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毛派分子案
匈牙利毛派分子案(匈牙利語:Pór-féle maoista összeesküvés,直譯:普爾派毛主義陰謀),是發生於1968年5月—6月的匈牙利政治案件。20世紀60年代中葉,匈牙利學生普爾·久爾吉在布達佩斯創建了一個毛主義同情者組織。該組織從左翼角度批評當時匈牙利的社會主義體制,並通過部分公開的宣傳活動,試圖推動該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以至推翻當時的匈牙利政府。組織的主要成員在1968年5月—6月進行的「毛派分子案」中被追究了法律責任。
組織歷史
[編輯]1964年,主修俄語和歷史的大學生普爾·久爾吉與同樣在厄特沃什·羅蘭大學人文學系就讀的本采·雄多勞爾相識,並組建了一個社群。他們在其中討論政治、藝術、馬克思主義,並一起聽音樂。1965年,匈牙利青年共產主義聯盟(KISZ)成立了越南團結委員會,但該委員會隨即被毛主義者滲透。其旨在支持遭受美國干預的越南,組織了諸如「越南星期日」等活動,通過社會勞動購買所謂的團結郵票,還在1966年布達佩斯國際博覽會的美國館前散發反戰傳單,並在美國大使館前舉行抗議活動。[1]當時匈牙利政府及KISZ都對北越的鬥爭表示支持,但主張的是「越南需要和平」;與之相對的,毛主義者們則喊出了「解放越南」「勝利屬於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等口號。[2]:57
這些行動大多未經組織批准,因而KISZ於1966年12月解散了委員會,並以派別活動為由將其領導人開除出共青團。普爾·久爾吉與同樣積極參與這些行動的豪勞斯蒂·米克洛什一同被大學開除,並被置於警方監控之下。
這些行動,包括未經批准的1967年5月1日反對希臘軍事政變的示威活動,均由一個由10至12人組成的秘密小組領導。該組織在1967年11月發布的傳單中自稱為「匈牙利革命共產主義者小組」(GHRC)。他們制定了一份36條的「綱領性宣言」,其中第34條明確提出,其目標是「通過武力推翻修正主義的官僚資產階級體制」,並在匈牙利實現一種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3]
到1968年,GHRC整合成為了一個有着六十多名指導員、作為一系列武裝反戰鬥爭幕後組織者的中央小組。其中最激烈的一次衝突是普爾率領兩百名匈牙利、非洲和中國學生參與的遊行隊伍,到布達佩斯的美國大使館前遊行示威。[2]:52這次行動最終演變成向使館內投擲燃燒瓶,點燃使館員工的汽車,以及同阻止學生攻陷大使館的匈牙利國家警察之間的衝突。[2]:53
毛派分子案
[編輯]由於散發傳單並試圖組織政治團體,國家安全部門於1967年秋季對該小組展開調查。普爾·久爾吉於1968年1月23日被拘留,本采·雄多勞爾則在1月27日被捕。此外,還有兩人被羈押——經濟大學學生西蒙·彼得和美術大學雕塑專業學生毛爾戈特·伊什特萬。
在1968年5月至6月進行的「毛派分子審判」中,儘管這些人被控以嚴重罪名——「陰謀危害國家秩序」,但判決相對較輕。只有三名被告實際入獄:普爾·久爾吉被判兩年半,本采·雄多勞爾兩年,西蒙·彼得八個月。此後,刑期還被減至三分之一。其他被告——毛爾戈特·伊什特萬、道洛什·久爾吉、雷瓦伊·加博爾(雷瓦伊·約瑟夫之子)、加蒂·蒂博爾和加什帕爾·尤迪特——被判數月監禁,但均被緩刑三年。[1]
然而,附加處罰更令這些人痛苦:包括被大學開除、失去工作以及禁止發表作品。此外,內務部在隨後幾年中,常常無故傳喚並威脅這些人。普爾·久爾吉在釋放後,為躲避持續的騷擾,於1975年5月移居國外,失去了匈牙利國籍,直到1988年才獲准重新回到匈牙利。[3]
與被告團體關係密切的豪勞斯蒂·米克洛什,在審判中既未被列為被告,也未作為證人出庭。
影響
[編輯]審判結束後,普爾派小組被迫解散,毛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在匈牙利再未產生明顯影響。其中的部分成員繼續在學生中進行宣傳活動,其中大多數人於1968年夏秋季放棄了毛澤東思想。他們的新理論基礎轉向西方學生運動的無政府主義和切·格瓦拉的革命精神,而實踐層面則集中於推動大學自治以及通過「綜合學習」運動促進工人青年進入高等教育。
在文化領域,該運動的反威權特徵被一些群體繼承,如「游擊隊」樂隊、「季風」樂隊(Monszun),以及一些業餘文化團體和戲劇表演圈,例如Orfeo和後來的K工作室(Studió K)。[3]
1990年,在接受《滾石》雜誌採訪時,豪勞斯蒂·米克洛什回憶了他的行動主義及其幻滅:「我們是匈牙利最後的馬克思主義者……當我們失去了信念,馬克思主義在匈牙利便已滅亡了。」[4]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968 forró nyarán a magyar biliben mi voltunk a vihar” – 50 éve zajlott a „maoista összeesküvők” pere « Mérce. Mérce. 2018-07-14 [2024-11-25] (匈牙利語).
- ^ 2.0 2.1 2.2 Takács, Ádám. The Maoist Incident. Effects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nsolidation on Youth Mentality in the Kádár Regime in Hungary in the 1960s. 2012.
- ^ 3.0 3.1 3.2 Dalos György. Éhségsztrájk anno 1971. Mozgó Világ 2000. 2000-03 (匈牙利語).
- ^ Greider, William. The Morning After: Inventing Democracy in Hungary. Rolling Stone. 1990-02-22 [2025-01-04]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