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三位一體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Impossible trinity)又稱不可能的三頭馬車、三難選擇、不可能三角、蒙代爾三角或三元悖論((Mundellian) Trilemma)[1],是國際金融學中的原則,指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完成下列三者:
為何不可能
[編輯]資本自由進出且固定匯率
[編輯]在資本自由進出及固定匯率之下,政府無法固定貨幣供給,也不能固定利率,於是資本的流動將使利率趨向於國際利率水準,失去貨幣政策自主性。
像是香港允許資本自由進出,且港幣在1983年10月17日採聯繫匯率制度釘住美元,故香港的貨幣政策完全由美國主導。
資本自由進出且自主的貨幣政策
[編輯]在資本自由進出且自主的貨幣政策之下,利率變化造成的資本流動會被匯率的反向變動所抵銷,使資本的進出不影響貨幣供給,因此國家可以擁有貨幣政策自主性,卻不能固定匯率。
自主的貨幣政策與固定匯率
[編輯]在上面兩個情況皆為資本流動造成雙率只能擇一控管,於是在管制資本流動後,便可控制雙率。
歷史事件
[編輯]固定匯率、資本自由進出和自主貨幣政策,三者的並行被認為會導致金融危機。常引以為例的有:墨西哥Peso危機(1994-1995),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阿根廷金融崩潰(2001-2002)。[2]
其中,尤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被認為是由於三種政策並施,違反三元悖論的規則,而導致的大規模的金融危機。[3]東南亞國家實際上採取的匯率政策是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促進自由資本流動,又同時制定獨立的貨幣政策。 首先,由於事實上與美元掛鉤,外國投資者可以在亞洲國家投資,卻不用擔心匯率波動的風險。其次,資本自由流動使得外國投資者可以無障礙地投資。再者,在1990-1999年間,東南亞國家的短期利率高於美國的短期利率。由於這些原因,許多外國投資者將巨額資金投入亞洲國家,獲得了巨額收益。當東南亞國家貿易平衡有利可圖,投資正向發展;但當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平衡轉變,投資者們迅速地撤回資金,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最終一些國家如泰國美元儲備告罄,不得不實行浮動匯率而貶值。由於許多短期債務以美元結算,債務膨脹並導致許多公司破產倒閉。
政策建議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Trilemma」來自「dilemma」(兩難)一詞,而「tri-」則是「三」的詞根。
- ^ Aizenman, Joshua. (2010). The Impossible Trinity (aka The Policy Trilemma). UC Santa Cruz: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CSC. pp.11. Retrieved from: https://escholarship.org/uc/item/9k29n6q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Ila Patnaik, Ajay Shah (2010) "Asia confronts the impossible trin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orking Paper 2010-64.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一個選擇題
- 兩種利率是否破解"三元悖論"尚需實踐檢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經濟網201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