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 |
座標 | 30°38′53.9″N 104°2′49.3″E / 30.648306°N 104.047028°E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 |
編號 | 1-119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成都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人們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修建惠陵(劉備的陵寢)之時,其中武侯祠(諸葛亮的專祠)建於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漢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併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與陵園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現存祠廟主體建築為1672年清康熙年間復建。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現分為三國歷史遺蹟區(又稱文物區,由漢昭烈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等組成)、西區(以劉湘陵園為主體)、錦里民俗區三大部分,面積15萬平方米[1]。2006年武侯祠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全中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2]。
歷史
[編輯]惠陵、漢昭烈廟始建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武侯祠由成漢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於成都少城。南北朝時武侯祠遷入。明初時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併,並將劉備、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明末流寇張獻忠據成都時,將武侯祠拆毀。現存的建築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民國十一年(1922年),川軍臨時總司令劉成勛在成都耆老勸說下,籌款修繕祠廟,並在劉沅更換的大廟大門匾「漢昭烈帝廟」上,增加題跋,變成「獻 漢昭烈帝廟 四十八代裔孫劉成勛」,以劉備之後自詡。[3] 1949年後,其刻銘被裁去,只留下「漢昭烈帝廟」五字。
1952年,武侯祠維修後開放遊覽[4]。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將武侯祠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973年,成都武侯祠文物保管所成立,1984年改建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1][4]。1998年,三義廟被整體遷建至武侯祠內[6]。2003年,南郊公園併入[1]。2016年9月,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在武侯祠掛牌成立[7]。
建築
[編輯]武侯祠分為前後兩殿,形成昭烈廟(昭烈殿、劉備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諸葛亮殿)在後,前高後低的格局。東西偏殿中有關羽、張飛塑像。東西兩廊分別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內外還有許多匾聯,其中以清趙藩的攻心聯最為著名:「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門後柏叢中有6塊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綽書寫、石匠魯建刻字,為後世稱為「三絕碑」。武侯祠內柏樹眾多,氣氛莊嚴、肅穆。
-
漢昭烈廟大門
-
劉備殿
-
劉備殿中的劉備塑像
-
劉備殿中的關羽塑像
-
劉備殿中的張飛塑像
-
武將廊中的趙雲塑像
-
武將廊中的馬超塑像
-
武將廊中的黃忠塑像
-
三絕碑
-
諸葛亮殿
-
諸葛亮塑像
-
惠陵山門
-
惠陵封土
-
諸葛廬
-
紅牆竹影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 ^ 这里,将是学习三国文化的最佳圣地. 四川日報. 2018-10-10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透過新華網.
- ^ 导览及展览. www.wuhouci.net.cn.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 ^ 4.0 4.1 曾朝述主編. 成都经济年鉴·1987. : 329. CNKI N2006120050001665.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61-03-04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武侯祠缺字对联,有游客建议补全,专家:应遵循“修旧如旧”. 紅星新聞. 2023-06-13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透過鳳凰新聞 (中文).
- ^ “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在成都挂牌成立. 中國新聞網. 2016-09-18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外部連結
[編輯]-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penStreetMap上有關成都武侯祠的地理資訊