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特 (我為喜劇狂)
庫特 Cooter | |
---|---|
《我為喜劇狂》分集 | |
劇集編號 | 第2季 第15集 |
導演 | 唐·斯卡迪諾 |
編劇 | 蒂娜·菲 |
攝影師 | 瓦尼亞·西恩祖爾(Vanja Černjul) |
製作代碼 | 215 |
首播日期 | 2008年5月8日 |
客串演員 | |
《庫特》(英語:Cooter)是美國情景喜劇《我為喜劇狂》第2季的第15集,也是整個劇集的第36集。由節目主創人、女主演兼執行製片人蒂娜·菲編劇,本季節目的製片人之一唐·斯卡迪諾擔任導演[1],2008年5月8日通過全國廣播公司在美國首播[2][3]。客串出演本集的演員包括馬修·布羅德里克、凱文·布朗、格里茲·查普曼、埃迪·法可、大衛·福賽斯、馬里克·潘考利、保羅·謝爾和迪恩·文特斯等[4]。在本集節目中,傑克·唐納吉(Jack Donaghy,亞歷克·鮑德溫飾)對自己在政界的新工作很不滿意,於是一心想要找麻煩令自己被解僱,麗茲·萊蒙(Liz Lemon,蒂娜·菲飾)對懷孕感到害怕,並決定要領養一個孩子;崔西·喬丹(Tracy Jordan,崔西·摩根)試圖製作一款成人電子遊戲,肯尼斯·帕塞爾(Kenneth Parcell,傑克·麥克布瑞爾飾)一心希望能夠成為全國廣播公司轉播北京奧運會的雜工跟班[4]。
《庫特》獲得了電視評論員的正面評價,一些人認為這是《我為喜劇狂》中最優秀的一集。多位影評人指出,本片中麗茲對懷孕感到害怕,而同一星期里,蒂娜·菲主演的喜劇片《代孕媽媽》正好上映,所以可能會起到相互宣傳的效果。這集節目在美國首播時共計吸引了561萬戶家庭收看,並獲得了兩項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最終有一項獲獎。
劇情
[編輯]傑克·唐納吉失去通用電氣副總裁的職位後到首都哥倫比亞特區找了份「國土安全危機和氣象管理主任」的工作,但是做起來卻比自己想像的要沒趣得多。得知前通用電氣總裁唐·蓋斯(雷普·湯恩飾)在暈迷中叫了自己的名字後,傑克決定辭職,但上級沒有同意,於是他和另一位政府雇員庫特一起制訂了一套要讓自己被解僱的方案。傑克還向自己的前女友,來自佛蒙特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C·C·康寧漢求助,請她設法讓一項「同性戀炸彈」的研究得到批准。傑克希望通過啟動這個既昂貴、又沒效果,而且「無論是共和黨州還是比較有同性戀傾向的民主黨州」都會感到冒犯的五角大樓老計劃,最終成功實現讓自己被解僱的「宏大目標」。[4]
與此同時,全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TGS與崔西·喬丹》的首席編劇麗茲·萊蒙發現自己好像是懷孕了,並且最讓她感到害怕的是,這很可能是自己前男友丹尼斯·達菲的孩子。連續驗了幾次孕後,她告訴來訪的傑克,這些陽性結果是因為她吃了「薩波德索萊達」(Sabor de Soledad)奶酪泡茉所造成,這種食品裡面含有公牛的精子。不過她也告訴對方,自己準備好了要養個孩子,只不過不打算自己生,而是要收養。另一邊,電視台雜工跟班肯尼斯·帕塞爾得知全國廣播公司在北京奧運會有一個雜工跟班的職務空缺,但是雜工部門的主管唐尼·勞森存心和他過不去,想方設法要讓肯尼斯不能及時提出申請。女演員簡娜·瑪隆妮(Jenna Maroney,簡·科拉克斯基飾)幫肯尼斯寫好了申請,但唐尼仍要強行阻撓,這時製片人皮特用一支箭射中了唐尼的腿部,幫助肯尼斯及時提交了申請。男演員崔西·喬丹一心要完成世界上的第一款成人電子遊戲,基本完成後,他把遊戲的原型機送給了編劇弗蘭克,後者曾幫助過他。[4]
三個月後的2008年8月,傑克和庫特在五角大樓展示了「同性戀炸彈」,這一武器只對封閉區域有效,所以沒有任何實戰價值。然而庫特一不留神打破了盛有樣品的小瓶,導致會議室內包括副總統迪克·切尼在內的所有人都產生了「很奇怪的感覺」。弗蘭克拿到崔西製作的成人電子遊戲後連續玩了三個月,完全沒有了時間觀念。而在北京,肯尼斯碰上了一個中國女人,對方想要取走他的兩個腎。最後的幾句台詞說的是普通話,並且沒有英語字幕,所以不懂漢語的觀眾也就無從得知肯尼斯到底遇上了什麼麻煩。兩人的對話內容如下:[4]
女士:肯尼斯,我喜歡你,因為我看上了你那兩個健壯的腎。
肯尼斯:什麼?
(一個男子衝進門來並掏出槍)
肯尼斯:真沒想到![4]
製作
[編輯]本集的片名使用的是菲娜·菲最喜歡的其中一個單詞,她在全國廣播公司喜劇小品《周六夜現場》節目中出現時說過這個詞很多次。菲解釋自己喜歡這個詞是因為「這是用來描述女性生殖器的其中一個最乾淨的詞了」[5]。這一集也是埃迪·法可出演的最後一集《我為喜劇狂》,她一共出演了四集,前面的三集分別是第二季的第六集《有人愛》、第八集《秘密與謊言》和第十集《第210集》,在劇中所扮演的聯邦眾議員康寧漢與男主角傑克·唐納吉發展出了一段浪漫關係,但之後因各自工作上的關係而選擇了分手。法可表示自己對「能夠有機會和如此出眾的喜劇演員合作感到激動」,並表示自己很喜歡看這個節目。菲也表示自己對「有一個這麼了不起的女演員來加入我們感到興奮」,並笑稱「我們劇組裡很多人都希望有人能給他們解釋一下《黑道家族》的結局」,法可是該劇的主要演員[6]。
反響
[編輯]《庫特》在美國首播時有561萬戶家庭收看,在18至49歲年齡段人群中收穫了2.6 / 7的收視率。這個2.6指的是全美國該年齡段人口總數的2.6%,而7則是指節目播出時有看電視的這一年齡段觀眾人數的7%。與之相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犯罪現場調查》有1782萬觀眾收看,美國廣播公司的《實習醫生格蕾》有1560萬人觀看,福克斯的《我要唱下去》有622萬人收看,還有253萬觀眾選擇了哥倫比亞華納廣播公司的《邪惡力量》[7]。與上一集相比,本季的最後一集觀眾人數增加了20.6萬[8]。
《諾克斯維爾新聞哨兵報》的特里·莫羅(Terry Morrow)稱,雖然《我為喜劇狂》一直在收視率問題上掙扎,但這個「細小的節目……閃爍着絕對的光彩」,並宣稱《庫特》是本劇最優秀的其中一集。他推測節目之所以在收視上表現一般可能是因為沒有與觀眾建立起一種情感的紐帶,而只是「滿足於做一部非常機智的喜劇」。他覺得絕大多數演員的表現都「恰到好處」,只有簡·科拉克斯基表現出諷刺挖苦式的恭維藝術時實在很「搶鏡」[9]。《新聞日報 (長島市)》的凡爾納·蓋伊(Verne Gay)稱讚了簡娜和肯尼斯的故事情節,也喜歡布羅德里克的客串出鏡,稱他「完全展示出了(自己)漫畫般的臉頰」[10]。IGN網站的羅伯特·坎寧(Robert Canning)對肯尼斯和崔西的故事情節給出好評,並對崔西給自己設計的成人電子遊戲錄音的橋段感嘆道:「感謝上帝這集節目是在8點半以後播出的。」[11]《明星紀事報》的阿蘭·塞平沃爾(Alan Sepinwall)覺得這集節目已經「接近完美」,唯一的缺陷在於肯尼斯與存心要找麻煩的主管間的對抗讓他覺得「沒意思」[12]。《時代》雜誌將《庫特》評為2008年最佳電視劇集的第8名[13]。
《波士頓先驅報》的馬克·A·佩里加德(Mark A. Perigard)覺得《庫特》是《我為喜劇狂》第二季中最優秀的其中一集,所有的演員都有出場表演。他指出節目中麗茲對懷孕感到害怕,而同一星期里蒂娜·菲主演的喜劇片《代孕媽媽》正好上映,並問道:「蒂娜·菲到底覺得觀眾想要看到多少有關媽媽的戲?」[14]美國在線電視小隊的鮑勃·薩松尼(Bob Sassone)原本認為這集節目可能與《代孕媽媽》間存在相互宣傳的關係,但最終還是否決了這一看法[15]。《娛樂周刊》的傑夫·拉布雷克(Jeff Labrecque)對節目中麗茲一角並沒有真的懷孕感到失望,並且希望能夠在下一季里再次看到她的前男友丹尼斯[16]。BuddyTV網站的奧斯卡·達爾(Oscar Dahl)推測本集節目可能是在對亞歷克·鮑德溫現實生活中的從政方案作出暗示,後者當時正在考慮競選公職[17]。
《庫特》獲得了兩項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並最終為蒂娜·菲贏得了傑出喜劇劇集類編劇獎[18],另一項提名則是由肯·艾盧托(Ken Eluto)獲得的傑出喜劇劇集類單鏡頭影片剪輯獎提名[19]。
參考資料
[編輯]- ^ 30 Rock – "Cooter". Yahoo. [2008-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
- ^ 30 Rock: Episodes Season 2. London: Screenrush (AlloCiné). [2013-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0).
- ^ ALL EPISODE GUIDES : NEWEST. NBC. [201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0).
- ^ 4.0 4.1 4.2 4.3 4.4 4.5 Don Scardino (director) Robert Carlock (writer) Jack Burditt (writer). Cooter. 30 Rock. 第2季. 第15集. 2008-05-08. NBC Universal. NBC.
- ^ Spitznagel, Eric. Interview with Tina Fey. The Believer. 2003-11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 ^ People: Thousands say farewell to Pavarotti. The Denver Post. 2007-09-07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3).
- ^ Seidman, Robert. Nielsen Ratings May 8, 2008: Trouble in Shonda-land?. TV by the Numbers. 2008-05-09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5).
- ^ Levine, Stuart. ABC wins tight Thursday race. Variety. 2008-05-09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7).
- ^ Morrow, Terry. Morrow: 30 Rock rolls into brilliant finale. Knoxville News Sentinel'. 2008-05-08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 ^ Gay, Verne. Last laughs (for now) on '30 Rock'. Newsday. 2008-05-08 [2008-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4).
- ^ Canning, Robert. 30 Rock: "Cooter" Review. IGN. 2008-05-07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7).
- ^ Sepinwall, Alan. 30 Rock, "Cooter":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ketchup. NJ.com. 2008-05-08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 ^ Poniewozik, James. 8. 30 Rock, "Cooter". Time. 2008-11-03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7).
- ^ Perigard, Mark A. Rock delivers. Boston Herald. 2008-05-08 [201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2).
- ^ Sassone, Bob. 30 Rock: Cooter (season finale) – Video. TV Squad. 2008-05-08 [2011-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9).
- ^ Labrecque, Jeff. '30 Rock': Knocked Up and Dow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8-05-09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2).
- ^ Dahl, Oscar. Did 30 Rock's Finale Hint at Alec Baldwin's Political Future?. BuddyTV. 2008-05-09 [2013-1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9).
- ^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 60th Primetime Emmy Awards (PDF) (新聞稿).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 2008-09-21 [2009-03-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19).
- ^ The 60th Primetime Emmy Awards and Creative Arts Emmy Awards Nominees are....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 Sciences. 2008-07-17 [2009-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