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逃我也逃 (1983年電影)
你逃我也逃 To Be or Not to Be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阿蘭·約翰遜 |
監製 | 梅爾·布魯克斯 |
編劇 | 羅尼·格拉漢姆 梅切爾·連耶爾 恩斯特·劉別謙 (story) 艾德溫·賈斯塔斯·梅耶 托馬斯·米韓 |
原著 | 生死大逃亡 |
旁白 | 斯科特·比奇 |
主演 | 梅爾·布魯克斯 安妮·班克勞夫特 查爾斯·德恩 |
配樂 | 約翰·莫里斯 |
攝影 | Gerald Hirschfeld |
剪輯 | Alan Balsam |
片長 | 107分鐘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1983年12月16日 |
發行商 | 20世紀福克斯 |
預算 | 900萬美元[1] |
票房 | 1303萬美元 |
各地片名 | |
香港 | 扮嘢奇兵 |
臺灣 | 你逃我也逃 |
新加坡 | 奇夫妙妻 |
《你逃我也逃》(英語:To Be or Not to Be)是一部於1983年上映的美國喜劇片,由阿蘭·約翰遜執導,著名喜劇多面手梅爾·布魯克斯主演並擔任製片人。本片是對1942年同名電影的一次重拍[2]。這一版本由梅爾·布魯克斯和他的妻子安妮·班克勞夫特領銜主演,另外幾位主要演員包括查爾斯·德恩、克里斯托弗·洛伊德、蒂姆·馬特森以及何塞·費勒等。
與1942年的原版相比,本片對其改動非常少,片中的許多台詞都一模一樣。出演蓋世太保上校歐哈德一角的查爾斯·德恩因其精彩幽默的表演獲得第56屆學院獎男配角獎提名。
劇情
[編輯]弗雷德里克·布朗斯基(英語:Frederick Bronski,梅爾·布魯克斯飾)是波蘭首都華沙最大的一家劇院的老闆,他的妻子安娜(英語:Anna Bronski,安妮·班克勞夫特飾)正是劇院的當家花旦,更是波蘭首屈一指的美麗女演員。1936年德國出兵占領萊因蘭,一炮未發;1938年3月又占了奧地利,還是一炮未發;1939年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仍然一炮未發。不過波蘭人們照常上戲院看戲,已近中年的安娜又有了一位希望可以「更進一步」的年輕仰慕者,空軍中尉安德烈·索賓斯基(英語:Andrei Sobinski,蒂姆·馬特森飾),她非常高興,就像所有來劇院看戲的波蘭人們一樣,忘記了迫在眉睫的戰爭。
好景不長,納粹閃電入侵波蘭,與蘇聯以波蘭境內的三條河為界瓜分了波蘭。弗雷德里克整天疲於奔命,想辦設法要維持劇院繼續演出,每天不是忙着向黨衛軍解釋「莎士比亞真的不是猶太人」,就是為供電供水找地方住之類事情傷透了腦筋。
之前飛往英國出戰的安德烈所在的飛行中隊成員們輕信了一位德國間諜薩蘭斯基教授(英語:Siletski,何塞·費勒飾),導致所有人的親人及還在波蘭進行地下抗戰人士的名單落在了他手中,將導致波蘭所有的抵抗運動組織全軍覆沒。於是安德烈飛回了華沙,找到安娜尋求幫助。在她的懇求下,弗雷德里克冒着生命危險假扮成黨衛軍陸軍上校歐哈德(英語:Erhardt),希望薩蘭斯基騙到劇院假扮成的「黨衛軍總部」,令其將名單交給「德國朋友」。可誰想到,薩蘭斯基雖然交出了名單但卻說起了安娜與安德烈的「風流情史」,弗雷德里克怒火中燒頓時露了馬腳。不過幸好安德烈早有埋伏,大家處決了這個叛徒。可是就在這時,黨衛軍的歐哈德上校(查爾斯·德恩飾)派人來請薩蘭斯基教授到總部商討「機密大事」,於是弗雷德里克必須給出他這一生中最完美的演出,只是卻沒有觀眾可以看到……
演員
[編輯]- 梅爾·布魯克斯飾弗雷德里克·布朗斯基
- 安妮·班克勞夫特飾安娜·布朗斯基
- 查爾斯·德恩飾蓋世太保歐哈德陸軍上校
- 克里斯托弗·洛伊德飾蓋世太保舒爾茲(Schultz)陸軍上尉
- 何塞·費勒飾薩蘭斯基教授
- 蒂姆·馬特森飾安德烈·索賓斯基空軍中尉
- 羅尼·格拉漢姆飾舞台經理桑德海姆(Sondheim)
反響
[編輯]《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坎比在其文章中稱讚本片「好笑得一塌糊塗[3]。」
不過影片的票房成績只達到了1300萬美元[4],與900萬美元的拍攝成本相比算不上很成功。
參考資料
[編輯]- ^ Aubrey Solomon, Twentieth Century Fox: A Corporate and Financial History, Scarecrow Press, 1989 p260
-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To Be or Not to Be》的資料(英文)
- ^ Canby, Vincent.1983年12月16日《紐約時報》電影評論
- ^ Box Office Moj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eb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