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05年拉斐尔·纳达尔网球赛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5年是纳达尔开始横扫网坛、战绩彪炳的一年,同时,亦为当时单季夺得ATP巡回赛单打冠军数目最多球员。(2005年11冠,和球王费德勒并列第一位。)

澳网,在第四轮本以两盘在手领先,不过最后却连输二盘,以5-7, 6-3, 6-1, 63-7, 2-6遭到后来夺得亚军的地主与前世界第一休伊特所淘汰,但也取得当时的生涯最佳成绩。迈阿密大师赛,纳达尔在决赛再次与世界第一费德勒交手,尽管在第三盘一度只差两分取得胜利,最终却连失三盘遭到费德勒逆转,在这段期间的表现,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纳达尔的突破[1][2]

在法网之前的红土赛季,纳达尔在这段期间开始称霸红土赛季,他先在蒙地卡罗捧起生涯第一座ATP大师系列赛冠军(决赛以6-3, 6-1, 0-6, 7-5击败科里亚),隔周在家乡巴塞隆纳公开赛举起冠军(决赛以6-1,7-64,6-3击败前法网冠军费雷罗),之后又赢得罗马大师赛冠军(决赛以6-4, 3-6, 6-3, 4-6, 7-66击败科里亚)。同年5月,纳达尔的单打排名已跃升到世界前5名[3],是自1993年以来最年轻的 Top 10球员。

5月,挟著17连胜的不败之身,纳达尔初次挑战法网,相继击败两位备受期待的地主选手,接著在准决赛力挫费德勒,成为当年四位战胜费德勒中的其中一位运动员(其他三位以序是萨芬加斯奎特纳尔班迪安),更在决赛以66-7, 6-3, 6-1, 7-5打败阿根廷选手普尔塔,排名上升到世界第三[3],是继前世界第一山普拉斯1990年拿下美网之后,又一位未满20岁的球员夺得大满贯奖杯。纳达尔更是继1982年维兰德(Mats Wilander)以后,第一位首次参加法网便能夺冠的球员。

法网之后,纳达尔的连胜纪录停留在24场,打破了1988年美国名将阿格西创下网球公开赛年代青少年球员的最长连胜纪录(23场)[4]

德国哈勒草地网球赛,纳达尔首轮便遭到地主选手瓦斯克淘汰[5],隔周温网第二轮以4-6, 6-4, 3-6, 4-6败给卢森堡选手穆勒。同年7月,19岁零一个月又22天的纳达尔,未满20岁就窜升到男单世界第二,在他之前仅有博里贝克尔两位网坛巨星有此成就。

8月,纳达尔在加拿大大师赛击败阿格西夺冠,并以第2种子身份前进美网,取得当时的生涯最佳成绩(第三轮以4-6, 6-4, 3-6, 1-6败给地主布雷克),并在美网后拿下两个硬地赛事冠军。

9月,中国公开赛决赛再次击败科里亚,以及在台维斯杯赢得对义大利的比赛。10月的马德里大师赛,又以五盘大战辛苦击退柳比西奇,拿下本年度第四个大师赛冠军头衔。年终网球大师杯,纳达尔因为受伤以致于无法参赛[6]

纳达尔是继费德勒后,自1990年起,为ATP大师系列赛(ATP Masters Series)历史上,第二位在单季中拿下4个大师赛(不计算ATP年终赛(大师杯))的男子单打冠军的球员。(2005年,蒙特卡洛大师赛、意大利电讯大师赛(罗马大师赛)、罗杰斯大师赛(加拿大大师赛)、马德里大师赛,前两者属红土赛事,后两者属硬地赛事。)

总计这一年,纳达尔勇夺11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打破维兰德在1983年9个的20岁以下球员一年夺标数目最多纪录。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新闻

[编辑]
  1. ^ Brave Hewitt battles past Nadal. BBC Sports. 24 January 2005 [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1). 
  2. ^ Nadal proves to be the real deal. BBC Sports. 5 April 2005 [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1). 
  3. ^ 3.0 3.1 TP Rankings History: Rafael Nadal. ATP Tour. [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8). 
  4. ^ Teen Nadal gives Spain reign over French Open. Associated Press (USA Today). 5 June 2006 [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2). 
  5. ^ Waske snaps Nadal's winning streak. Associated Press. 10 June 2005 [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6. ^ Linden, Julian. Foot injury delays Rafael Nadal's comeback. Reuters. 5 January 2006 [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