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下近濱海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蝕基面示意圖

下近濱海帶(英語:Lower shoreface),是指位於平常波蝕基面面之下的海灘地帶[1]

流體運動

[編輯]
丘狀交錯層理(hummocky cross-stratification) 砂岩沉積構造。地點:猶他州 白堊紀 地層

波蝕基面是波浪通過時引起明顯水分子運動的最大深度。 在這部分沿海海洋環境中,只有風暴期間產生的大波浪才有能力攪動海底。

在風暴之間,較細粒的沉積物會積聚在海底,但在風暴期間,這些沉積物會懸浮並四處移動,從而形成為丘狀交錯層理(hummocky cross-stratification)的沉積結構形式。

近濱相沉積物在近濱的波浪帶,能量較高,形成沿岸沙壩,以細砂—中粒[砂岩]]為主,並夾有少量的介殼層,垂向層序從下向上粒度變粗。在較低能量環境,近濱以細砂岩、粉砂岩泥岩為主,具有浪成沙紋層理。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 G. Dean and R. A. Dalrymple (1991). Water wave mechanics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Advanced Series on Ocean Engineering. Vol. 2.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ISBN 978-981-0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