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席爾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8年5月1日) |
塞舌爾共和國 | |
---|---|
格言:Finis coronat opus (拉丁語) 「事竟功成」 | |
國歌:Koste Seselwa (克里奧爾語) 《塞舌爾人,團結起來》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維多利亞 |
官方語言 | 塞舌爾克里奧爾語、法語、英語 |
官方文字 | 拉丁字母 |
族群 |
|
宗教 | 天主教 |
政治體制 | 總統制 |
領導人 | |
• 總統 | 瓦韋爾·拉姆卡拉旺 |
現役軍人 | 450 |
成立 | |
• 脫離英國獨立 | 1976年6月29日 |
面積 | |
• 總計 | 445平方公里(第198名) |
人口 | |
• 2012年估計 | 90,024(第195名) |
• 密度 | 186.2/平方公里(第60名)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34.89億美元[1](第170名) |
• 人均 | 39662美元(2023年)[1]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7.50億美元[1] |
• 人均 | 17,692美元[1] |
貨幣 | 塞席爾盧比(SCR) |
時區 | UTC+4(塞席爾時間) |
• 夏令時 | +4 |
行駛方位 | 靠左行駛 |
電話區號 | +248 |
ISO 3166碼 | SYC |
中央銀行 | 塞席爾中央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0.801[3](第62名) |
基尼係數 | 32.1(2018年)[4] |
地理最高點 | 塞舌爾山(海拔905米) |
海岸線 | 491km |
互聯網頂級域 | .sc |
塞舌爾共和國(塞舌爾克里奧爾語:Repiblik Sesel;法語:République des Seychelles;英語:Republic of Seychelles),通稱塞席爾,是位於坦桑尼亞以東、印度洋中西部的一個群島國家。塞舌爾為大英國協成員國。首都維多利亞。
歷史
[編輯]早期歷史
[編輯]塞舌爾早期的歷史並無記載,馬來人在遷居馬達加斯加的途中很可能早在公元前就已發現了塞舌爾。阿拉伯人記載過印度洋上的許多島嶼,在一份851年的手稿中,提到過在馬爾代夫以南有一些小島,據推測可能就指今日的塞舌爾,但是阿拉伯人並沒有在此定居。
1502年,塞舌爾出現在瓦斯科·達伽馬的海圖上,被稱為「七姐妹島」。1608年,一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在印度洋上遇險,次年漂流到塞舌爾的某個島嶼後幸運獲救,但是英國人並未立即採取行動占領該島。17世紀之後,一些海盜占據了馬達加斯加的某些港口作為基地,在北上紅海等地劫掠的途中,塞舌爾可能是他們的補給點之一。
法國統治
[編輯]1742年,法國法蘭西島總督貝特朗-弗朗索瓦·馬埃·德·拉布爾多內(Bertrand-François Mahé de La Bourdonnais)派遣拉札·皮卡特去調查傳說存在於馬達加斯加東北的這些島嶼,以冀找到一條通往印度的捷徑。同年11月21日,皮卡特發現了馬埃島,以總督之名命名,並在島上登陸。皮卡特在1744年再次對該島進行了考察,但是由於布爾德奈在1746年去職,法國一時也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1756年11月1日,為對抗英國在印度洋上的勢力,正在與英國交戰的法國終於派出一支艦隊去宣示對馬埃島的主權。當時的總督Corneille Nicholas Morphey將該群島命名為塞舌爾群島,以紀念路易十五的財政大臣讓·門羅·戴·塞舌爾。塞舌爾遂正式成為法國東印度公司屬地。
七年戰爭結束後,塞舌爾隨毛里求斯一同成為法國國王直屬領地。1768年,法國控制了整個群島。1770年8月12日,法國人開始對該群島進行殖民,並在今日維多利亞的所在地建了一座城堡以保護這塊殖民地。
自治和英國統治
[編輯]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塞舌爾的殖民者決定自行管理這塊殖民地,並且無視廢除奴隸的法令。1794年,一支英國艦隊抵達塞舌爾,塞舌爾在保證其榮譽和財產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宣布投降。英國人並未占領該群島,而是讓該群島繼續自治。1810年年底,毛里求斯被英國占領,英國人同意塞舌爾在遵守毛里求斯投降協定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自治。其後,英國派遣的軍事和民事長官與塞舌爾當地的法國貴族間長期處於暗鬥狀態,直到1835年英國正式廢除奴隸制。一些莊園主認為沒有奴隸無法維持生產,所以離開了塞舌爾。而自由的奴隸們並沒有自己的土地,也缺乏勞動的技能和意願,導致該群島的經濟出現了停滯。
不久,當椰子種植業發達起來後,情況發生了改變。加上英國政府將赤道以南發現的販奴船上的奴隸一律送到塞舌爾解放,塞舌爾很快開始繁榮。1879年,維多利亞正式獲得城市身份,有了自己的議會。1903年,塞舌爾從毛里求斯獨立出來,成為一個英國直屬的殖民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塞舌爾都是英國流放政治犯的場所。來自霹靂州的一位蘇丹在這裡寫下了今日馬來西亞國歌的曲調,來自塞浦路斯的馬卡里奧斯大主教則祝福這裡永受上帝保佑。
一戰開始後,當地的補給受到影響,工資下降,物價飛升,塞舌爾人組織的勞工隊也在東非遭到了慘重的傷亡。塞舌爾人覺得遭到了忽視,在戰後開始抗議英國的統治。1939年,塞舌爾第一個政黨成立。不久,英國政府被迫開放選舉權,但是塞舌爾僅有2000人享受到了這一權力。
1964年,弗朗斯-阿爾貝·勒內率領的塞舌爾人民聯合黨和詹姆斯·曼卡姆率領的塞舌爾民主黨相繼成立。1970年,以曼卡姆為首的自治政府成立。1974年大選結束後,新成立的兩黨聯合政府積極與英國商談獨立事宜。1976年,塞舌爾在英聯邦內獨立。
獨立之後
[編輯]1977年6月5日,當曼卡姆在國外訪問時,勒內發動政變將其推翻,自任塞舌爾總統,並在全國實行一黨制,投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在勒內獨裁的這段時間內,雖然在經濟上表現良好,政府還是遭到了多次未遂政變的威脅,反對派在海外也受到了廣泛支持。
1991年年底,勒內被迫開放黨禁,恢復民主選舉。但在之後除2020年總統選舉外的歷次選舉中,勒內領導的塞舌爾人民進步陣線(後易名人民黨、聯合塞舌爾)均取得了勝利。
政治
[編輯]政體
[編輯]塞舌爾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 勒內執政後,實行一黨制,推行醫療、教育免費等高福利政策,保持了政局的長期穩定。1991年塞改行多黨制。1993年7月,1998年3月,2001年9月勒內三次蟬聯總統。勒內2004年4月將總統職務移交副總統米歇爾。2005年4月,塞舌爾人民進步陣線(現更名「人民黨」)黨代會決定米歇爾為次年總統大選該黨候選人。2006年7月,塞舉行獨立以來第四屆總統選舉,米歇爾以53.73%的得票率當選總統。2007年5月,塞舉行議會選舉,人民進步陣線獲得56.2%的選票,保持議會多數。2011年5月,塞舉行總統選舉,米歇爾以55.46%的多數票蟬聯總統。
憲法
[編輯]現行憲法於1993年6月制訂並生效,1996年7月和2000年5月兩次修訂。憲法規定:塞舌爾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1屆。總統可在第一或第二任期就職滿一年後的任何時期,以公告形式要求舉行下屆總統選舉,亦可在總統候選人提名日之前將該公告取消;當總統職務因總統死亡或辭職而空缺,或因其他原因總統停止行使職權時,將由議會多數通過,確定一 名部長行使總統職權,直至選出新總統為止;當選總統在就職前死亡,由當選總統指定的副總統接替總統職務。司法權屬最高法院。
議會
[編輯]稱國民議會,一院制,為塞最高立法機構,議員任期5年。本屆議會於2011年10月成立。共有31名議員,其中25名由各選區直接選出,6名按各政黨獲票總數的比例推出,全部為人民黨議員。議長帕特里克·赫米尼耶(PATRICK HERMINIE)。
政府
[編輯]實行總統制。內閣為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政策。
本屆政府於2012年3月組成,共13名成員,總統兼國防、安全、司法、旅遊、新聞、青年事務和石油開採部長米詹姆斯·阿里克斯·歇爾,副總統兼通信技術和公共管理部長丹尼·富爾(Danny Faure),指定部長兼社區發展、社會事務和體育部長文森特·梅里頓(VINCENT MERITON),內務和交通部長喬爾· 摩根(Joël Morgan),教育部長馬克蘇齊· 蒙東(Macsuzy Mondon),外交部長讓-保羅· 亞當(Jean-Paul Adam),投資、自然資源和工業部長彼得· 西農(Peter Sinon),財政、貿易和投資部長皮埃爾· 拉波特(Pierre Laporte),環境和能源部長羅爾夫· 佩耶( Rolph Payet ),旅遊和文化部長阿蘭· 聖安熱( Alain St Ange ),土地利用和住房部長克里斯蒂安· 利奧內(Christian Lionnet ),衛生部長米齊· 拉呂(Mitcy Larue),就業和人力資源部長伊迪絲·亞歷山大(Idith Alexander)、總統行政辦公室主任莉斯·巴斯田(Lis Bastien)。
政黨
[編輯]塞舌爾正式註冊的政黨有4個,分別是:
- 聯合塞舌爾:執政黨。前身是塞舌爾人民黨,成立於1964年,2018年11月改現名。現有中央委員23名(任期4年),黨員2.2萬多名。人陣成立初期,其章程明確提出「要根除一切形式的剝削,建設社會主義,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1991年後,其政策大幅調整,決定由一黨制向多元化政治 過渡,人陣由先進分子組成的黨過渡到向全體塞公民開放的群眾性政治組織,不再提及建設社會主義。主席為前總統弗朗斯·阿爾貝·勒內,總書記為總統米歇爾。
- 塞舌爾民族黨(The National Party of Seychelles):反對黨。原名聯合反對黨,1993年6月成立,1998年7月改現名。由塞舌爾人黨、塞舌爾民族運動和塞舌爾民族聯盟聯合組成。綱領是建立一個嶄新的民主政府。2004年10月,召開年度代表大會,呼籲政府解決腐敗、生活費用昂貴、推進就業人員本國化、公平提供住房等問題。會議再次選舉韋維爾·拉姆卡拉旺(WAVEL RAMKALAWAN)為黨主席並作為總統候選人參加2006年大選。總書記為羅傑·曼欣尼(ROGER MANCIENNE)。
- 塞舌爾民主黨(Seychelles Democratic Party):在野黨。1964年成立。1976年塞獨立時,與人民聯合黨組成聯合政府,民主黨主席曼卡姆任總統。1977年勒內發動政變上台,該黨被取締。1992年3月重新註冊為合法政黨。主張通過對話和磋商實現國家穩定,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和自由競爭,對外加強與世界各國特別是與鄰國的關係。推行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塞舌爾至上」主張。2006年3月,保羅·周(Paul CHOW)當選為新任黨主席。
- 塞舌爾社會民主聯盟(The 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在野黨,1999年4月成立。現有黨員150人左右。宗旨是為自由公民提供一個論壇,短期目標為振興經濟,政治活動主要集中在經濟和教育領域,由塞首任中央銀行行長蓋·莫雷爾(GUY MOREL)領導。
地理
[編輯]塞舌爾位處東經55°-56°、南緯4°-5°之間,西距肯尼亞和索馬利亞1500多公里,西南和馬達加斯加相距七百浬,東北隔海和馬爾地夫遙遙相望,全國總面積共455平方公里[5],塞舌爾由40個花崗岩島和45個珊瑚島組成。對於這一串熱帶海洋中的乾燥島嶼,在西方人間有着許多傳說。早期的阿拉伯人曾經把這一帶的水域叫做「哲寧的海」;天方夜譚中的水手辛巴達曾經在這裡發現一座富有磁力的神秘山峰,同時還發現有一種體積碩大無比的大鳥[6]。
島嶼
[編輯]馬埃島
[編輯]主島馬埃島(Mahe Island)為145平方公里,是國內面積最大、景色最優美和物產最豐富的地方,首都維多利亞港也就是在主島上,因此馬赫島實際上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的中心。維多利亞街道整齊,椰樹迎風招展,大多數的建築物都是平屋,也有少數高樓大廈,海邊有美麗的沙灘,附近還有座機場。
西蒙特島
[編輯]西蒙特島距離主島約12浬,島上一片椰林,椰子園總面積約有2000英畝[6],所產椰乾成為國家主要收入之一。
佛利格特島
[編輯]距離馬赫島約34浬的佛利格特島,是熱帶海洋的世界,富有燦爛瑰麗的琵琶魚、鰹魚、梭魚、黃魚、旗魚、鯊魚和鮪魚等,20磅以上的多骨魚更是常見。這些取之不盡的魚獲,也成為國家主要收入之一。
阿萊德島
[編輯]靠國境最北方的阿萊德島,長約一哩,島上有無數海鳥、珍異飛禽和偷食鳥蛋的大蜥蜴,白燕鷗(Gygis alba)為島上的留鳥,另有白頂玄燕鷗(Anous stolidus)、烏燕鷗(Sterna fuscata)、小黑燕鷗(Anous minutus)、白尾鸏(Phaethon lepturus)、小軍艦鳥(Fregata minor)及鸌(Procellariiformes)等鳥類在此島繁殖,亞達伯拉象龜亦在此島棲息[7],但是居住在島上的人並不多,此島因而有鳥島之稱。
普拉蘭島
[編輯]普拉蘭島為塞席爾第二大島,以盛產海椰子聞名,人口約6500人。
拉迪格島
[編輯]拉迪格島(La Digue Island)第四大有人居住的島,位於普拉蘭島東面和費利西泰島西面,島上人口約2000人,面積10平方公里。其海灘最為著名。
伯德島
[編輯]伯德島(Bird Island)距離馬埃島約100公里,是多種鳥類和海龜的棲息地。
行政區劃
[編輯]塞席爾劃分為25個區,塞席爾的外島不屬於任何區。
人口與語言
[編輯]塞舌爾群島本來並沒有居民,現時的居民都是從其他地方移居過來的移民後人,他們主要都是來自法國、非洲、印度及中國,而非洲移民以班圖人為主。這些混種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塞舌爾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當地民眾也講法語和一種以法語為基礎的克里奧爾語——塞舌爾克里奧爾語[8]。
經濟
[編輯]塞席爾的經濟發達,是非洲國家中唯一的高收入經濟體,國內沒有工業,礦業也很少,一般人民以農漁為業,並養有許多家禽家畜。它的外銷產品主要是椰子核,以及肉桂樹油,另外還有一些香料豆、龜甲、椰殼纖維、薄荷、鹹魚、海產和蔬菜等。其他方面的國家收入,就大部份靠入境觀光客的消費。這個島國的日常用品,多靠國外輸入,但是消費量並不多。
交通
[編輯]在對外交通方面,過去只有一些歐洲駛往非洲海岸的商船經過靠岸,但是自從維多利亞隱蔽深濬的新港口啟用後,進出口的船隻就多了起來。自1971年開始,塞席爾在馬赫島興建了一座新的機場,因此觀光業也隨之發展,國內另有13座機場[9]。國內道路共458公里,其中440公里擁有鋪設路面[10]。
國際貿易
[編輯]出口貿易
[編輯]在出口貿易方面,塞席爾2009年輸出總值約為4.28億美元[11],主要輸出國為英國、法國、模里西斯、日本、義大利及荷蘭[12]。
進口貿易
[編輯]在進口貿易方面,塞席爾2009年輸入總值約為7.03億美元[13] ,主要輸入國為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法國、西班牙、德國、印度及南非[14]。
軍事
[編輯]塞席爾軍隊(Military of Seychelles)是世界上最小的武裝部隊之一,共有軍事人員450人。軍事開支在2005年為1,485萬美元,占GDP的2.1%(2005年統計)。
文化
[編輯]女性
[編輯]塞席爾是母系社會國家[15][16]。母親在家庭中占主導地位,控制大部分的支出和顧及孩子的利益[15]。未婚媽媽是社會常態,法律要求父親撫養孩子[16]。男性的賺錢能力很重要,但他們的家庭角色相對次要[15]。
LGBT權益
[編輯]自2016年起,同性性行為已合法化[17]。同性戀合法化法案以14比0的投票結果獲得通過[18]。塞席爾禁止基於性取向的就業歧視,使其成為為數不多的對於LGBT族群提供此類保護的非洲國家之一[19][20]。
體育
[編輯]塞席爾最受歡迎的運動是籃球,其受歡迎程度在過去十年中有顯著的增長[21]。籃球國家隊獲得了2015年非洲運動會的參賽資格,和埃及等非洲大陸上一些大型國家進行了比賽。2015年塞席爾主辦非洲沙灘足球錦標賽。該賽事十年後,塞席爾將主辦2025年國際足總沙灘足球世界盃,這將是有史以來首屆在非洲舉辦的國際足總沙灘足球世界盃。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Seychelles.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9) (英語).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2-09).
-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2-09).
- ^ 4.0 4.1 GINI index. World Bank. [20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January 2018).
- ^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國土面積.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6.0 6.1 改寫自《非洲列國誌》--塞席爾,頁304,1981年出版
- ^ 量子科學雜誌,復刊2號,頁76,77
- ^ 耿三方. 法语在非洲(4). 《法語學習》. 2006年, (2): 97. CNKI FYXX200602017.
- ^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機場數.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公路.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出口總值.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出口貿易國.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6).
- ^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進口總值.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進口貿易國. [2010-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6).
- ^ 15.0 15.1 15.2 Tartter, Jean R. "Status of Women". Indian Ocean country studies: Seychelle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1 December 2005. (Helen Chapin Metz, editor).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August 1994).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is source, which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 ^ 16.0 16.1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Seychelles (20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ureau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and Labor (11 March 2008).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is source, which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 ^ The Seychelles will make gay sex legal. Gay Star News. 2 March 2016 [9 Ma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March 2019).
- ^ Seychelles repeals colonial-era law banning gay sex. 18 May 2016 [9 Ma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 ^ "State-sponsored Homophobia: A world survey of laws prohibiting same sex activity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International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 and Intersex Association, authored by Lucas Paoli Itaborahy, May 2012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7 October 2012. :page: 34
- ^ Employment Act, 1995 (PDF). [9 May 2021].[失效連結]
- ^ Seychelles Basketball Federation eager to grow sport's popularity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7 August 2016., Fiba.com, 12 May 2016. Retrieved 8 June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