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鼬机种
野鼬(英语:Wild Weasel)是美国军方,特别是美国空军所使用,进行对敌防空压制任务(SEAD)的机种的称呼。野鼬机的任务就是以敌方的雷达为目标、追踪雷达波来源让野鼬机或其他机组能标定与摧毁目标。这种对雷达与防空系统加以摧毁的任务也被称为“铁手”(Iron Hand)。在战术上,铁手任务为后续的主力打击机队提供了开路的压制攻击。
野鼬机起源于越战中北越防空飞弹系统的威胁所产生的专用机种系统,越战结束之后美国空军持续改进与换装,直到冷战结束后才改以F-16战斗机接替相关任务。
缘起
[编辑]当美国空军在越南开始执行任务时,战术空军布署的飞机都没有配备电子作战装备,原因在于战略空军吸走大量的资源,以及战术空军本身对于这些系统的实际能力有所怀疑。即便在飞机上使用干扰夹舱不会影响到飞机的航程与性能,空军高层并未接受这些建议。
1965年7月23日,担任电子侦察的EB-66C飞机首度确定侦测到北越布署的SA-2飞弹系统所使用的扇歌(Fan Song)雷达的讯号。第二天,SA-2在河内西北约88公里处,首度击落美国空军的飞机。当时是第15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4C为执行攻击任务的F-105战斗机护航,突然发射的多枚飞弹击落一架F-4C,并且击伤其他机组中的飞机。两天后,美国空军派出46架F-105,12架F-4C以及8架F-104对河内西方的两处防空飞弹阵地与军营进行攻击。尽管利用极低的飞行高度来避开飞弹的攻击,地面防空炮火却击落4架,击伤一架F-105。这架受伤的F-105勉强撑到泰国空域,因为液压丧失而与伴飞的另一架F-105相撞。4架被击落的F-105当中,仅有一名飞行员获救。更糟糕的是,这一次攻击的目标当中,其中一处的飞弹还是假的,用来吸引美军飞机的攻击。
从7月到11月,美国海空军在攻击北越的8处飞弹阵地下,共计损失3架F-105,2架F-8,2架F-4以及一架A-4,代价不可谓不大。到了1965年年底的统计数字,北越平均耗费13枚飞弹击落一架美国军机,而且已经有60处阵地遍布各处。至此,美国空军决定要寻找更有效的手段来压制这些防空飞弹系统。
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John P. McConnell将军要求作业需求与发展(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ment)指挥官Kenneth C. Demposter将军立即召开研讨会,找出可行的方案。讨论的范围包括加速提供电子干扰夹舱给派驻在战区的飞机,改变飞机编队的型态,以利充分使用干扰夹舱的保护。1966年春季开始,空军在所有作战飞机上加装AN/APR-25雷达归向与警告系统(Radar Homing and Warning System)与WR-300/AN/APR-26飞弹发射警告系统(Launch Warning System)。除了被动的保护系统之外,最后一项方案则是研发一款主动猎杀敌方防空系统的飞机,这个计画名称就是野鼬。选择这个动物作为计画名称的原因是野鼬并不惧怕面对其他体型较大的动物,这也象征著即将研发的飞机将会猎杀敌人各式雷达与飞弹系统,或者标示出目标的精确位置,让伴随的攻击机组得以摧毁他们。
第一位听到这个计画简报的指挥官的反应是:你他妈的在唬我吧!(You gotta to be shitting me!)。这句话的缩写YGTBSM也随之成为野鼬机组部队的昵称和代表。
装备
[编辑]野鼬 I(Wild Weasel I)
[编辑]第一代的野鼬机选择了北美飞机公司生产的F-100F双座战斗机。挑选这一型飞机的原因是已经有4架F-100F安装了各式电子侦测与警告系统进行飞行测试,双座机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二名成员操作复杂的电子系统与目标判断。于是7架来自驻防新墨西哥州的第27战术战斗机联队,飞行时数较低的批次20 F-100F雀屏中选。这7架飞机透过第1778号修改技令,加装Vector IV(稍后改编号为AN/APR-25)雷达归向与警告系统,IR-133全周域接收器和WR-300飞弹发射警告系统。
Vector IV系统是针对在S和C波段操作的SA-2相关雷达系统,S波段的地面战管与早期预警雷达,与X波段的空中拦截雷达。IR-133会监视S波段中出现的飞弹,防空火炮或是地面战管雷达讯号。WR-300则是针对SA-2飞弹发射前,L波段的导引雷达的讯号是否增强,来警告飞行员和电子作战官。
- 1965年12月20日,损失了第一架野鼬,约翰.皮奇福德上尉和罗伯特.特里尔上尉的飞机在河内东北约30英里处被击落。皮奇福德著陆被俘时遭受枪伤,并被当作战俘关押了7年多。特里尔则被越共击毙,北越表示他进行了抵抗。野鼬 I 最终于在22日的滚雷行动中,取得了第一个战果,一个电子作战官表示,雷达接触导致了一个圣诞树般的巨大脉冲,他们用火箭弹与机炮攻击了阵地,直到浓烟升起。这架野鼬安全返回,而且对于任务非常满意。
- 1966年4月18日,经过改进的 F-100F 在攻击北越雷达站时,第一次使用了百舌鸟反辐射飞弹。
- 1967年8月11日,小詹姆斯·E·麦金纳尼(James E. McInerney Jr)中校和佛瑞德·夏农(Fred Shannon)上尉驾驶 F-100F 在一次“铁手”任务中摧毁了 6 个SAM发射阵地、并破坏了另外 4 个,为攻击河内的保罗杜梅(Paul Doumer)大桥扫清了道路。
- F-100F 野鼬 I 最后被证实共获得了 9 个SAM雷达战绩,另外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战果。由于野鼬的活动,敌方雷达经常被迫关机,两架 F-100F 野鼬 I 战机在行动中损失。野鼬经过验证成功,F-100F 野鼬 I 最后被 F-105F 野鼬 III 和 F-4 野鼬 IV 所取代。
野鼬 IA(Wild Weasel IA)
[编辑]美国空军对于F-100担任猎杀任务上的性能限制,在飞机尚未开始作战前就已经察觉到,也同时著手后续机种的改良计画。第一种后续改良计画是以单座的F-105D加装电子侦测设备来执行任务。编号61-0138的F-105D安装Maxson公司的雷达与归向警告器,搭配班迪克斯公司的DPN-61系统,可将侦测到的讯号资料显示在F-105D的前置量计算瞄准器上。编号62-4291的飞机则是测试ATI公司的AN/APR-25警告接收器。这两架飞机都没有安装飞弹发射警告器。
透过飞行测试后发现,单座野鼬机的座舱工作量太高,飞行员无法同时分析资料与兼顾飞行。因此这个计画就被终止。
野鼬 II (Wild Weasel II)
[编辑]野鼬 II计画是以双座F-105F进行改装,利用编号62-4421号飞机,班迪克斯公司的APS-107雷达追踪系统,以及海军的AN/ALQ-51电子防卫系统,于1965年8月开始飞行测试。美国空军同时也考虑使用F-4C作为野鼬II计画的机体来源,只是在评估后决定以F-105F执行改装计画。有趣的是,F-4在野鼬IV计画中成为F-105F的后继机种。
试飞进行到9月之际,尽管尚未测试完成,美国空军决定终止发展计画,野鼬II的发展就此画上休止符。
野鼬 III(Wild Weasel III)
[编辑]野鼬 III是集合前三个计画的系统和使用经验下的成功机种,也是让美国空军首次拥有较为成熟的防空系统压制能力。Dempster将军指示野鼬 III计画于1966年1月8日开始,8天之后,所有电子系统就安装在一架双座F-105F机身中展开试飞,这种高效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少见例子。
野鼬III使用双座F-105F的机体,电子侦测与警告系统包含野鼬 I使用的系统:
- AN/APR-25(V)雷达与归向警告器,在机鼻下与垂直安定面后缘安装有天线,涵盖水平面360度的方向。
- IR-133C全周域讯号接收机有4具天线,分别位于机鼻两侧与前机身两侧。
- AN/APR-26飞弹发射警告器(改变编号的WR-300)的天线位于机腹下方。
- 驾驶舱内有一台双频道的作战录音机,可以录下任务过程后座电子作战官的对话,协助任务结束后的分析。
新系统则有:
- QRC-317感测,运用与飞弹回避系统(Sense, Exploit and Evade SAMs, SEE-SAMSs),这套系统与APR-25害APR-26共享接收天线,它的作用是根据SA-2发射前的导引讯号强度与角度,来判断会受到攻击的是自己还是僚机,以提醒飞行员采取回避动作。
- 美国电子试验室的AE-100系统是与IR-133系统一起工作,特别针对来自前方的讯号,当侦测到防空系统发射出的讯号后,AE-100得以将精确度较高的方位资料直接投影的飞行员的前置量计算瞄准器上,飞行员可以根据闪烁的绿点来调整飞行路径与对目标攻击。
- ER-142系统在1966年9月的第二批改装中被引入野鼬 III计画。ER-142工作的方式类似IR-133C,并且可以同时监视C频道的讯号。电子作战官的仪表板上增加依据C频道专用的显示器,和原有的S频道显示器分开使用。此外,这套系统还可以提供目标资料给AGM-78标准飞弹。
在武器方面,除了各类炸弹与火箭之外,还可以发射AGM-45百舌鸟飞弹。
野鼬III于1966年初展开试飞验证之后,美国空军开始从现有的双座机当中选出12架适合的机体加以改装。由于F-105F在1964年生产143架之后已经停产,为了保持一定的战力与补充损失,美国空军指示下属单位继续改装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1966年8月18架,当年11月增加36架,最后在1967年改装19架后结束,总计改装了86架F-105F执行野鼬机的猎杀任务。
第一批5架野鼬 III于1966年5月28日抵达泰国 Korat基地,隶属于第13战斗机中队。6月时又有6架抵达泰国Takhli基地,隶属于第354战斗机中队。这些飞机与派驻在各基地的单座F-105D共同担任对北越防空系统猎杀任务。通常是两架F-105F搭配两架F-105D的小队,攻击时则分开以两架相互支援。6月7号隶属于第13战斗机中队的F-105F首开纪录,摧毁一处北越的早期预警雷达站。
这两批派驻在泰国的野鼬机损伤率相当高,到了8月中旬,第一批5架只剩一架可以飞行,第二批仅有两架过度损毁,无法修复。这段期间,飞行员与电子作战官的消耗也同样剧烈,Takhli基地的野鼬机不单单无法修复,4人阵亡,2人成为北越战俘,2人在任务中受伤,1名退出,1名因为飞行时会晕机而请调到B-66部队,两人完成80次任务后回国,另有4名完成100次任务。由此可以看得出来,这种压制防空系统任务的危险性很强。
随著北越防空系统与战术的威胁,新的电子和武器系统在美国海军与空军的要求下陆续研发与使用。美国海军在1966年下半年签约由奇异公司开发取代百舌鸟的新型反辐射飞弹,这款新飞弹就是AGM-78标准反辐射飞弹。美国空军于1967年初下令所有在北越空域活动的飞机都需要携带干扰荚舱,对野鼬机来说,外挂的干扰系统或减少武器或者是燃料的携带,这多少会降低任务执行效率或者是滞空时间。为了应付新的威胁和使用新系统,诸多改良或者是新系统被陆续安装到不同时间改装的F-105F机身中。为了统一所有电子作战系统,减轻后勤和维护的压力,1969年10月3日,时任美国空军参谋总长John D. Ryan将军下达指令,将所有野鼬 III的F-105F的飞机型号改为F-105G,以便与未改装的机型有所区别。此外,日后所有的野鼬机都将会使用G的型号代码。
所有的F-105G也是改装自现有的F-105F机体,APR-25和APR-26被APR-36与APR-37所取代,AE-100由改良的版的AN/ALR-31取代,ER-142则改为AN/APR-35,新系统除了保有全周域讯号监视能力以外,还增加分析讯号方向与距离的能力,监视的频率范围延伸到X波段,而且能够控制标准反辐射飞弹。为了符合空军对携带干扰系统的要求,F-105G在机身中段加装一套QRC-380/ALQ-105噪音与欺骗干扰系统,机鼻加装一套QRC-373/ALT-34噪音干扰系统。ALQ-105是将较早的ALQ-101修改内部次系统与组件的安装型态,并且取消原本用来干扰SA-2飞弹弹头引信的干扰次系统。内置干扰系统使得F-105G可以将所有的挂架用于携带武器或者是燃料上。
美国空军一共改装61架F-105G。然而,野鼬机组的损失并没有因为系统更新或者是成员的经验而降低,再加上F-105的生产线已经逐渐结束,F-105的机内空间,冷却与电力供应都趋近饱和,为了维持数量与战力,美国空军势必要寻求新的机体来取代。
野鼬 IV(Wild Weasel IV)
[编辑]美国空军需要补充F-105F和F-105G在北越作战的损失,以及持续提升防空系统压制作战能力,在野鼬 III计划进行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取代的机种。F-105F的生产线早已经结束,F-105也逐渐被F-4所取代,使用F-4的机体作为下一代的野鼬机来源也成为不二人选。F-4除了是正在生产的新机种以外,他的原始设计就是双座,无须为了野鼬任务而另觅双座机体,F-4除了可以携带大量的对地攻击武器,同时保有对空作战的性能,这是F-105系列完全无法比拟的。自野鼬 IV计画开始都是使用F-4的机体。
尽管当野鼬 IV计画开始之际,F-4E是正在生产的机型,美国空军决定把已经稍嫌落伍的F-4C拿来改装。F-4C使用的电子系统与F-105F相同:APR-25, APR-26,另外加上一个装在右侧后方麻雀飞弹发射井内的野鼬夹舱。这个夹舱包含IR-133,攻击照相机,任务录影机以及空调冷却系统。这个构想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夹舱的线路和位置与发动机太接近,很难避免因为震动带来的问题。由于这个技术问题没有有效的决方案,战术空军司令部终于同意放弃夹舱的构想。新的改装计画是将IR-133和天线安装在机身上,ER-142,照相机,与录影机等系统则以半固定的方式安装到麻雀飞弹的右前方发射井内。这项改变虽然避开发动机的震动,但还是有一些其他的线路问题,使得F-4C野鼬机计画比原定时程拖延18个月才得以完成。
虽然F-4C可以携带比F-105G更多的弹药,可是沿用F-105F大部分的电子侦测系统的结果是这些F-4C仅能发射百舌鸟反辐射飞弹。
美国空军一共改装36架F-4C为野鼬 IV机,最初递交的飞机是由奈里斯基地的训练单位所接收。由于F-4C野鼬机使用的电子系统与F-105F相同,但是落后F-105G一代,因此许多电子作战官觉得在作战效率上,F-4C野鼬 IV并不如F-105G。大多数的野鼬 IV是派驻在日本基地,少数与F-105G参加了后卫II行动。
野鼬 V(Wild Weasel V)
[编辑]美国空军基于越战的经验,在退出作战之后并没有缩减或者是取消野鼬机的编制与训练。各项装备与武器系统持续进行改良,以应付防空系统更先进与复杂的对手和环境,尤其是在中欧可能与华沙公约组织的大规模武装冲突。然而,长时期在战区执行任务带来的消耗与损失,使得F-105G与F-4G在越战结束前后仅剩下80架急需替换的机体与设备。
1959年以色列开始接收F-4E战斗机,次年,埃及开始使用俄制SA-6飞弹系统,与已经服役的SA-2和SA-3飞弹一起防御埃及的领空。SA-6飞弹系统与美国在越南遭遇的系统大不相同,所有雷达,指挥与发射系统都安装在PT-76装甲车上,机动力远比SA-2要高出很多。导引方式也改用半主动雷达导引,使用波段也与SA-2不同,对于以色列与美军的飞机威胁大增。1973年10月发生的赎罪日战争初期,以色列空军的战斗机在欠缺有效的干扰系统保护下,损失相当惨重。这些俄制防空系统的表现,也让美国空军警觉到苏联在防空系统方面的进展,以及新的野鼬机的需求势在必行。
另外,促使新一代野鼬机诞生的因素还包含新款标准反辐射飞弹和AN/APR-38雷达攻击与预警系统(Radar Attack and Warning System, RAWS)开始服役。美国空军在1967年开始计画让F-4C野鼬 IV可以使用标准反辐射飞弹,这种飞弹无论是在讯号追踪和使用弹性上,都比百舌鸟要好许多。1973年时,标准反辐射飞弹已经改良到AGM-78D-2型,新的飞弹可靠性较高,破坏威力也较大。APR-38根据越战后期野鼬机的使用经验研发而来。在越战后期,无论是F-105G或是F-4C,在面对北越愈趋复杂的雷达与防空系统网上,有愈来难以标定和压制的现象。这两款飞机上的侦测系统虽然能够提供精确的方位资料,可是没有办法显示讯号发射源的距离,需要后座电子作战官以人工的方式计算。无论是在工作量与反应效率上,都很难适合继续使用在快速变化的战场环境下。APR-38针对这些缺点来改进,特别是能够显示发射源与飞机之间的距离,并且将目标资料直接传送给标准飞弹来攻击。
APR-38采用阵列干涉仪,透过机身周遭52具大小不同的天线,将获得的讯号以超外差的方式予以计算,这套系统在水平面上可以有2度的角精确度,在50海里的距离上仅有2海里的误差,而且距离愈近,误差愈小。此外,APR-38提供的目标资料还得以让飞行员在无目视下,使用无导引炸弹轰炸目标。1974年5月,美国空军以两架F-4D担任APR-38的飞行测试和验证的工作。新的野鼬机逐渐成形,剩下来的就是要用甚么机体来改装。只
这个计画最初称为先进野鼬(Advanced Wild Weasel),准备改装90架F-4D的机体来安装需要的电子设备与线路。虽然F-4D尚称理想,计划小组的成员还是有不少顾虑,其中又以机体的寿命和空间最为严重。
美国空军当时还在生产的是F-4E,如果要采用F-4D的机体,势必得要从现有的机体当中挑选并且修正他们的问题。有些机体曾经使用在越南战区,寿命上自然不如正在生产的新机型。野鼬机的改装牵涉到许多额外的电子设备,F-4D的机内空间有限,计划小组发现较为适当的空间是在两具发动机中间,这些空间对地勤的维修是个很大的挑战,同时还得要承受发动机的高温与震动,这样一来,需要的冷却气流会更多,麻烦也更大。
在衡量诸多的选择之后,先进野鼬计画决定使用116架F-4E的机体改良,飞机编号改为F-4G,又称为野鼬 V型。只不过,F-4E也有它自己的问题。由于APR-38要能够接收来自各方的讯号,需要安装在接近机鼻的位置,可是F-4E的机鼻除了雷达之外,还有一门20毫米机炮。其他考虑安装的位置还有机翼两端或者是机身下方,前者产生的振动过大,会影响计算的精确度,后者则受到机身的遮蔽,只能收到来自机身下方的讯号。
去除安装在机鼻上方会影响到飞行员前方视野的考量,还有三种方案可以考虑:安装在鼻锥内,安装在机炮下方,或者是在机炮的空间内。第一项方案需要移除F-4E的雷达,严重影响F-4G执行全天候任务的能力而被否决。第二项方案会使APR-38直接受到机炮发射时高达100G的震荡,基于系统操作和讯号的精确需要,这个方案也不可行。所以最终的决定是将机炮移除,馀下的空间用来安装APR-38的设备和天线。
APR-38是一款非常复杂与先进的电子作战系统,研发的过程遭遇不少困难,特别是在1974年初之际,整套系统的电力供应部分无法正常工作,负责控制与计算的电脑的记忆体使用不良,研发时程不断落后,成本预算也节节上升。通常这种状况往往会导致计画停摆与中止,然而,美国空军高层认为这套系统和先进野鼬计画对未来作战有极大的重要性,即使遭遇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透过重组研发计画与新的预算下,APR-38得以继续进行,最终得以生产与服役。
第一架F-4G于1975年12月初首度试飞,稍后另有两架加入试飞与验证的过程。任务初始测试和验证到1975年1月1日完成,确认APR-38可以进服役,F-4G正式诞生并且进入量产。第一架量产型于1978年4月递交给第35战术战斗机中队。
- F-4G 共有四支空中作战联队。两支驻扎于加州Victorville 市的乔治空军基地(George AFB),是快速反应部队的一部份,包括35战术战斗机联队39战术战斗机训练中队、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后转为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1989年,37战术战斗机联队移防内华达州换装 F-117,原操作的 F-4G 则由 35 战术战斗机联队接收。海外一支则在1979年部属于美国驻欧空军麾下的德国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Spangdahlem AB)第52战术战斗机联队,同年,另一支野鼬 V 在太平洋空军部队所属的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部署。
- 来自乔治空军基地、与驻德美军的F-4G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并成功地透过防空压制为打击机群提供保护。在这场冲突中,F-4G 展现了巨大的价值,自身仅有一架损失:一架来自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的 F-4G,在结束任务返航途中,坠毁于沙乌地阿拉伯。关于这架坠毁战机的调查报告指出,该机受到防空武器击伤燃料箱,并在沙暴中数次企图进行降落失败。飞行员与EWO在机身燃料耗尽、引擎熄火后弹射成功、安全生还。该机坠落于跑道前方,但事后发现空机机身以机腹著陆,机体并未毁损。
- 海湾战争结束后,乔治空军基地被指派给波夕的空军国民警卫队 124 战术战斗机联队,ID,190 战术战斗机中队。德国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与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则指派给拉斯维加斯Neils基地的NV、57 战斗机武器联队(AF)、561 战斗机中队。机体继续服役至 1996年,各中队均频繁地部署至沙乌地阿拉伯与土耳其,以支援伊拉克禁航区执行“提供宣慰”(Operation Provide Comfort)、“南方瞭望”(Operation Southern Watch)、以及“警戒勇士”(Operation Vigiliant Warrior)等行动。在这段期间,F-4G 构型是最后在美军服役的幽灵战机。许多机体后来都改装为QF-4G无人靶机与协助飞机战斗战伤修理训练。
目前状况
[编辑]- 当战机设计理论转变成强调多用途的飞行器时,意味著 F-4G 将成为最后一架专为 SEAD 任务发展的战机。野鼬任务现在往往指派给 F-16 战隼式战机执行,通常使用 1991年开始量产的 F-16 Block 50D 与 Block 52D 双座构型。单座 Block 50/52 F-16C 也常因它们庞大的数量而被指派野鼬任务,虽然 F-16C 缺少武器管制官的配置,但它们往往一次部署二至四架编队,弥补了这类缺失影响。此外还有虽然通常被指派于战略深入打击任务的 F-15E 打击鹰,当 A-10 雷霆二式“疣猪”因忙著在 CAS 任务中猎杀机动式防空飞弹发射台与防空部队而无暇他顾——这是很常见的情况——时,F-15E 也能实现 SEAD 打击。
- F-35 闪电二式(Lightning II)正打算于 2011 年起,逐步开始取代这些航空器在各种空对地任务中的价值,包括 SEAD 任务。它的匿踪能力保证了增强反防空雷达的能力,但能保持低雷达反射讯号。然而它的武装有效酬载量严重受限于内载武器弹舱。它能降低每个目标区飞弹攻击的所需架次。
任务策略
[编辑]- 硬杀武装
- F-105雷长野鼬
- 1966年在北越上空,野鼬通常四机编队出击、由单座 F-105F 或双座 F-105G(后座为电子作战官(Electronic Warfare Officer,EWO),负责协助电子讯号接收与分析)引导三架 F-105D。有时则是两架“F”,各自搭配“D”护航,独力进行任务。野鼬任务通常比打击战斗更加优先,“野鼬”飞机照例比袭击部队提前约5分钟进入目标区,这个提前量刚好足以迫使地对空飞弹系统不得不开机和预热。当仪器显示出一个地对空飞弹发射场的雷达已经开机时,“野鼬”就实施攻击消灭目标区中的 SA-2“方针”面对空飞弹阵地的雷达“扇歌”,然后最晚离开目标区,有时任务会因此达 3.5 个小时,且尚未开始返回皇家泰国空军基地。这是为了接近险恶的防空阵地、并摧毁阵地中的飞弹导引雷达、或俯冲轰炸可目视的目标。这样的策略常在米格机或防炮部队的威胁下失败。
- F-105F 通常不使用雷达干扰器,因为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诱饵目标,保护攻击航次,并诱使地对空飞弹发射以产生足够明亮的烟雾,使攻击机群有可能看到飞弹阵地并立即实施俯冲攻击。面对多方向来袭的防空飞弹,在可视范围内突然俯冲或激烈运动,可以导致飞弹失效。没有看到以接近三倍战机巡航速度接近的防空飞弹,往往会导致飞机被摧毁和整个任务失败。
- 越战期间发展出了“猎人、杀手”团队,通常由 F-4G 野鼬与一或更多的常规 F-4E 幽灵机组成队伍。野鼬将摧毁雷达发射架、清除前方道路好让 F-4E使用集束炸弹攻击残馀的飞弹。这个战略在沙漠之盾行动(Operation Desert Shield)中著名的“Here, Kitty Kitty”也被采用了:通常一架野鼬机追踪一个飞弹或防空部队阵地,其他的野鼬机则从背后偷袭这个阵地并摧毁它。
野鼬的格言与传统
[编辑]- 一条不成文的野鼬飞行员格言就是“YGBSM”,也就是“你他妈在唬我吧!(You Gotta Be Shittin' Me)”。它在一些中队的徽章、臂章中明显地出现。据传闻,这是野鼬 I 时期,一位早期 B-52 电战官(EWO)Jack Donvan (越战期间野鼬电战官多半由B-52电战官选拔)的回应:
这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最自然的回应,一位资深的 B-52 EWO,坐在一个好像正在学习而全神贯注的飞行员后面,面对敌人的防空飞弹却得扮演捕蝇纸的角色。
- “WW”是 35 战斗机联队从他们的野鼬继承而来的尾码。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Anthony M. Thornborough; Frank B. Mormillo. Iron Hand. Patrick Stephens Limited. 2002. ISBN 1852606053.
- Martin Streetly. Airborne electronic Warfare. Jane's Publishing Inc. 1988. ISBN 0710603533.
- Thomas Withington. Wild Weasel Fighter Attack. Pen & Sword Books Limited. 2008. ISBN 9781844156689.
- Dr Alfred Price. War In The Fourth Dimension. Greenhill Books. 2001. ISBN 185367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