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汇丰
汇丰曾于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新闻动态”栏位。 |
汇丰属于维基百科社会科学主题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此条目已被学术论文引用。该论文为:
|
下列网页锚点已失效。
请协助修正错误锚点。若机器人无法在修复锚点后数分钟内自动删除本范本告知的讯息,请您协助移除本模板。 | 报告错误 |
条目名称建议
[编辑]为免“滙”/“匯”之辩,建议转为“汇丰”,或干脆使用“HSBC”。--Minghong 13:49 2005年3月21日 (UTC)
- “滙豐”是专有名词,不应更改。何不“匯豐”->“滙豐”?--203.218.6.56 20:25 2005年4月14日 (UTC)
- 使用“匯”(Big5字元)不是只用这个原因而去改名。<-- Big5 is not an excuse.“滙”为Unicode的一个字元,因此“滙豐”是更适合“匯豐”。--Shinjiman ⇔ ♨ 08:01 2005年4月29日 (UTC)
将汇丰这个条目分拆成汇丰控股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可行性
[编辑]基本上汇丰控股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两家公司,前者位于伦敦,于1991年成立,后者位于香港,为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LG4761 05:19 2006年7月16日 (UTC)
- (+)支持,中银香港被评为特色条目时也收到分拆中银香港控股的提议。可见这种分拆是可行的。 -- Kevinhksouth (Talk) 14:58 2006年7月17日 (UTC)
重新合并?
[编辑]经过数月的分拆后,汇丰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其实很相像,两者分拆后,令人无从入手加以改进内容。我提议把两者重新合并成汇丰银行。原因如下:
- HSBC的誔生,是汇丰银行发展史的一个阶段,而非分道扬镳,应把HSBC集团的成立变成一个sub heading内容。
- 在中文世界中,不论HSBC或Hong Kong Bank,一般都统称为“汇丰银行”,若把它们分拆,令人颇难寻找
- 近日我准备更新汇丰银行的历史,当中包括汇丰向清政府、袁世凯等的借货,以及汇丰扮演的中央银行角色,但汇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历史内容相当近似,实在不知应放到哪里。
- 值得留意是,两条条目分别用了“匯豐”及“滙豐”二字,容易混淆,应顺带统一。
--Yau 15:32 2006年12月4日 (UTC)
- 汇丰这个条目主要是关于汇丰集团及母公司汇丰控股,汇控及旗下附属公司(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法律上为独立个体(中银都有母公司中国银行及附属公司中银香港的独立条目)。
- 汇丰向清政府、袁世凯等的借货,以及汇丰扮演的中央银行角色可以加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条目中。
- 该条目向来都是“滙豐”不是“匯豐”。
LG4761 12:02 2006年12月5日 (UTC)
各地的汇丰银行
[编辑]本人认为,不同地区的汇丰银行只要有一定规模,也应该设有独立条目。以台湾为例,其规模于收购中华商业银行后,可算显著增加,郑海泉也曾表示甚为重视台湾区业务,可惜却被某些人无理合并。另外,有不少人对条目甚为无知,却无故合并。又以越南汇丰为例,其申请较早前也获越南政府批准,改组成为独立于香港汇丰的公司。
即使不认同有关分拆条目的见解,但台湾、韩国、越南等地的汇丰不直接隶属香港分公司,却是不争的事实。
希望大家注意一下。 仁心文术 (留言) 2008年3月8日 (六) 11:24 (UTC)
“汇丰转让的10项物业”移置此处
[编辑]“汇丰转让的10项物业”重要性不足,但略具参考资料,故移置此处。--Kolyma(留言) 2014年2月1日 (六) 02:16 (UTC)
物业(成交价)
- 山顶种植道35号至37号(56.22亿)
- 山顶种植道45(32.94亿)
- 旺角汇丰大厦(31.58亿元)
- 尖沙嘴汇丰大厦(19.03亿元)
- 山顶种植道33号(14.94亿)
- 山顶普乐道4号及6号(13.03亿)
- 山顶种植道50(12.69亿)
- 山顶马己仙峡道33号(9.54亿)
- 山顶百禄径6号(9.39亿)
- 山顶中峡道19号(5.61亿)
说明版本75834300挂上“不中立内容”模板之原因
[编辑]依Template:POV-statement之指引,现于讨论页说明版本75834300中标黄部分语句之原因:“进退自如”“丰厚利润”是对商业行为之评价,主观色彩浓厚。--通界互联(留言) 2023年2月4日 (六) 18:3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