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Father vice/test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神修院南殿近景

圣神修院(Holy Spirit Seminary)位于香港黄竹坑惠福道6号,原址属创办于1931年,至1964年为止一直为华南教区培训教牧人员的“华南总修院”(South China Regional Seminary / 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华南总修院曾于1941年1945年日治时期一度停办,复办后又因中国政权变更,华南地区没有修士前来而停辨。天主教传信部于1964年将为华南总修院移交予香港教区管理。同年,成立1957年,原址位于薄扶林太古楼一块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所捐献的土地的圣神修院迁入华南总修院原址发展,以培训本港天主教修士为目的。1970年,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成立,并于1973年起接受信徒入读。神哲学院的神学部及哲学部先后于1970年1970年成为罗马宗座传信大学属校。宗教学部亦于1989年成立,同样地获得宗座传信大学神学院的认可。

圣神修院现时除了是香港训练天主教神职人员的重要地方,也为教友提供图书馆服务、静舍租用服务以及开放教区文物馆予已预约人士。亦有每月一次,名为“聆风乐祷”的读经及祈祷活动开放予一般人士入内参加。

历史

[编辑]

华南总修院时期

[编辑]
1930年代的华南总修院

议决

[编辑]

早于1922年,首任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已有意在香港成立一所总修院,以便培训华南地区有意修道的青年。1924年, 刚恒毅总主教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中国天主教会议,会议的其中一项议决为在中国全国成立共十四所总修院。华南总修院即为1936年前成立的十一所总修院的其中一所(亦为日后寿命最长的一所)。[1]

选址

[编辑]

刚恒毅总主教递予教廷传信部的书信表示当时的港督金文泰愿意为修院地皮及其他有关事项,以及提供“有关的便利”。他在信中亦曾表现他视察过香港郊区的一些土地,他记述“……位于山脚,地点甚佳,且离市区不远,海陆交通都很方便。”若要购买那块面积共十万平方公呎的土地,刚恒毅总主教推测约需美金三千元。[2]

他亦向传信部表示那时为相当适合建院的时机,更清楚指出无论香港发生甚么政治或经济危机,香港仍会受英国管辖,所以推论香港乃安全之地;在此地建院亦能方便接触各华南代牧区,而且也不会牵涉任何政治性的问题。而当时的主教们亦认同在香港建立总修院最佳的培训条件予有志于训导及牧养教众的人士。[3]但需一提的是,当时在政治不稳的中国大陆仍有十所总修院相继落成。[4]


另有说法指华南总修院选址于香港是由于当时适合于华南建立总修院的城市只有广州,但广州代牧区是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所牧养,而当时的法国政府一直反对罗马教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若华南总修院建于广州,运作必会受制于法国政府,而在香港建院则恰好可以回避这个政治问题。[5]


购地

[编辑]
恩理觉主教

香港宗座代牧区恩理觉主教于1927年3月11日首次去信予当时的香港总督金文泰表明刚恒毅总主教欲于香港建一总修院之意。信中亦表示经过选择后,恩主教希望在香港南区香港仔深湾坟场邻近一带购地以建修院,而预算的购地及建筑成本将为二十万港元。在后来的信件中,恩主教表示将以每英亩1000港元的价钱购入,而馀款亦会于三年的年期内偿还。

由于该地段位近坟场,亦有坟地可能位于地段内,政府首先派遣东华医院之人员前往坟地考察,但由于树木丛生,有好些墓碑已不能认清被葬者为谁。由于当时东华三院之人员正忙于处理于马头围之起坟工程,故在修院地段内之坟墓只有留至1928年清明节后再作打算。

1927年12月22日,地段正式通过将以私人合约的形式售出。而东华医院有关方面亦于1928年3月9日指出起坟工程将于该年的清明节前完成。同年7月30日,政府有关方面将地皮之售价定为6400港元,而界石之费用则为31.25港元,费用合共为6431.25港元,而每年需缴交的地税为640港元。恩主教虽以土地为教育用途为由去信申请只需缴交“象征性的地税(a nominal Crown Rent)”,不果。

最后,香港南区香港仔深湾坟场邻近一带的乡郊建屋地段315号于1928年9月3日售予香港宗座代牧区。[6]

建设

[编辑]
圣神修院的两块基石﹕左方的一块为中文,右方的一块为拉丁文(剪接图片)

在总修院建筑时,圣伯多禄工程处先行负责兴建华南总修院的全部费用,然后各涉及的教区及修会将会在之后的二十年内分期摊还所有费用——于1926年先支付地价,在之后的日子再支付其馀费用。由于主催建立华南总修院的决策者为教廷传信部,因此除了有份保送修生来受培育的教区外,传信部亦会负担一部份支出。而由于华南总修院的主权属教廷传信部,传信部也要没有财力的代牧区承担经费。[7] 但最终经费仍不足以将计划中之修院完全建成,而只能完成原先中的四合院设计的三分之一。[8]


在人手方面,刚恒毅总主教起先希望华南总修院由道明会管理,但遭到拒绝[9];最后总修院被委托由爱尔兰耶稣会管理,所以日后的六名院长均为爱尔兰耶稣会士。耶稣会之后在主持华南总修院的三十四年间,没有要求当中的修生转入耶稣会,亦没有派遣修生到华南总修院攻读。[10]

生活经费

[编辑]

各在华南总修院的修生的生活费用均由派出之教区及修会承担,而教廷传信部亦会给予各教区及教区拨款及津贴。自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政权变更,不少的修士南涌至华南总修院,除了之前所提及来自传信部及教区的财力支援外,总修院亦为部份修士寻找捐助者以支持院中修生的生活,其中生活费及学费会直接支付到总修院,而零用钱则交予修生。[11]

毕业生出路

[编辑]

有不少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晋铎的中国神父后来回到中国大陆服务,有一些在1949年之后才来修读的修生也有不少在学成后返回国内。到了1950年代,不少学成后的修生不能返回中国大陆,故留在香港,一部份的神父名义上仍属原有的教区,工作上则借予香港教区,而他们的生活费则由原本的修会负责。到了1970年,香港教区主教徐诚斌主教宣布欢迎所有居于香港的华南总修院毕业生全部改属香港教区圣职班,华南总修院毕业生外借予香港教区的情形才告结束。[12]

华南总修院的毕业生除了外借予香港教区一途外,亦可选择转往其他教区,不过不同于一般的例子,华南总修院的毕业生若要转往其他教区,除了要有本人、旧教区及新教区的同意外,亦要有教廷传信部的同意。[13]

晋铎及晋牧纪录

[编辑]
File:Wu Cheng Chung.jpg
香港教区首位华人枢机 - 胡振中

华南总修院三十四年间共有230位毕业生成功晋铎,第一批晋铎的神父有冯息尧刘荣耀叶荫云(于1934年晋铎)[14]。众毕业生当中有出了一位枢机主教(前香港教区胡振中枢机主教)、一位总主教(前古晋教区总主教锺万庭总主教)、十五位教区主教或辅理主教。[15]

停办

[编辑]

虽然华南总修院于1945年后复办,但由于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南地区再也没有选派修士前来,所以罗马教廷传信部于1964年将华南总修院的院址交由香港教区管理,当时原位于薄扶林太古楼一块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所捐献的土地的圣神修院就此迁入华南总修院原址发展。[16]


圣神修院时期

[编辑]
圣神修院南殿及神哲学新厦

迁入

[编辑]

成立于1957年的圣神修院本位于香港薄扶林一幅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所提供的一块土地上。罗马教廷于1964年将华南总修院的院址交由香港教区管理,而圣神修院就此迁入发展,而神职人员之培训亦就此渐趋本地化。[17]

教学发展

[编辑]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于1970年成立,现时之校长为劳伯埙神父。起初由香港教区澳门教区耶稣会慈幼会合办(1985年再邀得方济会加入)并于1973年起接受信徒入读,自此,修院由专职培训神职人员渐变成也为教友提供进修的机会。神哲学院的神学部及哲学部先后于1970年1970年成为罗马宗座传信大学属校。宗教学部亦于1989年成立,同样地获得宗座传信大学神学院的认可。其后,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神学部于1994年取得了宗座传信大学的同意,开始一个为期两年的神学硕士学位课程。自此,神学部从宗座传信大学附属学院的地位,提升为该大学的成员学院。[18]

课程

[编辑]

现时圣神修院神哲学院为一般教友提供神学学士学位课程、哲学学士学位课程及宗教学学士学位课程,课程收费每年为港币9000元,或以每学分400港元计算。

在硕士课程方面,圣神修院亦为所有天主教司铎终身执事、修女、会士、修士和教友提供神学硕士学位课程,但申请者必须先拥有“荣誉”(Cum Laude)神学学士学位;而不符合此条件者,将由校长成立之入学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其申请。每学分收费为港币450元,不设旁听。

准备晋铎,而无意立即继续神学硕士课程之教区修士和修会修士亦可以考虑报读牧职年课程。攻读神学硕士课程的修士须在两年内,以部份时间形式修读必修科中之主要科。为了回应教区目前及日后的需要,此课程除了开放予修士外亦开放予牧民小组成员、修女、牧民工作者、传道员及终身执事等人士。全科生最快可用一年可完成牧职年课程,课程完成后会获授学院颁授毕业证书。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亦设有宗教学遥距课程,但暂时不受本地生申请。[19]

建筑

[编辑]

南殿

[编辑]
南殿

在建筑总修院时,圣伯多禄工程处先行负责兴建华南总修院的全部费用,但由于1930年代的经济不景导致资金短缺,当时只能完成计划中的四合院设计的一部份,即为今日圣神修院之南殿[20]。“灵风乐祷”的进行地点及用膳处都是位于南殿地下。

南殿的西端向北处原为一面灰白色的墙壁,但于圣神修院时代中,修院的负责人请来了两位画师——分别为对道家有研究的吴格林以及基督徒画师刘有权。他们在原先灰白色的墙壁绘上了结合中国道家思想以及基督信仰的壁画。 壁画的构图为一个分为内外两层的圆形,内层为抱著圣婴耶稣圣母,外层的十二等份合成一圆,代表著月复月,年复年,并有著中央的耶稣基督带领[21]。外层的十二等份,除了象征著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份,也象征著人生中不同的事物,列表如下﹕

花与果 世间的因果循环
星宿 生命于星宿及自然下孕育
世间的险恶
枯枝 世间事物的终结
枫叶 终结前的凄凉和苍桑
正义与和平
完美的创造,伸展双手代表尽展潜能
蝴蝶 生命短暂而灿烂,所以人应充实生活
红心 热血,为建设更美好的人间而努力
天虹 上苍和人的接触令人生的色彩表露无遗

[22]

以前,在圆形的两旁有两行直写的字,左边的为﹕

“基督传人基督传人基督传人基督传人”

右边的为﹕

“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

这两行字用作提醒院内的修士们自己所拥有的“中国人”和“基督徒”的双重身份[23]。但这两行字后来被新的油漆盖上,所以墙壁上现在只剩下圆形的构图以及浅蓝色的底色。

神哲学新厦

[编辑]
神哲学新厦

神哲学新厦于1967年建成,楼高四层,采用中西合壁的设计,紧接著南殿之西端,是为神哲学院的课室[24]。圣神修院图书馆以及教区文物室都位于此大楼内。








大圣堂

[编辑]
大圣堂

圣神修院之大圣堂位于神哲学新厦之东面,是一采用中式设计的圣堂,可容纳约60人[25]。大圣堂除了可供一般弥撒或宗教聚会用途外,在每月一次的“聆风乐祷”活动中大圣堂会作为泰泽共融祈祷的举行地点。






设施

[编辑]

圣神修院图书馆

[编辑]

发展史

[编辑]

圣神修院图书馆于1967年正式成立,是一所专科图书馆,藏书约有50,000册(创馆时只有6,000册),种类以神学哲学宗教学为主,每年订购的期刊则约有200种,以作支援本地神学教育之用。创馆时藏书均来自太古楼小修院及华南总修院,以供圣神修院所需;到了1971年,圣神修院图书馆又吸纳了公教进行社图书馆的藏书,并把服务扩及圣神修院神哲学院。[26]

于创馆时只有一层楼的圣神修院图书馆于1998年增至目前的三层楼。地下主要存放中文图书;二楼收藏西文图书;而三楼则藏有期刊,另有会议室及温习室等设施[27]。原先的电脑室则被改成教区文物室。

圣神修院图书馆于1994年进行电脑化及地方扩展工程。更于1997年安装了DYNIX图书馆电脑系统(即香港公共图书馆所用的电脑系统),在编目、流通及公共目录方面进行全面电脑化。[28]

EIN联合目录

[编辑]

读者亦可以透过本馆的电脑设置检索EIN的联合目录,当中所载的图书资料将有三十万册。目录中的图书来自以下数所图书馆,包括中国神学研究院图书馆、信义宗神学院图书馆、建道神学院胡慕德纪念图书馆、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梁根纪念图书馆、道风山基督教丛林艾香德牧师纪念图书馆圣公会明华神学院图书馆及播道神学院图书馆。[29]

图书证申请

[编辑]

除了本学院教授及教会资讯网成员可以免费申请图书证外,其他人士均需付年费。其中,本科生校友神父执事修女之年费为港币200元,研究生之年费则为港币400元。 天主教教友及一般人士之亦可申请图书证,年费为港币400元,并需附上神职人员的介绍信。[30]

开放时间

[编辑]

圣神修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如下﹕

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时至下午一时及中午二时至下午五时
星期六 上午九时至下午七时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休息

[31]

教区文物室

[编辑]

Image:Kkp20060716.JPG 教区文物室设于圣神修院图书馆三楼,于2006年7月9日由汤汉辅理主教主持开幕祝福礼及开放日,并于同年10月正式开放。教区文物室共有两个展览室,第一个用作介绍香港的教区历史,第二个则介绍第二次梵谛冈会议之前所用的弥撒用品。 文物室中的文物大致由五个途径搜集,分别为﹕

文物室核心小组至2006年7月为止已收集了数千件文物,而其中的一千件己整理入档。该小组有三十位受过礼仪培育的义工协助整理文物及其档案。文物中较为特别的有利玛窦明朝皇帝的通讯(《正教奉褒》及《正教奉传》)、教宗保禄六世1970年访港时所穿的祭衣、以及徐诚斌主教和胡振中枢机的礼帽和戒指等。 现时教区文物室由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负责运作。[32]

其他建筑

[编辑]
用作默想的迷宫

圣神修院有其他小形的设施,包括设有露德圣母圣伯尔纳德圣像的圣母山作敬礼圣母之用,亦在西端设有一用碎石砌成的迷宫给信徒作静思默想之用。于南殿的北面亦有篮球场足球场各一。





静舍租用股务

[编辑]

圣神修院除了作为培训天主教神职人员外,亦为一般信徒团体提供静舍租用股务以作灵修及祈祷、举办研讨会或讲座之用。修院设有单人房14间,其中12间可作双人房用途,故此最多可容纳26 人,另外院方会免费提供一间单人套房以便随团“退省神师”(即神父)使用。信徒亦可租用两所分别可以容纳25人及60人的会议室,以及可容纳约60人的大圣堂和可容纳约30人的小圣堂。 留宿的费用每人为港币180元(费用包括早、午、晚餐),但此收费只限于星期六、日,长假期的租金则需另议。 圣神修院亦有场地日租服务提供,每次至少要租用场地两小时,而每人的午餐费则为港币30元。[33]

灵风乐祷

[编辑]
院中修士在大圣堂为即将开始的泰泽共融祈祷准备

圣神修院虽然是私人地方,但每月一次的灵风乐祷则是让一般人士进入修院范围内的机会。灵风乐祷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主题讲座”、“圣言诵读”(读经及默想)和“共融祈祷”数个主要部份。简单流情列表如下﹕

16:00 信徒开始进入修院
16:15 主题讲座
16:45 圣言诵读及默想
17:30 分享圣言诵读所得
18:30 用膳
19:30 练歌(准备共融祈祷)
20:00 泰泽共融祈祷
21:30 聚会结束

每次的“主题讲座”由院中的神父在南殿地下主持,为参加者讲解是次诵读的经文。在讲座完结之后,已学习过圣言诵读方式的参加者可以自由在修院进行经文的诵读、默想和祈祷;未学习过圣言诵读的方式的参加者则可以留在南殿,院中的修士们会以小组的形式教导有关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在教导完结后参加者亦可在修院范围内进行经文的诵读、默想和祈祷。

在重新集合并分享圣言诵读所得后就是用膳时间,用膳地点同样为南殿地下,每人的餐费为港币30元,而事后的清理(包括洗碗碟)由参加者自己负责。

饭后的共融祈祷在大圣堂举行,会泰泽共融祈祷的方式。在练习过将会诵唱的诗歌之后,共融祈祷会便会开始。到了下午九时多左右聚会便会结束,修院将会有纸包饮品供应。

交通

[编辑]
惠福道路口指往圣神修院的路牌
圣神修院正门

巴士

[编辑]

乘搭巴士可以在黄竹坑邨的巴士总站下车,再步行至惠福道路口转入,走至道路尽头即可。

绿色小巴

[编辑]
  • 59
  • 59A

乘搭绿色小巴的人士可于安贫小姊妹会圣玛利安老院下车,再沿惠福道路口转入,走至道路尽头即可。

联络方法

[编辑]

圣神修院

[编辑]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

[编辑]
电话 (+852)2553 0265
传真 (+852)2873 2720 (校务处)
(+852)2554 6689 (图书馆)

注释

[编辑]
  1.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1]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2. ^ 田英杰编著,1983,页216,《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圣神研究中心
  3. ^ 田英杰编著,1983,页216,《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圣神研究中心
  4.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2]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5.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3]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6. ^ File HKRS58-1-140-51, “R.B.L. 315 - APPLICATION OF BISHOP VOLTORTA, VICAR APOSTOLIC OF HONG KONG FOR A STRIP OF LAND AT ABERDEEN BAY FOR ESTABLISHING A REGINAL SEMINARY”, 07.03.1927 - 03.09.1928
  7.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4]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8.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
  9. ^ 田英杰编著,1983,页216,《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圣神研究中心
  10.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5]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11.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6]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12.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7]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13.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8]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14.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
  15.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9]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16.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
  17.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
  18. ^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网页[10](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19. ^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 – eClass Online College[11](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20.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
  21.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
  22.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87
  23.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7
  24.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 页86
  25. ^ 圣神修院网页 - 圣神修院静舍[12]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26. ^ 圣神修院图书馆 – 简介[13]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27. ^ 宗二 记者妹,《藏书阁初窥 ?? 圣神修院图书馆访问记》,《牧笛》,2006年2月11日, [14](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28. ^ 圣神修院图书馆 – 简介[15]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29. ^ 圣神修院图书馆 – 简介[16]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30. ^ 圣神修院图书馆 – 申请图书证 [17]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31. ^ 圣神修院图书馆 – 开放时间 [18]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32. ^ 公教报,2006年7月16日,首页
  33. ^ 圣神修院静舍 - 《租用简介》[19]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参考文章、书籍及网站

[编辑]
  • 圣神修院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林瑞琪, 华南总修院简史及其对教会当前的影响[20]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公教报,2006年7月16日,首页
  • 灵风乐祷
  • 宗二 记者妹,《藏书阁初窥 ?? 圣神修院图书馆访问记》,《牧笛》,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宗教学部学生协会,2006年2月11日,[21](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南区区议会, 《南区风物志》,香港,1996年
  • 田英杰编著,《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圣神研究中心,1983
  • 案卷 HKRS58-1-140-51, R.B.L. 315 - APPLICATION OF BISHOP VOLTORTA, VICAR APOSTOLIC OF HONG KONG FOR A STRIP OF LAND AT ABERDEEN BAY FOR ESTABLISHING A REGINAL SEMINARY, 07.03.1927 - 03.09.1928

参见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