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玉堂 (清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九龍寨城公園的玉堂亭
灣仔北帝廟門額「玉虛宮」三字出自張玉堂手筆[1]

張玉堂(1794年—1870年),字翰生,男,廣東歸善(今惠州一帶)人,清朝軍官、書法家。歷任香山協右營都司、新會右營守備、虎門協前營都司及前山營水師都司等職。1851年,護理香山協副將。1854年,升任大鵬協副將,鎮守九龍寨城。同年8月19日,惠州天地會羅亞添率眾攻佔九龍城寨。張玉堂只能聘請英屬香港的僱傭兵收復九龍寨城。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廣東新安縣鄉勇以九龍為據點,四處襲擊駐港英軍。香港總督寶寧要求張玉堂交出義軍,被張玉堂拒絕。1857年4月21日,寶寧派出二百名英軍進攻九龍城寨,抓捕張玉堂,把他帶到香港問話,其後獲港府釋放。張玉堂戰敗失陷敵手,清政府卻沒有把他免職。張玉堂仍然留任大鵬協副將,直至1866年[2][3]

《廣州府志》有關咸豐四年閏七月初四(1854年8月27日)日由大鵬協副將張玉堂、都司譚蛟率兵收復被羅亞添攻佔的九龍城寨,這位駐九龍寨城的副將張玉堂,在九龍城寨內曾建一敬惜字紙亭,並寫有"鵞字石"和其他字跡。這些史跡現在已不存在,但有一物仍保存於附近的侯王廟內,那是一塊匾額,但已經殘缺不堪,上刻「備荷帡幪」四個大字。

文字大意是說,張玉堂在道光二十年(1840),曾奉林則徐之命,以前山寨參將的軍職駐守官涌炮台參加鴉片戰爭戰役。到咸豐四年(1854)奉命收復九龍城寨,直到立匾的時候,轉瞬之間已十三年了,每次地方有事,都蒙侯王神恩庇佑,因此送匾酬謝神恩。這塊匾所記的年分是同治五年,即1866年。

關於張玉堂的事跡,饒宗頤在《九龍與宋季史料》(92頁)內,有〈附記清末大鵬協副將張玉堂事蹟〉,可供參考:[4]

張玉堂精於書法,尤善拳書,現時九龍寨城公園仍然保留他的拳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灣仔北帝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華人廟宇委員會
  2. ^ 张玉堂翰墨将军生不逢时. [2015-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5). 
  3. ^ 《香港史地》,第2卷,頁97-98。
  4. ^ 《九龍城寨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