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 (發展心理學)
外觀
將心比心[1](Mind-mindedness),或翻譯為「關心心智」[2],或「心智敏感度」[3],是發展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父母或照顧者對嬰兒或幼兒的心理狀態(如思想、感受、信念和意圖)的關注和理解,以及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態的傾向。這種傾向表明父母把孩子視為有心智的個體,而不僅僅是有需要的實體。將心比心對於嬰兒或幼兒的心理和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將心比心,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調節和理解自己的情緒,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同理心,以及促進孩子的心理化能力(即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態如何影響行為的能力)。這些能力有助於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情緒智力,以及預防心理健康問題。[4]
歷史
[編輯]「將心比心」這個術語是由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梅因斯(Elizabeth Meins)和查爾斯·費尼霍(Charles Fernyhough)在重新思考母親敏感性(maternal sensitivity)這一概念時創造的。「將心比心」的研究發現對於育兒實踐有着重要的啟示。[5]
表現
[編輯]將心比心的表現
[編輯]將心比心可以通過父母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表現出來。[4]例如,父母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表現將心比心:
- 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反應和鏡像,例如說「你看起來很難過,是不是因為找不到你的玩具?」或者做出悲傷的表情。
- 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心理化的解釋,例如說「你是不是想要那個球,所以你才哭?」或者說「你是不是覺得媽媽很好玩,所以你才笑?」
- 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提出問題或猜測,例如說「你覺得那是什麼?」或者說「你是不是覺得爸爸很傻,所以你才取笑他?」
- 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態,例如說「我很高興你和我一起玩」或者說「我很生氣你不聽話」。
-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例如說「你可以告訴我你在想什麼」或者說「你的感受很重要」。[4]
缺乏將心比心的表現
[編輯]缺乏將心比心的父母可能會忽視或誤解孩子的心理狀態,或者對孩子的心理狀態表現出敵意或輕視。這可能會損害孩子的心理自我,導致孩子無法有效地調節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4]例如,缺乏將心比心的父母可能會:
- 對孩子的情緒做出無視或否定,例如說「你沒有理由哭」或者說「你不是真的生氣」。
- 對孩子的行為做出物理或行為的解釋,例如說「你哭是因為你餓了」或者說「你笑是因為你看到了一個球」。
- 對孩子的心理狀態提出命令或批評,例如說「你應該高興」或者說「你不應該想那些事」。
- 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理狀態,但是以一種威脅或貶低的方式,例如說「我很失望你這樣做」或者說「你讓我很煩」。
- 抑制或懲罰孩子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例如說「你不要再說話了」或者說「你要是再哭,我就打你」。[4]
參考資料
[編輯]- ^ 范, 苗苗; 董, 書陽; 王, 強; 王, 爭艷. 母亲将心比心与儿童创造力潜能:依恋的调节作用. 心理科學. 2023, 46 (2) [2023-11-17]. ISSN 1671-69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 ^ Lin), 林敏宜(Min-Yi; Chien), 簡淑真(Shu-Chen. 幼兒心智言談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幼兒教育. 2011-12-31, (304) [2023-11-17]. doi:10.6367/ECE.201112.00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 ^ 鄺曉斌. 港童不懂看「眉頭眼額」 教大研究:因家長亦不懂、只重學術成績. 香港01. 2019-05-06 [2023-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中文(香港)).
- ^ 4.0 4.1 4.2 4.3 4.4 Howe, David. Emotions and Mind-Mindedness.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ttachment, development and intervention 1. publ.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ISBN 978-1-4039-4826-7.
- ^ Dewar, Gwen. Mind-minded parenting: Does attuned "mental talk" help kids thrive?. PARENTING SCIENCE. 2018-01-02 [2023-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