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路礦公司
青島德國建築群 | |
---|---|
山東路礦公司舊址 | |
山東礦業公司舊址 山東鐵路公司舊址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青島市市南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899-1902年 |
認定時間 | 2006年5月 |
36°03′42″N 120°19′13″E / 36.06167°N 120.32028°E
山東路礦公司舊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廣西路14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中的一處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名稱
[編輯]「山東路礦公司舊址」實際包括山東鐵路公司(Schantung-Eisenbahn-Gesellschaft)和山東礦業公司(Schantung-Bergbau-Gesellschaft,又譯山東礦務公司)兩個公司的辦公樓舊址,這兩個公司最初為兩個獨立的公司,1913年10月,山東礦業公司因經營不善被山東鐵路公司收購[1],改為山東鐵路公司旗下的礦業管理處(Bergbaudirektion)。這一事件後來被錯誤地解釋為「為進一步擴展殖民利益而被合併為山東路礦公司」[2]。「山東路礦公司」之名可能來自於一塊山東鐵路公司礦業處上海代理處(Bergbau-Abteilung der Schantung-Eisenbahn Gesellschaft, Shanghai-Agentur)的銅質招牌,該招牌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相對於深居大院內的山東鐵路公司舊址來說,位於江蘇路太平路路口、面向青島灣的山東礦業公司舊址更為引人注目,「山東路礦公司舊址」一詞在許多出版文獻與媒體報道中單指山東礦業公司舊址[3][4]。
建築歷史
[編輯]山東鐵路公司成立於1899年6月。1899年9月23日,膠濟鐵路開工建設,同年,山東鐵路公司在前海德華銀行所購地塊的東側開始建造其辦公樓[註 1]。由於其建築風格與山東鐵路公司職員公寓[註 2]極為相似,辦公樓的設計者可能是前者的設計師、膠濟鐵路青島至藍村段的鐵路工程師路易斯·魏勒爾(Luis Weiler)。辦公樓建成後,山東鐵路公司經理、青島站站房的設計者錫樂巴(Heinrich Hildebrand)在此辦公並居住。
山東礦業公司成立於1899年10月,總部設於青島。1902年,山東礦業公司的辦公樓在山東鐵路公司辦公樓東南側不遠處建成[5][6]。
1914年11月日軍占領青島後,整個膠濟鐵路、沿線礦山及山東鐵路公司的財產均被日本人接收。青島守備軍所設山東鐵道管理部(青島軍政署鐵道部)設於原德華大學校舍內,原山東鐵路公司與山東礦業公司辦公樓用途不明。1922年青島回歸後,兩座辦公樓及附屬建築為日本領事館警察署所使用。1945年後作為敵產被國民政府接收。1949年後為海軍軍產,現與德華銀行青島分行舊址同屬廣西路14號大院,作為居民樓使用。1999年12月30日,該建築群以「山東路礦公司舊址」之名列入第六批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7]。2000年列入青島市第一批歷史優秀建築[8]。2006年5月25日被納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擴展名單中[9]。
建築特色
[編輯]山東鐵路公司辦公樓初建時位於威廉皇帝海岸(Kaiser-Wilhelm-Ufer,今太平路)與海因里希親王街(Prinz-Heinrich-Straße,今廣西路)之間,面向西側的約翰·阿爾布雷希特街(Johann-Albrecht-Straße),街對面便是德華銀行青島分行所在的街區。建築主體高兩層,屋頂採用了類似於歇山頂的樣式,最初為鐵皮屋頂,約1900年重新鋪裝木構屋頂,覆蓋矩形紅瓦。外立面風格採用了殖民地外廊風格,正立面對稱布局,設券式外廊,混水牆面[1]。主入口位於正立面一樓中央的券廊內。內部樓梯、門框等部分採用了中式裝飾元素[5]。另設部分單層附屬建築。
山東礦業公司辦公樓初建時位於威廉皇帝海岸(Kaiser-Wilhelm-Ufer,今太平路)與俾斯麥街(Bismarckstraße,今廣西路)西側,與山東鐵路公司辦公樓同處一個街區,位於其東南側不遠處的街區東南角。樓高兩層,四坡屋頂,面積594平方米,高約14米。正立面面向南側的青島灣,東端檐口起山牆,山牆上有一塊石板,刻着兩把交叉的錘子(現已不存在)。山牆西側部分一樓為券式外廊,其西端設一入口,二樓為木構外廊。東立面二樓有一石制挑樓,檐口有仿木構裝飾。西立面中央檐口處起山牆,有仿木構裝飾,其下方設一入口。青灰色石料作為裝飾分布於各個立面[5][6]。
山東礦業公司辦公樓約1910年代時曾擴建,擴建後正立面西端起山牆,使得正立面外觀較以前更顯均衡[5][6]。其北側約1930年代時建有一座二層建築。約翰·阿爾布雷希特街1914年改名豐橋町(日語:豊橋町〔豐橋町〕),1923年改名九水路。1949年後,德華銀行青島分行舊址所在街區與鐵路、礦業公司所在街區合併為廣西路14號大院,九水路因此消失[註 3],今廣西路14號院門大致為原九水路北端處。兩座建築及大部分附屬建築保存至今,除山東礦業公司舊址狀況相對較好外,均年久失修。
圖集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王棟.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 ^ 胶济线见证百年沧桑. 律雪雲. 半島都市報 半島網. 2008-07-25 [201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1).
- ^ 馬庚存.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青岛》. 北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1. ISBN 9787801139092.
- ^ 青岛“前海沿儿”百年历史:栈桥成标志建筑. 青島「前海沿兒」百年歷史:棧橋成標誌建築. 青報網. 2015-04-13 [2017-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7).
- ^ 5.0 5.1 5.2 5.3 袁賓久. 《青岛德式建筑》. 青島: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12109050.
- ^ 6.0 6.1 6.2 托爾斯騰·華納. 《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文化移植》. 柏林: Ernst & Sohn. 1994. ISBN 3433024294.
- ^ 李曉寒. 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出二十处古文化遗址及近代优秀建筑榜上有名. 青島日報 青島政務網. 2000-01-26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
- ^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18-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7).
-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青岛德国建筑群资料. 青島政務網. 2006-06-10 [2018-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