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鳄鱼手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鳄鱼手记
作者邱妙津
语言中文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时报文化(1994年初版,1997年二版)
INK印刻文学(2003年)
出版时间1994年、1997年7月
出版地点台湾
规范控制
ISBN9571323268

鳄鱼手记》是台湾作家邱妙津1994年出版(1997年第二版)的首部女同志长篇小说。书中以情感浓密,内心痛苦折磨的文字,描绘女同志的身分认同、情感归属与自我探求,并以诙谐手法穿插了鳄鱼的故事,以“鳄鱼”[1]象征同志在异性恋为主流的社会中,必须穿著人装、隐身生活。

曾获时报文学奖推荐奖,甫发行便震惊文坛[2],是九零年代台湾重要女同志小说代表作之一[3],亦是台湾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4]。书中“鳄鱼”、“拉子”[5]等词也取代“女同性恋者”这个旧词,成为台湾女同志的自称用语;而其衍生词“拉拉”更在香港、中国热烈流传[6]

内容

[编辑]

《鳄鱼手记》是邱妙津大学时期的作品,共八篇手记,每篇手记代表大学四年的一个学期。小说内容围绕在拉子、吞吞、至柔、水伶、楚狂、梦生等人的大学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以私密手记的形式描述主角拉子对于自我认同与情感归属的矛盾,她透过爱欲挣扎的文字,真挚地情感告白,并描绘了九零年代同性恋者在以父权为主体的社会下、面对自身的同性之爱的心理困境。[7]

双数章节则以一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单数章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单数、双数章节以不同材料、叙述手法的双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8]

本书特色

[编辑]

小说以双重叙事主线进行,除了拉子等人的大学生活,与周遭人物故事外,另一个叙述线便是反复出现、交织在文本中的鳄鱼寓言式的书写。[9]桑梓兰在其著作中提到,本书是写实主义和动物寓言的揉合,邱妙津以蒙太奇和跳跃剪接(jump-cutting)的手法来组织架构,可视为《鳄鱼手记》的一大特色。[2]作家纪大伟认为,这两条线并没有明确的互相定义关系,但一般认为鳄鱼象征了表面看起来友善害羞但内心孤寂的拉子,或象征了同性恋者。[10]

书中象征式的书写笔法,常给读者抽离的感受,看似毫无有机关联的穿插、介入、描写,贯穿整篇小说文本。其中邱妙津所使用的鳄鱼符号,是否有明显的指涉,并被赋予特殊意义,经常成为备受讨论的问题。[11]

作家纪大伟在专栏中写道:其实鳄鱼代表了什么,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它并不像真正的鳄鱼或任何恶兽,小说中其实也没明说它代表了同性恋者或拉子。平心而论,它就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但读者往往将这个空洞的符号读做同性恋或拉子。[10]而学者刘亮雅及研究者汤子慧皆认为鳄鱼即女同性恋者。[12][13]

相关评论

[编辑]
  • 陈芳明在《台湾新文学史》中提到:“那是一个欲开未开的年代,同志小说被迫停留在反复求索的阶段。在面对社会之前,必须优先面对自我。未能身历其境者,在小说中走过一次,必然刻骨铭心。”[4]
  • 桑梓兰[谁?]在《浮现中的女同性恋:现代中国的女同性爱欲》中提到:“或许邱妙津小说的价值之处,正是把女同性恋个体的自我感受和女同性恋公众论述(包括女同性恋运动论述)之间的缠结相斗加以戏剧化。她揭示个体经历恐同症的痛苦,要比激进社群的联合政治声明来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对台湾一些酷儿理论家而言,邱妙津的作品似乎不够具有战斗性。”[2]
  • 许珮语[谁?]在其硕士论文[14]中认为叙事者皆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开展故事情节,看似只是单方面与读者诉说,实则主动邀请读者进入文本参与叙事者的“告白”[15]
  • 刘亮雅[谁?]则认为《鳄鱼手记》是一篇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回顾式的挖掘女同志成长过程中的创伤。[16]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朱, 伟诚. 〈《鱷魚手記》導讀〉. 《文学台湾》 (文学台湾杂志社). 
  2. ^ 2.0 2.1 2.2 桑, 梓兰. 《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 2015: 287–304. 
  3. ^ 蔡, 知臻. 同志悲歌及其純愛:論邱妙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的動物意象、性別政治與情感象徵 (PDF). 台中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 (台中教育大学). 2017, (31): 43-57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5). 
  4. ^ 4.0 4.1 陈, 芳明. 《台灣新文學史》. 2011: 617–618. 
  5. ^ 林佩苓. 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論邱妙津作品中的女同志文化菁英氣質與性別邊緣位置 (PDF). 《女学学志:妇女与性别研究》 (台大妇女研究室). 2011, (28): 107-13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5). 
  6. ^ 纪, 大伟.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2017: 403. 
  7. ^ 许, 珮语. 邱妙津女同志小說中「我」的告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主. 淡江大学中国文学学系硕士班学位论文. 2017: 19–22. 
  8. ^ 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鱷魚手記》內容簡介.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9. ^ 纪, 大伟. 《同志文學史》. 2017: 402–403. 
  10. ^ 10.0 10.1 【週二|台灣同志文學簡史】紀大偉:鱷魚的正面與背影. OKAPI阅读生活志. [202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8) (中文(台湾)). 
  11. ^ 蔡知臻. 同志悲歌及其純愛:論邱妙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的動物意象、性別政治與情感象徵 (PDF). 台中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 (台中教育大学). 2017, (31): 43-57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5). 
  12. ^ 汤子慧. 《邱妙津及其作品研究》,(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101 年碩士論文)。. 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2002. 
  13. ^ 刘亮雅. 愛慾、性別與書寫:邱妙津的女同性戀小說. 《中外文学》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 1997-08, (第303期). 
  14. ^ 许珮语. 《邱妙津女同志小說中「我」的告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主》碩士論文. 淡江大学. 2006. 
  15. ^ 许, 珮语. 《邱妙津女同志小說中「我」的告白——以《鱷魚手記》及《蒙馬特遺書》為主》碩士論文. 淡江大学. 2006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16. ^ 刘, 亮雅. 《鬼魅書寫:台灣女同性戀小說中的創傷與怪胎展演》. 《中外文学》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 2004-06, (33): 16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