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非原创研究/存档1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该翻译吗?
这玩意该翻译吗?该的话我愿意出点力。
- 欢迎您继续翻译。--zy26 was here. 01:16 2005年9月7日 (UTC)
- apple pie 及 Current events 的例子,有对中文维基百科熟悉的人能提中文例子吗?烦请加上,谢谢--61.223.171.224 09:03 2005年9月7日 (UTC)
建议移动到“非原创研究”
”"Original Research" 应该翻译为“原创研究”,而非“原始研究”。“原始”一词有很多其他意思,不如“原创”准确,因此建议移动本页到“非原创研究”。--鸟甲 23:02:45 2006年1月30日 (UTC)
如果这个要成为正式方针,希望能够修改的简短一些。
方针就好像法律,应该简短严格,不应该长篇大论写得像帮助文件一样。我认为原来的英文内容也不是太好,太像帮助说明性文件,而不像方针。是不是可以改为一条一条的,如果这样做,就是原创研究;如果那样做,就不是原创研究。等等。等校对完毕以后我会提议修改。-无名无形 22:35:48 2006年4月18日 (UTC)
- 本文部分内容相当精彩。如果要简化,我建议重新写一篇,将原文移动到Wikipedia:维基百科为什么不接受原创研究如何?--地球发动机(〠✆ - ✉✍) 06:20 2006年4月19日 (UTC)
方针不是法律,维基百科不是法庭。不管它改得多好,我坚决反对它成为正式方针Alonso McLaren (留言) 2008年12月6日 (六) 12:17 (UTC)
关于某些字句
- 请看---“这里不能放产出第一手资料的原始研究”,‘放产出’是什么意思?我思考了一下,按病句处理,改为‘放出’,我想征求你们的意见。谢谢 --Skydiver 14:56 2006年11月4日 (UTC)
Wikipedia:非原创研究里的一句话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Wikipedia:非原创研究里有一句:
新闻动态应该也是不允许以一手资料构成的吧?这句是不是要改一下?--mingwangx (talk) 01:40 2006年10月28日 (UTC)
- 其实应该是没有例外的,有例外就不是正式政策了。 --Lorenzarius 09:30 2006年10月28日 (UTC)
- 同意,不应有例外。而且以上提及到的所谓例外并没有提供合理原因,所以更加不可能容许例外。出现例外的唯一原因,恐怕是因为未被维基人发现及删除。 -- Kevinhksouth (Talk) 09:46 2006年10月28日 (UTC)
这是一处翻译错误,整个方针是从英文翻译来的。这一段对应
Although most articles should rely predominantly on secondary sources, there are rare occasions when they may rely entirely on primary sources (for example, current events or Braunfeld v. Brown). An article or section of an article that relies on primary source should (1) only make descriptive claims the accuracy of which is easily verifiable by any reasonable adult without specialist knowledge, and (2) make no analytic, synthetic, interpretive, explanatory, or evaluative claims. Contributors drawing on entirely primary sources should be careful to comply with both conditions.
是说,大部分条目要依赖二手来源,在满足两个条件下,可以依赖一手来源。而翻译者把它理解成直接由一手材料构成,而不需要来源,这显然是违背原意的。“新闻动态”的来源都是媒体的一手资料,所以原文说它完全依赖一手来源。但新闻动态不允许维基人自己报道,所以说它完全由一手材料构成是错误的。--Wikijoiner 12:36 2006年10月28日 (UTC)
- 根据上方英文内容,的确是可以有例外没错,只要符合这两点。(1) descriptive, easily verifiable by any reasonable adult without specialist knowledge (2) make no analytic, synthetic, interpretive, explanatory, or evaluative claims. 所以只是形容,不是作分析/解析,普通人亦可以核实的资料,用一手资料没有问题。--Onsf 19:36 2006年10月29日 (UTC)
- 英文说的是“relies on primary source”,意思是依赖一手来源,即还是需要有来源,只是允许在这两个条件下,来源可以是一手材料。所以这不是Wikipedia:可供查证所要求的“提供来源”的例外,还有一句说得更清楚“Primary source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by a reliable source may be used in Wikipedia, but only with care”,即“已在可靠来源发表的一手来源,在慎重之下才可在维基百科使用”。--Wikijoiner 03:59 2006年10月30日 (UTC)
WIKI真是个好东西!
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里讨论吗?
- 此讨论页只供讨论与页面Wikipedia:非原创研究有关的内容。关于其他问题,你应先参阅Special:Recentchanges顶端的各个连结,或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提问。--Moonian‧♨一盅两件‧贡献 主要 全部 02:51 2006年11月15日 (UTC)
关于被恢复的中古汉语声母
当时大家讨论[1]有认为是原创性研究的,不过很多人认为其制作不容易,而保留下来,编辑者提出其User:Polyhedron这篇文章曾发表在水木清华的BBS上,并说英文维基中如果有发表在专业论坛上的文章,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中文维基方针是否也要跟随这一方针呢?—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6月29日 (五) 19:37 (UTC)
就算发表在专业论坛上的可以引用,但是怎么证明水木清华就是专业论坛?而在我看来它显然不是专业论坛。— Mukdener 留 言 2007年6月30日 (六) 10:56 (UTC)
- 当时讨论的时候好像有人说,目前中文维基还没有接受专业论坛内文章的方针,是不是我们现在要修改这个方针呢?—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7月1日 (日) 22:15 (UTC)
请教一下写作技巧
如何在引用来源时不侵犯版权?已经迷糊了。Cfso2325 2007年9月15日 (六) 21:27 (UTC)
一点建议
先是发现了这个模板en:Template:Maintained,用来放在讨论页,标记关注这个条目,或对这个条目的内容非常熟悉的人。个人觉得中文维基引入这个模板还是很有意义的。这绝非查看“历史”可以代替的。编辑条目次数多的人,不一定是对条目内容最熟悉的。
第二个,是关于原创研究的问题。现有的定义是“原创研究代表未经发表的理论、资料、评论、概念和想法”,这个范围很广,很模糊,写剧情属于未发表的资料吧,但所有电影,电视剧,动画都在写。维基也正是因为总是能查到这些文艺作品的详细剧情而出名(在某种程度),侧面说明其他人,其他网站是没这个心思来写的。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网站类的条目,几乎都是维基人天天留心,一点点整理出来的。比如百度百科,google搜索,也不会有别人关注。
原创研究的定义应该添加一个范围:“研究已知事物的特性不算原创研究,研究未知事物的特性才是原创研究”。--一叶知秋→切磋 2007年11月11日 (日) 09:06 (UTC)
- Template:Maintained模板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觉得可以适当地推广。关于第二个的原创研究,电视、电影乃至小说的情节,是以已经发表的理论、资料、评论、概念和想法为基础进行整理的,如果编者在整理的过程中没有加入自己所思所想的内容,那么整理出来的内容也不属于原创研究。要说“未发表的资料”,实际上维基百科上绝大多数条目在新建前都是未发表的,因为维基百科不允许从其他地方直接复制有版权的材料,因此任何一篇新条目,都要经过编者对已经发表的资料进行整理后再发表。在其中,原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整理后的文段内并未受到歪曲,编者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加入整理出来的文段中,如此,重新整理后再发表的内容属于正当过程,而非原创研究。—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7年11月11日 (日) 14:36 (UTC)
可不可以不提霍金?
- 然而,在编写条目的时候,你遇见了霍金本人,在酒过三巡之后,他告诉你:“其实,我觉得X理论根本就是垃圾。”
这句话看上去好像很讽刺?霍金身患重疾,根本不可能去酒吧喝酒,更不可能说出一个别人听到的单词。这个笑话其实并不好笑。改用另一个科学家为例子不行吗?—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6月28日 (六) 16:05 (UTC)
非原创研究方针涵盖“以论文作为参考文献”?
请先行详阅讨论:User talk:Munford#“原创研究”?与User talk:Ch.Andrew#原创研究;另外,我和User:Munford没有过节,只是因著海草该条目而引发我对于此方针的疑虑。
本人希望呈请大家对于中文维基的原创研究方针是否涵盖“以论文作为参考或引用的文献”此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如果每一份论文的使用都必须先行考证有无其它出版品援引,这会增加编写某些生物条目上的不便,尤指新物种的发表论文,恐怕根本就尚未有其它书刊记载吧?我建议,假设某论文研究自身就有很大的争议(颠覆现有常识性理论之类的),这时才可列为“原创研究”。另外,我不晓得,倘若要将此部分更动纳入WP:NOR,需得经由哪些正式程序才可完成更动?—章·安德鲁┼留张纸条┼美好的仗┼飞鸽传信┼ 2008年7月4日 (五) 08:52 (UTC)
- 我觉得中山大学生科硕士论文在中文维基已经是很有公信力的来源了。我们还有很多参考来源只是随意蒐个google,然后引用一下普通网页资料而已。—bstle2 2008年7月4日 (五) 17:29 (UTC)
- 此讨论的标题不准确, 讨论的中心是一般学位论文是否适合做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一般不会发表或出版,很难查证。一般的硕士论文,如果所引证内容不是原创的,那么论文本身就应该参考了更权威的资料。条目中直接引用原始资料就好了。 如果内容是原创的,那么可靠性缺乏保证。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4日 (五) 22:39 (UTC)
- 老实说,我的意见大概只适合放在Talk:海草,因为我只想说说我对该文献的看法:
- 我不知道是否“一般”学位论文都可当作合适的参考文献,但就个案来说,Ch.Andrew引用于海草条目的论文已经公布在网路上了,他在引用时也给出了连结,任何人都可以查找该资料。
- 而且,若是因为质疑引用文献的权威性而去除该注脚,那么应该要附带质疑百科条目上所引用的知识,只是删去连结,不是让原本还有一丁点文献支持的东西变成缺乏来源了吗?
- 若真要比“权威性”,三位国立中山大学留美博士(其中还不乏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签名,已经比任何一家台湾电视台的新闻报导(中文维基最喜欢引用的来源之一)还具有“权威性”。—bstle2 2008年7月4日 (五) 23:27 (UTC)
- 不认为参考未正式出版的学位论文有什么不对,连学术界正式的专书或期刊论文都不时会引用硕士论文了(只要有引用价值),何况是百科全书。“如果内容不是原创的,那么论文本身就应该参考了更权威的资料”这更不是合理的理由。论文本来就是以往的资料作基础,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当然最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或部分前人未见之处。(虽然的确二、三流或以下的论文,也会只有前人资料的堆砌)人家已经研究出来,获同行审查(考试的教授)过的研究成果不用,还要去查他引用的资料(其中常常不乏很多原始材料),这才是真正在搞原创研究。
- 以可靠性来说,好的硕士论文绝对比坊间一些有出版但考据不详实的书还可靠多了。找不到也不是理由,就算是孤本的资料,只要真正存在的资料我觉得都可以用(当然,能找到可替代而普遍性高的资料当然更好,但并不总是如此),何况硕士论起码在图书馆会收好几册,更不用说现在很多都电子化了。
- 最后,不管认为可靠性如何,Ch.Andrew明明事实上就是参考该著作而写的内容,该内容也不是广告性质的宣传,如果参考其他认为更可靠的资料,而质疑这笔资料的可靠性,那用新的内容和参考资料取代是个可行的方式,直接删除参考来源是不妥的。(变成维基百科明明参考一个资料,却假装自己没参考)
--ffaarr (talk) 2008年7月5日 (六) 01:51 (UTC)
- 没错,这样会违反Wikipedia:列明来源的指引。该指引要求:原则上除非特定记述为常识性记述(如台湾及日本民间经济、文化、学术交流十分兴盛,中国朝代顺序及鼓山与旗津可以渡轮往返,且班次频繁等),否则都应尽可能依指引中要求格式列名出处。此外,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由于都经过同行评审,因此都可以直接引用(即使与一般说法相冲亦可引用,但须特别标明相冲处)而不违反WP:V、WP:NOR及WP:RS。--RekishiEJ (留言) 2008年7月5日 (六) 03:58 (UTC)
四点意见。一,学位论文肯定不属于Peer-reviewed。这里请不要用中文的“同行”理解,教授审阅学生的论文,绝对不是他的peer,两者地位是完全不同的(这点在中文翻译“同行”之后有明显的概念模糊)。
二,学位论文只考虑一个是否达标的问题,比如英国来说,很多学校一篇论文只要达到40分(满分100,实际常见高分70-80)就可以通过了,其实当中仍然可以有很多明显错误,但是大的标准满足了学位要求。
三,很多学位论文的要求是必须有相当的原创性,与维基百科正好相反,像一般英美学校博士学位的要求就是:“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即对知识的原创贡献。学位论文偏好原创性、争议性,而不强调学术资格(因为发表者本来就没有,正在试图获得)、权威性、广泛性,其实是与维基正好背道相持的。
四,学位论文从来没有反馈的机会,即没有一个人会去写文章反驳一篇没有在任何媒体、刊物发表的论文,主要理由是上述第二条,学位论文有错是很正常的,没有一个有学术资格的人会有精力、有兴趣说某某大学某某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八个错误,如何如何不得了。这点即使你与一般比较正常的媒体相比都是明显的缺陷。后者即使专业性不足,但是常常会有专业人士指出其错误,然后刊登到什么“读者来函”、“编读往来”甚至严重的出现致歉内容等,这点对于学位论文几乎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即使某人今后自己意识到当年年轻时写的论文其实有很多错误,也没听说过出来更正的。
当然这些不是说学位论文绝对不可靠,只是我认为维基编者在引用时要意识到这些明显特征。不要忘了这可能就是一个20岁出头的学生为了应付学位考评而在十天之内写出来的一万字,而且写的时候可能晚上还在麦当劳做part-time(这点,连一般报社媒体的编辑、记者都不如),然后几个教授看看内容还可以,思维敏锐、原创性强(有学术潜力),虽然还有不少明显错误,但是勉强也能“及格”,就通过了。—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5日 (六) 07:36 (UTC)
- 一、我完全同意,抱歉我用语有混淆之嫌。二、各地区各学系都有差异。三、不只是学位论文,所有学术论文或专书都很重视原创性,但原创性不代表没有学术资格或权威性,真正的“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绝不是说弄个不可靠的自创看法就可以有的。
四、大致同意,但并不是绝对,如果该硕士论文较有学术价值的话,在相关主题的主题书评中还是会被评价。最后,假如要比的话,记者每天要写的东西并不比十天一万字要少,而有些教授变成教授以后更忙,反而没时间好好作研究。(所以学术界常有个很心酸的笑话就是,有些教授一生写得最好的著作就是博士论文)。不过整体而言,你说引用学位论文要小心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ffaarr (talk) 2008年7月5日 (六) 15:34 (UTC)
- 所有的知识最初大概都是“原创的”。问题不在于内容是否原创,而在于原创而又未经检验和普遍承认。学位论文中的原创内容很难说经过检验。 真正出色的学位论文其原创内容多半会单独写成论文发表在专业杂志上,或单独出版,这才是得到同行评议的结果。 普通的学位论文一般不具备此条件,直接作为参考资料很勉强。 专业的新闻报道也是受到社会和读者监督和评价的,好的传媒机构内部也有信息核对和控制机制, 作为来源是合适的。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6日 (日) 16:53 (UTC)
- 事实是中文维基百科是一个连个人网页上不知道哪里剪贴来的内容都可以引用的线上百科。我觉得Ch.Andrew唯一没做对的事就是太诚实地在引用时加注“硕士论文”四个字。现在有些人只针对学位论文这四个字高谈阔论(俗话说:“看到黑影就开枪”),却刻意忽略中文维基百科的引用标准根本就没有那么高,Munford请您想一想,如果连过去的网页只是某国民小学的校园网站,或者引用时没标注“硕士论文”四个字,您还会删去该连结吗(或者您在删之前会先看看那边到底写甚么吗)?
- 或许上面说的有关同行评审的事都是事实,但是不可能是现阶段中文维基的标准。更何况如此去除来源的行为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编辑者可以随意写两句话而不加来源注脚;却不能参考硕士论文来写两个字并加注参考来源。
- 媒体有分好或不好,大学也有分,为何有些人根本不在乎这篇论文到是哪一所学校的学生在谁的指导下写的,以及里面到底写些甚么。至于麦当劳part-time,我只想说,台湾主要几所大学的研究所并没有某些人想像的这么好念,又不是国中生剪贴报告。也许有些学位论文真的就只是在电脑桌前生出来的,但是海草条目所引用的硕士论文是一篇生物地理调查。—bstle2 2008年7月7日 (一) 09:09 (UTC)
- Bstle, 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学位论文是不是适合做参考资料。 其他内容是否适合做参考可以另开讨论, 如果觉得有必要全面考虑参考资料的条件,那是更大的讨论话题。 你举的例子我看不出证明了学位论文合适作为参考资料。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0:56 (UTC)
- 凡是引用个人网站(甚至是任何非知名网络门户网站)的内容,我个人是一直提出异议的。—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6:43 (UTC)
- 既然已经参考了,就应该标出来源,供人查证。我想并不是所有维基人都有专业能力来判断一篇论文有多准确,可是单单以臆测的方式来讨论也无法说服他人说学位论文是不可取的。毕竟,一篇合格的论文,总有它可取的基本知识在。如果觉得所引用的内容不准确,最好还是引用更有权威的著作来修改它或取代它,如果没有更好的来源,又无法指出错误所在,我觉得那还是保留原来的参考比较好。有时候,有些冷僻的领域,可能根本就没有更有权威的著作存在。——白布 (留言) 2008年7月7日 (一) 12:14 (UTC)
- “有时候,有些冷僻的领域,可能根本就没有更有权威的著作存在。”请看Wikipedia:非原创研究:
为什么本项目不包括原创研究?制定非原创研究这一方针一开始是为了应付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民间科学家”及小白等某些人所持有的理论甚少有人认真看待,却希望将他们的理论写到维基百科上以吸引众人的目光。这很明显不应当是维基百科应有的内容,却很难用其他方针加以反对:民间科学家通常会引用他们缺乏公信力的公开资料以提供可验证性,然后选择一些难以证实为假的理论。但正因为业界专家并不认真看待他们的理论,使得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在有公信力的同行评议中发表,于是我们才得以引用本方针。
- 这是维基基本方针问题,这里不收录连正式出版物都没有的冷僻领域,就如同不收录没有佐证的花边新闻一样。非原创研究大于可查证,如果一件事真的只有一篇未发表的硕士论文为来源,几乎肯定可以断定为原创研究而拒绝收录。—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8日 (二) 06:43 (UTC)
- 我认为如果条目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有实际参考到某篇作品,就该列为参考文献来源,至于该文献的内容是否准确,则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课题,但不该因为认为该论文权威性不足就予以删除。作为不够权威性的资料来源,如果认为其中的资讯有不正确之处,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提出更准确的资料来正名其错误,或用fact标签标示出来,征求更进一步的佐证,或至少提出供社群讨论公决,而非直接删除了事,这样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处里手法才对。—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8日 (二) 15:57 (UTC)
- 说到具体这个修改, 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看一下编辑历史[2]。这个硕士论文的参考是列在条目名,“海草”,旁边的。 条目还没有开始介绍就注解了,这个注解的意义在哪里完全看不出来。 这个也是我选择删除的原因。海草条目显然会有很多专著,比这个台湾海草分布的论文更为合适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0:15 (UTC)
- 诚如Munford兄所言,用‘注释’的方式把该篇论文放在条目名旁,有点让人看不懂其意义,不知当初如此做的Ch.Andrew兄的实际目的何在?我不是很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背后的隐藏争议,但以目前看到的状况来说,如果内文真有部分资料是参考自此篇论文,我认为应该保留该论文的连结在‘参考文献’的栏位中(不是注释)。—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9日 (三) 06:04 (UTC)
我觉得此事之所以理解上还有分歧,很可能是源于对于“原创”和“原创研究”两个概念的混淆。维基绝大多数内容都要求原创,即不能够原文引用,哪怕是引用别人的Blog、个人网站、未发表作品等都不行,否则可能就要挂侵权。所以如果有某一篇论文也好,出版物也好,其内容是对条目有帮助的,一般做法是用不同语言概括复述,然后给出明确来源,这是原创文字、引用内容。这种情况下引用任何文章的部分内容,哪怕是未出版的,从法律上、道义上都应该明确给出原来源。
但是原创研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说,如果某未出版的学位论文讲海草可以用来造核武器,这就是原创研究了,因为是一个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哪怕你是MIT的博士后论文有三十八个教授审阅过也好。这种情况下,除非该论文之后能够通过同行评审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上,否则其观点都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在维基的,如果出现,即使是可查证(博士学位论文一般都可查证,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长年留档),也应该以原创研究为理由删除。
所以具体该条目的问题是原来源是作为引用内容注释来源的,还是作为原创研究注释的。不过本讨论页段落标题是写的“原创研究”相关。—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7:23 (UTC)
学、硕、博士论文可否引用,要看对应系所之论文通过难易度,及之后学界重视程度、被引用数、主流媒体是否关注等。许多惊天动地的研究(如代数基本定理、离子说),都是从这类论文来的,尽管审核方式与一般学术期刊不同(期刊也有分好坏)。若学硕博士论文不能引用,期刊论文也就未必能用了。顺道一提,网路资料能否使用要依个案而定,如动画条目可参考知名讨论区以便了解一般动画迷看法,但电视动画首播日期则不能使用讨论区作为资料来源,一定要官方资料或动画杂志、专业网站才可以(讨论区常有各类不实传言)。公民新闻部份只要乌龙新闻爆发率未高于《中国时报》即可,否则若未获专业记者团体认可的公民新闻站完全不能用,中时也就不可作为资料来源了。--RekishiEJ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7:59 (UTC)
- 最初来源是学位论文,并不表示永远只是未发表的论文。从维基来说,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有是否为外界广泛接受、了解的天壤之别。—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9:59 (UTC)
我想此问题中心并非原创研究,而系可靠来源。HenryLi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9:23 (UTC)
- 所以我说段落标题就写成原创研究,是混淆了两个概念。—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9日 (三) 09:59 (UTC)
- 同意这根本是两种不同的问题混在一起鸡同鸭讲,所以到底原本的争议重点是在可靠讯息来源还是原创研究?以前者来说,我认为应该将有实际参考到的资料列明,后者来说,若欲以原创研究的理由排除该讯息来源,应该提出更具有公信力并与原叙述相左的理论基础来作为证明。毕竟,当初所谓的不可原创研究是指不可将条目撰述者本身的原创想法写在条目中,并不是‘不可以将他人原创研究的理念用转述的方式写在条目中’,毕竟全世界所有的理论与概念都一定会有其原创的源头,差别只在于这些原创研究是否能接受后人的检视并且被接受。一篇学士论文虽然不见得已经接受过足够的专业认证,不过只要不是论文作者自己跑到维基百科上将自己原创的论文内容发表在这里,就不应该用‘原创研究’的角度来讨论此议题或用这里由排除它。—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10日 (四) 02:41 (UTC)
- 这点无论从原则还是从实际操作上,我都不同意。条目编辑者并不比某大学博士、硕士低一等,就算只讲中文世界,一个学科一年只怕也要出上万的博士、硕士,没有任何学术出版物、大学教学职位的博士硕士与普通人、维基编者毫无区别。其次,你怎么判断某个用户是不是该论文的原作者或者私下有关系的亲朋好友?说不定就如方针中所讲,他/她是试图在维基宣传这个纯粹原创甚至可能有严重错误的理论呢?—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07:08 (UTC)
- 同意这根本是两种不同的问题混在一起鸡同鸭讲,所以到底原本的争议重点是在可靠讯息来源还是原创研究?以前者来说,我认为应该将有实际参考到的资料列明,后者来说,若欲以原创研究的理由排除该讯息来源,应该提出更具有公信力并与原叙述相左的理论基础来作为证明。毕竟,当初所谓的不可原创研究是指不可将条目撰述者本身的原创想法写在条目中,并不是‘不可以将他人原创研究的理念用转述的方式写在条目中’,毕竟全世界所有的理论与概念都一定会有其原创的源头,差别只在于这些原创研究是否能接受后人的检视并且被接受。一篇学士论文虽然不见得已经接受过足够的专业认证,不过只要不是论文作者自己跑到维基百科上将自己原创的论文内容发表在这里,就不应该用‘原创研究’的角度来讨论此议题或用这里由排除它。—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10日 (四) 02:41 (UTC)
- 你这么想不是与“善意假定”抵触吗?假如有写出处的文字,在没其他根据的情形下,还要被怀疑是原创研究(一堆没写出处的岂不更危险)维基百科的很多内容早就该删光了。所以我赞同大象讲的,你觉得硕论的内容有问题不可靠这没问题,就拿更专业,权威性更高的东西作理据来取代原本内容和参考资料,甚至要挂模板来怀疑内容要求更可靠来源并提醒读者我觉得也还可以接受,但凭对硕论的一般印象来说内容有问题就直接删掉我是非常不赞同的。--ffaarr (talk) 2008年7月10日 (四) 08:03 (UTC)
- 假定善意不是方针,非原创研究是正式方针。而且在维基散布原创研究,本来就很难理解为善意,最多理解为对于维基百科性质、目的的不了解,可以进行善意劝说,但是绝对不能保留内容。
- 至于什么必须有更权威内容,也是不考虑实际可操作性与原则的论点。原创研究很可能因为太过荒谬,所以学术界无人理睬。比如说,上面乱讲的“海草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你认为可能有哪个学者发表一篇正式的文章驳斥这种胡说八道吗?达不到同行评审标准的“伪学术”观点,从来是不被人关注的。自然科学界的胡说八道、假实验都不少,人文学科就不谈了,每年都有千百篇骇人听闻的东西,什么诸葛亮是千古第一伪君子、李白是“蛊惑仔”都是近期听说过的“博士”论文。—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09:18 (UTC)
- 你这么想不是与“善意假定”抵触吗?假如有写出处的文字,在没其他根据的情形下,还要被怀疑是原创研究(一堆没写出处的岂不更危险)维基百科的很多内容早就该删光了。所以我赞同大象讲的,你觉得硕论的内容有问题不可靠这没问题,就拿更专业,权威性更高的东西作理据来取代原本内容和参考资料,甚至要挂模板来怀疑内容要求更可靠来源并提醒读者我觉得也还可以接受,但凭对硕论的一般印象来说内容有问题就直接删掉我是非常不赞同的。--ffaarr (talk) 2008年7月10日 (四) 08:03 (UTC)
不知道有没有人察觉有这部分?
另外,也提醒一下,在民科的条目有提到:
.....愛因斯坦在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時,是瑞士專利局的的職員。
很多人認為他是民間科學家也可以成功的例子,
然而事實是他當時正在攻讀博士課程。.....
难道狭义相对论也不能引用?
.....另外,还有提及:
有人認為,民間科學家事實也可以
在以下領域做出原創性的發現: * 初等數學的問題。 * 博物學的資料收集和整理 * 天文學的新星體發現 * 新物種和化石的發現。
还有指引中的以下两项:
- Wikipedia:可靠来源#引用专家审查过的出版物和核对是否得到普遍认同:“在一本参考杂志上发表了的文章并不能证明就是真实的”
- Wikipedia:可靠来源#arXiv论文预印本和学术会议文摘
下面这项虽然与本次海草条目所引起的争论关系不大(因为不是引用“新理论”),然而对此讨论有帮助:
- Wikipedia:可靠来源#引用专家审查过的出版物和核对是否得到普遍认同:“不能因为有些理论并没有得到科学界广泛的共识,没有成为科学结论,就不允许在维基上报道或参考”
- 点醒一下:Wikipedia:非原创研究是尚未达成共识的正式方针,在大家的中文维基里是有商议空间的。—章·安德鲁┼留张纸条┼美好的仗┼飞鸽传信┼ 2008年7月10日 (四) 10:36 (UTC)
- 狭义相对论的原文和修改稿,以后在很多刊物、出版物中发行,是现代物理研究最多的理论之一。上面我已经说过:“最初来源是学位论文,并不表示永远只是未发表的论文。从维基来说,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有是否为外界广泛接受、了解的天壤之别。”
- 而你引用的绝大多数词句都是断章取义,举例来说,你单引了一句“不能因为有些理论并没有得到科学界广泛的共识,没有成为科学结论,就不允许在维基上报道或参考”。事实上,这句话之前的第二句是:“所以可以把不同学派的主要关的罗列出来,要加上已经出版的参考资料来源。”这句话的之后第一句是:“然而,虽然维基允许登载少数派的观点,但如果只有极少数人坚持的观点则不应该提及”。一份未出版的个人学位论文,显然更偏向于极少数人坚持的、未出版的观点。—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12:13 (UTC)
- 您的‘显然’看在别人的眼中可有点不太显然:一份未出版的学位论文,如果里面的论述与说法与该领域中主流的概念并没有啥相抵触之处,只是多了点延伸与整理(其实大部分的学士论文都是如此),那这样的论文还算是及少数人坚持、未出版的观点吗?答案当然是‘否’。因此整件事的关键应该是论文中的理论是否抵触主要的学术观念,如果有抵触,自然有办法找出更有权威的资料来源去排除前者,如果没有,那为何要排除它的可参考性?主流入口网站的新闻也可以是学术水准不怎样的媒体记者写的(不要笑,台湾前一阵子还有车子加水就能上路跑的报导上了电视新闻,询问区中也曾讨论过这问题),这些人写的东西可以被当作可靠参考来源,但一个受过几年正规相关教育的学生写出来的论文却完全不能被当作参考来源,感觉很难说服人。更何况,在被提出有争议的条目中,根本没有任何‘新理论’的叙述,因此就更没有原创研究的可能了……—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10日 (四) 14:06 (UTC)
不知道有沒有人察覺有這部分? *Wikipedia:列明来源#学位论文
- 难不成会是:这是指引,不是方针啦、会找机会寻求社群共识把那部分“喀嚓”之类的?
- 再者,如果该论文本身“了无新意”、充其量仅是一份“统整资料”,那些“预防措施”可能大部分都不太合用。再者,如果出现了一种情况:“未出版的个人论文”,却被政府出版品“作为参考文献”,敢问如何是好?
- 也感谢多位维基人参与讨论,我想结论也差不多要有了。—章·安德鲁┼留张纸条┼美好的仗┼飞鸽传信┼ 2008年7月10日 (四) 14:35 (UTC)
- 未发表的学位论文(请注意学位和学术的区别,很少有人会把一个博士生,更不用说硕士生归入学者范围)被政府引用的先例已经有过,而且臭名昭著,美国指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文件中,后来被发现参考中有一篇博士论文,结果被骂得狗血喷头。
- 我认为,学位论文作为维基来源的价值非常有限。如上面SElephant所说,如果某论文真的只是复述领域内权威观点,那为什么不引用原权威观点?而且,这仍然只是我说的作为一般来源,即仅限于可查证范围而已。真正牵涉到原创研究的,就应该格杀勿论。严谨的学术类领域如生物学、历史学等,能够资格写入维基条目的我认为只有同行评审的主流学术刊物,不要拿什么社会新闻使用一般记者撰写的稿件来做比较。—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0日 (四) 17:52 (UTC)
- 如果可以找到更权威的参考来源,再将不够权威的取消掉,这点我同意。但总觉得您的意见是,无论有没有更好的参考来源,只要是未正式发表的学位论文就格杀勿论,管他变成没有资料来源的条目也无妨?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只是太过激进不切实际的空论而已。维基百科是希望追求更准确、更有权威性的参考来源是没错,但请用循序渐进点的方式,先求有,再求品质(条目的撰写过程不也是如此?)论文的参考性有否不是绝对的,而应该是一种相对的比较结果。还有,无论参考资料来源的权威性足够与否,此处的讨论其实都与‘原创研究’无关,原创研究应该是遮指撰写者将其个人的观点加入叙述中的情况而已。—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10日 (四) 18:48 (UTC)
- 无法同意大象兄的观点。像我前面说过的, 一个基本合格的硕博士论文,如果是叙述前人的成果,一定应该给出参考文献。 如果维基编辑者想注解的是这类内容,而编辑者应该有论文在手上,为什么不引述原始的权威文献呢? 而普通硕博士论文里面的原创研究,则多半可以直接认为是未经检验的。 前面举例说到爱因斯坦, 他的博士论文能不能引用呢?当然可以,那个是历史文献。 爱因斯坦在论文里提出的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也是公开在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的, 是物理学界普遍承认的。 再举一个例子, 前几年热闹的庞加莱猜想的证明, 佩雷尔曼只是在网上发表的,可信度可能还比不到硕博士论文,没有什么导师给把关或者事先的同行评审。 但是这个结果经过了数学界的检验,那么那个论文也就是可靠的了。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00:20 (UTC)
- 做事要有顺序。一份合格的论文上一定会注明参考的更原始文献,因此我们应直接引是原始的权威文献,这是理想,我并不反对。但问题是,如果您在其他人还来不及将更原始的文献找到并放上之前,就用可信度的理由将该论文删除,请问您要后面的人该循哪条线去找到源头?所以请不要跟我举一堆例子,我在说的是实务问题不是在高谈阔论些理念,没有必要拿那堆有的没的跟我打高空,那太空泛不切实际……—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11日 (五) 02:02 (UTC)
- 不理解大象兄所说的做事的顺序是什么意思。 问题的出现首先是在加入硕士论文作为参考资料的时候。此编辑者应该有论文原文, 也应该看得到论文引述的参考文献, 此时选择以硕士论文做参考,本身就不符合论文参引的基本原则。后续的编辑者删除这个编辑是符合维基精神的, 我觉得大象兄的对问题的表述有点本末倒置了。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5:14 (UTC)
- 你要实际点说,那就是一篇未发表的学位论文,可查证性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可信度并不比一个个人网站、Blog好多少。没有其它来源的情况下,肯定会有人用,但是也肯定会有其它编者按照对待个人观点、私人网站的标准提出异议。归根结底,请认清学位论文的个人性质、缺乏学术资格性质、有可能有明显欠缺的性质、以及一般根本没有知名度的性质,不要把学位论文归类到“学术”。—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22 (UTC)
- 做事要有顺序。一份合格的论文上一定会注明参考的更原始文献,因此我们应直接引是原始的权威文献,这是理想,我并不反对。但问题是,如果您在其他人还来不及将更原始的文献找到并放上之前,就用可信度的理由将该论文删除,请问您要后面的人该循哪条线去找到源头?所以请不要跟我举一堆例子,我在说的是实务问题不是在高谈阔论些理念,没有必要拿那堆有的没的跟我打高空,那太空泛不切实际……—泅水大象 讦谯☎ 2008年7月11日 (五) 02:02 (UTC)
- 难以茍同Msuker的论点,我提出的问题全被绕过去。而且我认为生物调查的比起人文社会的论文来的可靠(你提出的反驳都不是这个领域的)。出书没那么容易,出版商先行评估印刷品能有利润才会出版。像生物调查这种容易变动的资讯,坊间书的资料更新很慢,台湾本岛的长距挖耳草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消失在野外,至今有提及该物种的新书文字还是停留在“野生族群堪忧”之类的,像这样的讯息唯有这些调查论文才会提到。那些关在研究室的专家,对他们而言太芝麻小事了,也不值得为此再写一本他们的“权威研究、权威专著”,这种需要时常更新的资讯就得仰赖“小”硕博士的论文喽。—章·安德鲁┼留张纸条┼美好的仗┼飞鸽传信┼ 2008年7月11日 (五) 02:32 (UTC)
- To:msuker,你举什么“海草可以作核弹”这种极端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不是很适合。如果有人根据一本有出版的著作,说海草可以作核弹,假如没有更权威的资料证明这是可靠,它一样是明显的原创研究,情况一点也不会比根据没有出版的学位论文写的好。但现在的情况明明是,Ch.Andrew根据学士论文写的内容,并不是像“海草可以作核弹”这种荒谬的东西,这两者怎能相提并论。现在这个例子,我觉得最合理的作法就是,你怀疑硕论的可靠性,就加上相关模板或用更可靠的资料取代,直接删来源就像是鸵鸟把头埋在土里一样--ffaarr (talk) 2008年7月11日 (五) 04:05 (UTC)
- 有某博士,写论文称诸葛亮是“千古第一伪君子”,你给我找个可靠来源来?称奇论怪的论文,遍地都是,因为太过荒谬,而且毫无知名度、影响力,所以一般学术界根本不会理睬。但是被某些维基编者“挖”出来,在百科首次发布的话,就是给予了“伪学术”不应有的公众知名度。—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04 (UTC)
- 有某博士,写论文称诸葛亮是“千古第一伪君子”,你给我找个可靠来源来?称奇论怪的论文,遍地都是,因为太过荒谬,而且毫无知名度、影响力,所以一般学术界根本不会理睬。但是被某些维基编者“挖”出来,在百科首次发布的话,就是给予了“伪学术”不应有的公众知名度。—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04 (UTC)
- To:msuker,你举什么“海草可以作核弹”这种极端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不是很适合。如果有人根据一本有出版的著作,说海草可以作核弹,假如没有更权威的资料证明这是可靠,它一样是明显的原创研究,情况一点也不会比根据没有出版的学位论文写的好。但现在的情况明明是,Ch.Andrew根据学士论文写的内容,并不是像“海草可以作核弹”这种荒谬的东西,这两者怎能相提并论。现在这个例子,我觉得最合理的作法就是,你怀疑硕论的可靠性,就加上相关模板或用更可靠的资料取代,直接删来源就像是鸵鸟把头埋在土里一样--ffaarr (talk) 2008年7月11日 (五) 04:05 (UTC)
如果有人根据一本有出版的著作,说海草可以作核弹,假如没有更权威的资料证明这是可靠,它一样是明显的原创研究,情况一点也不会比根据没有出版的学位论文写的好。
这根本就等于在说:同行评审一文不值。你知不知道实际发表学术作品(不是任何出版物都叫学术出版物,请参考en:vanity publishing,以及其它商业、哗众盈利目的的出版物),无论是期刊文章或者是单行本的学术出版物,需要经过多少学者审查?有没有通过同行评审,是学术与非学术,或者说学术争议与“伪学术”的分水岭。通过同行评审的内容,只要不在之后不久查出来有弄虚作假的事实(如韩国的那几个基因克隆),即使是再极端的内容,都是学术,也都有资格在维基出现。“海草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在已知现代世界,永远不可能通过同行评审。—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2:12 (UTC)
- To:msuker:你已经把话说太满了!
.....无论是期刊文章或者是单行本的学术出版物,需要经过多少学者审查?有没有通过同行评审,是学术与非学术,或者说学术争议与“伪学术”的分水岭。通过同行评审的内容,只要不在之后不久查出来有弄虚作假的事实(如韩国的那几个基因克隆),即使是再极端的内容,都是学术,也都有资格在维基出现。“海草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在已知现代世界,永远不可能通过同行评审。
你怎么知道同行评审的制度不会信任“海草制造核武”这种原创内容?我不认为这种制度能当作万灵丹,还记得著名的“《XX地理杂志》”曾经刊载新发现古代物种的资料,结果被证实化石完全是造假的事件吗?在我看来,同行评审“这种制度”不比论文可靠多少。而且你已经为我举出了那个韩国干细胞的例子,那不也是通过你所谓的“同行评审”吗?人为的体制绝对会有错误(就像有在用电脑的应该都会定时下载修补程式),只是错多错少罢了。现在问题应该是,怎么样制定出能规范论文摘用的办法,而不是找寻抵挡的条文。(惧怕有漏网之鱼,不如同行评审“核可”的参考文献也一起封锁,如何?)另外,老话重说,中文维基有Wikipedia:列明来源#学位论文这个指引“学位论文”的格式,不知你的高见如何?
- 中文维基有列明来源:学位论文,是教你如果要引用学位论文的话,如何满足可查证要求,并不是说所有学位论文都是可信可靠的来源。同一页面还有教你怎么列明网页的,难道表示所有网页都可以作为维基来源?—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8:58 (UTC)
- 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造假的论文也可以通过同行评审,这个没错。 但是,引申到“同行评审“这种制度”不比论文可靠多少”,这个跨度也太大了一点。另外,回到引起这个讨论的条目,请Andrew兄解释一下, 以台湾海草分布论文放在条目名旁,做注释的目的在何处。我实在看不明白。 一般注释给出的应该是一个观点或所述事实的权威来源。 谢谢 —Munford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5:25 (UTC)
我举的例子恰恰是说明同行评审的优势。韩国的伪成就,通过同行评审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公布其相关实验数据,而正因为公布了这些数据,不久就在世界各地三个以上的科研机构试图重复其实验行为时发现“不可重复”。而实验的可重复性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根本要素之一,于是各方盘根问底,最后导致始作俑者不得不承认虚构数据的劣迹。
请注意,同行评审并不是完全检验,尤其在自然科学方面,这牵涉到资金、时间、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比如说发表人详细记录了过去一年的观测实验数据,同行评审的过程不可能要求审阅者们都先重复一年的实验,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发表。但是要通过同行评审,你必须公布足够的数据,使得其他人有可能重复你所做的一切,哪怕是他们重复了该实验一年后发现数据是造假的,这也是可能的。但是,同行评审本身就是一个问责的保证,即如果你作假,你为了通过同行评审提供的假数据会在将来成为你弄虚作假的证据。如果没有同行评审制度,作为一个国家某领域的绝对权威、名牌大学的首席教授,随便在非同行评审的报章杂志(哪怕是国内、国际最大媒体)发表一篇文章,而无须提供任何实际数据的话,有谁有资格、有可能提出质疑?反之,一篇未发表的学位论文中如果有弄虚作假,由于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没有必要提供所有相关数据,它可能被外界发现或关注吗?
你说我把话说满,好,那就再说得满一点:你能找出西欧、北美任何一个对采纳稿件不实行同行评审制度但是仍然能被广泛认为属于正规学术出版物的英文期刊,我就收回在本讨论的所有发言。一个,有没有?你找不出,我就仍然坚持我的观点:同行评审是现代学术与非学术的分水岭。
记得丘吉尔说过的话:"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e others that have been tried." 想贬斥同行评审制度,我想就如同在当今世界批判民主制度一样,一定会有人去做,所谓标新立异、高处不胜寒。问题是有几个有理智的人会附和呢?又有谁能提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吗?学术从来就有假有错,但是学术的重点之一是可以通过研究辨明假和错,可以追究故意造成的假和错,未发表的学位论文根本就不存在被追究、辨明的问题,所以没有列入学术的资格。
总结而言,我认为学位论文是一个没有学术资格(或者当时尚未获得学术资格)的一般人发表的个人观点,并不比任何维基编者高出一个档次。它其中可能引用很多主流权威观点,但是也可能掺杂很多异端、偏见。从可查证性来说,它有很多可取之处,几乎各大学的图书馆都有过去几十年的几万篇论文留档;但是从争议性来说,它是维基作为百科需要非常小心提防的内容;从知名度、广泛性来说,它甚至不如非专业大众传媒上的报道。学位论文可以引用,但是必须明确只是个人网站级别、最多最多是非主流媒体级别的小范围观点,如有可能应该换成权威、有广泛知名度的来源;而如果一篇学位论文牵涉到任何涉嫌原创研究、争议性观点的问题,就必须按照非原创研究、尊重广泛观点的原则移除,不存在什么比任何维基编者的编辑高一层的保护。至于不说明性质、引用目的就在条目给出一篇学位论文作参考资料、外部链接的情况,应该视作个人、个人网站宣传,善意劝说后删除。—Msuker (留言) 2008年7月11日 (五) 19:52 (UTC)
- 我郑重建议以下框框中的内文经修饰后可以纳入WP:NOR中。
...学位论文.....其中可能引用很多主流权威观点,但是也可能掺杂很多异端、偏见。从可查证性来说,它有很多可取之处,几乎各大学的图书馆都有过去几十年的几万篇论文留档;但是从争议性来说,它是维基作为百科需要非常小心提防的内容;从知名度、广泛性来说,它甚至不如非专业大众传媒上的报道。学位论文可以引用,但是必须明确只是个人网站级别、最多最多是非主流媒体级别的小范围观点,如有可能应该换成权威、有广泛知名度的来源;而如果一篇学位论文牵涉到任何涉嫌原创研究、争议性观点的问题,就必须按照非原创研究、尊重广泛观点的原则移除,不存在什么比任何维基编者的编辑高一层的保护。至于不说明性质、引用目的就在条目给出一篇学位论文作参考资料、外部链接的情况,应该视作个人、个人网站宣传,善意劝说后删除。
- 我想我得回答这个问题:“为何用海草论文当注释?”很简单,因为我想太多了。海草条目一开始是小作品时,觉得总该有中文的参考文献吧,所以就顺手补上那个论文了。后来才想到手上的两本水草书就有一些介绍。
- 现行的海草条目实际上还是有稍微参考该论文:
...台灣(含澎湖、金門、馬祖、東沙)約有10種已紀錄到...
- 不过其实现在的参考文献里的几本著作都有提到(台湾本岛约7种;
东沙除了台湾本岛的7种,另有3种左右=>破功了,东沙总共只有约6种,其中约有3种是台湾本岛没有的)。
- 对了,听说第118号元素的较早的某次实验也有被揭露数据造假,因为他国的团队根据该数据试了好几次都无法重现,像这样的研究团队就会信誉扫地。—章·安德鲁┼留张纸条┼美好的仗┼飞鸽传信┼ 2008年7月12日 (六) 07:49 (UTC)
原创结果可以在伪基百科等地方发表。
伪基百科收纳原创结果?这感觉上未免有点误导性。伪基百科收纳的是恶搞意念、无论是第一手或第二手,但正经的原创结果例如学术研究、思想观念等等应该依然是不能接受的。(除非放在用户页)--SunnyChow
- 同感。而且伪基百科和维基百科是完全无关的,不宜在方针中特别介绍。已删。--百楽兎 2009年2月26日 (四) 04:19 (UTC)
问题还未解决前,不应列为正式方针
请看一看以上的讨论“如果这个要成为正式方针,希望能够修改的简短一些。”很久之前已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不过好像到现在仍没有人去解决。批评节录:“方针就好像法律,应该简短严格,不应该长篇大论写得像帮助文件一样。”我也觉得有点复杂及七嘴八舌,应该重点简化。另外,“以论文作为参考文献”也引起很大的争议,最终结论还是不明,究竟是不是说一篇论文如果要用作参考资料,应该表明这只是一篇非主流媒体的论文,并按照非原创研究撮写?还有维基不是没有滥用非原创研究或可供参照的个案,请问怎样防止悲剧发生?问题还未解决前,不应列为正式方针,以上。--快乐战记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03:11 (UTC)
首先,我质疑2009年3月6日才作出第1次编辑的User:GoodFighter,对维基百科到底了解多少?当然,他有可能是现有用户的傀儡。
我认为GoodFighter版本的新加入内容与原文的其它地方有重复,所以回退。--Mewaqua 2009年3月7日 (六) 14:18 (UTC)
- 本人虽不敢说对维基百科的理解有百份百认识,但我相信我对维基百科的理解不浅,因为我是老维基人,在不同的维基已经打滚多年,曾离开过中文维基一段长时间,如果你认识我的理解不深,欢迎向本人发问。说话的对错不在于说话方的“资历”,而是在于他有没有理据或道理,以往不少几百年深信的“权威”学说最后也证明是错便是一例,希望这儿不会变成只有“资深会员”和权力核心才能话语的地方,对其他人只会“恶意推定”。
- 说回正题,本人已经觉得本方针写得太像法律条文,本应重点简化,现在好像愈变愈复杂,我相信一般人看后也感吃力,所以才想写得简单一点,阁下意见如何?--快乐战记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15:08 (UTC)
- 阁下在讨论页说【"it should be easy to name prominent adherents"不应译成“其追随者应当容易找到一个名称来称呼”】,请问阁下这句英文在哪儿来的?我没有这样翻译!--快乐战记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15:20 (UTC)
- (:)回应 - 见你在2009年3月7日 (六) 14:41所做的修订。[3]"it should be easy to name prominent adherents"来自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现时版本。--Mewaqua 2009年3月7日 (六) 16:44 (UTC)
- 第一,新一段写得太像法律,而且好像总是古怪的,例如“提倡某种立场”,这句已有问题,假设我根据文章写出提倡该文作者的立场,这样本人是否犯了错误,所以应该改写为你另一个不同的立场才算犯规。
- 第二,就这样将英文维基一整段搬字过纸的做法是否恰当,毕竟这儿是中文维基,又很早已有人投诉写得像论文一样,一般人看到也头晕,好像愈走愈远。
- 第三,本人觉得标题看起来很冗长,还不如简单一点改为原创合成,以上。--快乐战记 (留言) 2009年3月7日 (六) 16:5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