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莊行宮
大新莊行宮,位於今北京市順義區張鎮侯莊子村南,清朝時地屬順天府通州三河縣,是清朝乾隆年間所建的皇家行宮[1]。
簡介
[編輯]大新莊行宮,當地人俗稱為順義行宮、趙各莊行宮,位於今北京市順義區張鎮侯莊子村南,距北京紫禁城直線距離50.59公里。行宮在金雞河東岸,蟠龍山附近[2]。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將三河縣西北盤龍山的蟠龍山行宮(位於大新莊行宮以南約3.7公里)移建至此,成為大新莊行宮[1]。
行宮外面有前石橋、西石橋、東木橋各1座。宮內有前、後大殿,後面有四合院、兩層樓一棟,共計房屋140多間。行宮四周有松樹百餘株,松樹林內有龍眼井兩口。該行宮是清朝皇帝謁東陵、蟠龍山拜廟、丫髻山進香途中的駐蹕之所。[2]
清朝時,三河縣除北部的大新莊行宮,還有煙郊行宮。[3]《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十一《京畿三河縣》記載:[4]
増:大新莊行宮,乾隆十九年建。前建石橋一座,西石橋一座,東木橋一座。(《三河縣誌》)臣等謹按:大新莊行宮內恭懸皇上御書扁曰「止水靈淵」,曰「隨安室」,曰「物外情」,聯曰:「法雨普沾資海滴,慧珠通映仰燈然。」又聯曰:「勒寒花樹芳遲發,向暖郊原潤逮耕。」又曰:「萬頃綠雲秋麥蔚,千村紅雨杏花深。」
増:乾隆三十五年御製大新莊行宮晩坐詩:過午非常暖,蒸為雲密垂。遠山藏影暗,平野羃煙披。作雨庶幾遇,去年有所思。春郊沾尺澤,心幸復斯時。(昨歲至盤山,適當好雨優沾,回蹕經此,村農共趂春耕,覽之心慰。茲將屆興犁,正思甘雨,幸午暄雲布,冀釀尺霖,復如去年之沾澤,以紓望念。)
増:乾隆四十年御製於大新莊行宮作:列岫對龍蟠,(是處又名蟠龍山,以南對列岫得名。)居停一宿安。村民迓行輦,衛士解征鞍。書史靜如待,庭軒清且寬,杏花將欲綻,芳信逓田盤。
臣等謹按:大新莊行宮御製詩,謹繹有關紀述者,恭載卷內,余不備錄。
1960年代,大新莊行宮被人為拆毀。如今,原行宮的地面建築均已無存。1990年代,當地政府出資在行宮原址興建了一組仿古建築,後來由行宮書畫院管理使用。仿古建築院落的大門朝西,院內分為兩進院落,兩進院落之間有一垂花門。垂花門外東側的竹林中有一口古井,據傳是行宮的遺物。[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清史稿·卷五十四·志二十九·地理一》順天府[……]領州五,縣十九[……]通州:衝,繁,疲,難[……]三河:衝,繁,難。府東少北百十里。隸東路廳。西北盤龍山有行宮,乾隆十九年移大新莊。北有泃河[……]
- ^ 2.0 2.1 2.2 列岫得龙蟠水灵龙在渊,北京行宫书画院,于2015-01-02查阅.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9).
- ^ 李惠明,三河史话,政协河北省三河市委员会,于2015-01-02查阅.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 ^ 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