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黑颈鸊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颈鸊鷉
繁殖羽(指名亚种,摄于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州
非繁殖羽(美洲亚种,摄于美国加州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䴙䴘目 Podicipediformes
科: 鸊鷉科 Podicipedidae
属: 鸊鷉属 Podiceps
种:
黑颈鸊鷉 P. nigricollis
二名法
Podiceps nigricollis
Brehm, 1831
Range of P. nigricollis
  繁殖区
  非迁徙区
  迁徙区
  非繁殖区
黑颈鸊鷉的蛋

黑颈鸊鷉学名Podiceps nigricollis)是鸊鷉科水鸟中的一员。目前有三个公认的亚种,包括指名亚种。它的繁殖羽具有独特的赭石色羽毛,延伸到眼睛后面和耳盖上。其余上半部分,包括头、颈、胸,颜色为黑色至黑褐色。侧面为黄褐色的红褐色至褐栗色,腹部为白色。非繁殖期时,这种鸟的上半部是灰黑色的,包括头顶和颈后的垂直条纹。侧面也是灰黑色。身体其他部分为白色或淡白色。幼鸟的深色区域有更多的棕色。P. n. Californicus亚种的喙较长。另一个亚种,P. n. gurneyi,可以通过其灰色的头部和上半部分以及其较小的尺寸来区分。P. n. gurneyi也可以通过其缺乏非繁殖期的羽毛来区分。本种存在于非洲、欧亚大陆和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颈鸊鷉使用多种觅食技术。昆虫是这种鸟类的主要食物,在水面或飞行时被捕获。它偶尔也会进行叶子的采集。这种鸊鷉会潜水捕捉甲壳类、软体动物、蝌蚪、小青蛙和鱼。在盐湖蜕皮时,这种鸟主要以盐水虾为食。黑颈鸊鷉在开阔的湖面上做漂浮的杯状巢。巢杯上盖有圆盘。这种巢的位置既有群居的,也有单独的。在繁殖季节,根据地点不同,这种鸟会产一窝(有时是两窝)3至4枚蛋。由于同卵寄生,卵的数量有时会更多。经过21天的孵化期,卵孵化后,就会弃巢而去。约10天后,父母将雏鸟分给自己。此后,雏鸟在10天左右就会独立,约3周后就会羽化。

虽然黑颈鸊鷉一般避免飞行,但在迁徙过程中,它的飞行距离最远可达6,000公里(3,700英里)。此外,它在完成迁徙后的两个月内不会飞行,以到达一个可以安全蜕皮的区域。在这次蜕皮期间,鸊鷉的体重可以增加一倍。到达这些地区的迁徙是很危险的,有时会有成千上万只鸊鷉死亡。尽管如此,它还是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最不值得关注的物种。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鸊鷉。它面临着潜在的威胁,如石油泄漏,但这些威胁不可能对整个种群构成重大风险。

分类

[编辑]

本种由卡尔-路德维希-哈布利茨在1783年首次描述为Colymbus caspicus,来自Bandar-e Anzali的一只鸟。这原本被认为是角鸊鷉的同义词,直到1948年Erwin Stresemann发现这种描述更适用于黑颈鸊鷉。在此之前,最早的描述被认为是由Christian Ludwig Brehm在1831年提出的,他根据德国的一种鸟类给这种鸟取了现在的学名Podiceps nigricollis。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压制了C. caspicus这个名字。属名Dytes有时用于本种,一个由罗伯特·里奇韦在1881年正式确定的放置。

这只鸟与银色鸊鷉和朱宁鸊鷉密切相关。已灭绝的哥伦比亚鸊鷉有时被认为是本种的一个亚种,此外还有其他三个现存的亚种:

  • P. n. nigricollis - (Brehm, CL, 1831): 指名,被发现从西欧到西温带亚洲(在南部和西部过冬),在亚洲中部和东部,以及在非洲东部。
  • P. n. gurneyi - (Roberts, 1919): 被发现在南部非洲
  • P. n. californicus - (Heermann, 1854): 从加拿大西南部通过美国西部发现。

通用名称,Podiceps,来自两个拉丁词:podicis,意思是 "发泄 "或 "肛门",pes意思是 "脚"。这是指鸟类腿部的附着点--在其身体的最后端。具体的表称nigricollis是拉丁文 "黑颈 "的意思:niger意为 "黑",collis意为 "颈"。亚种表名californicus来自 "加州",而gurneyi则来自英国鸟类学家老约翰-亨利-古尼的名字。

"黑颈鸊鷉 "已被国际鸟类学委员会(IOC)指定为正式名称。这个物种的两个俗名都是指该鸟处于繁殖期时可见的特征,在这种羽翼下,它的颈部是全黑色的,头部两侧各有一束金色的羽翼喷射。"耳鸊鷉 "这个名字比 "黑颈鸊鷉 "这个名字要早近一个世纪。后者最早由恩斯特-哈特特在1912年使用,目的是使该物种的普通名称与其学名一致。在北美,"耳鸊鷉 "这个名字仍然被用来指代这种鸟。

描述

[编辑]

黑颈鸊鷉通常长28至34厘米(11至13英寸),重265至450克(9.3至15.9盎司)。该鸟的翼展范围为20.5-21.6英寸(52-55厘米)。繁殖期羽色中的名义亚种的头、颈、胸和上半部分都被染成黑色至黑褐色,但眼睛后面延伸到眼罩和颈部两侧的赭色羽毛扇除外。此眼多为红色,眼内侧有一狭窄而较浅的黄色环,眼眶为橙黄色至粉红色。而薄而上翘的喙则是黑色的,与眼睛之间由一条从檐部开始的黑线相连。有时,可以发现前颈部大多染有褐色。上翼呈黑褐色至灰褐色,并有二翼和部分内初翼形成的白色斑块。侧翼的颜色为褐红色至褐栗色,偶有黑色斑点。翅下和腹部为白色,前者的例外是深色的三层和大部分淡灰褐色的外底层。腿为深绿灰色。雌雄相似。

在非繁殖期的羽色中,被子鸟的上半部、帽子、颈部和后颈部均为灰黑色,后颈部上半部的颜色包含在一条竖条纹中。帽子的深色到达眼睛以下,可以看到,扩散到耳盖。颈部两侧的耳盖后面,有白色的椭圆形。颈部其余部分呈灰色至棕灰色,并有数量不等的白色。胸部为白色,腹部为白色。侧面的颜色为黑灰色与白色斑点的混合色。不繁殖时喙的颜色与繁殖羽的颜色不同,前者的灰色明显增多。

黑颈鸊鷉幼鸟与非繁殖期的成年鸟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包括幼鸟的暗部通常多为褐色,黑色较少。卵巢常染有淡灰色,眼后有白痕。在头的两侧和上颈部,有黄褐色或黄褐色的色泽。雏鸟呈绒毛状,头部呈黑灰色,有白色或淡水灰色的条纹和斑点。喉部和前颈部大体呈苍白色。上部多为深灰色,腹部为白色。

与提名鸟相比,Californicus亚种的喙通常较长,在繁殖季节时有棕灰色的内基。当不繁殖时,提名亚种比Podiceps nigricollis californicus少有弥漫和苍白的小孔。另一个亚种,P. n. gurneyi,是三个亚种中最小的一个,除了头部和上半部比较灰暗外。这个亚种的成鸟在其较小的翅盖上也有红褐色的色彩。它除了头侧的绒毛较浅外,也没有非繁殖期的羽毛。

叫声

[编辑]

繁殖时,黑颈鸊鷉会发出一种安静的 "ooeek",从本来就很高的音调上升。这种叫声除了低沉而快速的颤音外,还被用作领地的叫声,这种叫声本身也在求偶时使用。另一种叫声是短促的 "puuii "或 "机智"。这种鸊鷉在非繁殖季节和进食或休息时,是沉默的。

分布和生境

[编辑]

此种鸟繁殖于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部及美国西南部和西部的淡水湖泊植被区。繁殖结束后,这种鸟会迁徙到盐碱湖泊中去蜕皮。然后,在完成蜕皮后,有时等待几个月,就会迁徙到西南部的古北区和非洲、亚洲的东部等地过冬。它也在非洲南部过冬,这是它繁殖的另一个地方。在美洲,它最南端的危地马拉过冬,不过那里的越冬种群主要限于加利福尼亚湾、萨尔顿海和下加利福尼亚的岛屿。不繁殖时,它的栖息地主要是含盐湖泊和沿海河口。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odiceps nigric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7 August 2018].  资料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无危级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