整建,完工后透过国民党延请当时参战的邱中岳、李定(一)、杨世发等三位将军赴印主持竣工典礼。邱中岳知道在印度东北雷多、佳兰埔等地还有驻印军的散落墓群,然而在前往探勘的途中,因当时中(共)印边界冲突,在进入阿萨姆省“的布鲁嘎”机场时,即遭到扣留软禁,隔天强制出境。
民国八十四年八月,时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邱中岳再次前往印度“驻印军蓝姆伽公墓”秋祭国殇,并再次派员(徐华兴与萧永祥)赴“的布鲁嘎”,由住在马控的华侨何仲文接应转往浪吐,圆满完成探勘任务。返台后面报国防部长蒋仲苓:(一)、整建雷多地区阵亡将士公墓。(二)、以口述历史方式,编辑“抗战时期滇印缅作战”。
民国八十九年经邱中岳报请行政院长萧万长核定:驻印度反攻北缅阵亡将士,于九月三日奉祀忠烈祠永垂千秋。九月三日,奉祀典礼由新任总统陈水扁主祭,参谋总长汤曜明、邱中岳等前驻印军退役将领陪祭。因陈水扁迟到一小时,邱中岳还发了一顿脾气。
“抗战时期滇印缅作战”口述历史,于民国八十八年完成出版。整建雷多地区阵亡将士公墓,因陈水扁去中国化而始终未能完成。
论述著作
[编辑]参见参考资料栏目。
邱中岳将其印缅作战经历,著有“远征”一书,全书分为“义援英缅”、“历劫蛮荒”、“秣马厉兵”、“复仇雪耻”等四篇,然而仅出版前两篇。“历劫蛮荒”一篇中曾记载有缅甸莫的林一千五百名国军伤病人员自焚事件,引起广泛注意。
参考资料
[编辑]- 湖北旅台人物誌第三集. 台北市湖北同乡会印行. : p249-p260.
- 廖耀湘將軍逝世十周年紀念特刊.
- 緬北關東血戰記.
- 戡亂戰史. 国防部史政局.
- 邱中岳. 遠征-義援英緬.
- 邱中岳. 遠征-歷劫蠻荒.
- 黄仁宇. 緬北之戰.
- 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記錄(上、下).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印.
- 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二)-一個老兵的親身經歷與畢生研究.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印.
- 暫編六十二師法庫戰鬥詳報.
- 盧將軍禹鼎紀念集.
- 第五軍軍史.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印.
- 新編第廿二師出關週年紀念特刊. 新编第廿二师政治部.
- Captain Roy R., Van Dusen. Operation of The 2nd BN And 3rd BN, 65th REGT (22nd Chinese Div) in the Battle for Taro, 29 Dec 1943-30 Jan 1944 (India-Burma Campaign) ( Personal Experience of an American Liason Officer). Advanced Officer Course, 1946-1947, The Military School, General Section, Military History Committee, Fort Benning, Georgia.
- 二九六師剿匪陣亡將士紀念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