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拜占庭帝国/精选条目/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像破坏运动指8世纪到9世纪之间东罗马帝国间关于圣像崇拜问题的争论,以及其中数位皇帝所推行的相关政策。从726年皇帝利奥三世颁布禁止偶像崇拜法令为开端,至843年幼帝米海尔三世统治时期,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为止,持续了117年。外表看起来只是破坏偶像主义的兴起,但深层目的是要打击东西教会分裂前的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在境内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贵族一直垂涎教会的土地,希望藉以没收教会财产。

380年,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令打击异教信仰,以确立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大量民族宗教传统和地方神话因此被整合到教会的神话中。然而,由异教皈依基督教的信徒,不习惯崇拜没有形象的神;同时,许多曾为异教制作偶像的艺术家工匠开始转为基督教会服务,教会的艺术风格因而受到罗马既有的艺术风格的影响,描绘的形象趋向栩栩如生。在4到5世纪时期,教会在地下墓穴的绘画和集会所的壁画中,采用了一些象征性的符号和形象来代表基督。

在7世纪以前,东方和西方的教会中出现许多基督使徒圣徒、和殉道者的图像崇拜,东方大多都是平面的图像,而西方的教会大都是雕像,这些图像是为了使在基督的真理上未受教育的人可以学习、思想的方式,但不久人们将这些的图像当做是守护神一样,将他们图像上剥落下来的著色之物掺和于圣餐的饼酒之中,亦被视为把这些图像当成偶像一样的崇拜,而有关于图像的争辩是爆发于8世纪而延长到9世纪。

总体而言,利奥三世推行运动是因为人民对当时奢华教会的不满,要求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圣像崇拜,教会地位崇高及财富雄厚,帝国政府想利用破坏圣像抵抗修院的势力,因而借由认为圣像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偶像,有违宗教原则的指责,发动毁坏圣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