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韩国城 (洛杉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韩国城
社区
韩国城的天际线
绰号:"K-Town"
韩国城的位置
坐标:34°03′42″N 118°18′02″W / 34.0618°N 118.3006°W / 34.0618; -118.3006
国家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洛杉矶县
洛杉矶
面积[1]
 • 总计7 平方公里(2.7 平方英里)
人口(2008)[1]
 • 总计124,281人
 • 密度16,451人/平方公里(42,609人/平方英里)

韩国城(英语:Koreatown;韩语:코리아타운)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的一个社区,集中在第八街和西大道附近。[2]20世纪60年代,韩国人开始大规模移民,集中在中威尔希尔地区。该区保留了不少装饰艺术风格的历史建筑[3]

这是洛杉矶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约有12万居民住在2.7平方英里的范围内。社区在种族上是高度多样化的,一半的居民是拉丁裔,三分之一是亚洲人。三分之二的居民出生在美国以外[1]

历史

[编辑]

1900-1980年代

[编辑]

1882年,美国与朝鲜订立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结束了朝鲜的封锁[4]。美国与朝鲜建交为1880年代末朝鲜族人移民到夏威夷铺路。1900年代初期,朝鲜移民抵达洛杉矶,并以民族教会为基础建立社区。随著来自朝鲜的人数增至数百人,他们的住宅区和商业活动扩展至洛杉矶商业区西南角,由洛杉矶华埠英语Chinatown, Los Angeles小东京步行可达[5]

到了1930年代,已有650名韩裔人住在洛杉矶[5]。他们建立教会、餐厅、社区组织以及以蔬菜和水果为基础分配的商店[5]。1936年,韩国移民最大的政治组织大韩人国民会英语Korean National Association将总部由旧金山移动洛杉矶以推动政治、文化、教育和宗教活动[6]。然而,种族契约法律和经济制约限制了韩国城范围北至阿当斯大道,南至斯劳森大道,西至西边大道,东至佛蒙特大道[7]。1930年代亦将此地区与好莱坞连系起来。1930、1931、1932和1934年大使酒店英语Ambassador Hotel (Los Angeles)举办了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8]。韩国城地区的娱乐产业逐步成长后,韩裔人仍然因为歧视性住屋政策分散至低收入区域[9]。1948年谢利对克雷默案英语Shelley v. Kraemer最高法院颁令禁止限制种族的住屋政策后,韩裔人开始向奥林匹克大道扩展,建立新居和新商店[9]

在1960年代末,邻近的邻里开始进入严重的经济衰退。曾经繁荣的威尔什尔中部地区变成无人的商业和办公地区,吸引了较富有的韩国移民[10]。此外他们也发现了廉价的住屋并在韩国城开设了许多商店。当地带有红陶外墙的艺术装饰大厦因经济上可养活新占用的商店而获得保留[3]1965年移民及国籍法案英语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65删除了对亚裔移民的限制,并促进了韩国城移民社区的成长。

到了1970年代末,奥林匹克大道多数商店和第8街地区都有韩裔人拥有[9]。此次经济增长促进了韩国媒体和社区组织的成立,并在建立社区身份认同起到重要角色[9]。韩国城可在南加州建立起韩国社区,并成为韩裔的主要枢纽[11],并在1982年成功设立了第一个韩国城路牌[9]

1992年洛杉矶暴动

[编辑]

1992年洛杉矶暴动对社区带来显著影响,强化了以社区为基础的非牟利组织的地位,包括韩国城青年及社区中心以及韩国城移民工人联盟[12]。这些组织提倡赔偿和保护韩裔美国人,而他们因为社会地位低下和语言障碍而缺乏政府支持[13]

在暴动期间,黑人和韩裔美国人直接发生种族冲突。韩国公民在许多黑人为主的社区都开设了商店。当白人居民离开后,韩裔人以低价购入了这些商店。说唱人艾斯·库伯在1991年专辑《死亡证英语Death Certificate》中与黑人市民怀疑亚裔人当中提及此事[14]

1991年3月16日,一名韩国商店店主斗顺子枪杀了15岁的黑人顾客拉塔莎·哈林斯。斗顺子指责哈林斯偷窃橙汁,在看见对方猛力丢下水壶转身离开后将其击毙[15]。部分历史学家将斗顺子的保释视为张力断裂点[16]

1992年的骚乱刺激了新一轮韩裔美国人的政治活动,但也将他们分为两派。自由派认为要联合洛杉矶其他少数族裔对抗种族打压替罪羊化英语scapegoating。保守派则强调法律与秩序英语law and order (politics)并支持共和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保守派也倾向强调韩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政治分别,尤其黑人和拉丁裔人[17][18]。尽管在韩裔美国人社区有如此分野,1992年暴动也启发了建立交叉性联盟的努力。1992年韩国城和平游行是一个破纪录的示威,超过3万名参与者代表跨代和跨种族的团结示威[19]

持续一周的暴动对韩国城破坏严重。洛杉矶有5000万美元经济损失,一半都是韩裔商店[20]。在暴动期间,韩国城与较安全的社区的道路遭到阻断。部分韩裔美国人意识到他们被困于危险之中。一名居民表示“这是遏制。警察切断韩国城对外交通,而我们被困在里面孤立无援。这些道路是到更富有社区的通道。不能否认。”[15]许多韩裔美国人生还者指这显示少数民族必须组织起来,以保护体制内不保护的非白人公民[14]

一名18岁的韩裔美国人爱德华·宋·李和他的三个朋友当时保护一家韩国披萨店。李意外地遭到误认他和他的朋友们为暴徒的韩国店家击毙[21]。姜庆元(音译)当时对他在街上的尸体进行了拍摄[22]

韩国公民感到警察并不保护他们,紧急应变队也不回应他们的求助电话[22]

暴动的影响削弱和破坏了韩裔美国人收入来源,连同受影响的甚少援助,导致时至今日洛杉矶的韩国人仍在贫穷中挣扎[22]

地理

[编辑]
2014年的鸟瞰图

该社区位于市中心西北3英里(5千米),好莱坞西北4英里(6千米),距离圣莫尼卡海滩12英里(19千米),洛杉矶国际机场16英里(26千米) 。基本上地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 200英尺(61米).[2]

洛杉矶市将韩国城市议会的官方边界设定为南到奥林匹克大道(从西大道到佛蒙特大道),东到佛蒙特大道(从奥林匹克大道到第三街),北到第三街(从佛蒙特大道到西大道),西大道从第三街到奥林匹克大道[23]

韩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位于威尔希尔大道3243号[24]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位于Shatto Place443号,而护照和签证办公室在500号三楼。[25]。萨尔瓦多总领事馆位于威尔希尔大道3450号,危地马拉总领事馆位于威尔希尔大道3540 号。洪都拉斯总领事馆和尼加拉瓜总领事馆位于威尔希尔大道3550号。玻利维亚总领事馆位于威尔希尔大道3701号。

公共交通

[编辑]

洛杉矶轨道交通共设有三个地铁站服务韩国城,分别为洛杉矶地铁D线(原称紫线)的Wilshire/Normandie站和Wilshire/Western站,以及洛杉矶地铁B线(原称红线)与D线共同服务的Wilshire/Vermont站。搭乘地铁往来于洛杉矶市中心和韩国城仅需10分钟。

除地铁外韩国城还有众多公交线路,主要由LA Metro,Big Blue Bus和LADOT运营。具体巴士或轨交线路及班次信息可用Transit App,谷歌地图,苹果IOS自带地图和LA Metro官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查询。

公共场所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Koreatown. Los Angeles Times Neighborhood Project (The Los Angeles Times). [201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9). 
  2. ^ 2.0 2.1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名资讯系统:Koreatown
  3. ^ 3.0 3.1 Hawthorne, Christopher (November 29, 2014) "KOREATOWN'S COOL OLD BUILDINGS POINT TO L.A.'S FUTU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Los Angeles Times
  4. ^ Ong., Hing, Bill. Making and remaking Asian America through immigration policy, 1850-1990需要免费注册.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ISBN 9780804723602. OCLC 26211250. 
  5. ^ 5.0 5.1 5.2 Yu, Eui-Young; Choe, Peter; Han, Sang Il; Yu, Kimberly. Emerging diversity, Los Angeles' Koreatown 1990-2000. Amerasia Journal. 2004, 30:1: 25–52 –通过UCLA Asian American Studies Center. 
  6. ^ Loc, Tim. 10 Thing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Koreatown. LAist. October 4, 2016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2, 2019). 
  7. ^ East to America : Korean American life stories需要免费注册. Kim, Elaine H., Yu, Eui-Young. New York: New Press. 1996. ISBN 978-1565843998. OCLC 32778918. 
  8. ^ Oscar Legacy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 Sciences. Oscars.org. 2012-08-24 [201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8). 
  9. ^ 9.0 9.1 9.2 9.3 9.4 Park, Kyeyoung; Kim, Jessica. The Contested Nexus of Los Angeles Koreatown: Capital Restructuring, Gentrification, and Displacement. Amerasia Journal. 2008, 34 (3): 126–150. doi:10.17953/amer.34.3.d03g386u007n286w. 
  10. ^ Reyes-Velarde, Alejandra. Hi Duk Lee, visionary who founded Los Angeles’ Koreatown, dies at 79. Los Angeles Times. March 22, 2019 [22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11. ^ Quinones, Sam. THE KOREATOWN THAT NEVER WAS. Los Angeles Times. June 3, 2001 [2019-03-23]. ISSN 0458-3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美国英语). 
  12. ^ Chung, A. Politics without the politics: The evolving political cultures of ethnic nonprofits in Koreatown, Los Angeles.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2005, 31 (5): 911–929. doi:10.1080/13691830500177701. 
  13. ^ Kim, Rose M. 3. "Violence and Trauma as Constitutive Elements in Korean American Racial Identity Formation: The 1992 L.A. Riots/Insurrection/Saigu.". Ethnic & Racial Studies. 2012, 35 (11): 1999–2018 [8 November 2012]. doi:10.1080/01419870.2011.602090. 
  14. ^ 14.0 14.1 Mock, Brentin. What We Forgot About the 1992 L.A. Riots. CityLab.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9) (英语). 
  15. ^ 15.0 15.1 Lah, Kyung. The LA riots were a rude awakening for Korean-Americans. CNN. April 29, 2017 [December 13,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8). 
  16. ^ How Koreatown Rose From The Ashes Of L.A. Riots. NPR.org.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英语). 
  17. ^ Edward J.W. Park, "Competing visions: Political formation of Korean Americans in Los Angeles, 1992-1997"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8-26. Amerasia Journal, 1998, Vol. 24 Issue 1, pp 41-57
  18. ^ Nancy Abelmann and John Lie, Blue dreams: Korean Americans and the Los Angeles riots (1997)
  19. ^ CHANG, IRENE; KRIKORIAN, GREG. A CITY IN CRISIS : 30,000 Show Support in Koreatown March : Demonstration: Various ethnic groups gather. They call for peace: 'We want no more fighting.'. Los Angeles Times. 1992-05-03 [2018-03-21]. ISSN 0458-3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美国英语). 
  20. ^ When LA Erupted In Anger: A Look Back At The Rodney King Riots. NPR.org.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英语). 
  21. ^ 'Let It Fall': Jung Hui Lee, whose son was killed during the LA uprising, in her own words. ABC News. [2019-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3) (英语). 
  22. ^ 22.0 22.1 22.2 Campbell, Andy; Ferner, Matt. What Photographers Of The LA Riots Really Saw Behind The Lens. Huffington Post. 2017-04-28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美国英语). 
  23. ^ 09-0606 (CFMS). Cityclerk.lacity.org. [2012-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1). 
  24. ^ "Contact 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nsulate-General of South Korea in Los Angeles. Retrieved on December 24, 2008.
  25. ^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our Consula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Los Angeles. Retrieved on January 30, 2009.
  26. ^ 存檔副本. [201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9).  Church website
  27.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ng.com
  28. ^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ng.com

参考文献

[编辑]
  • Nancy Abelmann and John Lie, Blue dreams: Korean Americans and the Los Angeles riot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