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慶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慶和(?—?),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孫,齊州刺史元逞之子,北魏宗室、官員,後投降南梁。

生平

[編輯]

元慶和在北魏擔任東豫州刺史,孝昌三年(527年),南梁譙州刺史湛僧智在廣陵圍困了元慶和,並攻入了廣陵的外城,北魏將軍元顯伯領兵援救,湛僧智擊敗了元顯伯,南梁司州刺史夏侯夔從武陽發兵與湛僧智會合,切斷了北魏軍隊的退路。元慶和在城內築起柵欄,以便加固自己的防守。十月,夏侯夔到了廣陵城下,元慶和請求獻出城池投降。夏侯夔把功勞讓給湛僧智,湛僧智說:「元慶和的心意是向您投降,而不願向我投降,我今天去接受投降,必定違背他的心意,而且湛僧智我統領的是招募來的烏合之眾,不能依法統御投降的軍隊。您主持軍隊一向嚴格,必定沒人違反命令,您去接受投降,接納歸附,是最適合的了。」夏侯夔就登上城牆,拔掉北魏的旗幟,豎起南梁的旗幟,無人敢妄動,元慶和整頓軍隊出城,軍隊裡沒人搞暗中活動,南梁獲得投降的男女人口四萬餘人[1][2][3][4][5][6][7]梁武帝蕭衍任命元慶和為北道總督,封魏王[8][9]

南梁中大通六年(535年)冬十月丁卯(534年11月9日),梁武帝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北伐東魏,閏十二月,元慶和攻克平瀨鄉[10][11][12][13][14][15]

大同元年春正月乙亥(535年3月17日),東魏兼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台元晏討伐元慶和,將他擊敗趕走[16][17][18]大同元年(535年)四月,元慶和進攻東魏的城父,東魏丞相高歡派遣高敖曹率兵三萬人前往項,竇泰率兵三萬人前往城父,侯景率兵三萬人前往彭城,以任祥為東南道行台僕射,節制調度各路軍隊[19]

元慶和接着又進犯東魏的南兗州,東魏洛州刺史韓賢出兵抵禦,六月,元慶和進攻南頓,被東魏南豫州刺史堯雄打的大敗而歸[20][21]。梁武帝責備元慶和說:「說起話有一百個舌頭,膽量卻如同小老鼠。」於是將元慶和流放到合浦縣[8][9][18][22][23][2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梁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二》:是時譙州刺史湛僧智圍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於廣陵,入其郛。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僧智逆擊破之,夔自武陽會僧智,斷魏軍歸路。慶和於內築柵以自固,及夔至,遂請降。夔讓僧智,僧智曰:「慶和志欲降公,不願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將為烏合募人,不可御之以法。公持軍素嚴,必無犯令,受降納附,深得其宜。」於是夔乃登城拔魏幟,建官軍旗鼓,眾莫敢妄動,慶和束兵以出,軍無私焉。凡降男女口四萬餘人,粟六十萬斛,餘物稱是。
  2. ^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時譙州刺史湛僧智圍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於廣陵,入其郛。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僧智逆擊破之。夔自武陽出會僧智,斷魏軍歸路。慶和於內築柵自固,及夔至遂請降,凡降男女口萬餘人。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一》:譙州刺史湛僧智圍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於廣陵,魏將軍元顯伯救之,司州刺史夏侯夔自武陽引兵助僧智。冬,十月,夔至城下,慶和舉城降。夔以讓僧智,僧智曰:「慶和欲降公,不欲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將應募烏合之人,不可御以法;公持軍素嚴,必無侵暴,受降納附,深得其宜。」夔乃登城,拔魏幟,建梁幟;慶和束兵而出,吏民安堵,獲男女四萬餘口。
  4. ^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九月辛卯,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城南叛。
  5. ^ 《北史·卷四·魏本紀第四》:九月己未,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城南叛。
  6. ^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冬十月庚戌,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渦陽內屬。
  7. ^ 《南史·卷七·梁本紀中第七》:冬十月庚戌,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渦陽內屬。
  8. ^ 8.0 8.1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逞子慶和,東豫州刺史。為蕭衍將所攻,舉城降之。衍以為北道總督、魏王。至項城,朝廷出師討之,望風退走。衍責之曰:「言同百舌,膽若鼷鼠。」遂徒合浦。
  9. ^ 9.0 9.1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逞子慶和,東豫州刺史,為梁將所攻,舉城降之。梁武以為北道總督、魏王。至項城,朝廷出師討之,望風退走。梁武責之曰:「言同百舌,膽若鼷鼠。」遂徒合浦。
  10. ^ 《梁書·卷三·本紀第三》:冬十月丁卯,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率眾北伐。
  11. ^ 《南史·卷七·梁本紀中第七》:冬十月丁卯,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封魏王,率眾北侵。
  12.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閏月,蕭衍以元慶和為鎮北將軍、魏王,入據平瀨鄉。
  13.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閏月,梁以元慶和為魏王,入據平瀨鄉。
  1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丁卯,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帥眾伐東魏。
  1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閏月,元慶和克瀨鄉而據之。
  16.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乙亥,兼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台元晏討元慶和,破走之。
  17.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二年春正月乙亥,兼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台元晏討元慶和,破走之。
  18. ^ 18.0 18.1 《魏書·卷一百五之四·天象志一之四第四》:三年十二月,梁人立元慶和為魏王,屯平瀨。明年正月,東南行台元晏大破之。六月,豫州刺史堯雄又大破梁師於南頓。
  1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元慶和攻東魏城父,丞相歡遣高敖曹帥三萬人趣項,竇泰帥三萬人趣城父,侯景帥三萬人趣彭城,以任祥為東南道行台僕射,節度諸軍。
  20.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六月,元慶和寇南豫州,刺史堯雄大破之。
  21.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六月,元慶和寇南頓,豫州刺史堯雄大破之。
  22. ^ 《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梁以元慶和為魏王,侵擾南境。雄率眾討之,大破慶和於南頓。
  23. ^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梁以元慶和為魏王,侵擾南境,雄大破之於南頓。
  2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元慶和引兵逼東魏南兗州,東魏洛州刺史韓賢拒之。六月,慶和攻南頓,豫州刺史堯雄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