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喬丹·彼得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喬丹·彼得森
Jordan Peterson
出生喬丹·伯恩特·彼得森
(1962-06-12) 1962年6月12日62歲)
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
居住地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公民權加拿大
配偶Tammy Roberts1989年結婚)
兒女2
網站jordanbpeterson.com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心理學
機構
簽名

喬丹·伯恩特·彼得森(英語:Jordan Peterson,1962年6月12日)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和文化批評家[1]。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異常心理、社會心理的和人格心理學,特別是宗教信仰和思想體系方面的心理學以及個人性格的評估和改進。

彼得森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費爾維尤市長大。他先後獲得阿爾伯塔大學的政治學學士(1982)和心理學學士學位(1984)。於1991年獲得麥吉爾大學臨床心理學專業的博士學位。他在麥吉爾留任博士後兩年,之後移居馬薩諸塞州並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擔任助理和副教授。1998年,他以正教授的身份在多倫多大學任教。

1999年他出版了著作《意義的地圖:信仰的構造》英語Maps of Meaning: The Architecture of Belief,在書中他使用多個學術領域的知識,來驗證和描述宗教信仰和神話系統的結構,包括信仰和神話如何調節情緒,創造意義以及其導致種族滅絕的動機。[2][3][4]

他在2018年1月23日發布了第二本著作《生命的十二法則:解決混亂的靈藥》英語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5][6][7]

2016年,彼得森在他的YouTube頻道發布了一系列影片,他批評了政治正確和加拿大政府的C-16法案(An Act to amend the Canadian Human Rights Act and the Criminal Code ,Bill C-16),認為此法案嚴重地壓迫言論自由,隨後他受到了一系列的媒體報道。[5][6][7]

2018年1月,彼得森受邀到英國第四頻道新聞台(Channel 4 News)與女主持人Cathy Newman談論關於女權與其他議題。

2023年1月,安大略省心理學家學院裁定,由於彼得森在Twitter和喬·羅根體驗播客上發表的評論,他應該接受強制性社交媒體溝通再培訓,否則將面臨失去執照的風險。作為回應,彼得森向安大略省地方法院申請司法審查,要求撤銷學院的裁決,因為他的評論不是在治療患者的背景下發表的。彼得森得到時任加拿大官方反對黨領袖保守黨黨魁博勵治辯護:「在一個自由的國家,專業人士不應該因為表達了與政府授權的許可機構相反的政治觀點而失去工作和執照。」[8]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Profile. ResearchGate. [2017年11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12日). 
  2. ^ Joan McCord. Beyond Empiricism: Institutions and Intentions in the Study of Crime.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4: 178 [2018-03-11]. ISBN 978-1-4128-180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1). 
  3. ^ J. Harold Ellens.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Religion: Models and cases of violence in religion.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4: 346 [2018-03-11]. ISBN 978-0-275-9797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1). 
  4. ^ Gregory, Erik M.; Rutledge, Pamela B. Exploring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ABC-CLIO. 2016: 154 [2018-03-11]. ISBN 978-1-61069-9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1). 
  5. ^ 5.0 5.1 克里斯蒂·布拉奇福德. Christie Blatchford sits down with "warrior for common sense" Jordan Peterson. 加拿大國家郵報. 2018年1月19日 [2018-01-19]. 
  6. ^ 6.0 6.1 Tom Bartlett. What’s So Dangerous About Jordan Peterson?. 高等教育紀事報. 2018年1月17日 [201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6). 
  7. ^ 7.0 7.1 蒂姆·洛特. Jordan Peterso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s a pointless goal’. 觀察家報. 2018年1月21日 [2018-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8. ^ Jane Stevenson. Conservative Leader Pierre Poilievre defends Jordan Peterson's right to free speech. 多倫多太陽報. 2023年1月7日 [2023-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