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亞馬孫河

座標0°42′28″N 50°5′22″W / 0.70778°N 50.08944°W / 0.70778; -50.08944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馬孫河
Rio Amazonas葡萄牙語
Río Amazonas西班牙語
Awqaq sipaskuna mayu奇楚瓦語
Amazon River英語
亞馬孫河上的日落景觀,位於哥倫比亞萊蒂西亞附近。
亞馬孫河流域圖
國家 巴西
 哥倫比亞
 秘魯
流域
源頭安第斯山脈
 • 位置秘魯阿雷基帕密斯米雪山
 • 座標15°31′5″S 71°45′55″W / 15.51806°S 71.76528°W / -15.51806; -71.76528
 • 海拔5,170公尺(16,960英尺)
河口大西洋
 • 座標0°42′28″N 50°5′22″W / 0.70778°N 50.08944°W / 0.70778; -50.08944[1]
 • 海拔0公尺(0英尺)
流域面積7,050,000平方公里(2,720,000平方英里)
城市伊基托斯(秘魯)
萊蒂西亞(哥倫比亞)
塔巴廷加(巴西)
特費(巴西)
伊塔夸蒂亞拉(巴西)
帕林廷斯(巴西)
奧比多斯(巴西)
聖塔倫(巴西)
阿爾梅林(巴西)
馬卡帕(巴西)
本貌
長度6,437公里(4,000英里)[2]
寬度 
 • 最小寬度1公里(0.62英里)
 • 最大寬度100公里(62英里)
流量 
 • 平均流量209,000立方公尺每秒(7,400,000立方英尺每秒)[3]
特徵
左岸支流馬拉尼翁河雅普拉河/卡克塔河內格羅河/古艾尼亞河普圖馬約河
右岸支流烏卡亞利河普魯斯河瑪代拉河塔帕若斯河欣古河

亞馬遜河(葡萄牙語:Rio Amazonas;西班牙語:Río Amazonas奇楚瓦語Awqaq sipaskuna mayu;英語:Amazon River),也稱亞馬孫河,是一條位於南美洲北部的大型河流,自西向東流動。其發源自位於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中的密斯米雪山,在巴西位於赤道附近的阿馬帕州帕拉州交界處注入大西洋,整體流經秘魯哥倫比亞巴西三國。目前國際上廣泛承認的亞馬孫河全長是6,437公里,亦有部分研究測繪出不同的長度,但還未獲地理學界廣泛認可[4]。據此,亞馬孫河是世界上第二長的河流,位於最長的尼羅河(6,650公里)和第三長的長江(6,300公里)之間。

雖然在長度上未摘得桂冠,亞馬孫河仍在多個地理指標上創世界之最,其是世界平均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支流最多的河流,其中部分指標大幅領先其後者[5]。亞馬孫河的秒均徑流量為215000-230000立方米,相比之下,尼羅河的此值僅為2830立方米,長江河口為32400立方米[6],亞馬孫河的此值約達到了長江7倍和尼羅河的77倍之巨。該河全年的平均徑流量約為6591-7570立方千米,相比之下長江僅為3100立方千米[7],並且此流量比排名後7名河流流量的總和還要大,而7條河流中的2條亦是亞馬孫河的支流。

亞馬孫河注入海洋的流量占世界河流總入海流量的20%;流域面積達7050000平方公里,占南美洲面積的40%,接近澳洲的國土面積,大於兩個印度國土面積;其支流數超過1千條。由於流量巨大,使得其入海口150公里內的海水含量相當之低。

亞馬孫河的主河道寬度自1.5至12公里不等,河寬水深,因此航運條件十分優良,有長達3,700公里的航道。海船可以直接上溯到達河流上游的秘魯伊基托斯,因此造就了伊基托斯成為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海港。稍小一些的船可以繼續航行780公里到達阿庫阿爾角,再小的船仍可以繼續上行。如此優良的內河航運條件為世界所罕見。

名稱

[編輯]

起初,亞馬孫河並沒有一個總稱,每條支流和每一河段都有它自己的名稱。自16世紀初起,開始被叫做「大河」。後來在西班牙語中被稱為"maraña",意思是「糾纏」、「混亂」,現在演變成巴西的馬臘尼昂州的名稱。

1542年西班牙探險家法蘭西斯科·德·奧雷亞納在亞馬孫河流域探險時被印第安女戰士攻擊,認為這些女戰士來自亞馬遜女兒國。根據奧雷亞納探險隊裡的道明會修士加斯帕爾·德·卡發耶的記載:「亞馬遜女勇士除了下體遮住以外,全身赤裸。她們手執弓箭,打起仗來以一當十。」[8]奧雷亞納一行以為遇到了希臘神話中的亞馬遜人,而將大河命名為「亞馬孫河」。

早期漢語的譯法包括粵語譯法「亞馬遜」、「啞嗎洵」、官話譯法「亞馬孫」、「阿瑪森」、「阿馬遜」、吳語譯法「挨麥床」、「矮梅床」等。1876年,傳教士W.T.Morrison編寫了英吳詞典《寧波方言字語彙解》,地名附錄中的譯法取用官話的「亞馬孫」,「亞馬孫」一名至遲在1876年已出現。1947年中華民國教育部編修《國語辭典》中訂為「亞馬孫河」,至2015年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依然採用「亞馬孫河」的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同樣使用「亞馬孫河」的譯法,1993年中國地名委員會為統一譯名,編寫《外國地名譯名手冊》,當中使用「亞馬孫河」。時至今日,「亞馬遜河」之名在漢語地區依然常用。[9]

長度

[編輯]

由於河流長度測量方法並無定論,亞馬孫河河長有著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即為常見的6,400公里[10],依此則稍短於非洲尼羅河而位居世界第二長河。2007年,一群來自巴西秘魯的學者共同宣稱找到新的源頭[11],據此河所得的最新長度達6,992.15公里,因而超越尼羅河成為世界第一長河[12]。但所謂「新河源」及因此而推演之「新河長」之正確性仍有待全球地理學界的檢驗。

地質史

[編輯]

亞馬孫河在遠古時代是自東往西流向太平洋,與今天的流向相反。直到安第斯山脈在南美洲西部隆起,被迫轉向東方流出,例如在河中可以找到二十多種和太平洋上品種近似的魟魚。河流首先在亞馬遜盆地形成大湖,後來湖泊乾涸,才形成目前的雨林景象。

源頭和上游

[編輯]
亞馬孫河源於密斯米雪山的一片懸崖,有一個木十字架為記。

亞馬孫河的源頭是在安地斯山脈區中一個海拔5,597米的密斯米雪山的一條小溪,距離的的喀喀湖約160公里,距利馬約700公里,密斯米雪山作為源頭是在1971年第一次認定,後來更精確的源頭位置又在1996年[13]、2000年[14]和2007年[11]被多次重新確定。溪水先流入勞里喀恰湖,再進入阿普里馬克河,阿普里馬克河匯入烏卡亞利河,烏卡亞利河再與馬拉尼翁河匯合成亞馬孫河主幹流。

從馬拉尼翁河的支流瓦利亞加河以下,河流就從安第斯山區進入沖積平原,從這裡到秘魯和巴西交界的雅瓦里河,大約有2400公里的距離,河岸低矮,兩岸森林經常被水淹沒,只是偶爾有幾個小山包,亞馬孫河已經進入了亞馬孫熱帶雨林中了。

亞馬孫雨林

[編輯]

安第斯山以東,就是世界上最大與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依靠亞馬孫河流域非常濕潤的氣候,聚集了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千種鳥類哺乳動物,生活着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有的專家估計每平方公里內大約有超過7萬5千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包括有9萬噸的植物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學與環境意義,近年來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論題。她和100多個支流緩慢地流過這片高差非常小的平原,河岸旁的巴西城市馬瑙斯距離大西洋有1,600公里,海拔卻只有4米。

洪水

[編輯]
亞馬孫河洪水泛濫的衛星圖片
河面渡輪
亞馬孫河河口
瑪瑙斯的衛星照片

季節性的降雨使亞馬孫河和其支流經常泛濫,在雨季河道平均深達40米,寬展到平均38公里,從11月份開始漲水,直到第二年6月份,然後回落到10月份。其支流內格羅河水的漲落和幹流還不在同一時間,雨季是從2月或3月開始,漲到6月開始和主幹流一起回落。另一個支流馬代臘河的漲落要比主流提前兩個月。

在雨季裡,亞馬孫河淹沒了幾十萬平方公里,洪水深度在有些地方比旱季水位最低時高出12到15米,在伊基托斯附近高出6米;在泰弗附近是15米;在奧比多斯附近是11米,在帕臘河是4米。

下游

[編輯]

亞馬孫河在有些地方河寬達6到10公里,有的地方河水分為兩股,中間形成複雜的自然河網,形成許多大小島嶼,比河面高出不到5米,在最窄的地方,如離河口600公里的奧比多斯,河流只有1.6公里寬,但有60米深,這時河水流速達到每小時6至8公里。加拿利亞村在內格羅河和主幹流匯合的大彎道附近,直到下游1,000公里地方,和亞馬孫河的河口附近相似,地勢低窪,廣大區域都淹沒在水中,森林只有樹的上半部伸出水面。從內格羅河到馬代臘河河岸低矮,只有巴西城市瑪瑙斯附近才有一些起伏的山地,在奧比多斯附近有一個陡峭的懸崖,有20米高,後面是低矮的山地。亞馬孫河下游可能以前是大西洋的一個海峽。

只有不到10%的亞馬孫河河水流入奧比多斯以下的流域,有很少量的水是來自北方山谷奧比多斯以上的流域有5百萬平方公里,以下只有一百萬平方公里,只有上游的20%。這沒有算上緊口河口的支流托坎廷斯河流域的一百萬平方公里。

在下遊興古河對面的北岸有許多平頂的小山和動物,延展大約有240公里。興古河以上的南岸是阿勒格爾山,一路的峭壁約束着亞馬孫河的河岸,直到聖塔侖,然後折向西南,形成另一條支流塔帕若斯河的河谷。

河口

[編輯]

河口在最寬的入海處大約有330公里,作為最後一條支流托坎廷斯河的下游的帕臘河有60公里寬,在河口帕臘河和亞馬孫河主河道之間有一個幾乎有丹麥一樣大的馬拉若島

激浪潮

[編輯]

從河口向北,直到圭亞那邊界的160公里,都是沙灘和暗礁,這裡的潮汐叫做激浪潮,水深不足7公呎,但激浪潮以每小時15到25公里的速度衝擊海岸,浪高達1.5到4米,所以亞馬孫河無法形成三角洲,大海迅速地將亞馬孫河攜帶的泥沙捲走。

水生生物

[編輯]

亞馬遜河水中生活着多種中大型水棲生物,如眼鏡凱門鱷黑凱門鱷水豚等,亞馬遜河豚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淡水海豚,成體可達2.5米,還有食人魚,牠們成群生活,可能攻擊人畜,雖然有許多專家不認為牠們這麽可怕,但在1981年在奧比多斯的翻船事故中有300人喪生在牠們口中[15]

在亞馬孫河流域的淺水中還有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牠們大部分時間在水中,只把鼻孔露出水面,但森蚺一般不主動攻擊漁民。河中還有幾千種類、蟹和龜鱉類生活。

主要支流

[編輯]

亞馬孫河有1000多條支流,主要的支流從上游算起是:

關於長度的爭議

[編輯]

儘管「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還是亞馬孫河?」已經被爭論許多年,但地理學權威學者在歷史上的共識是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二長河流,尼羅河最長。不過,至今由不同地理學家測量所得的亞馬孫河長度在6,259和6,800公里(3,889和4,225英里)之間。通常說,亞馬孫河「至少」有6,400公里(4,000英里)長。[16]尼羅河被報告過的長度在5,499至6,690公里(3,417至4,157英里)之間。通常說,它長「約」6,650公里(4,130英里)。[17]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到測量的結果。

2007年,一項由巴西科學家進行的實地探險得出結論,亞馬孫河實際上比尼羅河長65公里。[18]巴西國家地理與統計局(IBGE)在2008年通過衛星圖像再次計算了亞馬孫河的長度。他們使用2007年被巴西科學家標定的源頭來計算亞馬孫河的長度,計算出的長度為6,992公里(4,345英里)。使用同樣的技術計算出的尼羅河長度是6,853公里(4,258英里),儘管比以前的估計長些,但還是要比亞馬孫河短。[12]

但是,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到測量的結果,比如河流起點和終點的確定[18],亞馬孫河複雜多變的河床其深受季節性的氣候變化等等因素所影響[16]。因此,亞馬孫河的長度仍然有待確定和爭論。[16]

相關條目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Amazon River位於GEOnet名稱服務的結果
  2. ^ Ziesler, R.; Ardizzone, G.D. Amazon River System. The Inland waters of Latin America.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79 [2015年6月7日]. ISBN 92-5-0007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1月8日). 
  3. ^ Seyler, Patrick; Laurence Maurice-Bourgoin; Jean Loup Guyot. Hydrological Control on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Amazon River and its Main Tributaries. Geological Survey of Brazil (CPRM). [2010-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4. ^ 一般认同的观点,尼罗河有6650km长度,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第二长亚马孙河6400km。2007年和2008年,巴西和秘鲁的联合研究证明亚马孙河的长度为6992km,长于尼罗河的6853km。2009年发表的一篇同行评议的文章指出,通过结合卫星地图和现场调查,尼罗河的长度为7088km,亚马孙河为6575km。因此,目前该问题依然具有争议性。. National Geographic.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5. ^ Amazon River | Facts, History, Animals, & Map.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6) (英語). 
  6. ^ 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为了生命之水——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科普读本. 2013-03-01 [2019-03-23]. ISBN 9787517007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6) (中文). 
  7. ^ 周建軍. 近年长江中下游径流节律变化、效应与修复对策. www.jlakes.org. 2018-11-06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中文(中國大陸)). 
  8. ^ Gheerbrant, Alain. 第一章:肉桂幻想曲—殘暴的女勇士. 《亞馬遜雨林:人間最後的伊甸園》. 發現之旅. 15. 何敬業/譯 2003年12月15日初版五刷. 臺北: 時報文化. 1994年12月31日: 第27頁 [2018年10月18日]. ISBN 957-13-155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0月18日) (中文(臺灣)). 
  9. ^ 樓啟明. “亞馬孫”与“亞馬孫”. 中華讀書報. 2019-12-04 [2020-04-18]. 
  10. ^ Amazon River.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0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9). 
  11. ^ 11.0 11.1 Amazon river 'longer than Nile'. BBC News. 2007-06-16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6). 
  12. ^ 12.0 12.1 Studies from INPE indicate that the Amazon River is 140km longer than the Nile. Brazilia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 2008-07-01 [2013-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3. ^ Source of the Amazon River Identificated (Jacek Palkiewicz). Palkiewicz.com. 1999-11-19 [201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2). 
  14. ^ Explorers Pinpoint Source of the Amazon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 2000-12-21 [201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1). 
  15. ^ 『River Monsters』 uncovers tale of deadly Amazon fish attac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ew York Post
  16. ^ 16.0 16.1 16.2 Amazon River.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0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9). 
  17. ^ Nile River.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0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9). 
  18. ^ 18.0 18.1 Amazon Longer Than Nile River, Scientists Say. 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 2010-10-28 [201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