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M2半履带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2半履带车
类型半履带车
原产地美国
基本规格
重量9 吨
长度5.96 米
宽度2.2 米
高度2.26 米
操作人数2 + 7 人

装甲6 - 12 毫米
主武器12.7×99 毫米 NATO(.50 BMG)白朗宁M2重机枪
发动机White 160AX
147匹(110 kW)
悬挂前轮、后履带
作战范围200英里/ 320公里
速度40 英里/小时

M2半履带车(M2 Half Track)是美国二战生产的军用装甲车辆。

历史

[编辑]

M2半履带车的设计由美国陆军军械兵雪铁龙Kégresse半履带车作评估。此间,陆军骑兵部队发现他们的侦察车辆在雨季时由于车重和路面压力而表现不良。

1938年,怀特汽车公司(White Motor Company)将4轮的M3侦察车改用Timpken半履带底盘,并把这种型号名为T7半履带车,但沿用的引擎无法为半履带驱动系统提供足够动力,当时的T7被美国陆军用作火炮牵引车,其后又改用更大动力的引擎并命名为T14。

1940年,美国陆军正式采用T14并将其更名为M2半履带车。M2的设计被认为对机械步兵来说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于是加装了更大的车体,这就是M3半履带车。同年,M2和M3一起投产。陆军在1943年收到第一辆M2。

陆军不同的部队对其使用也不太一样。炮兵部队将其作105毫米火炮牵引车和弹药输送车。装甲步兵单位则将其作为机枪火力组的载具或作为侦察车使用。1942年至1943年间,由于战场需求,美军把M2及M3半履带车作大量不同改良,包括车体、武器、引擎及装甲等。

各型号的M2半履带车共制造了约13500辆,在租借法案的需求下,凯斯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又生产了约3500辆M9半履带车(M2衍生型)。

使用

[编辑]

第一架正式版本的M2半履带车在1941年投入战场,包括菲律宾北非欧洲战场的的美国陆军及在太平洋沿岸战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都大量装备该车。约800辆M2及M9通过租借法案被送往苏联。剩下的则交给盟军,主要是南美诸国装备。M2系列因为通用性高,在二战及战后被不断升级和改良以延长服役寿命,阿根廷陆军一直沿用升级版的M9半履带车至2006年,并把这批M9捐赠给玻利维亚

1950年6月12日中华民国国防部第四厅呈报部队编制“M2A1半履带车”335台,现有108台。

型号

[编辑]
图中正中间的是M2,左面是M3,M3的车壳比M2较长及较高。
正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工序的M2。
中华民国陆军使用的M2A1

基本型/侦察型

[编辑]
  • M2—原型版本,以怀特半履带车上装有怀特160AX引擎而成,对应车用滑冰版,车上装有白朗宁M2重机枪
    • M2E5/M9—凯斯国际公司生产的版本,没有尾门,改用较长车壳,外型与M5相似但内部设计不同。
      • M9A1—以M9改成,装有M49机枪及尾门。
    • M2E6/M2A1—把原本位于正中间的M49机枪座改为前座驾驶席右边,再加装三把 .30口径机枪在车体中间位置及车壳左和右边。

自走炮型

[编辑]
  • M4/M4A1 81mm MMC—以M2加装81毫米M1迫击炮,一般需把迫击炮拆下发射,但紧急时可在车内发射,M4A1是把迫击炮固定在车内的版本。
  • M2 w/ M3 37mm—美国陆军机械化步队的版本,装有37毫米M6反战车炮,部份型号改用37毫米M3反坦克炮,这批使用37公釐反战车炮的M2为美军第一代驱逐战车。

防空型

[编辑]
  • T1E1—没有投产,只有试验型,以M2在车体中间位置加装双联装M2防空机枪,其Bendix双联装机枪座的设计不符合要求。
    • T1E2—以T1E1改用Maxon M33双联装机枪座,与T1E4相似。
    • T1E3—只有试验型,以T1E1/E2改用B-17轰炸机的Martin双联装机枪座,但因其设计过于复杂及过大没有投产。
  • T28 CGMC—以M2车体装有37毫米M1A2自动防空炮及两把M2重机枪,车壳两侧及后面被拆除以堤供更多空间操作武器,这种设计在1942年取消,但又在同年重新启用在更长车壳的M3半履带车上,名为T28E1
  • T10—用于加装美国仿制的希斯潘诺(Hispano-Suiza)HS.404 20毫米防空炮的试验型,采用马克森炮座,这种设计最终用于M3半履带车的衍生型T10E1上。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