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川之戰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9日) |
大非川之戰是唐朝為了占據青海西部並幫助吐谷渾復國而與吐蕃軍隊進行的戰役,最終唐軍遭到了失敗,損失數萬軍隊。並因此喪失了青海西部。
戰爭起因
[編輯]大非川一戰前,在吐谷渾叛臣素和貴的幫助下,吐蕃軍隊入侵並攻占了吐谷渾之地,吐谷渾可汗攜其妻弘化公主遷到浩門河流域,並向唐朝請求援助。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吐蕃以贊悉若為大相,由其弟論欽陵帶領軍隊駐紮在被其強行吞併的吐谷渾。總章三年(公元670年),論欽陵率領40萬吐蕃軍隊入侵並攻占了安西四鎮。當年四月初九,唐朝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領軍5萬人反擊吐蕃軍隊,以占據青海西部,並「護吐谷渾還國」(《新唐書·吐蕃傳》)。
戰役進程
[編輯]薛仁貴率唐軍經鄯州(今青海樂都)行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的切吉曠原)。薛仁貴留郭待封率軍2萬於大非川守護唐軍輜重。隨後薛仁貴親自率軍輕裝奔襲,在河口(今青海瑪多)大敗吐蕃軍隊,並乘勝進占烏海城。但由於郭待封不服軍令,擅率唐軍殿後部隊繼續前進。結果20餘萬吐蕃軍隊趁機發起攻擊,擊敗郭待封所部唐軍。經此一戰唐軍輜重盡喪,薛仁貴被迫退保大非川。吐蕃軍與唐軍一直對峙到八月,待主力齊集後,欽陵指揮40餘萬吐蕃軍隊再次進攻唐軍。薛仁貴在無險無糧的情況下,頑強抵抗,但仍最終唐軍全軍不支而潰敗,薛仁貴被迫「與欽陵約和而還」[1]。670年,吐蕃軍隊占據了青海西部、安西四鎮。唐朝被迫將安西都護府遷至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吐谷渾之地亦被吐蕃徹底吞併。但是675年,唐朝又再次控制安西四鎮。687年,唐朝廢安西四鎮。692年,唐軍大破吐蕃軍隊,唐朝再次征服安西四鎮,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此後唐朝繼續長期控制安西。
唐軍失敗原因
[編輯]唐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地理條件和抗命事件。
大非川海拔3250米,烏海海拔是4000米,河口海拔是4240米,地理條件惡劣,吐蕃軍隊適應當地環境,而薛仁貴率領的唐朝軍隊不適應高原的地理條件,使得行軍和作戰都受到了影響。[2]
同時郭待封的抗命造成了唐軍輜重的喪失,成為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
[編輯]-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資治通鑑》卷201
- ^ David Andrew Graff. Medieval Chinese Warfare, 300-900. Psychology Press. 2002: 206. ISBN 978-0-415-23955-4.
參考書目
[編輯]《新唐書·吐蕃傳》 於賡哲: 《疾病與唐蕃戰爭》,《歷史研究》,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