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布穀鳥鐘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00年間的黑森林布穀鳥鐘,藏於德國鐘錶博物館。

布穀鳥鐘德語Kuckucksuhr),產自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州黑森林地區,與同一地區出產的拉克施爾德鐘德語Lackschild-Uhr齊名天下。它的內部有設計精巧的齒輪裝置,每到半點和整點,鐘上方的小木門就會自動打開,並且出現一個會報時的的布穀鳥,發出悅耳的「咕咕」的叫聲。因此,也稱作咕咕鐘

布穀鳥鐘的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葉,而最早的-布穀鳥鐘出現於1730年到1750年之間的黑森林地區,那時的黑森林地區鐘表製造業已相當盛行,許多家庭都以造表為生。19世紀後半葉起,布穀鳥鐘成為世界聞名的紀念品和外國人眼中德國的一種標誌。

布穀鳥鐘的來歷

[編輯]
1650年《Musurgia Universalis》一書中布穀鳥造型的機械管風琴。

布穀鳥鐘的最初來源仍然未知,但是關於它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7世紀。

1629年,奧格斯堡貴族菲利普·海恩霍夫(Philipp Hainhofer,1578—1647,商人、銀行家、外交官和藝術品收藏家)在去德累斯頓的路上第一次提到布穀鳥鐘,這個布穀鳥鐘的主人是生活在德累斯頓的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1526年7月31日—1586年2月11日)。

1650年,耶穌會信徒、文藝復興人Athanasius Kircher(1602年5月2日—1680年11月27日)在他的音樂指導作品《Musurgia Universalis》中描繪了一種機械管風琴,這種自動演奏的管風琴可以有不同的造型,其中一種便是布穀鳥造型,這隻布穀鳥能夠自己張開鳥嘴,扇動翅膀和尾巴,同時兩個風琴管還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布穀鳥叫聲。

1669年,意大利建築師Domenico Martinelli(1650年11月30日—1719年9月11日)在他介紹鐘錶基礎技術的《Horologi Elementari》一書中建議用布穀鳥的叫聲來報時,這是關於布穀鳥鐘機械結構的最早記載。

隨後,布穀鳥鐘開始出現在先前不曾掌握鐘錶技術的地區。數十年後,生活在德國西南部黑森林中的人們開始製造布穀鳥鐘。

黑森林的布穀鳥鐘

[編輯]
1760年至1780年間的黑森林布穀鳥鐘(藏於德國鐘錶博物館)。

布穀鳥鐘是德國西南部黑森林地區的特產。

據記載,19世紀上半葉,安德烈亞斯·赫爾(Andreas Herr,生於1812年)和克里斯蒂安·赫爾(Christian Herr,生於1814年)兄弟在黑森林中小鎮Triberg的一所小作坊專門製造布穀鳥鐘。

但是誰製造了第一口黑森林布穀鳥鐘,卻有着兩種不同的記載:

Franz Steyrer神父在他1796年的《黑森林鐘表術的歷史》(Geschichte der Schwarzwälder Uhrmacherkunst)一書中描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1742年,來自黑森林的鐘表商人Michael Dilger和Matthäus Hummel,從一個吉普賽商人那裡購買了一口木質的布穀鳥鐘,帶回家後他們仿製了它並展示給其他黑森林的鐘表商人們看,從此布穀鳥鐘在黑森林地區越來越受歡迎,也有越來越多的鐘表匠開始打造自己的布穀鳥鐘。

另一個故事記錄在Markus Fidelis Jäck牧師在1810年寫下的報告《關於黑森林工業和交通的說明》(Darstellungen aus der Industrie und des Verkehrs aus dem Schwarzwald)中,布穀鳥鐘是由黑森林鐘表匠Franz Anton Ketterer(1734—1806)在1730年發明的(註:這被後人作為記載不正確的依據,因為這位鐘錶匠在這年尚未出生),這個鐘錶匠用一隻會動的鳥裝飾了一口鐘,他從教堂管風琴上得到靈感,製作成了能夠用布穀鳥叫聲來報時布穀鳥鐘。

可惜的是,這兩個作家都沒有註明故事的出處,使得無從考證。

雖然1650年《Musurgia Universalis》中的記載證明了布穀鳥鐘並非發源於黑森林,但是布穀鳥鐘業卻是在黑森林中得到了發展,獲得了設計革新和技術改進,並使得布穀鳥鐘成為世界聞名的藝術品,所以布穀鳥鐘的歷史同黑森林緊密相連。

1889年,Ernst Weisser創立了Weisser家族企業專營布穀鳥鐘,並世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

車站小屋的布穀鳥鐘

[編輯]
左:弗里德里希·艾森羅爾的車站小屋布穀鳥鐘,作於1850-1851;右:Kreuzer, Glatz & Co., Furtwangen, 作於1853-1854(藏於德國鐘錶博物館)

著名的車站小屋式布穀鳥鐘最初成型於1850年,設計者是卡爾斯魯厄建築學教授弗里德里希·艾森羅爾。

1850年9月,在富特旺根(Furtwangen)巴登鐘錶技術學校的校長羅伯特·格爾維希的倡議下,舉辦了一個鐘錶設計比賽。比賽中最成功的一件作品是由弗里德里希·艾森羅爾(Friedrich Eisenlohr)設計的,他是巴登地區鐵路沿線大部分建築的設計師。艾森羅爾出人意料地為一間當時標準的火車站候車廳的正面布置上了一面時鐘鐘面。

1854年,火車站候車廳中裝上了立體的布穀鳥鐘。1860年起,火車站候車廳中布穀鳥鐘的設計開始逐漸多樣化,在富特旺根地區出現了更為廣泛流行的狩獵圖式布穀鳥鐘,將其外型設計推向了極致。

火車站候車廳中的布穀鳥鐘成為黑森林的標誌,遠近聞名。而如今流行最廣的布穀鳥鐘紀念品就是以艾森羅爾的作品為原型的。

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記載,世界上最大的布穀鳥鐘在黑森林中的小鎮Schonach。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Richard Mühe, Helmut Kahlert, Beatrice Techen: Kuckucksuhren. München 1988.
  • Helmut Kahlert: Erinnerung an ein geniales Design. 150 Jahre Bahnhäusle-Uhren. In: Klassik-Uhren 2002, H. 4, S. 26-30.
  • Johannes Graf: Erfolgsgeschichte der Schwarzwälder Kuckucksuhr. In: Klassik-Uhren 2006, H. 5.
  • Johannes Graf: The Black Forest Cuckoo Clock. A Success Story. In: NAWCC Bulletin, December 20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